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教学

作者&投稿:欧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语文如何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教学~

河北省大名县 张永利【摘要】: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声色俱全的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语言 多媒体 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有些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兴致勃勃,有些课堂,学生沉默、无动于衷,两两比较,就会发现,原因在于在教学中,有没有创设情境。缺乏情境,学生就完全成了旁观者,成了老师引领下的分析者,学生没能进入情境何来对话?学生还没有被文本所感动,何来品味?学生与作者冷静的对视怎能激动?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在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但是,从教学有效性维度来看,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而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或发展学生语言的成分反而少了,这样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冷静地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进行情境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而阅读课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来?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内容一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然而,一些教师却本末倒置,撇开文本,为情境而情境。1、漠视学生差异,教学机智不灵活。教师备课必须认真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借班上课的教师,更应该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以教案为中心,一切按部就班地教学,势必会导致教学的失败。2、忽视文本,语言训练不到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特个性,但个性的教学思路只能服务于学生怎样更好的与文本对话,而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地创设阅读情境。3、滥用表演,独特体验不深刻。有效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如果表演得不恰当,或者是为了表演而进行表演,那效果会适得其反。反思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因为情境创设的原因而导致学生语言感受能力与领悟能力的丧失,这可是违背了情境教学的初衷。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在情境“热“的现象中,更需要对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回归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情境进行有效创设呢?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呢?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有效情境,创设在词语直观理解中。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而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借助情境,老师利用语言渲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冻僵、温暖”,并在语境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文能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2、有效情境,创设在情感体验中。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情,加强朗读感受情,以情带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染了学生,感染了课堂。3、有效情境,创设在语言表达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吸纳”和“情动”之后,必然有“辞发”的冲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一篇课文,这样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在整个内心世界中仅是一次积淀。如此反复,迭加,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便可以逐渐培养起来。在比较中欣赏,以想像为契机,从语言的神韵中加深体验,学生的情感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要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语文情境地创设必须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学生在有效情境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言,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三、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训练“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情色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初读很平谈,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此句描写路长人多,不正是为表现人们悲痛欲绝、望眼欲穿的感觉吗?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学生意识到前半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后读“望”字时要延长声音,加深感情。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是阅读最常用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的。看到波澜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趣,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其熏陶感染。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本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像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桂林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何为 “美美”?景色又美在何处?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文中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的“大”体会也更深了。四、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多媒体的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多媒体的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再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语文文本中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以课文《胡同文化》为媒介,大量查找其中与民居、建筑方面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对民居文化及其意义内涵作了介绍,以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城市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从了解本地文化的角度入手,安排了以“某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限有手段,实地调查搜集材料,从而展开研究。学生兴致勃勃地选择自己研究的问题,如有研究“桂林米粉文化”的,有研究“桂林民居文化”的,还有研究“桂林古镇文化”的……从自己身边真实可感的事件中去把握汪曾祺老先生所说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笔端倾泻在字里行间:或讴歌赞颂,或贬抑鞭挞,或欣赏爱慕,或讽刺嘲笑。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情感便是联系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感,就必须以自己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去扣击小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爱写诗的小螃蟹》这篇课文里,小螃蟹哭了两次,第一次哭,是因为风、海龟、海浪都不看它写的诗,第二次哭是因为白头翁每天读它的诗,还把它的诗告诉别人。两次哭,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要读好这块内容,要读出区别来,比较困难。于是创造出两种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至关重要。我是这样做的:师:小螃蟹是多么爱写诗啊,它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诗,而海龟它们非但没有一句赞美,反而那样对待它的诗。所以他——生:小螃蟹很伤心,他流下了伤心的泪。……师:哦!原来小螃蟹的诗并不是没人欣赏,白头翁每天读它的诗,记它的诗,而且还把这些诗唱给了它的朋友听。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小螃蟹终于遇到了一位懂得欣赏它的知心朋友!他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老师两句简单但富有感情的过渡语,不仅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把自己的感情渲染给学生,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着,感情随着老师语气的起伏而起伏,自然而然的读出了伤心或开心的语气来。《歌声》是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深奥难懂的文章,由于缺乏这部分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是很难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于是,我多次用语言创设了情境,让他们直接接触阅读教材,感受、体味,走进作品的生命。师:1920年的一个夜晚,海风啸啸,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大轮船。船上灯火通明,马金纳和其他乘客一样在船舱里兴奋地唱啊,跳啊,快乐极了!忽然,他们感觉到船身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听见有人大声地喊叫:“不好了,轮船触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扑通,扑通……”人群一个一个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可是救生船还是没有来。同学们,你觉得他们会碰到什么困难?师:是啊!海水冰冷刺骨,人们的力气也已经耗尽,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毫无生还的希望,此时的人们可以说是绝望了。通过老师的叙述,师生的交流,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故事中的绝望,看似花费了一些时间,实质是很有必要的,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就是语言的情感效应!这种语言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振颤。用动情的语言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传达动情的故事,让字字句句撞击学生的心灵。六、声色俱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探索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最直观,最形象,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利用媒体,可以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场面,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从而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扫除时空的障碍,引起情感的共鸣,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春天在哪里》是首优美的诗歌,描写了春天迷人的景色。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风微微吹动,柳条,翩翩起舞,粉红的桃花开了,太阳又暖又亮,麦子青了,菜花黄,蚕豆开花了。这些美丽的图片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认识了春天最富代表性的东西,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在教《歌声》这篇文章时,我播放了小姑娘的歌声,帮助学生来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迷人的蝴蝶谷》时,基于学生没有切身的体验,我便为学生播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展示山谷、花海、蝴蝶,再配以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同时穿插鸟声、风声、欢笑声。学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用心听,仔细看,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开头,从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这三方面来说一说它的迷人景象。这样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蝴蝶谷。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通过多媒体,把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感人的影像,优美动听的音乐,绘声绘色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七、直观形象的表演,把学生带入能力的综合舞台直接扮演文中角色,不失为全身心进入课文情境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不妨放手让学生试着演一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并发展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学习与活动、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让课堂变成一个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即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言运用。实践证明,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来说,生动、直观、形象的表演情境,最容易触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景的途径。总之,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悟生活。参考资料:1、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李吉林 江苏教育出版社2、 《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3、 《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究》 周一贯 上海教育出版社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

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

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

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而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分地关注了情境

的创设,过度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和课堂上热闹的气氛,以至于分散了学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的干扰,导致难以把握学

习的目标。有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老师以动物王

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以这场动物比赛来串联整堂课的

教学内容。可是老师在执教中却只注重了这种形式,而将课文中的儿歌进

行了肢解,先引导学生了解是哪些动物参加比赛,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六个

问句,了解比赛的具体项目,最后出示六个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赛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下来,兜了大半圈还未进入正题,学生的兴趣早已被转

移,而到读书的时候是将课文生硬地分成问句和回答两个独立的内容读,

缺乏整体感。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在课堂

上,将形式和内容分裂开来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和无效。因此,在确定教学

-

-

2

目标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

务。这样,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

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

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

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

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

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

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

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

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

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

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然

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

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推着孩子不知不觉地、深入地进行到教学

的一个个进程中。因为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精神

世界。通过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声情并茂的场景,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围,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但是,有些老

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却忽视了一些小细节的处理,如:背景音乐的选

择问题,一篇介绍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典建筑的文章,却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钢琴曲,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显得格格不入;针对故事情节设计的模拟主

人公对话,本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主人公的

内心世界,但是由于教师自己情感不够投入,语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学生

情感体验不够;一段非常美的写景的片段,老师想通过自己配乐朗读创设

情境的方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想象美妙的画面,可是却忽视了自己课

前的朗读训练,读时语调生硬,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

创设要关注细节,从细致入微处着手,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最大限度地

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感染,使学习成为儿童心灵的追求。

四、根据知识板块来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情

景的创设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一种全新

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一语文学科理念。根据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创设情景的做

法,我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在语文课程的建构体系中,每个学段都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这五的版块来构建课程,这五大板块中每一块都需

要创设情景。为了论述方便,我就依照这五大板块来进行论述。

(一)创设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情境

-

-

河北省大名县 张永利 【摘要】: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要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声色俱全的多媒体展示、直观形象的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语言 多媒体 表演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带着热情,凭自己的经验能力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本的,这时他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文本上打下鲜明的个性的印痕。有些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兴致勃勃,有些课堂,学生沉默、无动于衷,两两比较,就会发现,原因在于在教学中,有没有创设情境。缺乏情境,学生就完全成了旁观者,成了老师引领下的分析者,学生没能进入情境何来对话?学生还没有被文本所感动,何来品味?学生与作者冷静的对视怎能激动?为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悟体验文本,教师应该针对其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富有魅力的语言、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阅读磁场,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与探知欲望,在对文本的还原和体悟中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在课程改革中,情境教学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课堂。但是,从教学有效性维度来看,不难发现,在这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教师在有意创设情境时大量的非语文元素通过情境创设源源不断地搬进课堂,而促进学生学习文本语言或发展学生语言的成分反而少了,这样势必导致“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背后“语文味”的淡化和语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冷静地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进行情境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而阅读课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把课堂教学情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施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来?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仅仅是学习文本的内容一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最终目的。然而,一些教师却本末倒置,撇开文本,为情境而情境。1、漠视学生差异,教学机智不灵活。 教师备课必须认真备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借班上课的教师,更应该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否则,以教案为中心,一切按部就班地教学,势必会导致教学的失败。2、忽视文本,语言训练不到位。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独特个性,但个性的教学思路只能服务于学生怎样更好的与文本对话,而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地创设阅读情境。3、滥用表演,独特体验不深刻。有效表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是,如果表演得不恰当,或者是为了表演而进行表演,那效果会适得其反。 反思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因为情境创设的原因而导致学生语言感受能力与领悟能力的丧失,这可是违背了情境教学的初衷。作为新课程执行者的教师在情境“热“的现象中,更需要对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回归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对情境进行有效创设呢?怎样的情境创设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在回归的路上呢?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有效情境,创设在词语直观理解中。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在一定的语境里,通过倾听、模仿、实践而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借助情境,老师利用语言渲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冻僵、温暖”,并在语境中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语文能力,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 2、有效情境,创设在情感体验中。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充满情感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发情,加强朗读感受情,以情带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感染了学生,感染了课堂。3、有效情境,创设在语言表达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吸纳”和“情动”之后,必然有“辞发”的冲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篇课文,这样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在整个内心世界中仅是一次积淀。如此反复,迭加,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便可以逐渐培养起来。在比较中欣赏,以想像为契机,从语言的神韵中加深体验,学生的情感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要尽量减少非语文的环节,避免语文文字本体的失落或淡化。语文情境地创设必须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理解语言、品位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让学生在有效情境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言,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走向一条语文之路。 三、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训练 “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情色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初读很平谈,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此句描写路长人多,不正是为表现人们悲痛欲绝、望眼欲穿的感觉吗?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学生意识到前半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后读“望”字时要延长声音,加深感情。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是阅读最常用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提高的。看到波澜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媒体演示、实验、欣赏自然、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趣,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其熏陶感染。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本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有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像树木的长势、颜色以及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等,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桂林山水》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桂林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何为 “美美”?景色又美在何处?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文中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的“大”体会也更深了。 四、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多媒体的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多媒体的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多媒体的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多媒体的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再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配上有感情的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语文文本中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然后又从课外再回到课内,这个时候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以课文《胡同文化》为媒介,大量查找其中与民居、建筑方面有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对民居文化及其意义内涵作了介绍,以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欲望,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城市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从了解本地文化的角度入手,安排了以“某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利用限有手段,实地调查搜集材料,从而展开研究。学生兴致勃勃地选择自己研究的问题,如有研究“桂林米粉文化”的,有研究“桂林民居文化”的,还有研究“桂林古镇文化”的……从自己身边真实可感的事件中去把握汪曾祺老先生所说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跳出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内容,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笔端倾泻在字里行间:或讴歌赞颂,或贬抑鞭挞,或欣赏爱慕,或讽刺嘲笑。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情感便是联系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推进学生的智力活动,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之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感,就必须以自己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去扣击小学生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共鸣。《爱写诗的小螃蟹》这篇课文里,小螃蟹哭了两次,第一次哭,是因为风、海龟、海浪都不看它写的诗,第二次哭是因为白头翁每天读它的诗,还把它的诗告诉别人。两次哭,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要读好这块内容,要读出区别来,比较困难。于是创造出两种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至关重要。我是这样做的:师:小螃蟹是多么爱写诗啊,它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诗,而海龟它们非但没有一句赞美,反而那样对待它的诗。所以他——生:小螃蟹很伤心,他流下了伤心的泪。……师:哦!原来小螃蟹的诗并不是没人欣赏,白头翁每天读它的诗,记它的诗,而且还把这些诗唱给了它的朋友听。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小螃蟹终于遇到了一位懂得欣赏它的知心朋友!他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老师两句简单但富有感情的过渡语,不仅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而且把自己的感情渲染给学生,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着,感情随着老师语气的起伏而起伏,自然而然的读出了伤心或开心的语气来。《歌声》是二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深奥难懂的文章,由于缺乏这部分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是很难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于是,我多次用语言创设了情境,让他们直接接触阅读教材,感受、体味,走进作品的生命。师:1920年的一个夜晚,海风啸啸,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大轮船。船上灯火通明,马金纳和其他乘客一样在船舱里兴奋地唱啊,跳啊,快乐极了!忽然,他们感觉到船身猛烈地晃动了一下,接着就听见有人大声地喊叫:“不好了,轮船触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扑通,扑通……”人群一个一个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可是救生船还是没有来。同学们,你觉得他们会碰到什么困难?师:是啊!海水冰冷刺骨,人们的力气也已经耗尽,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毫无生还的希望,此时的人们可以说是绝望了。通过老师的叙述,师生的交流,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故事中的绝望,看似花费了一些时间,实质是很有必要的,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础。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就是语言的情感效应!这种语言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振颤。用动情的语言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传达动情的故事,让字字句句撞击学生的心灵。六、声色俱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探索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最直观,最形象,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利用媒体,可以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场面,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从而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扫除时空的障碍,引起情感的共鸣,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春天在哪里》是首优美的诗歌,描写了春天迷人的景色。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风微微吹动,柳条,翩翩起舞,粉红的桃花开了,太阳又暖又亮,麦子青了,菜花黄,蚕豆开花了。这些美丽的图片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认识了春天最富代表性的东西,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在教《歌声》这篇文章时,我播放了小姑娘的歌声,帮助学生来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迷人的蝴蝶谷》时,基于学生没有切身的体验,我便为学生播放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画面展示山谷、花海、蝴蝶,再配以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同时穿插鸟声、风声、欢笑声。学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用心听,仔细看,仿佛身临其境。此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以“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开头,从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这三方面来说一说它的迷人景象。这样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了蝴蝶谷。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通过多媒体,把形象生动的画面,逼真感人的影像,优美动听的音乐,绘声绘色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耳听目视、口诵心动,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七、直观形象的表演,把学生带入能力的综合舞台直接扮演文中角色,不失为全身心进入课文情境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不妨放手让学生试着演一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并发展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学习与活动、课内与课外的界限,让课堂变成一个舞台,师生在舞台上随即表演,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语言运用。实践证明,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来说,生动、直观、形象的表演情境,最容易触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并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设施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适当的创设情景的途径。 总之,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地和老师、文本展开对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文本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让学生真正快乐、轻松地学习语文,感受语言,培养语感,感悟生活。 参考资料:1、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李吉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3、 《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究》 周一贯 上海教育出版社


如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
一、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

语言文字的运用情境有哪几种?
5、“知识”情境说 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在《任务·活动·情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设计的三个支点》(《语文建设》2019年第11期)一文中介绍了新教材设置情境的基本方法:(1)每一个学习任务中,前边的引入语都是创设的情境。通过较多的描述引出相关学习任务,这些描述设置的就是具体的情境。(2)把单元...

如何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情境教学通过...

语文教学设计中怎样营造教学情境
借助教材中的图画再现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掌握文章主旨,解决语文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呢?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与学习情境,让...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创设教学情境
适当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势、板书、随机应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双边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既要关注教师个人积极的生命体验,也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更要关注语文文本中的生命素材。

高中语文如何情境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使之产生强烈的感情,并用情去阅读和欣赏课文,做到情理结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如何情境教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如何情境教学合理利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音乐最能激起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是不可忽视的,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教师与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求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上去,使枯燥语文课堂变得生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积极主动学习。2 有效进行情境创设的原则2.1 合理原则创设情境教学法一定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现实...

如何创设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情境?答:一、在导课中巧创情境。二、在朗读中感受情境。三、在提问中创造情境。1. 精心设疑,2.以趣激疑,四、板书设计再绘情境。五、艺术作结品味情境。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构建语文学习...
1、”学习任务群“之下的情境创设 学习情境:阅读情境、文学体验情境、跨学科学习情境。学业评价情境:试题情境、命题情境。生活情境:真实生活情境、交际情境、日常生活情境。三条都属于语言文字运用情境,第一、二条属于创设的语言情境,第三条属于真实的生活情境。2、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如何设置学习...

西昌市17741876870: 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情境 -
路晏盖诺: 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③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西昌市17741876870: 语文教学中怎样创设情景引导阅读 -
路晏盖诺: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西昌市17741876870: 小学一二年级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
路晏盖诺: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药,让人爱恨交织.不学,不能掌握知识;学,又实在无味.如何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喝下这剂良药又感觉不到苦呢?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

西昌市1774187687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 -
路晏盖诺:[答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有效的情境 创设情境可谓时下课堂教学的一大热点,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

西昌市17741876870: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路晏盖诺: 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一种收集资料以及处理资料的重要手段,人们可通过阅读的形式认识世界、发散思维、获取情感体验以及审美体验,在课堂上的定义可被解释为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小学阶段的学...

西昌市17741876870: 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
路晏盖诺: (一)创设情境,增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其年龄比较小,不容易用自己的意志力去克制自己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兴趣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执着不如乐知者,孔子的这句名言也告诉...

西昌市17741876870: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
路晏盖诺: (一)、创设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一,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

西昌市17741876870: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
路晏盖诺: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有方法,有目的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步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由于一些教师把阅读能力等同于识记能力,把阅读教学...

西昌市17741876870: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
路晏盖诺:[答案] 不同的方法过程不完全相同. 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 “自主过关”教学法 * “立体式阅读”教学法 * “单元授课”教学法 * “六吧趣味语文”教学法 * “编排课本剧”教学法 * “合作竞争”教学法 * 主题丛书“五步赏读法”教学法 * “文本细读”教学法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