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士兵制度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勇

作者&投稿:住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兵勇是国家的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古代各个封建王朝都格外注重兵勇的重要性,制订了合乎时宜的征兵和募兵制度,并以确保战斗力为核心,构建起完善有效的组织实施系统。我国古代的征募兵制度类型繁多,不同时期也有变化,如兵农合一制、全民皆兵制、卫所制、旗兵制等。征兵制下的兵勇有事召集,事定归农,来路清楚,国家在平时无养兵之费。募兵制下的兵勇以当兵为职业,数量和服役的时间可以不受农业生产的限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勇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借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各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不再是周天子,而是各诸侯国的国君,这时期诸侯国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士族和农民。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着军队的征调大权,国君之下设立独立的军事系统。这个时期普遍实行的兵役制度是郡县征兵制,农民是主要的征集对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西周王室东迁,建立东周,春秋时期开始。由于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日渐衰弱,加上一些诸侯、卿大夫势力的日益增强,几个大的诸侯相继成为中原霸主。这些大诸侯国的军队主要由公室军队和世族军队组成。公室军队多建于西周诸侯受封立国时,主要成员是国人中的士和农。士以习武打仗为主要职业,作战时充任甲士。农就是庶人,除老弱残疾者外,所有成年男子都须接受军事训练,三季务农,一季讲武,每隔3年进行一次大演习。遇有战事,要随时听从调发,充任步兵,役期依战事的长短而定。世族军队是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上设置的军队,从军人员也以封邑及其周围的士和农为主。当时的某些较大的城邑还有邑甲,有的属于国君,有的属于卿大夫。这样一来,邑甲就成为了公室军队与世族军队的补充。春秋末期,井田制日趋瓦解,军赋再次扩征。有的实行用田赋,如晋国六卿实行的田赋制,就是按田亩数量征兵、征赋,其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生活在军事组织与地方行政组织相结合制度下的农民,平时生产和参加军训,战时聚集成军,在太庙命将,发放车马、甲胄、兵器,战毕解甲归田,保留着寓兵于农的传统。中小以上贵族充任甲士,他们一般不参加生产劳动,平时身佩兵器,从事习武和各种军事活动,或参与政务,战时则为军队骨干,并充任各级军职。春秋时期,各国的军事组织是被周王室分封的。各国卿大夫有其独立的军事组织,有宗族部队和私属部队。这些部队都是凭着封建从属关系组织起来的。各国军队的主要成分除国人外,还征发所属的农民服役。中原各国的国君,由于宗族的内讧和对外战争,以及国人的叛离和农民的反抗斗争,权力逐渐削弱了。而某些卿大夫却在逐渐强大,国的军事组织不可避免地为卿大夫所分割以至于瓦解。与此同时,地方郡县的军事组织在不断生长和发展,郡县的军队逐渐成为了很有作战能力的部队。战国时期,各国中心区普遍设县,边地也越来越多地分设郡,县和郡就成为征兵的地区单位。于是,郡县征兵制度推行到全国。各诸侯国随着县、郡等地方行政系统的建立,普遍实行博籍制度。博籍就是到应征年龄的男子必须登记,以备征调。比如秦国规定,凡17岁男子必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博,博籍后,从23岁起,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实际上男子15岁就博籍,以后随时有被征调入伍的可能。商鞅曾提出将丁男、丁女、老弱分别编组成军的建议。一般来讲,服兵役的年龄,大概从15岁至60岁。但当遇到大战,往往征发全国壮丁,倾国以赴。若是一般小战,则只征发与敌国邻近的郡县壮丁去作战。其他郡县就休养生息,以备将来。各国的常备兵大多是考选出来的,有特殊的待遇。通过几种严格的考核,中试的就可以免除全户的田宅租税。当时各国出兵时,往往以常备兵带领新征发来的士兵作战。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一种新型兵役制度,这就是募兵制。募兵与传统的征兵不同,征兵是依法服兵役,这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募兵是国家用钱和物雇佣的兵勇。募兵与国家则是金钱与契约的关系,有钱则战,无钱则散。随着战争发展对士兵素质要求的提高,春秋末期的选练勇士风气,至战国时有了发展。各国从应征人员中,通过训练和考核,选拔勇武士卒,组成精锐军队。如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赵国的百金之士,秦国的锐士等。其中魏国考选武卒很严,要全副武装,带3天的粮食,半日内跑四五十千米。中试者免除其家庭的赋役,还分给好的田宅。通过考核、选拔和训练招募来的兵勇,具有相当优秀的素质。由这些兵勇组成的军队,待遇优厚,平时习武,守卫国家,战时则为扩编的基础和作战的主力。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和战争方式的转化,大规模野战和围城战的频繁发生,要求部队具有快速、灵活的作战素质和战场突击性,这就加速了单骑迅速发展为骑兵的进程。最早建立骑兵部队的国家是赵国。当时赵国的周边强国林立,东南为齐、中山,南为韩、魏,西为秦、林胡,北为楼烦、东胡,东北为燕。林胡、楼烦、东胡号称三胡,他们是崛起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勇猛彪悍,擅长骑射,对秦、赵、燕构成很大威胁,赵国受害尤烈。我国北部的地形特别利于三胡的轻骑,而不利于中原的车战,因此,赵武灵王为对付三胡的侵扰,毅然实行胡服骑射,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吸取胡人长处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赵国自从建立骑兵以后,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国的骑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国也纷纷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当时,骑兵作为新兴的技术兵种,对骑士的选拔十分严格。凡被选中为骑士的,都享有很高的待遇。战国时骑兵的编制因地形或国别的不同也有差异。列国的骑兵兵种作为步兵的辅翼力量,配合车、步兵长驱深入,绝敌粮道,追敌败兵,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人之前后,成为当时一支最活跃的军事力量。知识点滴赵武灵王的骑兵可以说是一支快速反应的部队。他为了打败秦国,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骑手前往秦国咸阳。秦王接见使臣后,发觉他的言谈举止不像个普通人,心中犯疑。过了几天,秦王派人去驿馆请他,却是人去楼空。后来秦王才知道这人是有名的赵武灵王,不免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领精兵连夜追赶。可他们哪里知道,赵武灵王已经带着骑兵飞驰出秦境了。


春秋士兵制度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勇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勇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借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各国军队的最高统帅不再是周天子,而是各诸侯国的国君,这时期诸侯国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士族和农民。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着军队的征调大权,国君之下设立独立的军事系统。这个时期普遍实行的兵役制度是郡县征兵制,农民是...

春秋战国时期士兵怎么驻防?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制只有少量的职业士兵,其余大多是兵农合一军队。平时都在家务农,等到了有战事的时候,征召起国内青壮年民众,武装起来前往前线作战。《国语·鲁语下》:“先王制土……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军队的兵员组成主要以“士”和“在国之庶”为主,这些都是国人。

中国古代各朝代有什么样的“征兵制”?
征兵对象以青壮年为主,在战事吃紧时也会征调老弱妇孺。与西周不同的是,因为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对士兵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上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逐渐完成,此时征兵的标准不再有户口或者身份的限制,男子只要年满17岁或者身高五尺以上,两者满足其中之一就必须要服兵役。但是这一时期还未形成完善的...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有哪些?
⑤文武明显分职,并产生了凭兵符 发兵和奖励军功等制度。⑥军政一体化的国家体制转变 为相对独立于行政体制的以国君为中心的高度集权化军 事体制。 封建社会军事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由春秋战 国到秦、汉,由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由五代 十国、宋、辽、夏金到元、明、清三次大分裂和三次大 统一。

中国古代有什么兵役制度 各有什么特点
1. 兵农合一制:在西周、春秋以前,中国实行寓兵于农的制度,即以农器为兵器。兵器藏在公家,战时发放。这一制度保证了农民在战时能够迅速转变为战士。2. 全民皆兵制: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扩大,开始实行全民皆兵制。这一制度下,所有成年男性都有服兵役的义务。3. 征兵制:从三代至明清,中国历史上...

春秋时期士兵上战场要自备衣服吗
而且先秦的军事制度是国野制,参见《先秦军事制度研究》,到春秋的时候在编制等一些方面有改动,但是大体上是没有变的。1975 年在湖北江陵云梦睡虎地 4 号 墓出土的秦简,上面有黑夫家信,向母亲要钱买衣服,可知在秦代士兵是要自备衣物的。战士黑夫在家书中说“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褥者,母...

古代军制充分成熟的时期——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制变革
春秋时期盛行军赋制度,“赋”经常既包括车马、兵器,又包括战士。如鲁之“作丘甲”,不仅令野中出兵,而且令野中同时出战车和马牛。 齐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士乡每家1人在伍,其余壮丁以生产所得保证士兵日常所需;野中的农奴须保证供给足够的军需原料,如造车的木材、秣马的草料等等;工商之乡的居民或“论比协材”...

春秋战国时期军队的军阶
一种意见认为前者为周代实战编制,后者为征收军赋制度。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前、后两者均为实战编制,士兵人数多少的差别是西周、春秋时期发展造成的。但从秦代兵俑第二号坑(左军)中,战车后的步兵一般为八人,少数为二十八人,极少数为三十二人来看,以上两说中,前一种看法接近事实,似可信从。战国虽以徒兵作战为主,但...

从春秋战国开始,古代士兵的社会地位有哪些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普遍兵役制开始推行,没有了之前的国野分立制度,所有人都是封国治下的编户齐民,不论国人、野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当时提出了寓兵于农的“耕战”和“农战”,商鞅就曾经主张:“入使民为农,出使民一于战。”春秋战国,天下大乱,为了鼓励士兵作战,...

先秦兵制士兵种类
春秋时期,车兵发展到了顶峰,兵车数量达到二三万乘,车兵人数众多。关于车战组织,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司马法》中提到一车乘配备十名甲士和二十名徒兵,另一种则涉及井田制度下的兵员配置。一般认为,前者更接近实战编制。徒兵分为隶属徒兵和建制徒兵两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属于隶属徒兵,而战国时期则...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时期打仗的几条军规 -
冯巧复方: 春秋时代的战争不允许平民和奴隶上战场,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主要担任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工作.担任作战任务的是士,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贵族男子,称为“战士”. (二) 战争必须在两国交界处进行,约好的地点在边疆,...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和战国时期,士的来源和地位 -
冯巧复方: 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与文化,很有裨益. 1、士在社会中的地位 士的组成既然十分庞杂,其社会地位也就不可能相同.因此对士的社会地位只...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战国 士 的资料 3个 -
冯巧复方: 士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地位与身份,是最底层的贵族,最高者是周天子,其次是诸侯,而后是大夫,其次才是士,比士身份还低的是庶人和奴隶.大夫的长子继承家业,其他的儿子则从小学习各式各样的才能,而后依靠这些才能为本家族或者...

永和县17043577768: 关于战国时期的士的特点 -
冯巧复方: 刘泽华:战国时期的士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与文化,很有裨益.一、士的类分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据粗...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战国时期是不是也采取兵农合一制度 -
冯巧复方: 是的,"兵农合一"是周代兵役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个在春秋时代仍然表现得很鲜明.《周礼·地官·大司徒》在谈到周代居民组织时说:"令民五家为比.这个记载在商鞅《商君书.兵令》里面有详细的记载.“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时期将士打仗回来享受什么权利与义务 -
冯巧复方: 春秋国人才能打战,国人可领城池外三百亩地.

永和县17043577768: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制式兵器是什么 -
冯巧复方: 还有种名"殳(shu)"的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比较廉价.《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期,楚晋交恶,晋联合郑兴兵攻楚,楚国都城郢都被困三年,始终无法解围.一天,楚王亲自登城,挥舞干将和欧冶子所铸的太阿宝剑指挥作战.这...

永和县17043577768: 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 -
冯巧复方: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

永和县17043577768: 战国时期兵器 -
冯巧复方: 中国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史前时期,从考古学来讲叫石器时代,我们称这个阶段是石器时代的兵器.开始青铜冶铸后,这时候兵器的主要材质就开始变成了青铜的.我们称这个时期的兵器为青铜时代的兵器.人们懂得了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