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之’有哪些意思

作者&投稿:绽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的虚词的意思~

不一定啊 要分析句子的结构 还要注意那些词的句子成分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 ——《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①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④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生僻含义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 ——《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①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④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生僻含义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石钟山记》) 5.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①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石钟山记》) 5.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①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 ——《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①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③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④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生僻含义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韩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贾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数也。”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语气助词,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

结构助词,的
代词


初中文言文虚词实词一览表有吗?
初中文言文虚词实词一览表有吗? 4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 林芯雪 2011-06-12 · TA获得超过6.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5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常用文言虚词(25个)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

之在文言文中是实词还是虚词
之在文言文中是实词还是虚词 “之”是虚词。1、代词:(代替句中的人、事、物)他、她、它、这件事、这样的 例:友人惭,下车引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属予作文以记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2、助词:A、结构助词:的 例:山间之朝暮也 B、主...

文言虚词:之、若。详解
文言虚词:之、若。详解 50 详解:最好是在〖高中〗出现过的文言文出现的,例句,解释。答案好的话追加悬赏,复制粘贴的就不要了。... 详解:最好是在〖高中〗出现过的文言文出现的,例句,解释。答案好的话追加悬赏,复制粘贴的就不要了。 展开  我来答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文言虚词有哪些?
一、文言虚词 1、而:却,连词。2、乃:于是,副词。3、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4、之:音节助词。二、文言实词 1、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2、方:方圆纵横。3、修:长,这里指身高。4、寝:躺,卧。5、地:土地,疆域。6、美:“以……为美”、“认为……美”,...

初中的文言文虚词"之,以,为,者,其,虽,焉,于,乃,乎,则,或,然,所,故...
之:到;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意。以:以为;已经;这样。为:因为;作为;被。者:……的人。其:其他;代词。虽:即使;虽然。焉:哪里;语气助词,无意;怎么。于:给;和;在;状语后置标志。乃:是 乎:语气助词;吗 则:就;是 或:有的;或者 然:然而;因此 所:...

八下 文言文虚词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我之谓:谓我。)《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其是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吧。)其李将军之谓乎?(《李将军列传》其李将军之谓乎:也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类人吧。)惟陈言之务去...

初中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以、之等等一切)谢啦!!!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

文言文:之,其,以,焉,而,于,为的多种解释(要有例子)
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四、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

文言文里的所有虚词实词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

高中文言文十八个虚词
1. 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绥棱县13230228996: 初中文言文关于"之"的解释 -
毛明联环: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一、代词 1.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 二、助词1.结构助词,的.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定语后置的标志.4.宾语前置的标志.5.补足音节. 三、动词,往,去,到……去. 对答案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追问.

绥棱县13230228996: 根据文言文解释虚词“之”在各个句子中的意思!!!! -
毛明联环: 1:动词,到 2:代词,他 3:助词,的 父母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赞同.诚信是立人之本,且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做好榜样.

绥棱县13230228996: 古文中的“之”字的意思有哪些? -
毛明联环: 在古汉语中“之”字用法颇为复杂,“之”字在古汉语里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不同的语境里“之”有不同的用法. 作实词的“之”有两种情况:一作代词;二作动词. “之”字作动词,意为“到……去”、“往”、“到”、“至”.如:...

绥棱县13230228996: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请问文言文中的“之”有哪些意思?请每个意思均举一例子. -
毛明联环:[答案] 在文言文中,“之”既可充当实词,又可充当虚词,其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即: 一、当“之”充当实词时1、可以是动词,其意思如下:1) 本义:出,生出,滋长.例如:《说文》: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

绥棱县13230228996: 文言文虚词,'之'有哪些意思
毛明联环: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2]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

绥棱县13230228996: 文言虚词:之的意思有哪几种 -
毛明联环: 1.姓.2.指示事物的所在. 之子于归.3.第三人称. 爱之.4.往. 先生将何之?5.到. 之死靡他.6. 语助词.用於句首、句中或句尾,皆无意义.

绥棱县13230228996: 文言文课文中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毛明联环: 1. 文言文中的“之”是什么意思(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

绥棱县13230228996: 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毛明联环: 1.之 zhī ①动词,去、到、往 吾欲之南海 《为学》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 二世杀之 《陈涉世家》 钟鼓乐之(“窈窕淑女”) 又数刀毙之 《狼》 莫不奇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名之者谁 魏武闻之 左右采之...

绥棱县13230228996: 根据文言文解释虚词“之”在各个句子中的意思!文言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返,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
毛明联环:[答案] 1:动词,到 2:代词,他 3:助词,的 父母以身作则,诚实守信.赞同.诚信是立人之本,且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做好榜样.

绥棱县13230228996: 辨析文言文虚词“之”的意义是什么?
毛明联环: 之 ⑴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 (们)”.如: 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② 活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 “我(们)、自己、你”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