司马迁的思想是什么?

作者&投稿:寸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司马迁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1、对父亲至孝。《史记》实际上是司马迁父亲未完成的遗志,最后由作为儿子的司马迁客服重重困难完成了;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上的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夸大也不缩小,不因为刘氏当皇帝就溜须拍马,不因为李陵是“叛逆”就写的一无是处;
3、在艰难的情况里百折不回。在遭受宫刑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写完了历史学和文学巨著《史记》。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司马迁的主要思想
1、对父亲至孝.《史记》实际上是司马迁父亲未完成的遗志,最后由作为儿子的司马迁客服重重困难完成了;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历史上的事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夸大也不缩小,不因为刘氏当皇帝就溜须拍马,不因为李陵是“叛逆”就写的一无是处;
3、在艰难的情况里百折不回.在遭受宫刑后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写完了历史学和文学巨著《史记》.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史记》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一直是《史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司马迁为《史记》树立的文化标尺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站在这一逻辑起点上考察司马迁的学术思想,不但在利于进一步地澄清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来源,重新发现司马迁与先秦学术思想的传承关系,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史记》的文化使命以及它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本书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汉初世风与司马迁的天人思想。该章总论司马迁学术思想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其学术思想与汉代学术的关系,在充分注意西汉前期的天人思想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时,分析司马迁天人思想的来源及构成。第二章,司马迁与史官文化及历史研究。史官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同时也是中国学术的主干。该章从探讨史官文化的发展历程入手,重点研究司马迁与史官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司马迁对史官文化的提升以及他对古代史、当代史的研究。第三章,司马迁与西汉政治,司马迁学术思想的形成与西汉政治、学术思相及社会思潮的走向有密切的关系,解构司马迁与西汉政治及学术关系、与汉武帝的关系,分析“过秦”思潮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探索司马迁学术思想的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四章,司马迁与阴阳五行说,承袭秦代政治的余绪,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成为汉代神学政治的本根,关注阴阳五行说进而是五德终始说对于认识与司马迁赞成改制的思想、司马迁的通变观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五章,司马迁与经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业成为汉代学术 的主流,这一主流意识直接渗入司马迁的学术思想,汉代经济有古文经和今文经之分,在继承先秦学术时,司马迁与以《诗》、《书》为代表的经学建立了特殊关系。第六章,司马迁的帝王史与帝王批判。帝上史观是司马迁学术思想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价值取向。在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中,司马迁将德与不德之间的对峙、仁与不仁之间的对峙贯穿于《史记》之中,从而赋予《史记》以新的文化使命——道德批判的使命。

司马迁《货殖列传》的开篇即引用老子的至治理想,而且全篇自始至终都被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自然主义思想所笼罩。开篇所引《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接着是司马迁自己的话:“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这段引文省去了《老子道德经》原文中“小国寡人,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几句,并补入了“至治之极”四个字,由此可见司马迁对《老子》这段话的重视,而紧接着引文而来的就是司马迁自己的观点——“必用此为务”。在这里,司马迁表面上是引用老子的话,实际上是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他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的这种至治理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司马迁的至治理想堪与孔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的大同理想相并论,区别在于后者重秩序安排,而前者重自然演进。王充在《论衡命禄》中引用“太史公曰”,进一步概括了司马迁的“天道自然观”思想。太史公曰:“富贵不违贫贱,贫贱不违富贵。”“夫富贵不欲为贫贱,贫贱自至;贫贱不求为富贵,富贵自得也。春夏囚死,秋冬王相,非能为之也;日朝出而暮入,非求之也,天道自然。”[7]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03篇,五十多万字。
  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
 


马迁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

有关孔子孟子名言的议论文,快点啊!急用!
(论述“恒志”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又一前提条件,从另一侧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我国古代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史马迁,青年时代就立志编写出一部有别于他人的史学著作。为此,他不仅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整理残章断简,奔波与民间,收集丰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狱惨遭宫刑之后,也没有消沉...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依然总是绽放着微笑的历史人物
”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他的直系祖先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司马迁 司马迁 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

晏子的资料
蜗牛的趣味名人

晏子的资料
蜗牛的趣味名人

评价汉武帝
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但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荒淫无道,欲望强烈,刑法残酷,大兴土木,百姓民不聊生。而且晚年还信奉鬼神,荒唐至极。

有关晏子的故事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作者史马迁记载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外交使者,他就是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晏子。有关晏子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很广,下面是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

清代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
方以智的《文章薪火》,推崇左(传)、国(语)、庄(子)、司(马迁)为文章嫡传,反映了当时桐城学者的主要倾向。钱澄之“屏弃俗学八股文,专治经书古文”,文章“精洁”、“典雅”,“使读者为之目明而心开”,为桐城派作了示范。 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他以时文和古文创作名重于世,并针对明末故作艰深...

马迁是哪个朝代的?
司马迁又称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史记》把项羽放到了本纪,而《汉书》只是把项羽放到了列传?
但是项羽从没有拥有过帝王的名份,这样做的一个理由也许是他有意在《史记》中形成临近的互相对立而又对照的人格模版,暴烈英勇又憨直的项羽和豁达傲慢又狡诈的刘邦。两人的直接对照将使后人更加理解各人的胜利失败的因素,从而理解刘邦建立汉王朝并不是什么神授,而是他个人的努力与人民的选择结果。另个...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会成为太监 -
柞舒新开: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
柞舒新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请结合作品谈谈《史记》的思想内容 -
柞舒新开:[答案] 、《史记》的思想 司马迁在《史记》里不仅记载了大量史实,并且要“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要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探索出一些道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因此,他不只是一...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的理想是什么 -
柞舒新开:[答案]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就说,他撰述太史公书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其实这部书就可以视为他的生命,甚至比他生命更重要,支撑他坚持写完《史记》也就是这个信念,这个理想. “通古...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是什么
柞舒新开: 主要有两个,一是完成父亲的遗愿;二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的史学观? -
柞舒新开:[答案]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的思想 急~~~~~~~~~~ -
柞舒新开: 汉初世风与司马迁的天人思想.司马迁与史官文化及历史研究司马迁与西汉政治司马迁与阴阳五行说司马迁与经学司马迁的帝王史与帝王批判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背景 -
柞舒新开: 求真务实,不偏袒一个人.从两个方面入手. 背景,封建主义繁荣,但是匈奴为患,朝中大臣各自为了官位和性命...不敢直谏,司马迁自己被受宫刑就可以证明.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的人生观 -
柞舒新开: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他写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韶”.由此故,古人与今人论述司马迁与《史记》的文章特别多,可谓汗牛充栋.笔者不揣浅陋,仅就司马迁生死观的三个方面作一下探求. 1.司马迁...

木垒蒙古自治州17221761827: 司马迁持有什么样的道德观?
柞舒新开: 根据司马迁的朴素辩证法理论,统治阶级的法律并没有维持“盛世”,反而是”见盛观衰”,财产的集中和阶级斗争的危机就凸显出来.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说明了大地主没收居民的财产、土地和奴婢,使平民大量破产的情形,说明了少数特权豪强地主“贪财役贫”,使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同时,还在《酷吏列传》之中最后指出了农民起义已经广泛地出现,著名的大暴动和不可胜数的暴动交织成一副汉代“盛世”的群众火山.司马迁的道德观点也表现了他揭露社会矛盾的唯物观点和辩证法思想,他指出有两种道德,一种是有财富有权势者的道德,它以权力的窃取和财富的掠夺为标准.另一种是被压迫者被统治者的道德,它以平等的设施和患难的恤救为标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