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核聚变反应堆开发宇航隔热材料

作者&投稿:羿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目前世界上的核聚变反应堆都处于试验阶段。最近研究人员利用聚变反应堆内部的高温和等离子体来模拟木星大气环境,从而测试用于宇宙飞船上的隔热罩。

1995年12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艘探测器进入木星大气层,并立即开始燃烧。这艘探测器是从6个月前开始绕轨道运行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任务而来,深入木星的目标是对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周围的氢和氦进行取样。

这艘名为“木星大气探测器”(Jupiter Atmospheric Probe)的航天器经过精心设计,外壳能够承受与木星空气接触摩擦时不断飙升的高温。其有一个巨大的碳材质隔热层,约占探测器总重量的50%,设计目的是在探测器下降过程中通过不断磨损来散热。科学家曾在地球上仔细模拟过这个被称为消融的受控过程,NASA甚至为此建设了一个名为巨行星设施的特殊测试实验室。

但是,当探测器以每小时近20万千米的速度穿过木星大气层时,摩擦将其周围的空气加热到1.5万摄氏度。在这种高温下,原子分裂成带电粒子,并产生一种所谓等离子体的炙热电浆。地球上的闪电或极光等自然现象都源自等离子体,太阳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其常常被称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但实际上是第一种状态。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间,等离子体是唯一存在的物质。

等离子体吞噬木星探测器隔热罩的速度比NASA所预料的要快得多。NASA工程师分析了嵌在隔热罩上的传感器数据后,他们意识到自己精心设计的模型偏离了目标。某些区域隔热罩的分解速度要快得多,而某些部分要慢。探测器能幸免于难的唯一原因是,工程师们在设计中加厚了隔热罩,为误差留出一定余地。“这个问题仍悬而未决,”奥本大学等离子体专家伊娃·科斯塔迪诺娃(Eva Kostadinova)说。“但如果你想设计新的任务,你必须能够正确模拟正在发生的东西。”

“伽利略”木星探测任务结束后,科学家们利用探测器数据对消融模型进行了调整,但仍然面临一个大问题:要精确再现高速进入木星稠密大气的条件非常困难,因此很难对这些模型进行准确测试。这也为制造比目前所用碳基材料更轻更好的新隔热材料带来障碍。如果不能对新材料进行测试,就很难确定它们会在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宇宙飞船上起效。

往常的测试使用激光、等离子射流和高速射弹来模拟探测器进入大气层时的热量,但没有一个是完全正确的。科斯塔迪诺娃说:“地球上没有哪个航天设施能达到进入像木星大气层时所经历的那种高温条件。”

现在,科斯塔迪诺娃和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迪米特里·奥尔洛夫(Dimitri Orlov)进行了一项新研究,展示用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内部的炙热高温测试航天器的隔热材料。

在世界各地的研究设施中,有几百个名为托卡马克的受控核聚变反应堆,其中包括位于英国的联合欧洲环形反应堆(Joint European Torus),以及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用它们来研究如何用核聚变提供实质上无限的能量。在托卡马克内部,高压下的强磁铁用于约束高速旋转的

等离子体,使其达到原子聚变和释放能量所需的数千万度高温。一些批评者认为,核聚变注定无法实现,现在核聚变实验消耗的电力仍然多于产生的电力。

但科斯塔迪诺娃和奥尔洛夫对这些反应堆内的等离子体更感兴趣,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模拟宇宙飞船进入木星大气层的完美环境。奥尔洛夫学的是航空航天工程,目前在美国能源部位于圣地亚哥的DIII-D聚变反应堆工作。

两人合作利用DIII-D设备进行了一系列消融实验。他们利用托卡马克设备底部的一个端口,将一系列碳棒插入等离子体流中,并使用高速红外摄像机以及光谱仪来跟踪它们是如何分解的。奥尔洛夫和科斯塔迪诺娃还向反应堆高速发射微型碳质球,模拟“伽利略”号探测器在木星大气层中可能遇到的小范围热屏蔽。

托卡马克内部条件在等离子体温度、等离子体在物质表面流过的速度,甚至等离子体的具体组成方面都非常相似:木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DIII-D聚变反应堆所使用的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氘。奥尔洛夫说:“我们不需要高速度发射物体,而是将一个静止物体放入速度非常快的流体中。”

这些实验在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会议上公布,有助于验证NASA科学家利用“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数据开发的消融模型,也可以作为新型材料测试的概念验证。“我们正在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奥尔洛夫说。“以前没有人这样做过。”

“这是这个行业非常需要的东西。新材料测试程序往往滞后,”为宇宙飞船制造辐射屏蔽罩的初创公司Cosmic Shielding创始人雅尼·巴格蒂(Yanni Barghouty)说。“它可以让你更快、更便宜第开发原型,这是一个反馈体系。”

核聚变反应堆是否能成为实际应用的试验场还有待观察。毕竟这些核聚变装置完全是为另一个目的而设计的极其敏感设备。奥尔洛夫和科斯塔迪诺娃的研究利用托卡马克内置的端口来安全测试新材料,是诸多利用反应堆扩大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但成本高昂。他们在机器上的一天实验就花费了50万美元。因此,这类实验只是为调整和改进计算机模型,未来也不会频繁进行。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奥尔洛夫和科斯塔迪诺娃希望能够改进消融模型,并用于改进未来航天任务中的隔热罩设计。NASA计划于本世纪末升空的金星探测任务“达·芬奇+”可能是第一个能用上改进设计的深空探测任务。“达·芬奇+”由一个轨道器和一个下降探测器组成,当探测器穿过金星炎热厚重的大气层时,需要强大的屏蔽装置。“伽利略”号探测器带给科学家很多关于太阳系如何形成的知识,但如果有更好的隔热罩,还可以探测到更多信息。科斯塔迪诺娃说:“一半的有效载荷烧掉了。”“限制了真正能装进去的科学仪器数量。”

科斯塔迪诺娃和奥尔洛夫呼吁核聚变和太空研究机构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这两个团体都对理解等离子体反应和开发能抵御等离子体侵蚀的物质有浓厚兴趣。科斯塔迪诺娃说:“未来方向是制造更好的材料和开发新材料。”


科学家用核聚变反应堆开发宇航隔热材料
等离子体,使其达到原子聚变和释放能量所需的数千万度高温。一些批评者认为,核聚变注定无法实现,现在核聚变实验消耗的电力仍然多于产生的电力。但科斯塔迪诺娃和奥尔洛夫对这些反应堆内的等离子体更感兴趣,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模拟宇宙飞船进入木星大气层的完美环境。奥尔洛夫学的是航空航天工程,目前在美国...

中国研究出可控核聚变了吗
核聚变的挑战:要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并不容易,因为它面临着多个困难。首先,要在高温高密度等极端条件下将氢等轻元素聚变起来非常困难。其次,聚变反应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需要解决连续供给燃料和处理产生的废物等问题。此外,需要解决聚变中释放出的高能中子对反应堆材料的损伤问题。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核反应堆怎么弄
2000块多了,核反应堆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如果原理通了,做起来非常简单,成本很低,只是麻烦点而已,而且你要确定你需要做核聚变还是核裂变,国家对这方面限制比较多,毕竟造出来后如果保护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发核危机,造成不必要的国际恐慌,这个很关键,要谨慎!首先说核聚变,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

可持续核聚变反应堆装置前景
核聚变能源被誉为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前景备受瞩目。在一处设施中,一个重达130吨的核反应器处于核心地位。当反应器启动,其内部温度飙升至惊人的1亿度,产生的推力超越了地球大气压力的1000亿倍。这座庞大的核聚变反应基地,足有10层楼高,面积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规模。全球范围内,众多科研团队...

核聚变技术开发出来没有,能否大范围应用?
在长达四个月零三天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通过使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了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和长脉冲高约束放电,显著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宣称将在未来10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这表明,可控核聚变...

未来人类是否有机会,在心口也安装一个,钢铁侠那般的核反应堆?
核裂变是大家现阶段对核能源的低级运用,它的能量尽管比化学能源要强悍许多,可是因为具有辐射等多种问题,没法获得全方位的推广。而核聚变是核能源的高级运用方式,它的优势除开能量远比核裂变强悍以外,还有环保零污染的优势。大家都了解,宇宙空间中恒星便是一个极大的核聚变反应堆,由此可见这类能量的...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处于什么水平
中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为其中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还加入了全球托卡马克反应堆合作研究计划(COP),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核聚变技术研究。2.自主研发 中国一直在推进自主研发的核聚变技术。根据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一座工程...

核聚变是驱动恒星的引擎,那么人造聚变反应堆是如何工作的呢?_百度知 ...
核聚变是驱动恒星的引擎,许多人认为这是能源技术的“圣杯”。一个正常运转的聚变反应堆可以无限期、安全和无危险地为世界提供几乎无限的能源。不幸的是,这项技术仍然是科幻小说的素材。这让许多读者不禁要问,“什么是核聚变,人造聚变反应堆是如何工作的”? 在我们进入聚变之前,我们先来谈谈裂变。核裂变与核聚变相反...

关于核裂,聚变反应堆的文章
核裂变能量的利用,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控制它,让它按照一定要求均匀地放出,使之成为一种建设性的新能源。另一个是使它急剧地、无控制地释放,成为毁灭性的力量,这就是核武器。核能的利用是从制造和使用原子弹开始的。1945年8月8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核聚变反应堆就是把...

核聚变反应堆最小可以造多小?
1. 核聚变反应堆的大小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上限。2. 核聚变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需要点燃由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构成的特殊燃料。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使用强大的激光束进行实验,通过压缩和加热氢的同位素,使其达到熔点,这一技术被称为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束快速加热目标物的外层,引发爆炸。根据...

锡山区19470905343: 世上的四大科学难题 -
宾佳前列: 世界四大科学难题当前世界上有四个最大的科学难题,全球各专业的科学家都在设法揭开大自然的这些秘密,如能解开这些谜团,那么人类的生活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将发生根本的变化. 一、人体基因结构 人的基因存储在一个螺旋形的大分子中...

锡山区19470905343: 月亮上什么物质可以做地球能源呢?? -
宾佳前列: 月球上的 He-3 月球表面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He-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 当日射微粒流吹袭月球表面时,氦-3就开始在粉末状的土层中沉积下来.流星击中月球时,土层溅起再均匀地...

锡山区19470905343: 当宇宙航天器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时,面临着与陨星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宇宙航天器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
宾佳前列: 表面有一层氧化薄膜,气化吸热,减低温度,

锡山区19470905343: 关于等离子体我想知道更多<br/br/br/>谢谢
宾佳前列: 等离子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质.根据它们的状态,可以分为三... 这些原子核会发生核反应.结果会放出巨大的能量,科学家称它为热核聚变反应.氢弹就...

锡山区19470905343: 何谓新能源材料?
宾佳前列: 新能源材料指能够换能、贮能和输能的材料.换能材料.它可以把一种形式的能量转... 当前,人们重点研究开发的是超导材料.1911年,荷兰科学家首先发现,用液 态氮冷...

锡山区19470905343: 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者是谁 -
宾佳前列: 1942年,以费米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在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人工核反应堆”,首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铀核的可控自持链式裂变反应.核反应堆是使核能以可控方式释放的装置.人们建造核裂变反应堆的目的有二:(1)把它当作一个“中子源”,利用裂变产生的大量中子以生产军用与民用同位素,或开展科学研究及实验;(2)将它当作一个“热源”,利用核反应释放的热量以供热、发电或提供动力.当然,也有将上述目的集于一体的反应堆.1954年在库尔恰托夫的主持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从此,核电站便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第一座并网发电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

锡山区19470905343: 氦 - 3是如何进行核聚变的?临界温度是多少?聚变后产生哪些物质?
宾佳前列: 只要温度足够高,任何两种比铁轻的原子之间都可以发生聚变反应,其中又以氢-3和氢-2 之间的聚变需要的条件最低,只需要数千万度的温度,但是氢-3是半衰期为12.4年的放射性元素,自然界并不存在氢-3.退而求其次,氦-3和氢-2之间的聚变反应也只需要一亿度左右的温度,其他聚变反应(例如氘氘聚变)需要的温度至少一亿度以上. 现在的托卡马克装置都是针对这两种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设计的,也就是说它们能提供的温度只能保证长时间发生这两种聚变反应,预计本世纪中叶有望投入商业化. 氦-3 和氢-2(就是氘)聚变生成氦-4和质子(就是氢).

锡山区19470905343: 人造太阳有什么作用? -
宾佳前列: 什么是“人造太阳” 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科学家们把这类装置比喻为“人造太阳”.目前,这一装置的主要技术问题已被攻克,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