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子由渑池怀旧》注释

作者&投稿:虞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及注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八霁;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 ⊙●○○●●△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
  (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 ●●○●○ ⊙○●○△ )
  【题解】
  见《东坡七集》。嘉祐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③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唱“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④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⑤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 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 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纪昀评此诗:“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始己评苏诗》卷三)“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
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苏轼诗集》

【注释】

[1]子由是苏辙的字。渑(miǎ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三月,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作者写了这首和诗。 [2]"人生"四句意谓:人生到处飘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来的只是雪泥上的指爪。 [3]苏辙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和尚死后火葬,筑小塔埋藏骨灰。人之于世,诗之于壁,均如泥上指爪,不过或存或亡罢了。 [4]蹇(jiǎn减):跛足。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苏辙原诗为: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作者的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苏轼的古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①这首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

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赏析
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注释|赏析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②。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③。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④。注释 ①嘉祐六年(1061)苏轼由京赴凤翔签判任,途中将经过河南渑池,弟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此为苏轼和...

少儿古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古诗赏析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赏析】这么多年来,一直像云一样,在飘;偶尔变了雨,亲吻几下大地,经不住太阳的诱惑,终又变回一缕云,接着漂泊。所以喜欢东坡...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鉴赏】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及注解。
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注释】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老僧:即指奉闲。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诗句译文赏析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系列:古诗三百首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

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代: 苏轼 古诗三百首 , 人生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全诗及注解。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

求《和子由渑池怀旧》注释
【注释】[1]子由是苏辙的字。渑(miǎn免)池:今河南渑池县。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三月,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作者写了这首和诗。 [2]"人生"四句意谓:人生到处飘泊犹如鸿雁到处飞翔,留下来的...

鱼峰区13358105260: 关于《和子由渑池怀旧》!急! -
明闵达体: 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②老僧:即指奉闲. 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

鱼峰区13358105260: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 -
明闵达体:[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

鱼峰区13358105260: 周邦彦《六丑》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比较赏析 -
明闵达体: 周邦彦《六丑》赏析:本篇写游子思念佳人.笔触细腻,融情于景.全词以美人喻鲜花,用爱的柔笔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使花园的寂寞与人世的幽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词人惜花伤春的同时,也在自怜自伤.上阕写花谢,极尽想像;下阕写追...

鱼峰区13358105260: 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明闵达体: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 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苏轼诗集》 【注释】 [1]子由是苏辙的字...

鱼峰区13358105260: 和子由渑池怀旧 -
明闵达体: 朝代:宋辽金 作者:苏轼 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鱼峰区13358105260: 苏轼的诗词及介绍~一定要有主要诗意和注释~ -
明闵达体:[答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

鱼峰区13358105260: "人生知己知何似,知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的名称?意思?请问这首诗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每句话的意思? -
明闵达体:[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

鱼峰区13358105260: 《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什么思想
明闵达体: 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译文 注释 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

鱼峰区13358105260: 应似飞鸿踏雪泥的雪泥是什么意思 -
明闵达体: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