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表达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作者&投稿:隆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当下,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物质基赐技术手段已不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衷程度和对其保护传承的积极性。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工作中怎样对待“微心态”这一新问题是需要很好思考的新课题。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媒介信息爆炸造成的“注意力分散”和“瞬时性审美”,使得他们难以接触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甚至产生一定的抵触。这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年轻人多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宣泄,内心中难以树立和崇拜长期的偶像,更倾向于接受以“眼球经济”和“感官消费”为代表的“快餐文化”。事实上,这些本是人性中普遍固有的特质,应予以尊重。如能对这些“微心态”加以正确利用和引导,将对“微时代”语境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微时代”仍将大有可为。“微心态”是一把双刃剑,它浮躁、喧嚣的另一面是崇尚高度的迅捷化和强烈的时代感。合理利用它的“正能量”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应进一步探索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传播对年青一代审美和心态上的影响,利用年青一代对这些“微元素”亲近和依赖的特点,将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现代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社会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赢得年轻人自觉的青睐与关注。福建闽南地区借助“一带一路”契机,通过网络推广“传统民俗真人版桌游”、微信推送当地传统小吃烹饪技巧、制播充满闽南乡土风情的微电影等方式,让年轻群体在游戏、美食和视觉感官中主动自觉地体验和探索当地民俗文化,培养了其对传统文化浓烈的主人翁意识。2005年创立的青年社团“汉未央”将汉服文化很好地普及到了青年人群,汉服成了婚礼等重要诚的“常客”,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树立青年人更高审美情操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利用“微元素”的传播力对传统文化“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对部分陈旧、不合时宜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好地契合“微时代”的流行趋势和个人体验。上海的“国学新知”公益组织就利用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将众多青年人聚在一起诵读古书,举办茶道、棋艺、古琴等古典文化沙龙,议题开放,视野广阔,其微博已拥有近百万互动“粉丝”。与此类似,不少网上创建的“诗社”“古风”类原创流行音乐团体将传统经典元素融入流行艺术中,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收获了可观的人气。如此双管齐下,才能在“微时代”中赋予传统文化对年青一代更高的“黏度”和更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无论辉煌,还是衰落,无论是强悍,还是软弱,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何谓文化?中国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义。而西方人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为如今的文化之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我们现在和国际如何接轨,无论我们的生活里有多少外来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国人,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传统文化该如何弘扬?弘扬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能扬长避短一样,只有认识剖析传统文化,才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是一环扣一环的连续发展的唯一的独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变化一度希腊化,后罗马化,再又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伦文化更是被赫梯灭亡,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从未产生过断档和空白。仅就文学而言,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魏诗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脉相承。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高度赞扬,他说:“世界上有古无今的文化很多,有今无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则很少,像中国这样波澜壮阔的文化传统简直是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发挥了强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过。即使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存亡关头,在政治纷乱、国家分裂的情况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统一,延续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和统一造就了它的悠远和独创,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样。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领先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时值今日,中国的传统文化虽已衰落,但仍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使其重放光芒?这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入手,探寻其对人类世界的新的意义。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纷争不断,战祸频起。特别是伊斯兰世界与基督世界的对抗,更是给世界各地带来无穷灾难。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样讲求分别与对抗,而是主张“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飞舞,政治动乱此起彼伏。同一国之民分立对抗,互殴不止,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经济每况愈下。这都是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之功。而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从未中断过,甚至在外族入侵时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还给周边族群以深刻的影响,不仅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观和社会观,还在于它存在一种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意识形态,体现人类追求富足和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对内的克己和对外的爱人,反映了人类宽以待人、相互谅解、相互忍让、相互敬重、相互期许的仁爱精神,期望“泛爱众”,人人和平相处,慈悲为怀,这才是人类应追求的幸福、安宁与和谐的普世主义精神。

  君不见,当今之世界,环境恶化,天灾不断,资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机已经显现。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但却造成人与自然的异化,人类与自然的搏斗终于遭到自然的报复。西方的一些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中国,包括《老子》《论语》在内的中国经典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处在科学发展困境的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观启发的努力,而不是由于什么一时的感情冲动。1988年1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他们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活下去,必须回顾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来说,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果运用到当今社会的建设当中,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绝不能长期跟在西方国家的后面循规蹈矩,而应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创造一条有别于西方,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强大,传统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扬。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的挖掘,证实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基地;发展至明代更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数千年后的今天,陶瓷业在传承和创新中以崭新的形式名扬四海。为展现陶业的历史演变,馆内展览共分陶瓷拾隅、陶的形成、窑的演变、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陶瓷发展六大部分。其中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重点,介绍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石湾陶业的历史源流。整个展览表现手法新颖而多样,在视觉、听觉、触觉上都给民众以全新的感觉。今年十一月,就在佛山举办了陶瓷展,我们学校也去了不少学生,也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可以说是把石湾陶艺推广了出去。我们知道,前些年,陶艺品没有市场,这样直接导致陶艺技术的流失,甚至让这样的文化瑰宝从此绝于世间,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实是一个悲剧。我觉得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不该持保守态度,中国文化包括保守文化,更多的保守的是传统文化,文化保守主义显然他界定的保守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传统。从建国以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文化的轴心的这种情况下融汇的西方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这个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应该是现代文化,而文化保守主义的这个文化,功能上作为传统梦魇的这种文化,保守的文化,显然不是指现代中国的文化,而是指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我现在就古代传统的中国文化保守的这个东西。我们总是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笼罩下,喘不过气来,如果稍微有些思想上的改变或者是形式上的改变的话,这也是不为过的,所以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拓展开来,形成一种现代式的传统文化,好让新一代青年更容易消化吸收。打破常规当然是需要勇气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要不忘本质的将传统文化转化成自身的一部分,学以致用,这样才是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不二法宝,也是我们实践传统文化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被利益熏陶着,很多父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风,从小就叫他们长大后要有出息,什么叫有出息,要不是做官,要不是做老板。更多的是忽视了对小孩子的一种道义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怎么样才能算合乎道义,怎么样去提高自己的教养。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甚为严重,因为他们的父母本来就在文化教养上处于低水平,对于他们而言,自然生计是最重要的了,儿子在学识修养方面有没有高的造诣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这样看来,这种不合理的思想方式下的当代某些人深受着家庭的影响,即使上了高中,这种思想也不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说一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对子女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中培养的孩子多数是有文化的,我说的当然是在文化方面比较敏感的。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需要去引导当代人,毫不夸张地说,从小时候就应该给予这种引导,让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引导的任务似乎很艰巨,但是面对着如今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担负这个使命,那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搬到每个中国人面前,让我们每个都去继承发扬它。怎么样引导,方法很多。在学校,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起一个领头作用,面对一群思想活跃且厌倦传统文化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插入适量的传统文化,这样起到一个慢慢感染的效果。我想如果做得更细的话,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衣着来体现一种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当然,学生也得发挥一个主动作用,平时在学校就得自发主办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或者一些讨论,有条件的就集体去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展。在家里的话,就如我上面说到的,父母长辈得起引导作用,要科学地向他们指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支持下一代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不是放肆地鼓吹名利论,让原本涉世不深的他们迷失自己的方向,这样的话,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损失,因为新一代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要加强这种引导作用更具挑战,因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里面包含了多个层次,各种不同阶层的人物,要达到引导的效果,当然就得采取综合的手段,比方说,举办企业的文化节,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而这些企业文化的建设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主,这样一来员工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而且自己还在实践着传统文化。对于政府来说,建立必要的传统文化馆,和一些传统文物馆是很有效果的,因为民众对这样形式的展览能够在业余时间去享受一番,对于他们而言,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学到某些东西,何乐而不为。

  也许我们对于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不能够太乐观,但是我们也不比太悲观,因为我们中还有很多人在支撑传统文化,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也许当代人正在努力继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一切,我们都无所得知,但是只要我们有信念,有这种理想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国的优秀文化就是一块大金子,它的光芒迟早会在国内外散发,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1900年,一位名叫徐纪的美籍华人拳师,曾专程到中国河南省寻访武术之“根”。徐纪先生自幼从名师习武,又在台湾、美国教拳多年,可谓行家。他在访问了登封、温县、洛阳、开封以后,很坦率地提出了几条意见:第一,套路太多,习拳者为记忆套路而无暇加深功力;第二,架子太花,表演味儿较浓,实战性不强;第三,后起之秀功底差,不足以服远。

他认为,少林武功“不害其少,只怕是太多了些”,对众多套路必须“舍得割爱”,一定要“择精去芜”。
其实,关于当前武术华而不实的批评,国内很早就有人提出,但并未引起武术界的足够重视。盲目自满、安于现状和因循守旧阻碍了我国技击水平的提高。武术界中不少人自我感觉良好,还有些人少实事求是之意,多哗众取宠之心,将自己门派的武功吹得神乎其神。大家对国际搏击界的各种流派儿乎都缺乏认真的研究,对有关信息也缺乏搜集和整理。结果,我们一直在明处,人家倒在暗处。我们不了解别人,别人倒把我们研究得很透。长此以往,中国武术如何能保持优势?
最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国武术的“舞”味太浓,实战性被大大冲淡。蔡龙云先生就深有感慨地说,近些年中国武术不提倡对抗性,变成了套路表演。他说:
这种武术没有一点实战性。其实,中国功夫是很厉害的。以前的拳师平时练习的强度,比现在的运动员要高得多。历史上的名武师往往能在一两招之内,把悍敌打败。可惜的是,这种功夫和吃苦精神现在已失传。以现在光练套路的运动员跟拳击运动员比赛,定输无疑。我们在训练中没有实实在在的真打,一上场就找不到感觉,而西洋拳击手天天都在练实战。所以,中国功夫要走向世界与西洋拳击抗衡,必须直接练散打,练实战。
几十年来,国内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获高分、争名次、拿奖牌,一味翻新花样,“创新”套路,将不少类似舞蹈的所谓“高难”动作引人各种“新编”套路,追求花哨、好看、热闹,乒乒乓乓乱打一气,哈哈嘿嘿胡喊一通,搞得拳不像拳,舞不像舞,而真正包含着丰富技击内容的传统套路却越来越受到冷落。几年前,一位名闻中外的全国武术冠军竟被两三个小流氓打伤。消息传开,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武林名将”究竟有多少真功夫?这样的“全国冠军”究竟有多少分量?中国武术靠这样的花拳绣腿还能走多远?
“练为战”,还是“练为看”,这个问题已经使武术界困扰了许多年。我们当然不会完全否定武术的观赏价值,但如果都是“满片花草”(戚继光语),则中国武术甚难有出头之日。近几年的国际擂台赛,我国选手被洋人击倒之事已屡见不鲜,即便是获胜也十分艰难,而且多是利用洋人所不熟悉的摔跤之技占了便宜。一旦外国拳师熟悉了跤术,我国选手将更加难以对付他们。
从目前武术界的情况来看,功.力深厚的前辈高手已凋零殆尽,而一代新人多从花法人手,功底普遍浅薄,实战功夫尤感欠缺,那种“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的潇洒拳法早已无从见到。武术界已经出现了深深的“断层”。竞争是残酷的。1980年,日本“新格斗名人”田畑向泰拳师挑战,竟被对方一脚扫断左臂。其后,日本空手道全国冠军泽村忠又被泰拳师当场踢成重伤,用担架抬下场去。日本搏击界视此为奇耻大辱,创立了踢拳道,专门研究对付泰拳的办法。经过长期的秘密训练之后,口本踢拳道协会选派滕原敏男远征泰国,向现役泰拳拳王公开挑战,终于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方,打破了泰拳“天下无敌”的神话。这是泰拳50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外国人使用外国拳术打败本国拳上,夺走“拳王”称号。
回顾一下日本人向泰拳挑战的过程,中国武术界当会有所启示,有所警惕。
中国武术要迎接挑战,一是靠实力,二是靠全体武林同道的团结。20世纪初叶,洋人拳师屡屡来华挑战,武林前辈们多能捐弃门户之见,携手御侮,但也有极少数人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武术界内部乘机挑起事端。
1909年冬,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口出狂言,诬蔑中国是“病夫之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霍元甲闻讯,特地赶赴上海,在静安寺路的张园摆下擂台,并用中、英两种文字在报上刊登广告说:“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之一病夫也,愿与天下健者从事。有以一拳,一足加我者,奉金表、金牌各一块,以为纪念。”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害怕〕焉”。谁知奥皮音尚未露面,却有一个自称东海赵某的中国拳师巴巴地赶来打擂。霍元甲好言相劝,说此举意在为中国人雪耻,按理说你应当帮助我,为什么反而与我争高下?赵某不听劝阻,执意交一手,霍元甲只得勉强应战,将赵某击倒。不料赵某又将其师父张文达搬来,指名向霍元甲挑战,理由是霍元甲打败了他的徒弟。这时霍元甲已经患病,又对张文达苦苦相劝,希望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惹洋人耻笑。但张文达根本听不进去,天天赖在张园不走,大骂霍元甲不止。上海有一批纨绔子弟也极力怂恿,许张文达以重金。霍元甲不得已,只得抱病登擂,仅用两招即将张文达击倒。霍元甲厉声道:“幸亏你是中国人,不然的话,我定要把你打得筋断骨折!”当时台下有一万多名观众,齐声怒斥张文达,呼声震天,张文达抱头鼠窜而去。
jingwumenchina.com时至今日,像张文达师徒那样的人已经不多,但门派之见依然存在,金钱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六七十年前,孙禄堂先生连败日本高手,名震中外,日方曾许以重金(聘金十万元,月薪两万元),请孙先生赴日教拳,孙先生断然拒绝。他对日本武士说:“不要说两万,就是给为万,我也不教日本人!”然而今天的情况就不同了,不少拳师以收洋弟子为荣,更以出国教拳为荣。在传播中国武术的前提下,大概也不能排除名利的诱惑吧?
荣誉只能说明过去,并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我们先前比你厉害多了”是一种危险的导向,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未必“厉害”过人家。翻翻近年的武术杂志,大多仍是一副自认为“很厉害”的面孔,极少有认真研究别人的内容,连有关的信息也甚为罕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强不息的日本人正在大量翻译出版中国的拳书,他们甚至对某一拳种之内的各种流派的异同也在进行认真的研究。而在我们大陆,至今还找不到几本比较像样的介绍空手道和泰拳的书。
居安思危,生生不已,中国武术岂可高枕无忧?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与继承我们传统的文化呢?
1、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民族意识,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己任。2、面对传统文化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3、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行动中培养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情感。4...

如何表达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兼收并蓄,体现在诸子百家在争鸣中能够取长补短,相互融汇;汉民族文化能够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外来文化也能够敞开它博大的胸怀,有扬有弃的吸收、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

形容传统文化继承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传承”的成语有:1、薪火相传[xīn huǒ xiāng chuán]【释义】: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示例】:《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2、继往开来 [jì wǎng kāi lái]【释义】:继:继承...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学习和传承: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弘扬的基础。我们应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历史、诗词、音乐、美术等,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掌握传统技艺和礼仪。2、传播和普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是继承和弘扬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文化讲座、展览、文艺演出、媒...

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建议:1. 学习和传承传统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优秀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些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品质的现代人。2. 了解和尊重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诗词、绘画、音乐、舞蹈...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如下:1、尊重和认同:首先,应该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到它是一个独特的、多样化的系统。同时,也应该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批判性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合时宜或者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元素,...

当代大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2、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1)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提高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拥有文化底蕴,并积极投身实践中,进行宣传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2)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

大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

如何表达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你这个传统是传统精神,传统文化,还是传统习俗?感觉传统也分很多种,也有不好的好的的分别。如果要弘扬一种东西,你自己就应该了解它。

绿园区15675763748: 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500字,不要抄袭, -
姬李富马:[答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还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对一个民族的底气和骨气的塑造都是很有帮助的.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老祖宗们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结晶,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习态度,...

绿园区15675763748: 如何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姬李富马: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传承即为弘扬,祖宗留下的东西,绝不能遗弃.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过程,只要保护好失去流行意义的文化遗存. 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完整的,永远的以中华文明的身份高高屹立于世界巅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

绿园区15675763748: 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0字以内 -
姬李富马:[答案] 一.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

绿园区15675763748: 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作文 -
姬李富马:[答案] 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冷落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说是丰富多彩,上到节日下到名胜古迹.这么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首先,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网站,然后写上中国...

绿园区15675763748: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
姬李富马: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后的东西,加以改造与剔除,并要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绿园区15675763748: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 -
姬李富马: 其实就两个词来表达:继承,更新. 继承是要把传统中国文化承载下来,然后筛选出三类:精华,过时,糟粕. 大学生要继承其中精华的部分,摒弃糟粕的部分,而将过时的部分作为历史记录下来,或许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曾经过时的东西也能给予我们启迪. 下来就是更新了,大学生要将继承下来的精华部分与当代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分析当代社会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发展,壮大,升华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创造出适合于当代的中国文化,当代中国文化中必须要有普遍性,和世界性.要结合人民生活实际,又有包容性,有世界眼光! 大概就是这么个思路.

绿园区15675763748: 如何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继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 -
姬李富马: 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能一成不变,也需要与时俱进, 首先传统文化要能吸引年轻人的视线,让年轻人喜欢上, 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做,传统文化才有发展, 其次,对于传统文化要宣扬,让年轻人认同并有民族自豪感.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离开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民众就是无根之木. 当然,社会及教育也应该做出改善, 培养和继承传统文化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 包括中高考加分可以适当的向这方面倾斜

绿园区15675763748: 怎么样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姬李富马: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1、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发扬.2、处理好继承弘扬与转化创新的关系,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