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作者&投稿:鬱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西风颂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成材后,他也将这种恭敬的习惯一以贯之,所以才有“有教无类”的思想,他要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对年轻人的教诲总是不厌其烦。他是老师,也是长者,所以,脾气暴躁的子路都会受他的影响,并拜他为师。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
  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那个时期内诸侯们交相攻伐,仁义早被抛诸脑后,“兴灭继绝”的传统也烟消云散,然而,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孔子也愤世疾俗,只不过他最大的愤怒也就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则不同,他是“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的愤怒是出世,孟子的愤怒是入世,是一股豪迈之情,自信之气,他越愤怒越要入世,正如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从对后世文人的人格的影响来看,孟子的影响超过了孔子。
  第二,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由“仁”到“仁政”是一种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这种飞跃将能更好的巩固“仁”的观念,并能更好地施行“仁政”。第三,从具体的施政来看,孔子的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孟子的施政纲领则详细具体的多。孔子治理天下,不外“礼乐”二端,他的礼就是不僭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的乐就是“浴乎沂,风乎舞雩,沐而归”,简单说来就是简政施仁。孔子也赞同发展经济,他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虽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其朗朗正气;他认为乐也当用来治理国家,“古之乐犹今之乐”,为君者当“与民同乐”,以此来教化百姓。孟子不赞同刑罚,只因战国时期各国刑罚太甚,他认为施刑是“网民”,他倒赞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而他最赞同的是发展经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十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的经济就是“教养”二大端,毕竟“仓廪实而后知礼节”。总的说来,孔子和孟子的不同大概就这三个方面,他们的不同主要是时代使然。

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面

孔孟
黄仁宇《哈德孙河畔谈中国历史》
本文系统论述了孔孟的差异,见解老道,值得一读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 “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月,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之一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忆虽不值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孟子》一书开场即提到他见梁惠王,那是公元前336年的事,距离战国开始已67年,又115年之后秦才灭六国统一中国。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也就是说,一切都接受 “礼”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点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不为己甚”是当时的一般趋势。根据原则,在某种情形之下,不追击敌人。在某种情形之下,不向主敌射击,不设险以谲诈取胜。既已给敌兵第一下的创伤,不乘势作第二次的戳刺。头发斑白的人,不拘为俘虏。这些态度与欧洲中古的骑士精神很相仿佛,虽然这些原则并不可能全部遵守,但是接战时间短促,参战的人数受车数的限制。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说什么“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和“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他又曾和梁惠王说过“地方百里,而可以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间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的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所以这时已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 “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万”,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段话可能反映着当日各国备战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日国君草菅人命的一种控诉。他所说的“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不可能是无的放矢。

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延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形容的影响。而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感情性,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这关键处有如卢梭之论自由。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尽信书不如无书”。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股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通有无,社会这流动性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却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仁政和因材施教;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第一个字不同

孔,子在左边
孟,子在上边
孔子的儿子在旁边
孟子的儿子在上面
孔和孟字有一半不同 孔子把自己的儿子拉在自己的右边,而孟子把自己的儿子扛在头上。
姓不同
一个把儿子牵在身边
一个让儿子骑在头上
孔子的儿子在旁边,孟子的儿子在上面

孔;子在左边,孟,子在上面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宽恕始终是他的人生信条,如在陈国,被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他都不生气。但在原则上则义正词严,毫不妥协。当他发现鲁国国君的臣子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的音乐时,他也会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孔子的敦厚中是蕴藏着凛凛正气的。孟子则不同,孟子更偏向愤世疾俗。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在...

脑筋急转弯: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孔子把儿子背在身上,孟子扛在头上

孔子、孟子、老子……,为什么都叫“子”?什么意思?
古代对人的尊称。子拼音zǐ 1、对人的称呼:男子。2、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3、地支的第一位,属鼠。4、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5、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孟子却可以比做柏拉图。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打一生肖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打一生肖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龙蛇 都是子,孔子比孟子大;都是虫,龙比蛇大。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孔子把儿子背在身上,孟子把儿子顶在头上 孔子的尊号是“大圣先师”“至圣”;而孟子则是“亚圣”。他们两个生活的时代也不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子的位置不一样一个在头上一个在下面。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孔子曰:“臣事君以忠”(《八佾》);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滕文公下》)。但是他们所说的都是理想化的君,如文武周公一样的君,是“亲民”的君,对不肖之君和暴君,他们则有不同的态度。 孔子把事君和事父母看作是一回事。“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子罕》),孔子认为是人之大伦。君父有了...

试述庄子与孟子,荀子,韩非子在寓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荀子的寓言多取自于自然事物,或天地的事物,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覆巢之下无完卵、驽马十驾、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等等。《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中怪诞神奇的寓言故事风格截然不同。韩非...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曾子等古代先哲,“子”是他们的名字吗?“子...
子不是他们的名字,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用来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先秦诸子等。其中老子、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脑筋急转弯)
谜底:孔子把儿子背在身上,孟子把儿子顶在头上。解题思路:孔子的"子"在左边,孟子的"子"在上边,子就是“儿子”的意思。根据字形,我们可以理解为孔子把儿子背在身上,孟子把儿子顶在头上。也可以理解为孔子把儿子牵在身边,孟子把儿子放到头上。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思想有什么不同? -
羊砌参蛇:[答案] 孔子与孟子思想上有不同,孔子重视克己复礼为仁,凡事都要符合礼,合礼了一切就好办了.而孟子认为君王治理国家要以民生为重.民贵君轻.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思想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
羊砌参蛇:[答案]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那个时候王室开始衰微,礼乐制度开始崩溃,孔子所提出的的思想主要是为了恢复旧有的礼乐制度,他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从个人开始,然后推及到周围,乃至全国.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战国始于三家分晋,司马光...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 -
羊砌参蛇: 1、姓氏不同,这个就不用多说了;2、年代不同,孔子比孟子早出生一百多年;3、两个都是儒家代表,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孔子提倡“仁”是个人的“仁”,讲究推己及人,孟子提倡“仁政”.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
羊砌参蛇:[答案] 1、孔子比孟子要老,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 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孟子是继承者、发展者. 3、他们的政治主张也略有不同

治多县18626611251: 请问孔子与孟子有什么不同呀
羊砌参蛇: 孔子时代是春秋,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的时代是战国,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们都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但是孟子的思想对后来封建王朝的思想统治影响更大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
羊砌参蛇: 都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春秋时人,孟子稍晚,战国时人.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载下来,即为《论语》.孟子则和弟子共同撰写了《孟子》.就个人气质而言,孔子温文尔雅,坐而论道.而孟子则以善辩而著称.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
羊砌参蛇: 孔子的谈话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像一位长者的??ؽ袒澹献拥奶富斑瓦捅迫耍褚桓龆肥俊? 因为在孔子的时代各国之间虽有征伐但还不至于很激烈,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安定,所以他可以气定神闲的说理;而在孟子的时代战争残酷,就像他说的“争野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所以他要为自己的主张大声疾呼.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我觉得面对现实的恶化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学说与之调和,反而在一些方面有点走极端,过度的强调道德和礼,似乎为后世儒生的夸夸其谈开了一个坏头.(荀子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
羊砌参蛇: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非常重视人格修养,他认为人生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正义”.即他说的“舍生取义”. 孟子在继承了孔子思想的同时,现实主义色彩更明显一些.他致力于把孔子的思想同治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完善.这是孔子和孟子的不同之处.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不同?
羊砌参蛇: 孔子把"子"牵在身边,而孟子把"子"放在头上

治多县18626611251: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羊砌参蛇: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孟子是道家创始人. 孟子是以继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自居的,几千年来人们也都把孔子和孟子的学说当作一家学派.其实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大相径庭. 其本质区别: 一、 孟子在“天命”的形式中加进了民本主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