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历史时期世界人口,要从远古起。

作者&投稿:长沙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500年全球的人口是多少?~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年-公元500年)

--------------------------------------------------------------------------------

欧亚的古典文明有几个基本方面和过去的古代文明不同。一是范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欧亚古典文明的范围从大河流域扩展到诸如中国、印度半岛和地中海区域等整个整个的地区。现在,不再是诸大河流域文明被大海般的野蛮状态所包围;相反,是诸地区文明稳步地向外扩展,直到相互连结起来,形成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几乎不间断的文明地带。
诸古典文明不仅在范围上,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其特色。和古代文明一样,每个古典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古典时代的这些世纪里,每个古典文明都逐渐发展起一直持续到近代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和哲学体系。诸古典文明的独特风格是如何不同,从下列的中国文明和印度佛教徒文明的不同,点对照表中,可清楚地看出来。

中国人
印度佛教徒
语言
无屈折变化,表意文字,(书写形式中)主要是单音节;无系统的语法。
高度的屈折变化,字母文字,多音节,有很复杂的规范语法。
著作方式
简洁,隐喻取自熟识的自然界,想象范围有限,具体。
散漫,隐喻夸张,想象力无限奔放,偏好抽象。
个人的心理
不喜欢将人的个性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心理分析科学高度发展。
时间和空间
有限的,一生,环境,注重一代。
无限的,注重永世。
社会政治价值
家庭主义,世俗权力至高无上,追求美好的社会。
(在大乘和一般救世主义中)个人主义,宗教权力至高无上,追求非社会的种种利益。
儒教、印度教、基督教、等级组织和民主政府均来源于古典时代非凡的创造力。这里应特别指出,这种创造力和古代文明时的情况不同,并不仅限于某一地方。古代文明时期,中东是创始力的中心,诸如农业、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生活等重大发明都是从这一中心传播到各地。而在古典时代的这些世纪里,欧亚诸文明相互之间则处于均衡状态,它们同等地相互作用。要说稍有区别的话,那就是中东现在落后了,而曾经是边缘文明区的欧洲、印度和中国现在却作出了构成古典时代特色的大部分发明。
从前,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一种活动仅引起当地人的注意。但那时以后,一切重大事件开始连结成为一个整体。波里比阿

第七章 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

古典文明时代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在这一时代里,首次出现了一个所谓最初的欧亚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一个内部各地区正开始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欧亚大陆。拿欧亚大陆约公元前1500年时的地图与约公元200年时的地图作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欧亚核心区的实质(见图6和图10)。早期的各帝国几乎完全限于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地区内,看起来就象汪洋大海般的野蛮状态中的几座小岛。不过,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实际上已更为密切、持久、多样化。不过,即使到古典时代末期,欧亚东端的中国和欧亚西端的罗马帝国仍不能建立直接、正式的联系,仍未能相互掌握有关对方的具体、可靠的知识。因此,在整个古典时代的这些世纪里,欧亚大陆的普遍性影响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一早期普遍性影响的根源、性质和意义就是本章要论述的主题。

一、普遍性影响的根源

技术的进步是建立在新的欧亚大陆的普遍性影响的基础之上。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从人类历史真正开始之日起,人类的活动范围就一直取决于它的技术水平。在人类处于食物采集阶段时,人类各群体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它的狩猎场所;当人类学会农业。冶金术和造船技术时,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举例说吧,扩大到可包括大河流域的萨尔贡的阿卡德王国和法老们的埃及王国。到了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越过去,因而,有了地区性的帝国,这些帝国继续扩大自己的疆域,彼此邻接起来,横贯欧亚大陆。这时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铁的发明及其日益广泛的使用。
如前所述,冶铁技术是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在小亚细亚率先发展起来的,并在约公元前1200年赫梯帝国灭亡之后,从那里传播开来(见第六章第三节)。我们已经明白,这一技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公元前二千纪末的第二次蛮族人侵浪潮,不过,从发明铁到日常生活中能大量使用铁器,其间经过了好几个世纪。当锄、斧、犁等农具同武器一样,也能用铁来制造时,立即产生了深远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不过,这一阶段来得较迟——在印度,大约是公元前800年;在中欧,是公元前750年;在中国,是公元前600年。廉价的铁在上述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出现,首先使从前石斧和木犁对付不了的茂密森林遭到砍伐。现在,农人们能利用坚固、锋利的铁斧和铁犁,将农业由中东向东,经伊朗高原,推广到中欧;向西经地中海地区,推广到北欧。同样,新来印度的雅利安人也向东推进,砍伐恒河流域的森林;而中国的农人则将他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到伟大的长江流域。
农业疆域的扩展使文明核心区的范围也获得相应的扩大。文明核心区在公元前1000至500年之间的发展,较过去公元前4000至1000年之间的发展,要快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时的生产率获得了惊人的增长。不仅经营农业的面积大大增加了,而且,中欧、季风带的恒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土壤和气候也使那里的生产率比起较为干旱的中东、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要高得多。
农业生产率的急剧增长,意味着这时可取得足够的剩余粮食来发展经济和建立国家。贸易量也有了增长,尤其是在构成现成的交通干线的大河沿岸一带。各种工匠也愈来愈多地涌现,为新起的农业公社提供所需的服务,为新兴的贸易提供所需的产品。最初,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是取物物交换的方式,这对买卖双方来说,显然有不便之处。于是,交换媒介开始发展,比如,以谷物、更常见的是以贵金属条块,为支付手段。不过,每成交一笔买卖,都须检查贵金属的重量和纯度,以防其重量不足或贬值。
约公元前700年,小亚细亚西部的目底亚人开始在贵金属块上加盖印戳以保证其质量和重量。不久,希腊各城邦又加以改进,铸造扁平的圆形硬币,在硬币的正反两面印上戳记。金币和银币为大规模的批发贸易或地区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铜币使农夫们可以出卖自己的产品而无须物物交换,使工匠们能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工资而不是食物。其最后结果,大大地促进了各种商业,进而相应地促进了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并使经济专业化随着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而全面深化。这时,廉价商品的制造者第一次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小土地所有者则能从自给性农业转向专门性农业,如在中国是种桑养蚕,在希腊是生产橄榄油。新的铁制工具也使人们能制造较为精良、大型的船舶,从而使航海的距离更远、贸易的规模更大、开拓的殖民地更多。最初,海外扩张受到海盗行为的阻碍;那时的海盗行为同陆上的土匪行为一样,被看作是一种正常的活动。史诗《奥德赛》描述了墨涅拉俄斯和奥德修斯在爱琴海上半海盗、半经商的探险活动,说所有参加探险的人在海上和其他人相遇时,总是很自然地问他们是不是海盗。不过,由于海上贸易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好处,渐渐地在经常的大规模航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海路运输比起陆路运输,成本要低廉得多,所以,在中世纪发明有效的马具和在18世纪修筑良好的公路之前,一直是以海路运输为主。
在公元前二千纪入侵浪潮之后,大部分地区盛行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到了古典时代末期,情况大为不同,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除穿越欧亚大陆内地的商队路线外,还有环绕整个欧亚大陆的海上航线——从北海到地中海西部,再到地中海东部沿岸诸国和岛屿;从红海到印度,再到东南亚和中国(到中国的次数较少)。在海外贸易发展的同时,殖民活动也随之扩张,尤其是在腓尼基人和希腊人独步的地中海以及稍后由印度人控制的东南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政治也发生了同样重大的变化。军事贵族在公元前二千纪的入侵活动中获得的显赫的社会地位由于商人、工匠和海员阶级的兴起而正在瓦解;旧的部落社会由于铸币的出现而正在被改变;个人的效劳尽忠也正随着市场需要的产生而消失。
由经济发展所促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同样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无论在意大利、印度,还是在中国,部落酋长、部落议事会和民众大会都正在由王国、继而由帝国所取代。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制,这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后者的建立反过来也促进了前者的发展。这些伟大的跨越欧亚大片陆地的新帝国加强了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维持,使陆路和海路的长途贸易得以发展;这些地区性帝国还建立并维护整个地区的驿道网,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例如,波斯帝国修筑的所谓的“御道”,从波斯湾北面的苏撒城向西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全长1677哩。沿途设有111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供宫廷信使掉换的马匹。商队走完御道的全程得化90天时间,而宫廷信使只需一星期就够了。随着帝国疆域的扩大,从御道上又开辟出几条岔道,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几个世纪后,罗马人也修筑了一张举世闻名的驿道网,这张驿道网设计得非常好,其中有些驿道连同道上的桥梁至今仍在使用中。
欧亚大陆另一端的中国人精心修筑的交通网是由驿道和运河构成的。通过水路,可以将货物从今天的广州运到长江流域,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朝西北方向筑的驿道与穿越整个中亚、直抵中东的长长的丝绸之路相连;有关丝绸之路的情况将在下一节中提到。主要驿道的两旁种着树,沿途设有驿站和客栈。修筑并养护驿道,属于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职责范围,要是他们玩忽职责,将会受到弹劾。印度的御道也很长,从恒河三角洲直达西北部开伯尔山口附近的坦叉始罗,并在那里与西抵中东、北达中亚的商路连接起来。
所有这些发展引起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生活方式和谋生之道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如此根本而全面的大动乱是使人不安、令人不舒适的。它促使人们内省——提出新问题、寻求新答案;促使思想家们重新考虑他们各自的传统,或者将其抛弃,或者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
约公元前六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作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实际上,这些文明的独特的哲学观念和社会制度正是在这一时期里发展起来的,并在以后数世纪中成为它们各自的特征而一直持续到现代。
这些观念和制度的特殊性质将在以后专论各古典文明的章节中分析。本章余下部分将考察这些文明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考察早期的欧亚核心区的实质。当时的欧亚混血人对各自文明的具体情况相互了解甚少,并未认识到这些文明是平行发展的。不过,他们肯定意识到,历史的舞台正在扩大,生活愈来愈复杂,他们正受到大量的内外各种力量的冲击。因而,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论述从公元前22O至145年清重大事件的历史时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大利和利比亚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
这一新的“有机整体”有两个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即使对当时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就是地区间的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即以下两节的论题。

二、商业联结

地区之间的物质联结主要是通过商业,尽管商业并非唯一的途径。这是一个不仅货物往返各地,而且身怀技艺、携带植物的人们也四处漂移的时期。例如,有一封波斯统治者大流士写给他手下一位总督的信可用来说明这一情况。这封信批准了将植物和树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地区的建议。信中写道:“你提出将幼发拉底河对岸的果树移植到亚洲更多的地方,以改善我的国家,这一计划我很赞同。……”当时,交换的范围有多广阔,可由以下事实来表明。在这一时期里,印度最先种养的棉花、甘蔗和鸡传播到了中国和西欧。中国在这些世纪里第一次获得了葡萄藤、苜蓿、细香葱、黄瓜、无花果、芝麻、石榴树和胡桃树;作为报答,中国人将自己的橘树、桃树、梨树、牡丹、杜鹃花、山茶和菊花传给了欧亚其他地区。与此同时,技术方面也发生了相似的交流。水车这一重大发明的传播情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西亚的第一部水车是在约公元前65年、本都国王米思里代蒂兹统治时期诞生的,本都位于黑海南岸;中国的第一部水车是其后不久、约公元前30年制造的。这两个日期靠得太近了,水车无论是从西亚直接传到中国,还是从中国直接传到西亚,都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由它们之间某一未为人知的中间发源地传往两地。欧亚各地区的这种相互影响和贸易有密切联系,要不是地方贸易和长途贸易在古典时代的这些世纪里达到全面繁盛,毫无疑问,这种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会小得多。
贸易的进行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这两条总的路线决不相互排斥,也不相互独立。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既靠陆路,也靠海路;通常是埃及和印度之间取道海路,印度和中国之间取道几条陆路中的某一条。此外,各条陆路和海路均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如果走某一条路线费用太高,或者极不安全,那么,通常会使贸易转向其他路线。
海上贸易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便已进行。埃及商人大胆地顺着红海航行到东非,沿着地中海东部海岸航行至黎巴嫩。同样,苏美尔商人顺着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航行,而印度河流域的商人则以至今尚不清楚的某些方法,努力向西行进,直到和前者建立联系,其地点可能是波斯湾的巴林群岛。但是,所有这些早期航海者与克里特岛上那些既能在陆上、又能在水上生活的克里特岛人相比,仅仅是一些外行水手。古代的克里特岛人象希腊神话中的亚尔古英雄,是古代伟大的海上贸易者;他们往来于地中海两端,成为这一内海至高无上的主人。
随着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的入侵,这一范围广泛的贸易活动逐渐停止,地中海东部的人们退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中。最早恢复克里特岛人的贸易活动的是腓尼基人。这个操闪语、沿地中海东部狭窄的海岸平原定居下来的民族,很快发展起繁盛的中介贸易(见第六章第三节)。他们向东来的商队大宗买进没药、香料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各种工艺品,从海外国家进口各种金属、兽皮、谷物、橄榄油和奴隶;而他们自己则制作精致的家具、珠宝饰物、金属器皿和纺织品运销外地。其中纺织品占主要地位,是用他们自己畜养的羊身上的羊毛织成的,并用从沿岸海生介壳动物中提取的负有盛名的紫红染料加以染色。
在发展贸易的过程中,腓尼基人逐渐制造出一种由好几排水手划桨的船,这种船速度快,适于越来越向西推进的远航。公元前11世纪,他们开始与塞浦路斯进行贸易,还在该地建立了殖民地;然后,又从那里向爱琴海扩展。到公元前九世纪末,他们已进入地中海西部,并在非洲西北岸、西班牙南岸、西西里岛,马耳他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建立起商业据点和殖民地。腓尼基人甚至还大胆地超过直布罗陀海峡,远航到英格兰的康沃尔,因为那里盛产他们一心追求的锡。胖尼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西岸的商业据点加的斯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冒风险的大西洋贸易中的一个小站而建立的。
从约公元前11世纪到8世纪后期,眯尼基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大部分。那时以后,希腊人在人口压力的刺激下,以竞争者的面目出现了。他们首先设立商业据点;这些商业据点后来在土地资源许可的地方,都发展成为农业殖民地。尽管殖民地居民们仍采用母邦的制度和宗教习俗,但这些殖民地完全不受母邦的控制。因而,希腊殖民扩张运动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独立的城邦,而不是一个强迫人接受的帝国主义统治。
希腊的一个主要殖民区是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那里建有许多殖民地,以致这一地区后来被称为“大希腊”。在大陆上,希腊人向北推进,远达那不勒斯;在那里,他们和来自小亚细亚的移民埃达鲁斯坎人建立了联系。这些埃达鲁斯坎人由于受当地铁资源为吸引,早在公元前九世纪便已前来定居,并发展起意大利最早的城市文明。在地中海西部,希腊人虽然受到曾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腓尼基人的束缚,但还是在西班牙东北部和法国南部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尬马赛是他们在那里的主要殖民地。最后,希腊人发现黑海地区是一块自由地;刚进入黑海地区时,他们曾为事冷、多雾的气候所阻挡,但最终还是大批地定居下来,因为在那里经济上可获得很好的机会:黑海本身提供了每年一度成群洄游的金枪鱼;此外,希腊人用自己制造的货物可向居住在相当于今日俄国南部的土著西徐亚人交换到各种原料。到公元前5世纪,整个黑海流域已为繁荣的希腊商业据点和殖民地所环绕。
当希腊人在海上一帆风顺时,波斯人正在营建最后从尼罗河流域一直扩展到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虽然波斯人原居山区,对海上的事一窍不通,但为了促进其东部省区和西部省区之间的交往,对开辟航线的事仍很关心。他们利用其臣民中有航海经验的腓尼基人和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来实现这一目的。他们曾派一个叫做斯西拉克思的希腊水手率领一支探险队,于约公元前510年从印度河启航,驶往位于红海入口处的阿尔西诺。波斯人还计划从尼罗河到红海开一条运河,似乎还为这一计划的实现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贸易大大地繁荣起来,无论就贸易额还是贸易活动的地理范围,都超过了已知的过去。希腊、腓尼基、阿拉伯和印度的水手川流不息地往返于印度、波斯湾、埃及以及地中海的许多港口之间。
波斯人的工作,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又继续进行下去。他们派出了更多的、地理知识更为丰富的探险队,并在红海沿岸建造了一连串的港口;货物可以通过港口、由陆路运送到尼罗河,装上船,再顺尼罗河运到亚历山大港。这一时期的印度洋贸易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从印度诸港口启航,紧靠海岸线西行到阿拉伯半岛;再西绕半岛,抵达目的地亚丁或穆哈。在那里,他们与希腊和埃及的商人相遇。后者用自己的货物交换前者的东方货物,再将东方货物经由红海沿岸请港口运往亚历山大港。
所有这一切仅仅是东西方之间贸易大发展的序幕。这一大发展于公元前不久开始,约持续了两个世纪。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向西面的大力扩张,打通了好几条陆上商路,促进了地区间贸易的最重要一项丝织品的运销。中国在这方面所起的确切作用将在下文阐述陆上贸易时论及。贸易大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包括整个地中海区域以及欧洲中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的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出现了所谓的“罗马和平”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过去一直阻碍贸易的土匪和海盗行径已绝迹,关税壁垒也几乎全都消除。此外,帝国的富庶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富裕的罗马统治阶级喜爱奇特的外国货,又有钱购置。
因此,罗马人和所有邻近地区——北面的斯堪的纳维亚、莱茵河对岸的日耳曼、多瑙河对岸的达契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贸易关系都很兴旺。这对欧亚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过,影响最为重大的,还是和东方的贸易交往。东西方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与公元前一世纪某希腊水手的发现分不开。他发现,季风可用来加快轮船来回横越印度洋的速度(这很可能是一个重新发现,因为阿拉伯水手似乎早在希腊人之前便已知道这情况。季风一词就是从阿拉伯人的季节一词派生来的)。每年十月至第二年四月,东北季风即冬季风从印度吹向东非,六月至九月,西南季风即夏季风以相反风向从东非吹向印度。现在,水手们可以顺风直接横渡大洋了,再也无须化费很多时间紧靠宽阔、弧形的海岸航行。一个商人从罗马旅行到印度,包括陆上穿越埃及的时间,只需16个星期就够了。
“罗马”商人多半是希腊人和叙利亚人,他们不仅进行这样的旅行,有些人还永久地在印度各城市安居下来;这已为印度的文献资料所证实。“罗马”商人随身携带的主要是金币,此外还有玻璃、 铜、锡、亚麻布和羊毛织品等,用来换取胡椒及其他香料、棉纺织品、宝石和他们最需要的。经由陆上丝绸之路运至印度诸港口的中国丝织品。有几个更富有冒险精神的“罗马”商人,即他们时代的马可波罗,还进一步东越印度,于公元2世纪和3世纪到达缅甸、马来亚、苏门答腊,然后经马六甲海峡抵达河内,进而终于和中国取得了直接联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声称自己是罗马的官方使者。这种欺骗,汉朝廷无疑是能察觉的,因为他们带来的帝国“礼物”仅仅是一些早已由商人买来过的、附近东南亚的产品。不过,奉献“贡品”这一行为本身颇讨中国人喜欢,因而,中国人很可能就允许这些西方人装载可致厚利的丝织品而归。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直接交往,似乎预示着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即将来临。人们也许会以为,在公元3世纪和4世纪时,欧亚大陆周围诸海上的贸易量会空前增加。但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因为这时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内部动乱迭起,外部遭到了蛮族进攻。不过,虽然埃及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在2世纪以后衰落下去了,但印度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并未因此受挫。在罗马和中国因陷于困境而软弱无能时,印度情况正相反,在笈多王朝(公元320-647年)统治下,正达到极盛阶段。印度文明也如同第九章中将提到的,这时进入了全盛时期,并对邻近地区和国家产生着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对北疆以北地区的影响主要在宗教和文化方面;对孟加拉湾对岸东南地区的影响则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见下一节)。
对古代遗迹的考古研究表明,印度和东南亚的交往从远古时代就已开始。公元一世纪时,由于受香料和矿物资源的吸引,前往东南亚诸岛屿和沿海地区的印度商人愈来愈多,两地之间的交往也愈来愈广泛。当时的印度文献常提到商人们航海到黄金之地——苏瓦那拜赫米的事,说那地方的人比较原始,主要靠种稻为生,没有复杂的政治组织或较为高级的文化传统:因而,当印度商人和冒险者要与当地的首户通婚,在那里传播印度宗教和习俗,并强行控制他们的经济时,也比较容易做到。这种大好机遇不仅招引来许多商人,也吸引了印度的婆罗门和武士们;结果,印度文化被大规模地移植到东南亚诸岛屿和大陆上,并有许多印度王国在那里建立。
这一印度化的过程并没有深深地渗透基层。在通常情况下;被印度化的主要是那些受外来移民影响的当地首户;一般村民们除了须交纳新王国统治者强征的苛捐杂税外,他们的生活仍一如以往,没有多大变化。虽然印度的影响有点儿表面化,但范围极其广泛。从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开始,到公元4世纪时,印度人已在远离印度的婆罗洲和中南半岛站稳脚跟。开始时,那些岛国很先选但将近公元三世纪末时,也许是海盗活动日渐猖撅的缘故,它们落后了。力量中心转移到了印度移民可以沿着经马来半岛到中南半岛的陆路而进入的大陆。
于是,在相当于今日柬埔寨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印度王国——坎布贾王国。当时的中国人称它为扶南,他们留下的有关这一王国的记载清楚地反映了它的印度特征。记载中说:“来自印度的婆罗门成员有100O多个。人们奉行他们的教义,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许多婆罗门成员因此在那里居留下来。他们日夜攻读宗教经典。……他们用青铜制作神像。那些有两张脸的神像,都有四条胳膊;有四张睑的神像,都有八条胳膊。每只手上都拿着一些东西。”
以上所述,可说明东南亚大印度的性质。显然,大印度的情况与早数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区域的扩张颇为相似。都是先由商人和拓居者在辽阔的海岸地区设立据点,然后将本国的制度移植到那里。不过,当地居民既没有全部希腊化,也没有全部印度化;最终,倒是那些殖民地全被同化,仅留下了一些地理名称和建筑物遗址作为缅怀往昔事业的纪念品。对于欧亚地区的历史来说,大希腊和大印度的意义在于它们为扩展文明的疆域作出了贡献:前者将文明从巴尔干山脉南部扩展到直布罗陀海峡和俄国南部;后者将文明从印度南部扩展到婆罗洲和中南半岛。
就陆上贸易而论,其盛衰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秩序和治安的维护状况。当大部分陆路处于国家当局强有力的控制下时,贸易就繁荣;反之,当社会一片混乱时,贸易就衰萎。这一点,只要观察一下这些世纪中贸易的发展趋势便可明白。由于技术进步和文明核心扩大的缘故,显然,总的趋势是贸易量上升。不过,在这一总趋势中,也时有升降波动,这与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例如,在欧亚西部的西徐亚帝国、欧亚东部的中国诸朝代和囊括欧亚大部分陆地的蒙古帝国统治下的那些世纪中,

《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尚书》、《路史》、《纪年》、《山海经》!

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字记载始于中古九朝第一朝弇兹朝晚期,距今约上万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客观地说:中国文字历史有一万多年,文字这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中国的朝代史总共分为,中国上古六朝: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中国中古九朝:弇兹朝、伏羲女娲朝、神农朝、轩辕朝、少昊朝、颛顼朝、高辛朝、青阳朝、陶唐朝,中国下古十三朝: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一、中国上古六朝(约400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盘古朝、天皇朝、地皇朝、人皇朝、大巢朝、燧明朝。

盘古朝:君主盘古氏般瓠,远古时期约400万年前-约300万年前,纪元为开天辟地元年。人民具有能辨识天地的能力,开创了天地阴阳文化,此朝人类已别兽类,具有立体辨识能力,以群体劳动为生存条件,并诞生了信仰。

天皇朝:君主天皇氏望获,远古时期约300万年前-约170万年前,纪元为天灵元年,发明了数字、天干、地支,开创了五行文化,使人们有了最早的年历,发明了数字和工具。天皇朝为旧石器时代早期,婚姻为血缘群婚,用天然火。此朝人类为熟练使用工具劳动的能人。

地皇朝:君主地皇氏岳鉴,远古时期约170万年前-约70万年前,纪元为地皇元年,古史记载地皇朝贡献有三,一定三辰,二分昼夜,三有岁月,使人们有了时间概念,具有成熟的语言,地皇朝诞生了日历和武术。

人皇朝:君主人皇氏恺胡洮,远古时期约70万年前-约20万年前,纪元为九皇元年,以九条河流划分了九大行政区域,这是九州最早的由来,诞生了以树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人皇朝诞生了以《九头纪》为首的最早的非文字史书以及大量原始城镇和树皮衣服。

大巢朝:君主有巢氏巢居,远古时期约20万年-约5万年前,纪元为巢皇元年,大巢朝为旧石器时期的中期,为母系社会时期,男子以打猎和捕鱼为主,女子以采集野菜和挖掘块根为主,禁止同族同辈男女通婚,群婚。诞生了以兽皮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

燧明朝:君主燧人氏燧允婼,远古时期约5万年前-约1万5000年前,纪元为燧皇元年,燧明朝有十大发明(后期包含弇兹朝):一是木石取火,二是扶木纪历,三是结绳记事,四是图腾徽铭,五是榑木阳历,六是河图洛书,七是陶符文字,八是八索圭表,九是太极涡旋,十是天道文明。

二、中国中古九朝(约1万5000年前-约公元前2071年):弇兹朝、伏羲女娲朝、神农朝、轩辕朝、少昊朝、颛顼朝、高辛朝、青阳朝、陶唐朝。

弇兹朝:君主织女氏风织女,约1万5000年前-公元前7724年,纪元为女帝元年,以凤为图腾,弇兹朝与燧明朝一起研创了十大发明,诞生了以苎麻为材料制作的原始华服。婚姻制度禁止人与兽通婚,始建“人道”的血缘婚姻制度。有文字符号记载始于弇兹朝末期,距今约上万年的文字文明记载由此开始。

伏羲女娲朝:第一任君主青帝风伏羲,立都陈仓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元为罗奉元年。第二任君主凤女娲,纪元为女皇元年,以青龙和白蛇为图腾,立朝78位帝王。施行以女人为主体的对偶婚姻,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创造八卦,“龙”图腾,诞生了蚕丝华服。

神农朝:君主炎帝姜魁隗,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405年,纪元魁隗元年,以羊为图腾(麒麟)。此朝阶级出现了,首次出现了负责保卫工作的宫廷禁卫军和部落自卫军,并诞生了棉毛华服。此朝人类政治文明显著成熟。

轩辕朝:君主黄帝姬邦卉,公元前4513年-公元前4053年,纪元帝芒元年,立朝前以熊为图腾,立朝后以黄龙为图腾,轩辕朝发展了苎麻、蚕丝、棉毛华服的基础上第一次诞生了古典华服制度,并为普及这种衣冠服饰制度而四处征战那些身着兽皮、树皮甚至不要脸皮的人,征服一词首次出现在轩辕朝。

少昊朝:君主白帝已鸷,公元前4053年-公元前3790年,纪元凤凰元年,以白凤和赤凰为少昊朝的图腾,凤凰白帝已鸷总管百鸟(百鸟即百官),此朝人类经济文明显著成熟。少昊朝第一次诞生了用蚕丝包裹鸟的羽毛的羽绒华服。

颛顼朝:君主黑帝姬乾荒,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纪元高阳元年,以黑龙和玄凤为颛顼朝的图腾,此朝宗教意识领域出现“九黎乱德”故颛顼朝进行了宗教改革,加速了社会分化,巫师阶层出现,神权成为特权,宗教信仰规范化,促进了社会进步。

高辛朝:君主帝喾姬俊,公元前3380年-公元前2799年,纪元帝喾元年,以青龙和赤凤为高辛朝的图腾,帝喾政权时期中国的农业、渔牧业、手工业已经比较发达,社会活动的分工也日益明显,社会上家奴的大量出现,为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此朝人类科技文明显著成熟。

青阳朝:君主帝挚姜角,公元前2799年-公元前2357年,纪元帝挚元年(癸巳年),以苍凤(青鸾)为青阳朝的图腾,公元前2800年前后,海水在逐渐回落时突然反弹,海水迅速向内陆推进,华东除了山地和丘陵外全被洪水吞没。帝挚组织抗洪救灾,有计划地向丘陵和山地转移,重新划分氏族领地,正式建立青阳朝成为天下共主。

陶唐朝:君主帝尧伊祁放勋,公元前2357年-公元前2071年,纪元帝尧元年,以赤龙为陶唐朝的图腾,开创禅让制;设立诽谤木;治理水患;颁授农耕时令;制定四时成岁。末代帝尧舜帝派大禹成功治理水患,此朝人类制度文明显著成熟。

三、中国下古十三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1912年):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晋朝为复兴朝代史,南北朝为亡国朝代史,隋朝、唐朝、宋朝为复兴朝代史,元朝为亡国朝代史,明朝为复兴朝代史,清朝算单独的中缘朝代史。复兴朝代史和亡国朝代史的区别标准就是看是不是以华夏衣冠为正朔和以中华汉民族为执政主体。附华服历史:1、原始华服一(人皇朝,树皮),原始华服二(大巢朝,兽皮),原始华服三(弇兹朝,苎麻)。2、古典华服一(伏羲女娲朝,蚕丝),古典华服二(神农朝,棉毛),古典华服三(轩辕朝,真丝)。3、礼仪华服(周王朝,绸布)。4、现代华服(共和国,纤维)。

中国上古六朝为皇朝史,中古九朝为帝朝史,下古十三朝为王朝史。至于近古就是共和国史,也就是近现代史!所谓的中外史,其实上古、中古都是一家,是到了下古时才有中外之说。到了近现代,中国学西方史,西方学中国史,才有了外国史这一说。(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字历史有一万多年,上5000年为独立史,下5000年为联盟史。)

—————————赏花赏尔赏音乐,算天算地算人间。手握九爻演万物,脚踏大道弄无限!

公元前1400年世界人口约为4000万
公元前1300年世界人口约为4200万
公元前1200年世界人口约为4400万
公元前1100年世界人口约为4700万
公元前1000年世界人口约为5000万
公元前900年世界人口约为5800万
公元前800年世界人口约为6600万
公元前700年世界人口约为7600万
公元前600年世界人口约为8700万
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约为1亿
公元前400年世界人口约为1.1亿
公元前300年世界人口约为1.3亿
公元前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5亿
公元前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65亿
公元1年世界人口约为1.8亿
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85亿
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公元3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公元4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公元5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5亿
公元600年世界人口约为2亿
公元700年世界人口约为2.1亿
公元800年世界人口约为2.2亿
公元900年世界人口约为2.43亿
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约为2.65亿
公元1100年世界人口约为3.2亿
公元1300年世界人口约为3.6亿
公元1400年世界人口约为3.5亿
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约为4.25亿
公元1600年世界人口约为5.45亿
公元1700年世界人口约为6.1亿
公元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9亿
公元1900年世界人口约为15.63亿

以下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相关信息:
1. 公元前1400年:世界人口约为4000万。
2. 公元前1300年:世界人口约为4200万。
3. 公元前1200年:世界人口约为4700万。
4. 公元前1100年:世界人口约为5000万。
5. 公元前1000年:世界人口约为5000万。
6. 公元前900年:世界人口约为5800万。
7. 公元前800年:世界人口约为6600万。
8. 公元前700年:世界人口约为7600万。
9. 公元前600年:世界人口约为8700万。
10. 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约为1亿。
11. 公元前400年:世界人口约为1.1亿。
12. 公元前300年:世界人口约为1.3亿。
13. 公元前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5亿。
14. 公元前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65亿。
15. 公元1年:世界人口约为1.8亿。
16. 公元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85亿。
17. 公元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18. 公元3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19. 公元4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亿。
20. 公元500年:世界人口约为1.95亿。
21. 公元600年:世界人口约为2亿。
22. 公元700年:世界人口约为2.1亿。
23. 公元800年:世界人口约为2.2亿。
24. 公元900年:世界人口约为2.43亿。
25. 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约为2.65亿。
26. 公元1100年:世界人口约
27. 公元1200年:世界人口约为3.35亿。
28. 公元1300年:世界人口约为3.75亿。
29. 公元1400年:世界人口约为4.5亿。
30. 公元1500年:世界人口约为5.5亿。
31. 公元1600年:世界人口约为6.5亿。
32. 公元1700年:世界人口约为7亿。
33. 公元1839年:世界人口约为10亿。
34. 公元1939年:世界人口约为20亿。
35. 公元2022年:世界人口约为78亿。

从已知和确定的来讲。
7000年前属于部落没有确定人口。每个部落有几十人几百人。大的部落最多就千人。
然后就是 夏 商 那些朝代了。整个国家的人口也不足百万。
到了大唐鼎盛时期人口才刚刚过千万。清朝初期才几千万。
中国在100年中人口增长了至少8亿。牛X不。

这个我建议你去买本书看。。。最早的时候感觉没有太准确的统计


各个历史时期世界人口,要从远古起。
公元前900年世界人口约为5800万 公元前800年世界人口约为6600万 公元前700年世界人口约为7600万 公元前600年世界人口约为8700万 公元前500年世界人口约为1亿 公元前400年世界人口约为1.1亿 公元前300年世界人口约为1.3亿 公元前200年世界人口约为1.5亿 公元前100年世界人口约为1.65亿 公元1年...

世界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简介
1、世界总人口:75.94亿人(2018年)。2、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在2012年3月12日突破70亿;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则显示全球人口在2011年10月31日达到70亿,2014年达...

...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_百度...
世界人口为1-2万人,公元前1万年,为400万人,公元前3000年,为3000万人. 古代和中世纪时期[包括奴隶社会(公元前3000年一纪元前后)和封建社会(纪元前后一1650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进入相对稳定并持续缓慢增长的时期.这期间,

世界人口历史
xx年前全世界人口大约500万左右;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30年世界人口达到20亿;1960年世界人口达到30亿;经过15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又过12年,1987年世界人口达到50亿。2000年世界人口已达到63亿

世界总人口
截止到2023年,世界总人口79.51亿人。世界人口是指地球上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在14世纪50年代的黑死病和欧洲大饥荒时期后就不断地增长,当时的世界约有3.7亿人。随后由于战争等因素,增长速度时快时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50年代起,由于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因素(如战争和饥荒)的减少,世界...

世界上有多少人
地球上有多少人?

世界历史上的人口增减
今天,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加在一起,占到世界人口的1\/3。而在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也一向是人口大国。资料证实,公元1650年,印度的人口达到了1亿,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当时的人口也有7000万以上,位居第二。然而才过了100年,即175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猛增至1.58亿,排位第一,而印度...

阅读下表数据资料,完成下列内容:世界人口变化 年份 1830 1930 1960 19...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边的坐标中给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2)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
1. 原始社会阶段:在这个时期,人口增长缓慢,主要由于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平衡所致。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卫生环境差,疾病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婴儿死亡率高,人的平均寿命较短。2. 农业社会阶段: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使得人口增长率开始上升。尽管死亡率仍然较高,但出生率高于...

人类诞生至今地球上一共生活过多少人?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科技时代,人们的各个方面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人口也增长到了最高峰,从出现到现在已有几十万年历史,人类诞生至今地球上一共生活过多少人?以前人很少,现在人很多,加起来差不多200亿。我们知道在以前那个经济不发达,医疗不发达的时期,人的生命真的如同草芥一样,在...

怀化市18644194681: 从古代到现代的世界人口总数年鉴 -
凤削硫酸: 年代 世界人口数(亿) 1650 5 1750 8 1830 10 1900 17 1930 20 1950 25 1960 30 1974 40 1982 45 1987 50

怀化市18644194681: 人类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的人口结点
凤削硫酸: • 第一时期,从50-60万年前开始到公元前1万年.人口增长较缓慢,到公元前1万年前,世界人口达到500万左右 • 第二时期,从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600年左右.人口增长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由于经常出现饥荒、瘟疫和战争,人口的实际增长率不超过0.1%. • 第三时期,大约200年前.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率提高了,20世纪末世界人口超过了60亿.

怀化市18644194681: 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在线坐等!! -
凤削硫酸: 3个阶段,第一阶段,古代,高增长高死亡总体增长缓慢,第二阶段,近代,高增长低死亡总体增长快,第三阶段,现代,低增长低死亡,总体增长慢,甚至进入负增长

怀化市18644194681: 地球历史上存在过多少人 -
凤削硫酸: 地球上究竟有过多少人 仅超1000亿世界人口激增,活人的数量,已经超出过去所有去世的人的总和——这种说法已经流行很多年了.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有统计数字显示,当时活着的人,占有记录以来出生人口总数的75%,这个理论就是在...

怀化市18644194681: 根据生产方式可将世界人口发展史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凤削硫酸: 根据生产方式可将世界人口发展史划分四个阶段: 生产方式 生产力水平 历史阶段 类型 采集,狩猎 极为低下 采猎文明时期 原始型 农业生产 有所提高 农业文明时期 传统型 工业生产 大发展 工业文明时期 过渡型 科学技术 进一步提高 新技术革命时期 现代型

怀化市18644194681: 战国时期全世界有多少人? -
凤削硫酸: 来源: 易富贤:大国空巢--全面系统反思计划生育战国时,中国人口2000万. 公元0年,世界人口约2亿,该数字变化一直不大,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长平之战赵国人口推算一下吧:长平之战被坑杀40余万,随后邯郸之战,“赵亡卒数十万”,在其后抵御燕国还能用兵20万,可征兵力总约70万,按1/3-1/4征兵数,国家人口在200-300万之间

怀化市18644194681: 什么是远古时期和中古时期 -
凤削硫酸: 一、远古时期 远古时代指的是距21世纪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中国远古时代指的是夏、商、周以前的时代,距今4000年以上,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

怀化市18644194681: 古代的世界人口怎么算出来的? -
凤削硫酸: 人口统计只是约数.一般来说,除了当时典籍史册所记载的户口数和人数之外,按照各个主要文明地区的差异,还要加上隐藏人口.因为很多时候,古代的贵族拥有很多奴隶一类的人口是没有统计到国家总人口里面的.此外,根据所属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发达程度以及主要统治区域的大小也可以推断出人口的大致数目.总体而言,古道的古代世界人口一般只是个大概的数目,

怀化市18644194681: 史前文化指什么史前文化的“史前”是怎样划分的,大约是指什么年代
凤削硫酸: 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将人类的整个历史简单划分为四个时代:史前、上古、中世、近代,此外还可加上现代.“史前”一词,是英国学者丹尼尔*威尔逊发明的....

怀化市18644194681: 元朝时期世界有多少人 -
凤削硫酸: 据史料记载,蒙古帝国在极盛时期的人口(1300年)大约为1.1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0.7, 计算下来当时(1300年)世界人口总数在3.6亿左右. 1122年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