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宗通史序言

作者&投稿:习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中国佛教的多元体系中,律宗占据着显著的地位。无论是在大乘佛教的“五宗”理论(包括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和律宗),还是“八宗”、“十宗”或“十三宗”的扩展构架中,律宗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里的“宗”不仅是学术流派的代名词,也寓含了宗派的实质含义。


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那时的宗派主要是以特定经典如《摄大乘论》、《十地经论》、《成实论》和《俱舍论》的传播为核心,如摄论宗、地论宗和成实宗等,它们更多地被视为学术学派而非完整的宗派。然而,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理论的深化和师承体系的清晰,这些学派在理论研究和思想创新上都经历了显著的进步,逐渐具备了宗派的特征和影响力。




扩展资料

《中国律宗通史》讲述了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戒律翻译的深入和广泛,中国律学开始了其发展的过程一本书首先介绍了律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律宗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律学种子的传入、律学的萌芽和展开、律宗的形成和繁荣。中国律学的繁荣是以唐代律宗的形成为标志的。




中国律宗通史序言
在中国佛教的多元体系中,律宗占据着显著的地位。无论是在大乘佛教的“五宗”理论(包括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和律宗),还是“八宗”、“十宗”或“十三宗”的扩展构架中,律宗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里的“宗”不仅是学术流派的代名词,也寓含了宗派的实质含义。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并非...

中国律宗通史本书目录
中国律宗通史是一部详尽探讨佛教律学发展脉络的著作。作者通过深入剖析,揭示了佛教戒律的起源、形成以及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首先,作者在序言中概述了律学的总体框架,包括"结戒"与"戒相"的基本概念,强调了律藏的形成和内容,以及律学与律论的关联。佛教戒律的核心精神体现在自省和原则性与灵活...

桥西区18330958370: 中国佛教的 "律宗" 为什麽不称为 "戒宗" ? -
字蒋丽乐: 律宗 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又因道宣住在终南山,又被称为南山律宗或南山宗.[8] 由于此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

桥西区18330958370: 佛教中的五宗禅教律密净'请问教宗和律宗讲的都是什么 -
字蒋丽乐: 佛家讲 宗 教,其实和一般宗教的意思不同,全称是宗门教下.宗,指宗门,即禅宗,因为禅宗这个教育体系,在方法上,是特别的,它的教学,没有一定程序的教育模式,可以随机组合,适合那个弟子就好.教,指教下,即除禅宗外的九个...

桥西区18330958370: 谁能介绍一下佛教律宗 -
字蒋丽乐: 师兄、法安! 佛教中的宗派保守估计,分为十大宗派,律宗排在第二、简述一下: 律,是佛住世时因事而制,随机散说的大众生活规约,传入我国以后,到了唐朝,经过道宣律师整理,定名为四分律,遂成为宗. '尸罗'是梵语,译华语为'...

桥西区18330958370: 中国通史的作品目录 -
字蒋丽乐: 自序绪论上编中国文化史第一章婚姻第二章族制第三章政体第四章阶级第五章财产第六章官制第七章选举第八章赋税第九章兵制第十章刑法第十一章实业第十二章货币第十三章衣食第十四章住行第十五章教育第十六章语文...

桥西区18330958370: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序 主要讲什么 -
字蒋丽乐: 全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简称《行事钞》.中国佛教南山律宗的重要典籍.唐武德九年(626)六月,道宣于终南山丰德寺撰成初稿,贞观四年(630,一作贞观八年)重加修订.3卷(或作6卷、12卷).本书首叙撰述宗旨,继以十门...

桥西区18330958370: 济群法师:律宗的修行和开悟是怎样的 -
字蒋丽乐: 名为律宗,实际上不能称其为单独的宗派,戒律是佛制,所有的宗派,都是无条件地要遵守.不过是律师把戒律研究的深入而透彻,而挂以律宗之名.你照着《毗尼日用》,一天24小时观照、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再以别解脱戒,比丘持守250条戒,比丘尼348条戒,无有亏缺,最终一定会与道相会而发明心地,开悟证果不在话下.

桥西区18330958370: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到底是《春秋》还是《资治通鉴》,为什么百度 -
字蒋丽乐: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 1、《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鲁国自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79年)的历史大事. 2、《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和编年体史书的区别: 顾名思义,通史记录的是几个朝代或历史阶段,比如: 《资治通鉴》记述的是上起公元前403年(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记载了十二代,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治乱兴衰的历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