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明德慎罚,现代的人人平等,中国律法是如何发展的

作者&投稿:赞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闻名全球的礼仪之邦。 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我国的礼制发展史,都抱以十二万分的崇敬;同样的,我国的法制史同样也是源远流长,发展 历史 以及对时代的意义和影响一点也不逊于西方的罗马法。

尽管因为将近五千年的封建文明,让人们认为中国古代是一个没有法制的时代,但我们必须得承认,从原始 社会 到封建时期,再到现代,中国的法律一直在不断发展当中。

有趣的是,在人们看来,中国古代的“礼”和“法”应该两件互不相干的事情,毕竟,“礼”是知礼、守礼,而“法”却是让人胆颤的严刑峻法。

然而事实上, 中国古代的“礼”与“法”是紧密相连的 ,甚至,是因为有了“礼”所以才诞生了“法”,而正是因为“法”的存在才让“礼”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因此,中国的法律走过的那段漫长时光中,“礼”在其中绝对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角色,而是与“法”一起发展的同行者。

什么是“法”?我们现代法治思想体系认为, “法”指的就是能够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且为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就叫做“法”。 换言之,我们也可以将“法”简单理解为“国民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说起行为规则,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了另外一种行为规则——道德意义上的行为规则。那么,既然我们说了“法”与“礼”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在某个时代里,“礼”还可以超越“法”,成为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否我们也可以将“法”与“道德”理解为同一种行为规范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如果你违反了道德意义上的行为规范,顶多就是被人骂两句,但是,如果是触犯了法律的话,那可就真的是要接受刑罚的处罚的——这也是道德与法律、法与礼之间最大的区别。

我国法的发展可追溯到原始 社会 时期,尽管当时国家还未形成,但部落之间俨然已经形成了最原始的等级制度——部落首领和普通民众,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也随之诞生。

所以,在原始 社会 时期,那些口口相传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就是最原始的法,即“法的萌芽”,当然了,我们也可以称呼它另一个比较脍炙人口的名字——“ 习惯法”。

真正的法律诞生于国家产生的时刻,法律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国家,法律得不到国家强制力的实行,那么它永远只会是毫无保障的行为规范。

同样的,没有法律约束的国家,人们在里面随心所欲的生活,盗窃、杀人、抢掠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也会随之增高。所以,有国才有法,有法才有国。

所以,法律真正诞生的时间其实是在公元前2070年的时候,而且,有一点需要提示的是,尽管我们在前面说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然而,真正推动法的形成和发展的,其实不是普通民众,而是战争。

夏有 “皋陶制五刑” ,春秋战国有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可见,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战争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在我国原始 社会 后期,氏族之间的战争开始增多,为了土地与粮食,各个部族之间相互厮杀,尤其是夏朝的启突破禅让制的限制之后,各个部落纷纷宣称成立“国”,于是各个“国家”之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战争。

大国将小国吞并之后,为了震慑原有国家的人民,严刑峻法就在此刻诞生了;事实上,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刑罚”。

既然法是在战争中诞生的,那么“礼”呢?很多人在了解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前的那段 历史 时,总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时期的“礼”应该还没诞生,但实际上,既然 “刑起于兵” ,那么“礼”当然是“源于祀”,这个“祀”就是“祭祀”。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神灵的崇拜。祭祀在古代被人们当做是能够与神灵沟通对话的大事,哪怕是在封建时期,在那个帝王至上的时代里,“祭祀”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对神灵、对祭祀的崇拜与尊敬就是最原始的“礼”。

真正将“礼”和“法”联系在一起的,是在西周。

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周公“制礼作乐”,将“明德慎罚”的思想贯穿其中,制定了统一的 社会 规则,从此以后,《周礼》便成了西周的法律制度,而“礼”与“法”也在这个时候被统一了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礼”与我们平时所认为的“礼”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我们所认为的“礼”,应该是“礼貌”;而《周礼》所认为的“礼”却是规则。

所谓“亲亲父为首,尊尊君为首”,《周礼》制定的原因便是要维护西周时候的宗法等级,将 社会 中的差异用“礼”区分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东周末年礼乐崩坏的时候, 社会 会一片混乱——那是因为,“礼乐崩坏”意味着法律体系、规则的崩坏。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奉行以君王为首的“严刑峻法”,而在这种法律中又融入了儒家的思想,也就是“礼”的思想。

因此,在我们看来毫无联系的“法”与“礼”,实则在经过多年的发展进化后,已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法律发展史中的一部分。

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形成数千年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其中蕴含的法与礼在经过几千年的相互交融后,早已形成新的体系。因此,如果真的要问到法与礼的关系是什么,那大概是:法是形式意义上的“礼”,而礼则是实质意义上的“法”吧。

参考文献:

《周礼》

《左传》

《辽史》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根源
商业的高度发达,对土地不是特别的依赖,使主宰文化走向的上层人士可以自由的分散开了,不用在受氏族的影响,氏族在这种彻底化的私有制中崩溃,国家形成,自由之风盛行。中国的文化根源,虽然很多时候被人们认为是儒家文化,但孔子的态度是对商周文化的推崇和传承,是来自周公的明德慎罚、敬 ...

以的配天明德慎罚德主 刑辅是什么时代的饿法制思想
是西周 “明德慎罚”思想与“以德配天”说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主张德刑并用,崇尚德政,谨慎地使用刑罚,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不可贪图安逸,要严于律己,勤政修德,绝不可骄奢淫逸。当然,周公提出“明德”,并不是...

中国法律的发展历史
在西周时期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制指导思想、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和过失等法律原则,以及“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都是具有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对中国后世的法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西周法律制度是中国法制史学习的重点之一。 春秋时期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动荡、大变革...

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影响和地位。
2. 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在中华法系中,现代意义上的各部门法未作明确区分,统一编撰。同时,刑事和民事法律界限模糊,相互交织。3.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如同血脉般深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华法系。其主张“德礼治国”,“宽猛相济”,强调“人治”和“明德慎罚”。4. 重刑轻民:受小农...

请谈谈儒家思想对古代和现代有什么鉴赏意义
周人已初步认识到天命离不开人事,人事系于统治者的德行.统治者品德端正,体恤百姓成为德的内涵.孔子崇尚周代文明,曾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他继承并发展了周人的重德思想,这主要表现为:首先,周人的“明德慎罚”是孔子德政的思想渊源,两者的承传关系一目了然.其次,周人强调“以德配天”,...

明德尚行的基本内容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同时也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其中“明德”的意思是说:让人们本应有的美德得以表明;北宋易学...

我国法律的发展史是什么?
中国法学历史法学产生的两个基础性条件。1、律发展到一定程度 。2、一批专门研究法律的人。中国法学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先秦时期。2、秦汉至清末。3、清末至中华民国。4、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秦朝到清朝的法律思想概述---以律学为主干·从公元前211年到19世纪中叶,两千多年历史中,...

阐述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并结合现代社
“德主刑辅、明德慎罚”,提醒国家”以德治”,法德并用,讲究人情更讲究伦理道德,以道德规范及约束自己,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 (二)让现代法律更加人性化 现行立法借鉴了“人伦思想”的合理成分,维护家庭和睦及稳定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的道德义务。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对遵循公序良...

明刑弼教是哪个朝代的
宋以前论及“明刑弼教”,多将其附于“德主刑辅”之后,其着眼点仍是“大德小刑”和“先教后刑”。比如,汉唐社会稳定,在立法指导原由上就主张宽刑轻典,所谓“德主刑辅”(以首先教化为主,刑罚惩治为辅)、“德体刑用”(以首先教化为本体,刑罚惩处为其服务)、“明德慎罚”,就是宽刑轻典...

他是孔子最崇拜的人,没有他儒家就没了本源,他是谁?
”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一定要实行德政。而这在孔子的“仁政”主张中完全地体现了。周公提出的礼乐制度也成了孔子的第二个主张“礼”。三,周公自身的高尚品德。周公执政七年后,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为接下来的“成康盛世”和周朝800年的国运打下了基础。成王17岁...

无为县15069902150: 100分在线等法律有情辩论赛要参加辩论赛我们正方的观点是:法律有
韩贴蒲郁: O(∩_∩)O哈哈~最佳来咯~~~~~下面是对放课能表达和你因该怎么对应的意见..... 制定法律的主体是有情的——不管是古代的少数人立法还是现代的多数人参与立法,都...

无为县15069902150: 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借鉴 -
韩贴蒲郁: 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例如:1. 法家主张的“刑无等级”有两大特征:第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是废除贵族的赦免和赎刑特权.这两点都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彻底否定.由于破除了贵族人治,代...

无为县15069902150: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规则,今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两者为什么有这样大的 -
韩贴蒲郁: 古代还有一说法叫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而且当今社会还不是一样 刑不上大夫.当然这些说法...

无为县15069902150: 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题目的800字作文 -
韩贴蒲郁:[答案] 说说古代和现代的文化,礼仪方面. 例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去西区其中的金华部分,好好教育现代的人们,现在的人们的这方面做得十分的不好. 例如.古代的礼仪尊卑,等级制度太严格了.是十分不还的风气.因为人人是平等...

无为县15069902150: 孟子说过关于人人平等的话. -
韩贴蒲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无为县15069902150: 古代和现代的区别
韩贴蒲郁: 古代属于封建时期,现代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大体体现在人人平等,不拘束于封建时期的部分礼节.

无为县15069902150: 现在人人平等吗 -
韩贴蒲郁: 相当部分中国人至今还不能接受、不愿意接受平等博爱,很多中国人不信这些,拒绝这些,他们信奉并坚信人与人之间就是应该不平等、不对等的.

无为县15069902150: 教育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古训 -
韩贴蒲郁: 所谓的平等,应该是既有平等的机会.佛说:人人与我平等;就是这个意义.而非人人与他平等的身份啊!人人应即有平等心;才能扮好自身的脚色,这就是平衡.若失去了平等心,就会觉得很不满及抱怨,才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或不择手段以得到其目的地.

无为县15069902150: 为何人要分,上,中.下.三等人呢?难道人和人不可以平等吗?是因他们没钱没势和有钱有势之分吗? -
韩贴蒲郁: 并不是说人有分别的、上,中,下、那只是说明把人分别开来、就像白猫、黑猫抓住老鼠都是好猫、那是一个道理、那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机遇!而有的人却平庸一生、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善于拼搏奋斗、而有的人却是懒惰散漫…等等…人是平等的、只是后天的奋斗分出了上,中,下三等人、以此来激励人们团结奋斗、努力好学的精神!你认为呢?

无为县15069902150: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的“平等”与民法中平等主体中的“平等”有何关系 -
韩贴蒲郁: 法律中的平等是指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权利义务是绝对相同的; 民法中的平等主体是相对于行政法与刑法而言的,后两者所涉主体均为不平等主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