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划分标准

作者&投稿:机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是怎么区分民族的(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定义方法,官方划分为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也就是划分标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除了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1692万)、回族(1058万)、满族(1038万)、维吾尔族(1006万)、苗族(942万)、彝族(871万)、土家族(835万)藏族(628万)、蒙古族(598万)、侗族(287万)、布依族(287万)、瑶族(276万)、白族(193万)、朝鲜族(233万)、哈尼族(166万)、黎族(146万)、哈萨克族(146万)和傣族(126万)。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独有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拓展资料


中国民族政策
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发展大潮之中,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广大少数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援将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日益增多,民族间的杂居现象将更为普遍。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各民族之间人口流动数量也将日益增多,从而引起在民族分布特点上的变化:一是人口的双向流动,即内地人口因工作、经商等需要流向民族地区,同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将更多地流向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使少数民族人口从原来的聚居区不断向全国各个城市扩散,这些少数民族仍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民族的特点。民族之间在扩大交往的时候,各民族将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特征。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各民族带着自身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共性进入了新世纪。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中国民族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一个国家也可以有多个民族

不同民族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呢? 那就是(血缘+民族意识)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血缘,这是划分不同民族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具备血缘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某一个民族,因为在现实中的情况十分复杂(例如通婚等),如果说一个人的祖先中曾经有某一民族的血统,而后若干代均非相同,那么,此人民族不能与其拥有某一民族血统的那位祖先相同。
其次,要具备民族意识,这是划分不同民族的关键。所谓民族意识,即认同自己是此族而非他族,在同一民族之间有民族认同感。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僳僳、侗、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民族学家黄现璠对壮族的确认,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讫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哈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工作。它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在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方国瑜、杨成志、杨堃、吴文藻、江应梁、刘咸、林耀华等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依据
民族识别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没有借鉴可言。因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民族”的概念或定义的理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科学地界定一个族类共同体。
有关民族的界定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有争议,但也有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仍是对民族概念最简明的科学概括。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注:《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第286页。 )斯大林对民族的这一论断,无疑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有极大的启示。虽然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即现代民族提出的,然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斯大林现代民族的四个特征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了。只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民族的四个特征才由一种潜在的因素变成了现实,并得到完善和发展。现代民族与前资本主义民族相比,在民族四个特征上,只有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有无的差别。可见,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既适用于现代民族,也适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切民族,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上述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即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除少数几个民族已经初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之外,绝大多数民族尚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述所指的民族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为此,在民族识别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照搬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而应该密切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求体现马列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科学结合。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进行了唯物和辩证的科学运用。
1、民族共同语言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不同民族各自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稳定的、最显著的特征。它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受民族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凝聚着人们长期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各民族共同语言因受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状况对民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没有民族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因此,具有单独的共同语言,自然应该看作形成为单一民族的重要依据。
然而,具体到我国,情况颇为复杂。以现代语言为例(不包括兼通某种语言),既有一个民族使用自己固有的或其他民族的某种语言,也有同一民族内部分别使用不同语支、语族乃至不同语系的语言,或通用的某一种语言又存在差别很大的多种方言。这是由我国很久以来形成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所决定的,也与同一民族因种种历史原因迁徙分居、长期地域隔绝密切相关。例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都使用壮语,但有南、北壮语方言之分;广布于南方各省的瑶族,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有讲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有讲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有讲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还有讲汉语和侗语的,如此纷繁的语言差别,致使各地瑶胞聚会时,不得不以汉语为交际工具。这些例子表明,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既不能撇开语言分析,又不能把语言作为孤立的识别标准,就是说,我们在参照语言特征的同时,还要把民族的其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民族认定。
2、民族共同地域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域,在地理上联成一片,没有被巨大的自然界线(如高山、海洋等)所分割,在政治上基本统一,没有长期被国家或者其它政治区划所分割,它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依此而形成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自己共同的地域,长时期地被分割,已经具备的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民族特征,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彼此之间的严重差别,最终导致统一民族的解体。当然,一个民族的成员并不是永远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因谋生、经商、迁移和战争等原因,会出现民族杂居或散居的现象。可以说,某个民族共同体一旦形成以后,其民族特征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尔后即便这个共同体的人们各居异处,失去了原先的共同地域,他们在当初共同地域上形成的民族特征却未必就随之消失。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在考虑共同地域这个特征时,既不能漠然视之,又不能刻板拘泥。例如,我国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约三分之二的回族人口分布在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就其星散分布而言,几乎全国的县市都有回族分布;蒙古族以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为最大聚居地,而新疆、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又有规模不等的蒙古族分布。这些民族尽管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的原因,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是民族感情,或者说民族认同感,并未因居住地不完全连在一起而消失。因此,像我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统一的国家,不能把共同地域这个特征理解成一个民族自古至今只有固定在某一个地域内,认为地域上的分散就意味着某个民族共同体的分解。否则,我们就会犯绝对化的错误。
3、民族共同经济生活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内部随着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换日益频繁,商品流通逐渐增长,各个不大的地方市场集中成为全民族市场,从而使各地区相互依存,把人们结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联系。民族内部的这种经济联系在各个民族中,由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齐,必然会有差异。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经济联系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形成和存在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一个民族的各个部分在经济联系上长期地割断联系,它们就会被同化于其他民族,或者与其他民族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这是斯大林考察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欧美许多民族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民族的历史和经济生活的具体情况却不相同。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的2000年间,政治上的统一也好,短暂的分裂、对峙也好,各族人民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如官方贡赐、民间互市等)始终不断。二是我国各民族严格说来都尚未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很落后,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极不发达,本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微弱,很难形成单一的民族市场和经济中心。三是基于我国长期的政治统一和各民族的交错杂居,某一少数民族和周边其他民族特别是一直比较先进的汉族建立和维持着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的经济市场和经济中心。诸如东北狩猎民族与汉族“安达”(“朋友”之意)的物物交换,新疆“巴札”的聚会,内蒙古“那达慕”的举行,西南各省的赶“圩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枚不胜举的节庆,都属于或包含了不同的经济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把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各民族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固有的特殊性,也是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民族识别工作中,共同经济生活这一特征并非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很显著,而只能根据实际作为参考。
4、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一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稳定性。有些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仍明显存在,成为个别特征中最不易变化的一个特征,因而成为民族识别中必须加倍重视的标准。
例如我国的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大部分人已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也大都受汉族的深刻影响或基本上和汉族相同了,但是,他们在心理情感上依然认为自己是满族而不是汉族。也如广泛分散在南岭山区的瑶族,东西相距上千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分属不同语族、语支,衣饰喜好等习俗并不一样,然而他们仍认同于一个民族,关键在于民族心理素质的作用。
由上可知,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历来公认的少数民族还是有待识别的族体,几乎都未典型地同时具备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四个特征。因此,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民族的每一个特征,而应该把诸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总之,既要遵照马列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又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不同的族体。
二、民族识别的实践标准
党和政府在领导具体的民族识别工作时,坚持科学理论和现实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了符合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的民族识别标准。
1、民族特征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就是对自报的那些在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的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来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族体特征进行广泛的调查,充分利用参照相关学科资料,并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现代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作综合的科学研究,来认定待识别族体的族属。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发育程度也有差异。在把各个民族特征作比较的时候,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所以在民族识别中,不是孤立地去看民族的每一个特征,而是把民族诸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把民族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考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以认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属性。
2、民族意愿
我们进行民族识别,并不能代替各个族体的人们决定自己的族别问题。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是不能强加于人或由别人来任意确定的。因此,党和国家把“名从主人”作为民族识别的原则之一。
这里说的“名从主人”,实际上就是指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指人们是否认同于某个民族的一种主观愿望,也指人们对某个人们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征的认识、理解与综合,并形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亦即对长期以来本民族的兴趣、发展历史过程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况且,民族意愿具有相对的长期性、稳定性和独立性,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固有的内容之一。民族意愿这种族属意识不是凭空臆造的,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
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由于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和歧视造成了各民族之间和一个民族中各部分之间的隔阂,加上一些民族的广大群众文化程度有限,尚未掌握对本民族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因而个别族体还缺乏正确表达自己民族意愿的条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工作者应本着热烈、虔诚的说服精神,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使之对自己的族别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判断和抉择。这样,既尊重了民族意愿,又具备了符合科学的客观依据。
3、历史依据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封建王朝的分合更替、各民族的交往迁移、还有民族的同化融合等社会历史因素,使得一些民族之间,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神话传说等方面都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在对该族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动力学、经济学等学科有关该族体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对待识别族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各该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政治制度,各该族体的来源和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等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中国大量、丰富的汉文典籍,都有各个历史时期许多民族的记载,特别是一些地方志,都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各民族的名称、族源、经济生活、习俗信仰、语言文字等情况。各少数民族自己的文化遗产、谱谍、碑碣以及叙事诗、传说等口碑文学,也都记载了各个族体的活动及其演变。这些既为民族识别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依据,同时也是各族体人民意愿的历史表达。
4、就近认同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它自身的发展、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族体特征也在变化,使得它具有稳定性、变动性和交融性。有些民族一经形成,其民族特征就相当完备,民族发展演变过程相对稳定;一些民族在其形成期发育就不充分,还保留有种种氏族、部落的残余;有些民族形成后,又与其他民族发生了交融,互相吸收而具有了较多的共同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民族识别中,应该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且形成密切经济联系,且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
由于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标准的指导,使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有了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仅确定了我国人口的民族构成和民族称谓,为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为我国民族学科的发展和民族学科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o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5o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僳僳、侗、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民族学家黄现璠对壮族的确认,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讫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哈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工作。它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在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方国瑜、杨成志、杨堃、吴文藻、江应梁、刘咸、林耀华等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依据

民族识别在世界上是一个创举,没有借鉴可言。因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民族”的概念或定义的理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科学地界定一个族类共同体。

有关民族的界定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有争议,但也有一个普遍共识,那就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仍是对民族概念最简明的科学概括。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注:《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第286页。 )斯大林对民族的这一论断,无疑对我国民族识别工作有极大的启示。虽然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是针对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民族,即现代民族提出的,然而民族是个历史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斯大林现代民族的四个特征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早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了。只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民族的四个特征才由一种潜在的因素变成了现实,并得到完善和发展。现代民族与前资本主义民族相比,在民族四个特征上,只有发展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有无的差别。可见,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既适用于现代民族,也适用于人类历史上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切民族,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上述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实际,即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除少数几个民族已经初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之外,绝大多数民族尚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述所指的民族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为此,在民族识别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照搬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而应该密切结合我国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力求体现马列主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科学结合。

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对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进行了唯物和辩证的科学运用。

1、民族共同语言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不同民族各自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稳定的、最显著的特征。它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受民族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凝聚着人们长期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各民族共同语言因受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状况对民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没有民族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因此,具有单独的共同语言,自然应该看作形成为单一民族的重要依据。

然而,具体到我国,情况颇为复杂。以现代语言为例(不包括兼通某种语言),既有一个民族使用自己固有的或其他民族的某种语言,也有同一民族内部分别使用不同语支、语族乃至不同语系的语言,或通用的某一种语言又存在差别很大的多种方言。这是由我国很久以来形成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所决定的,也与同一民族因种种历史原因迁徙分居、长期地域隔绝密切相关。例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都使用壮语,但有南、北壮语方言之分;广布于南方各省的瑶族,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有讲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有讲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有讲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还有讲汉语和侗语的,如此纷繁的语言差别,致使各地瑶胞聚会时,不得不以汉语为交际工具。这些例子表明,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既不能撇开语言分析,又不能把语言作为孤立的识别标准,就是说,我们在参照语言特征的同时,还要把民族的其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民族认定。

2、民族共同地域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域,在地理上联成一片,没有被巨大的自然界线(如高山、海洋等)所分割,在政治上基本统一,没有长期被国家或者其它政治区划所分割,它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依此而形成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自己共同的地域,长时期地被分割,已经具备的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民族特征,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彼此之间的严重差别,最终导致统一民族的解体。当然,一个民族的成员并不是永远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因谋生、经商、迁移和战争等原因,会出现民族杂居或散居的现象。可以说,某个民族共同体一旦形成以后,其民族特征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尔后即便这个共同体的人们各居异处,失去了原先的共同地域,他们在当初共同地域上形成的民族特征却未必就随之消失。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这就要求我们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在考虑共同地域这个特征时,既不能漠然视之,又不能刻板拘泥。例如,我国回族人口的三分之一集中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约三分之二的回族人口分布在甘肃、新疆、云南等省区,就其星散分布而言,几乎全国的县市都有回族分布;蒙古族以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为最大聚居地,而新疆、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又有规模不等的蒙古族分布。这些民族尽管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的原因,在生产生活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特别是民族感情,或者说民族认同感,并未因居住地不完全连在一起而消失。因此,像我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统一的国家,不能把共同地域这个特征理解成一个民族自古至今只有固定在某一个地域内,认为地域上的分散就意味着某个民族共同体的分解。否则,我们就会犯绝对化的错误。

3、民族共同经济生活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内部随着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换日益频繁,商品流通逐渐增长,各个不大的地方市场集中成为全民族市场,从而使各地区相互依存,把人们结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联系。民族内部的这种经济联系在各个民族中,由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齐,必然会有差异。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经济联系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形成和存在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一个民族的各个部分在经济联系上长期地割断联系,它们就会被同化于其他民族,或者与其他民族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这是斯大林考察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欧美许多民族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民族的历史和经济生活的具体情况却不相同。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的2000年间,政治上的统一也好,短暂的分裂、对峙也好,各族人民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如官方贡赐、民间互市等)始终不断。二是我国各民族严格说来都尚未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很落后,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极不发达,本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微弱,很难形成单一的民族市场和经济中心。三是基于我国长期的政治统一和各民族的交错杂居,某一少数民族和周边其他民族特别是一直比较先进的汉族建立和维持着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的经济市场和经济中心。诸如东北狩猎民族与汉族“安达”(“朋友”之意)的物物交换,新疆“巴札”的聚会,内蒙古“那达慕”的举行,西南各省的赶“圩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枚不胜举的节庆,都属于或包含了不同的经济活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把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各民族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固有的特殊性,也是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民族识别工作中,共同经济生活这一特征并非对于任何一个民族都很显著,而只能根据实际作为参考。

4、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一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稳定性。有些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仍明显存在,成为个别特征中最不易变化的一个特征,因而成为民族识别中必须加倍重视的标准。

例如我国的满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失去了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大部分人已不会讲本民族的语言,生活习俗也大都受汉族的深刻影响或基本上和汉族相同了,但是,他们在心理情感上依然认为自己是满族而不是汉族。也如广泛分散在南岭山区的瑶族,东西相距上千里,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分属不同语族、语支,衣饰喜好等习俗并不一样,然而他们仍认同于一个民族,关键在于民族心理素质的作用。

由上可知,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历来公认的少数民族还是有待识别的族体,几乎都未典型地同时具备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四个特征。因此,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我们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民族的每一个特征,而应该把诸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总之,既要遵照马列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又要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辨明不同的族体。

二、民族识别的实践标准

党和政府在领导具体的民族识别工作时,坚持科学理论和现实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出了符合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的民族识别标准。

1、民族特征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就是对自报的那些在历史上形成的人们共同体的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来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族体特征进行广泛的调查,充分利用参照相关学科资料,并灵活运用斯大林关于现代民族定义的四个特征作综合的科学研究,来认定待识别族体的族属。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极不平衡,发育程度也有差异。在把各个民族特征作比较的时候,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所以在民族识别中,不是孤立地去看民族的每一个特征,而是把民族诸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把民族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考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以认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属性。

2、民族意愿

我们进行民族识别,并不能代替各个族体的人们决定自己的族别问题。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是不能强加于人或由别人来任意确定的。因此,党和国家把“名从主人”作为民族识别的原则之一。
这里说的“名从主人”,实际上就是指民族意愿。民族意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指人们是否认同于某个民族的一种主观愿望,也指人们对某个人们共同体本身的历史和特征的认识、理解与综合,并形成为民族的自觉意识,亦即对长期以来本民族的兴趣、发展历史过程等客观事实的自我表达。况且,民族意愿具有相对的长期性、稳定性和独立性,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固有的内容之一。民族意愿这种族属意识不是凭空臆造的,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

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由于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和歧视造成了各民族之间和一个民族中各部分之间的隔阂,加上一些民族的广大群众文化程度有限,尚未掌握对本民族历史、语言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因而个别族体还缺乏正确表达自己民族意愿的条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民族工作者应本着热烈、虔诚的说服精神,帮助他们真正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使之对自己的族别问题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判断和抉择。这样,既尊重了民族意愿,又具备了符合科学的客观依据。

3、历史依据

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封建王朝的分合更替、各民族的交往迁移、还有民族的同化融合等社会历史因素,使得一些民族之间,无论是在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神话传说等方面都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在对该族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并参考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动力学、经济学等学科有关该族体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对待识别族体的社会历史发展,各该民族地区的历史和社会政治制度,各该族体的来源和与周围民族的关系等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中国大量、丰富的汉文典籍,都有各个历史时期许多民族的记载,特别是一些地方志,都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各民族的名称、族源、经济生活、习俗信仰、语言文字等情况。各少数民族自己的文化遗产、谱谍、碑碣以及叙事诗、传说等口碑文学,也都记载了各个族体的活动及其演变。这些既为民族识别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依据,同时也是各族体人民意愿的历史表达。

4、就近认同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它自身的发展、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族体特征也在变化,使得它具有稳定性、变动性和交融性。有些民族一经形成,其民族特征就相当完备,民族发展演变过程相对稳定;一些民族在其形成期发育就不充分,还保留有种种氏族、部落的残余;有些民族形成后,又与其他民族发生了交融,互相吸收而具有了较多的共同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民族识别中,应该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自身发展出发,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即其语言基本相同,民族特点相近,地域相连,而且形成密切经济联系,且有民族认同意识的,尽可能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

由于有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标准的指导,使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有了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仅确定了我国人口的民族构成和民族称谓,为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为我国民族学科的发展和民族学科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语言这四个标准。
但不是特别严格,比如共同的心理特征可以作为作为划分民族的最重要标准,
比如在新疆漠西蒙古有一支图瓦部,图瓦蒙语与内蒙古的标准蒙语几乎是两种语言,但他们自称蒙古,并有着与蒙古相通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国家把图瓦人划归在蒙古族中。又比如说,锡伯族说的是满语,但他们由乾隆年间随军队镇压大小和卓起义,后在新疆定居,自称锡伯人,消失了满族的心理特征,我国政府将他们又划分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共同的经济生活只存在于汉族和聚集紧密地民族中,满族和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云南的满族与辽宁的满族之间的经济生活可以说不紧密,但由于有同样的心理特征,这个原则个以忽略。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理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3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先就是民族识别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依据截至到1979年,国家正式确立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并且不再新增加。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有55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存在的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
1.民族观念、民族只是淡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同一个民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有些人可能把支系当作一个民族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阿诗马属于撒尼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撒尼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
2。在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曾是某个民族。但是这种情况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不再增加少数民族,从里论上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非常相似,所以布局北少数民族认定的理论基础。这可能是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有57个少数民族的情况.
3.一些民族由于地域或历史原因,同一民族长期在不同地域生活,他们会认为不同地域的应该是2个民族,这种说法现在存在,但从科学角度将,这种说法不成立。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不是像楼上说的“政府只算了建国初期的情况”,其他卫士别民族的人是由于缺乏理论依据而没有认定的,例如,费孝通在穿青人的认定上就指出了理论依据不足。
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过了不到30年是不会像楼上说的“发生变化”的。
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但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关于民族的划分情况,世界通用的是指“世居民族”不是加入国际就解决的问题。

民族归属感!

假设一个汉人躯体,思想却是满或蒙。此人可以说已经非汉人,只是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满或蒙)而已。

因此此人不配做汉人,只配做蒙或满人


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血缘”关系的。那种将民族主义划分成“种族的”、“文化的”、“政 治的”民族主义的人,表现出的是对“民族主义”的绝对无知。“民族主 义”只可能是“政治的”,而不可能是其他,不论其“成熟”与否。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民族的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

评述文化是中国民族或族群划分的依据?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

56个民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

古代的氏族部落是依靠什么划分的?
古代的氏族部落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前后经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 ,人们生活生存能力很低,在当时自然环境恶劣、野兽横行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同一血缘聚居在一起,形成氏族部落。氏族 在早期...

民族是如何分的
中国的民族划分标准是照搬苏联的民族标准来的,就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当然虽然在划分民族时有这么一个标准,但也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导致了大量人口被错划民族的...

古代的氏族部落中,具体是依靠什么划分的?
当然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联合炎帝黄帝打败了人神,从而形成了中国最早的一个种族整合,而在此之前,不同的部落都可以看作是自己的一个种族,既然古代没有民族,我们该如何划分?民族介绍这个词是从西方传来的,而且遵循的是民族划分的标准时间,所以中国的少数民族在数量上可能超过56个,克利斯提尼的改革最终...

五十六个名族是怎样划分的?是按姓还是...?
不是按姓氏,是按种族.历史.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等来划分的.

民族怎么划分
他们说的太复杂!简单地说就是,血统和文化!汉族,血统是炎黄子孙,文化是孔孟传人 美利坚民族,血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文化是耶稣基督,以及本土文化!血统和文化,符合一条,则可认定为同一民族!比如,日本人!血统和文化上和中国很接近,不过就那么一点点区别,跟咱们就不是同一民族!比如台湾!先不...

士族与庶族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不同身份生的后代身份也不同 庶出(妾生) 和 嫡出(妻生) 两种 同时妻生的 老大为嫡出 老2 老3 其他为庶出,老大死 老2为嫡出。类推 皇帝的儿子 嫡出为天子 庶出为诸侯(封地为国)诸侯的儿子 嫡出为诸侯 庶出为士大夫(封地为家)士大夫的儿子 嫡出为士大夫 庶出为...

岗位族群是什么意思
所谓与工作紧密结合,一方面是指职位族划分应当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分析实现目标要具备的功能以及完成功能要具有的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在进行职位族等级划分的时候要考虑组织体系中的不同职位在职位族中的层次和位置。统一分类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职位族划分必须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源头,统一分类标准,职位族的...

宣化区19818947964: 如何划定少数民族 -
羊砖屋尘: 且成块状分割分布,没有形成大片居住区. 5、由于3和4的原因,受汉族政权挤压,是语言、多数南方少数民族原来没有文字,使用汉文、长相与汉族相似. 2,南方民族都被压缩在边远山区. 6,南方民族历史上在政治上没能建立强大的政权,在文化没有史诗性文学问世: 1、信仰、风俗的综合标准.南方少数民族给你这样的错觉有几个原因,在信仰上多数也未接受任何现代宗教,要么与汉族一样只信伦理,要么信仰原始首先. 3,外貌特征变化很小. 7、最主要的是,没有引人注目的关键历史事件或历史进程、由于5的原因,南方民族融合元素过于接近、南方民族都是农耕民族. 4、自秦以来,民族的划分标准不是长相

宣化区19818947964: 民族的确切定义是什么?或者说民族是怎样来划分的?
羊砖屋尘: 1.民族的定义:在汉语中,“民族一词出现得比较晚.在古籍中,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人经常使用“族”.本世纪初,梁启超把瑞士-德国的政治学家、法学家J.K.布伦...

宣化区19818947964: 世界上人类民族之间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例如:少数民族和汉族,只是生活习惯、语言不同之外,在人的生理特征上有没有不同?国家在确定一个人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标准是什么.谢谢! -
羊砖屋尘: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宣化区19818947964: 确定一个民族的标准是什么?
羊砖屋尘: 我国的民族识别以斯大林的定义为理论指导,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有三层含义,一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二是具备四个特征,三是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我国的民族识别注重历史来源,尤其是考察语言、习俗文化和心理特征,实行“名从主人”,尊重各民族自愿的原则.

宣化区19818947964: 民族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
羊砖屋尘:[答案] 民族”一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社会文本中 .英语nation(民族)与中文的“民族”在语义上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 合,中文的“民族”常与种族、国家概念相混淆.种族(ethnicity)以人 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

宣化区19818947964: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民族?怎么划分的? -
羊砖屋尘: 生活地是主要因素,因为生活在一处而有相近的血缘,相以的生活习惯和信仰,而人种是一种更大的分类方式,不同的民族可以是同一个人种,但不同的人种绝不会是同一个民族.

宣化区19818947964: 民族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羊砖屋尘: 世界各国民族的总称.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在世界5大洲,民族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汉...

宣化区19818947964: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的少数民族划分 -
羊砖屋尘: 一,中国的民族是怎么划分的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才结束的.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宣化区19818947964: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
羊砖屋尘: 56个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

宣化区19818947964: 少数民族分类依据(哪位有志之士能回答) -
羊砖屋尘: 民族的分类麽,确实比较复杂,如果按血统,那么很大一部分汉族也是少数民族,如果按文化,有的民族文化并无明显区别.比如在我们苗族之内,草苗讲的是侗语,海南苗族讲的是瑶语,而海南临高人讲的临高汉语实际是壮语.民族这东西重在认同,就比如你分明是华人别人却说你是日本人,你当然不舒服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