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屈原的《离骚》的课文分析

作者&投稿:住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一语文必修一(离骚) 屈原爱国体现在哪里~

《离骚》以其特有的写作手法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进尽致。屈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忠君报国”四个字,他与昏暗腐朽的朝廷奸佞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陬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显赫的身世、奇异的生辰暗示了屈原生下来就注定了要过不平凡的人生。父亲为他取名“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字曰“灵均”:善良而平均。对他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希望他成为一个公正、善良的人,希望他能公正为人,报效祖国。屈原并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用生命来实现了父亲的希望。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得天独厚的外貌并没有让他骄傲自满,反而让他注重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才能,为的是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扈江离与辟芷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美好事物,一切追求完美的屈原。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当屈原惨遭流放,楚国危机四伏的时候仍一心为国,害怕自己的时间不再,不能再为楚国效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焦急中度过每一天,使身心备受煎熬。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心系楚王,怕楚王继续被那些奸佞小人所缠,听信谗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延误楚国的政事。
有人说屈原的“忠”是愚忠,战国时期诸候争霸急需治国人才,并且当时的人才可以自由流动,朝秦暮楚的士人不止一个,楚材晋用的情况也非止一端。的确,楚国既然不容屈原,他满可以另谋用武之地。但是,尽管屈原也有过“将还逝以自疏”的想法,当他“临睨夫旧乡”之时,强烈的爱国感情还是促使他“蜷局顾而不行”,最终决定“既莫是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体现了屈原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所以说他的忠不是愚忠,是一种比天高比地宽的绝对忠诚。他不愧于“伟大”这个词,他的伟大正是在于这种失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屈原的爱国主义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这种爱国情怀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广。他眷顾楚国,因为楚国不仅仅是楚王的,更是楚国人民的。他忠诚,他爱国,但他爱的不仅仅是楚王,他爱那美丽的山峦,奔腾不息的河流,炽热的土地和淳朴的百姓,他的爱国不仅仅是忠于国家、忠于朝廷,更是终于他自己,忠于他心中那片他深爱的土地。二次流放的经历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知道百姓生活的不易,深感怀王为小人所陷,迷途不知返,楚国、楚国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长太息以掩涕”。悲哉!哀哉!
《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情感,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这所有的一切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杨家将满门忠魂为宋真,岳飞血溅河山为宋高。”英雄壮举;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有巾帼不让须眉所喊出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有“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真正法宝之所在。
呜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2008-12-05 00:15:06)转载▼
标签:教育教案文化天地杂谈分类:语文教学
《离骚》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
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探海导航】
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思路结构】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疑难指津】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语言揣摩】
1.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2.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名题讲析】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2题)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讲析:本题考文学常识。关于“骚体”和“楚辞体”的知识,是本课所应掌握的,学《离骚》一课即应学到这些知识,A项是对的。该题错项为B项,元曲的属种关系应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这些知识在以后的课文中亦会学到。象这一类重要的文学知识,要注意在平常课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
2.“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答:诗中奇服喻指作者高洁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作者描写这样的奇服主要为刻划人物起到了比喻、象征和衬托的作用。
讲析:本题原为高中老教材第五册《涉江》一课的练习题。学习了屈原的有关作品,了解了其惯用的比喻、象征等骚体手法和洁白清忠的人格个性后,解答此题就比较容易了。这些知识是应在《离骚》一文的学习中积累掌握的

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

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为受挫而改变的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必背文言文
1.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背诗歌和文言】 必修1:《沁园春 长沙》 ,《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

高一必修一的诗歌和文言文
4.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篇目(包括古诗词和文言文)有哪些 我马上上高二。这是老师发的资料,我给你弄上来。第一册 1。沁园春 长沙 --- 2。采桑子 重阳--- 3。错误---郑愁予 4。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 5。周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6。劝学---荀子 第二册 1。过秦论---...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是 高一语文 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也是高一语文考试中的必考考点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实词 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

高一必背的文言文翻译
(《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10、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6.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园春·长沙》—— *** 2、《...

高中必修一古诗文言文
6.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5文言文及古诗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必修一(第一册) 5、兰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赋•苏轼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二(第二册) 5、《诗经》两首 氓 采薇 6、离骚•屈原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有25篇。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

求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课本上的必备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诗歌目录_百 ...
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再别康桥 (徐志摩)、烛之武退秦师(全部)、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

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典故都有什么啊?
人教版 必修一,荆轲刺秦,鸿门宴。必修二,屈原离骚,孔雀东南飞,周公吐哺,横槊赋诗,兰亭盛会等。必修三,蜀道难,昭君出塞,江州司马,马嵬兵变等 必修四,辛弃疾的词里面好多好多 必修五,滕王阁序里面好多好多。选修里面更多了。我是教高中语文的老师。还有什么留言问我吧。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
4.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必背诗歌和文言】 必修1:《沁园春 长沙》 ,《雨巷》,《再别康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

高一课必修一内文言文阅读
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 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 3. 高一语文必修一需要背诵的课文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chco球球 高一语文必背课文必修一1.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 *** 背诵要求:全词 独立寒秋,湘江...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 屈原 《离骚 》原文 -
延鲍乙酰:[答案] {离骚}离骚(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课文离骚 -
延鲍乙酰: (人教必修二) 离骚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离骚屈原原文 -
延鲍乙酰: 《离骚》原文和翻译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课文五《离骚》中第一段屈原介绍自己的身世的目的? -
延鲍乙酰:[答案]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出身好(经学者考究楚国发源于昆仑,为后文中两次神游昆仑打下了基础) 摄提贞于孟诹兮,惟庚寅吾以降.——出生日期吉利(学者考究屈原是寅年寅月寅日生,这个出生日期在古人看来是很正义的,说明屈原...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屈原的 离骚 具体写了什么
延鲍乙酰: 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课文《离骚》中第个一段介绍屈原自己的身世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
延鲍乙酰:[答案] 彰显自己地位的尊贵,自己的与众不同.帝高阳之苗裔兮,是想说他与楚王同宗同祖,情谊深厚.朕皇考曰伯庸,讲他父亲是楚贤臣,忠心辅佐楚国,享有美名,而自己也继承了父亲的忠诚.后面讲他自己出生,取名,又说:“纷吾既有此内...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中语文《离骚》!!! -
延鲍乙酰: 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诚如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所说:“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洪兴祖《楚辞补注》则说:“言已覆行忠信,执守清白,亦我中心之所美善也.”二说基本上一致.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屈原被迫无奈,愤恨至极,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
延鲍乙酰:粉身碎骨不稍变兮,心挫伤志更强.(今译)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原诗)65 对国对民的忠诚...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离骚高中课文节选赏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修辞手法 -
延鲍乙酰: 新课标的必修2的节选《离骚》.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拿楚怀王比喻成灵修,“娥眉”自比,“众女”比喻奸佞之臣.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自比,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鸟”指群臣众小,进谗诬陷之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芰荷”“芙蓉”比喻自己的高洁志向.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17635174012: 高一必修二里的《离骚》原文及翻译 -
延鲍乙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