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治国君主论

作者&投稿:谈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晚期极富文采的政治学典籍,两千多年来,《韩非子》一直是读书人爱不释手的研习范本。有谁想得到:明代的士子秘藏在帐中的珍爱读物,竟是《韩非子》。直到现在,《韩非子》仍是广受读者喜爱的先秦诸子重要典籍之一。

关顾现实的特质

因为出身韩国的宗室,基于个人的血缘关系,韩非子对韩国政局的关切,远远超过遨游列国、借机求合诸侯的愿望。战国时期,韩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弱小,土地贫瘠,强邻逼处,政治又被一些怀藏私心的权贵大臣把持,韩非子痛心疾首,于是写成了十多万字的《韩非子》。可以说,《韩非子》是一本救亡图存的实用政治学书。

为了救亡图存,《韩非子》呈现了关顾现实的特质,是务实的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比较,它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角度。牟宗三先生在《中国文化大动脉中的现实关心问题》的演讲中,曾扼要地指出儒、法两家的殊异:儒家是探讨人类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法家则是着力在现实的关心问题上。

尽管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个人的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有一整套的理论系统,但儒家学说一味称引先王,标榜效法古代,不免陈义过高,不切实际;探讨人类的终极关怀的问题,一时也不容易看到具体的成效,韩非子的论说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韩非子主张要面对现实去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研拟方针要具体可行,有实质的效益。他相信古史旧闻也许有参考作用,但时代演变得剧烈,很多景况都已改变,一些往昔非常完美的学说,也不见得能完全适用于当代,应当重新检视,绝不能照章全抄,因应制宜,必得研拟能解决问题的可行的、能落实的新措施。

这样关顾现实、面对问题的态度,使得他的学说具有政治上实质的参证作用,因而成为历代政治家喜爱的书籍,自秦始皇、李斯以下,三国时的诸葛亮还为蜀后主抄录过,刘备临终时特别向儿子强调它“益人意智”。汉代在黄老治术之后,武帝虽然标榜独尊儒术,其实推行的是王霸杂糅的政治,儒学为了因应帝王的需要,也有法家化的现象,一直到清代末期,中国的政治实际上是融合运用了儒、法两家的思想。

法家关顾现实的精神,使得法家学说成为支撑我国两千年帝王政治的骨干。作为法家学说主干的《韩非子》,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性自然不小,要了解我国两千年来的君主政治,不能不研究《韩非子》。

把“法”从“礼”中离析出来

韩非子的学说有所承袭,融合各家思想,又因应时代需要,有所转化,自成一套思想体系。韩非子关顾现实,不同于儒家的留意终极关怀,也不同于道家的关心自我超越,他师承儒家荀子,融用道家智慧,而以法家为本位。他对儒学大做修订斟酌,改“常道”为“变道”,笃信因应制宜、变中求通的原则,他的活泼思路则得自于道家的灵动不拘。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把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并合立传,并且说韩非“其归本于黄老”。从道家到法家,韩非子有承衍有转化,而现实观照又使他不得不拣选法家的变革主张,因应时代的变迁扮演了改革者的角色。

法家有鉴于周朝封建体制业已崩溃,弊端百出,传统的“礼”再也不能维系社会秩序,于是把“法”从“礼”中离析出来,对应时代的需要,以“法”的客观、平等、公开等特质,取代“礼”的阶级性、秘密性。“法”作为治国的最高准绳,提倡“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再不能顾及封建社会的尊尊、亲亲,身份的贵或贱不宜再有相异的差别待遇。

这种法治主张是人类政治的一大进展,其法治精神可以直接和现代相通。法家的“法”虽然是由“理”生发出来,但一般认为:法家把“法”置于“理”“情”之上,不如儒家的“情”“理”“法”容易让人接受,故常被误解为不近人情,甚至饱受訾议。追究原因,不外受到汉武帝推崇儒术的表象所影响,士人以儒论法,对于不同角度的改革性主张,难免有负面的批判。

韩非子时代的政治思潮,是由贵族分治转向帝王大一统的专制体制,韩非子提倡的正是帝王政治理想。由霸到王,具有难得的慧见。有人责怪韩非子大多站在君主的立场论说,平情而论,他的主张在当时已是顺应潮流的改革政论,我们不能苛求韩非子展现后世才可能有的民主精神。

韩非子冷静客观的论说,启引后人的思辨。他的基本观点:人性自利,要因势利导;教百姓看长利、远利,重公利、君利,由自利到互惠;历史演化,要因应制宜;国家务力,要奖励耕战,致富图强。

韩非子的帝王政治理想,包融了法(固定的法律)、术(控制的手段)、势(政治的权力)三大端。尚法,要平等客观,罪刑法定,信赏必罚;用术,术主无为,以一御万,循名责实,听言观行,善于用人,还要有伺察之术;任势,君主要能独擅权势,也要抱法处势,借赏罚以巩固权势。

在那战国纷争的局面,弱国要保全、要生存,强国要扩张实力,进而称霸、统一天下,都必须致富图强。治国的目标就是富强。韩非子强调不论合纵或连横的外交策略,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富强的根基,除了奖励耕战,还在于内政的清明,励精图治。

“难”与“储说”

一种学说得以长远流传,受人喜爱,首先必须有相当充实的内涵,能经得起人们深细的探索其次,也必须是义理的深刻能同时满足文学上的品赏玩味。《韩非子》开创的一些文学体裁。

“难”与“储说”尤其精彩,这也是历代备受文人垂青的原因之一。

《韩非子》有《难势》及四篇《难篇》,其中的“难”字,是批评、驳论的意思,读去声。这新创的体例,以批评、驳论来提出自己的政论。《储说》是储备各种事例传说,用来讨论人主治国之道,以“经”提纲挈领,再以“传”(或解作“说”)用故事解说经义。看他引证、批驳、议论,或看那些富涵哲理的故事,读者略加思辨,就往往爱不释手。

《韩非子》另外有《说难》,司马迁格外激赏,为韩非写传记时,特意把全文誊录一遍。韩非子曾多次向韩王进谏,屡遭挫折,在游说谏诤方面的切身体验,使《说难》布局周到,曲折耐玩。《说难》谈论游说谏诤的艰难,分析成败的因素,详记委曲陈辞的方法,条理清晰,举证完备,布局周到而又精密,文笔考究。这篇文章反映出战国时期君主的威势,以及士人求仕的艰难,可提供做研究古史的参考。

而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的出仕观点,显现了崇高的政治理想,更难能可贵。他以伊尹、百里奚自况,强调积极进取,为天下、为国家,不辞卑辱,要施展抱负,挽救世局。《淮南子·修务训》《墨子·尚贤》《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都有记载支持这种说法。

《说难》还强调:有机会为国家做事,要能替君主深入计谋、援引事理力争明切地剖析利害,直截了当地指出君主的对错,与君主长久地互相扶持,这样谏说才算成功。韩非子藉此揭示了非常高标的谏说理想,若是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那么谏说就不算成功,而这样的标准,即使儒家谈论的辅弼谏诤大臣也不过如此。

值得留意的是,《说难》提揭了高远的游说谏诤理想,虽然亟欲用世,主张不辞卑辱,士人卑屈以进,但只是权宜之计,只是历练过程,并不是夤缘巴结,求取利禄而已,目的在于借此完成理想。整体来看,是相当难得的构意。




首先采用韩非子法家理论治国的君主是谁
战国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实质是法家思想;但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其进一步发展了,提倡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主张被秦始皇嬴政采纳,加以重用,所以,答案应该是秦始皇嬴政。

首先采用韩非子法家理论治国的君主是
是秦始皇。楼上所说是秦穆公的说法错误。秦穆公采纳法家思想,但是他不是采纳韩非子的,而是商鞅,再说韩非子和秦穆公压根生活时代相差几百年,

《韩非子》的治国君主论
为了救亡图存,《韩非子》呈现了关顾现实的特质,是务实的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比较,它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角度。牟宗三先生在《中国文化大动脉中的现实关心问题》的演讲中,曾扼要地指出儒、法两家的殊异:儒家是探讨人类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法家则是着力在现实的关心问题上。 尽管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个人的修身、齐家到治...

韩非子的理论被我国历史上哪一个统治者所采用
秦朝始皇帝,即秦始皇。韩非,又称韩非子,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

韩非子 奉法者强的逻辑
韩非子提出了“奉法者强”的观点后,接着列举了四个君王的事迹,楚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厘王。四位君王的共同特点是在国内大搞法制,所以国家强大。但这四位国君去世之后,这些国家的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其国乱甚矣”。韩非子得出结论...

韩非帝王术君主治国之术
韩非子的帝王术强调君主应以虚静的态度治国,名称和职责应由事物本身决定。虚心静气,君主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与善恶。通过验证言语与行动,君主无需表露欲望,臣子会自我修饰;不显露意图,臣子会谨慎行事。君主的无为,使臣下各尽其职,才能得以展现。君主通过法度来引导,使智者出谋、能者尽才、勇者发挥...

《韩非子•主道》上,君主之道也要无为而治!
《主道》,也就是为君主之道,韩非很喜欢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和定义,他从道德经中悟出了“道”的社会价值,把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国家管理中去,把老子的“道”从宇宙大自然中提炼出的“道”搬到了社会管理层面,阐述君主以“术”治国御臣的准则及方法。韩非认为自然宇宙的道性,和君主管理的...

秦国哪一个君主曾采用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韩王安本来不任用韩非,在形势急迫的情况下,于是便派韩非出使秦国。秦始皇见到韩非,非常高兴,然而却未被信任和重用。韩非曾上书劝秦始皇先伐赵缓伐韩,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诋毁地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遣...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

《韩非子》中你不知道的事情有哪些呢
《韩非子》这部著作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韩非在这部著作中主张君主治国必须远仁义,要靠严刑峻法,以术来驾驭群臣。法、术、势是其思想核心。《韩非子》中的法家思想为秦始皇所接受,为秦朝一统六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以后封建王朝的法制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今的法制建设依然可以从《韩非子》中汲取...

灌云县14734533325: 《韩非子》中关于以法为本治国的论述想请问一下,《韩非子》里关于“以法为本”治国论述的原文是什么?是原文啊, -
毕凭盐酸:[答案] 故法者,王之本也.……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与世有功. 治国者莫不有法.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 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人主者,守法责臣以立功者也. 不务德而务法.

灌云县14734533325: 韩非子的政治中心思想是什么? -
毕凭盐酸: 他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君主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法不阿贵”的思想观.

灌云县14734533325: 韩非子提出:刑罚和赏赐是君主治国的两种核心权柄,也是法治的重要内?
毕凭盐酸: 所谓恩威并重是治国的要点.对违法者是情节轻重给于相应的处罚,对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行为给于奖励,是法制的重要内容.韩非子提出的观点在治国方面是正确的.

灌云县14734533325: 法家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对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
毕凭盐酸:政治思想 历史进步论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

灌云县14734533325: 韩非子的观点主张什么,提倡什么
毕凭盐酸: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

灌云县14734533325: 秦始皇采用韩非子的什么思想治理国家? -
毕凭盐酸: 秦始皇采用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治理国家

灌云县14734533325: 举出老子、墨子、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
毕凭盐酸: 老子——道家,主张清静无为 墨子——墨家,主张非攻兼爱 韩非子——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灌云县14734533325: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后来秦始皇依据他的理论首创的一套政治制度?
毕凭盐酸: 法家思想,人之初,性本恶,要靠法律来约束人

灌云县14734533325: 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它对秦朝的产生有什么影响 -
毕凭盐酸: 材料二是什么?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绝对的君权之上.法不责众,但更深一层便是法不责君.法只是君主的一个工具而已. 秦朝是以法立国,“以吏为师”. 但是秦朝在从秦国变成秦帝国却无法将法律调整.导致旧法不适用于新体系. 韩非子的思想应该说一直被帝王所用,“内法外儒”.不仅是秦朝,各个朝代都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