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20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运行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变化

作者&投稿:宥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欧美的经济变化及原因~

1.影响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资本主义国家广大民众积极的劳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方式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1)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主要包括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利用税收(通过抑制过高收入和收入的持续继承性,以减弱国内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使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的缓和)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等,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2)实行“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二战后股票分散化(雇员持股)和经营人员的专业化,出现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大调整。



(3)建立社会福利制度:①“福利国家”的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②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福利制度成为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③评价: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但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④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代表高新科技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



(5)首先在美国出现“新经济”的新趋势。“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



3.本质特征: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它促进并带领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或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或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变化:① 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② 出现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③“经营者革命”的新趋势出现。(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④福利国家的出现(普遍和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⑤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⑥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2)评价: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增强了计划调节的能力,但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科技进步和政府干预只能使周期扩展期延长,衰退期缩短,衰退程度也相对温和;②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问题结合,生产问题与金融问题结合,使衰退问题更趋复杂化。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失衡、失调、动荡和衰退同步进行。



(3)认识:首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较过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立,还有相互适应和可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还有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其次,要辩证地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要看到它发生深刻变化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没有变化的一面,在诸多的发展变化中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没变,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的最低限度是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着新的矛盾冲突和问题。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就是突出反映。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是否加强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上左右摇摆。具体表现在: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②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③这些新变化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④这些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难点分析】



一、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理论来源是凯恩斯主义,目的是避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为了尽快结束危机,纷纷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应用。二战后,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生产力的发展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必然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收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第一,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缓和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



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里根政府开始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



二、市场经济中的“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即一方面依赖市场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管制、财政货币政策等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调节市场的不足,各类主要市场的演化轨迹通常是两只手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只是“看不见的手”,现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用这只手概括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只“看得见的手”,主要指政府主管部门对市场的调控和干预,代表人物凯恩斯。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凯恩斯适应这一趋势,他主张政府对经济的积极干预,突出了政府赤字支出对总需求的扩张作用,认为在总需求不足,即经济陷入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状况下,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在现代经济中这两者都占据重要地位,两只手的痕迹更是所在皆是。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看得见的手(政府)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学法导航】



1.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去寻找原因。



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战后乃至当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一个总结。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突破自身的发展困境,在保持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了迅速和长足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三大领域的调整与经济发展:(1)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协调劳资关系,缓和社会矛盾;(2)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障经济高速发展;(3)不断调整国家间的矛盾,实现国际领域的经济合作。



4.应当运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运行机制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5.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指的是美国的经济滞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便是恶性通货膨胀和急剧通货膨胀的结果。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这种现象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较为罕见。二战后至1970 年间美国共发生了四次经济衰退(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
经济衰退发生时,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同时物价也会下降;危机过后,生产增长,就业增加,物价也会上涨。

扩展资料:
美国走出滞胀
第一、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两任政府都实行了渐进的经济恢复政策。主要有两个措施:
1、减税以刺激经济上升;
2、拨款举办公共服务事业:以增加临时工作位置。
由于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货币政策时紧时松,也没有执行前后一致的战略。最终,卡特政府也在“滞胀”的阴影中下台。
第二、稳定货币供给量和结构性财政政策
1979年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强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强势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将美国推入强势美元时代。为了对付”滞胀”,里根政府采用了四个措施:稳定货币供应量、减轻税负、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最为有效的两条是稳定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干预。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要目标,即使利率过高触发经济危机,也不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
其次,里根对企业实行的加速折旧政策和原来的投资课税扣除等优惠,使得企业手中的现金流量增加,对刺激传统产业更新设备起了很大作用。
进过里根政府的持续努力,美国终于在1983年迎来的新的经济增长高峰,此次经济滞胀一共经历了长达13年的时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届经济危机

1.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有以下几点:1.经济全球化可以充分地利用外国资本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2.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3.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本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本国家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2.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有以下几点: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发展经济,取得了的巨大成就,这证明了党的先进性与党的决策的正确性,也证明了改革开放通过了历史的检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步重大举措,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回忆3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以下几点影响: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3.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位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4.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增长了34.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6年的3587元,增长了26.4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6年末的166627亿元。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5.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
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3.4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84台;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137部,每百户城镇居民接入互联网计算机和移动电话数达32.2台(部);农民每百部拥有电话机58.3部,移动电话50.2部。 6.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86年末的8.8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末的21.3平方米。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78年的8.1平方米扩大到29.7平方米,其中55.9%的农户人均居住面积大于25平方米;居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31.1%,居住在砖木结构住房中的农户占58.9%,90.6%的农户的住房拥有卫生设备。 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实施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特别是把通过流通环节对农民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2005年,全国有28个省份全面免征了农业税,从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 6.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 7. 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
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通过不断进行行政、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流通等方面的改革,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由原来的行政手段和计划手段为主逐步抓变为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以其他手段相配合。 8. 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经过持续不断的价格改革,我们已将原来计划价格“一统江山”的局面改革为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目前,除了利率、电价、油价、水价等金融、能源和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仍由国家计划控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由市场竞争决定。除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性价格管制措施外,大部分时候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求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具体介绍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指的是美国的经济滞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滞胀”便是恶性通货膨胀和急剧通货膨胀的结果。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

跪求七十年代背景以及发生的事件……尽可能详细点……表示不造在几年 ...
20 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滞胀:经济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石油危机的发生导致美国企业能源成本大幅度提高,石油危机期间,国际油价从不足2美元暴涨至超过30美元,涨幅高达15倍之多。货币过度发行和成本推动型通涨同时出现,加上美国高额税收抑制了投资和生产发展,经济陷于...

发达国家20世纪七十年代经济运行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变化...
7. 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

二战后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自由化趋势_百度知 ...
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发达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使当时出现滞涨的现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各国开始奉行新自由主义 以克林顿和萨奇尔夫人为代表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提出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

20世纪70年代是哪一年
20世纪70年代通常指的是1970年1月1日到1979年12月31日,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不过这种定义在近些年来因为不便捷而很少应用了,随之诞生的是能容易理解的美式80s、90s等方式,也就是将1980-1989定义为80年代,1990-1999定义为90年代。世纪,指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个世纪代表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

20世纪70年代是哪年
20世纪70年代是1970年至1979年之间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十年,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在国际政治领域,70年代见证了冷战的持续和紧张局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同时,也出现了...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处在什么时期?经济如何?
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行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中历史题P45.5面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涨,发达国家采取的经济...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道经济学题目。当然历史教科书中可能陈述了发达国家应对“滞涨”的措施。当然只是去记,不一定能理解政府采取相应对策的理由。首先什么是滞涨,就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高,超出了正常的可接受区间。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学模型来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根据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宏观经济学...

高中历史题P45.5面对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涨,发达国家采取的经济...
二战后曾被西方国家普遍应用,实现西方国家六七十年代的黄金发展。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等原因,部分国家陷入滞涨,供给学派战胜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要点是反通胀。既然要反通胀,就必须缩减政府开支,因而采取了包括减少经济干预、出售国企等多种手段。自然不可能扩大开支搞投资。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1、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大会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指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由对立和敌对逐步变为接触和交流。

山丹县17316426687: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
仲孙郎酮康: 由于经济滞胀的影响,实行自由主义,出现了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并所想福利国家的规模

山丹县17316426687: 20世纪50 - 6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
仲孙郎酮康: 二战后英国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战后50-60年代平稳发展时期.其主要特点是经济缓慢而持续增长,失业率低,物质丰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2)70年代经济滞胀.在70年代,英国在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始终保持最低经济增长率,最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最高的贸易赤字纪录. (3)80年代经济复苏.一个显著特点是时间长,复苏持续了7年.另一个特点是国际收支大大盈余,政府金融地位最高.

山丹县17316426687: 欧洲经济黄金时期是哪个年代 -
仲孙郎酮康: 20世纪50—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西欧、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期”.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山丹县17316426687: 20世纪经济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了哪三大中心?
仲孙郎酮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三大经济中心是西欧,日本,和美国,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倔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因为美国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带动了日本和西欧的经济,也导致了自己的衰落..

山丹县17316426687: 列举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
仲孙郎酮康:[答案] 1.二战结束,世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2.欧洲各国经济普遍削弱,需要经济发展. 3.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扶持和控制欧洲. 4.外向形经济.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5.重视人才教育的培养. 6.联邦德国,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导致60年...

山丹县17316426687: 亚洲一些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走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试举例说明
仲孙郎酮康: 20世纪70年代正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新兴产业的时候,这些国家将原来的一些主要依赖原料和劳动力等的工业向国外转移,而一些亚洲国家就抓住了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会,利用自己的劳动力等优势,引进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典型就如韩国、新加坡等.

山丹县17316426687: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 -
仲孙郎酮康: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20世纪70年代”“黄金时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节和改良,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的表述不合题意,故选C.

山丹县17316426687: 20世纪50到70年代,日本经济是如何高速发展,成为仅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
仲孙郎酮康: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采取建立“政、官、财”的复合经济体制、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先发展机械制造业、促进本国技术更新、实存贸易自由与保护民族幼稚产业等产业政策,使日本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这些政策对我国当前经济...

山丹县17316426687: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欧美的经济变化及原因 -
仲孙郎酮康: 1.影响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最强有力的推动因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采用多种形式干预经济生活;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家调整内外政策,扩大国内和国际贸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