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养气

作者&投稿:党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字家园】

马云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凡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很多书的人,十有八九都是骗子。”

虽然这是旧闻,但马云毕竟是个名人,借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个观点——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往往是比较有力的。

不过,我的观点和马云不一样……倒不是完全不一样。

我个人觉得马云这话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如果换作普通人来说这话,估计会被喷得体无完肤,当然,即使名气和地位如马云,也还是被很多人“口诛笔伐”。

马云的理由是:“办公室里真没时间看书,公司付我钱不是让我看书的。”

嚯!咋一看还真是这样。

难道不是吗?

有哪个老板不是大忙人,赚钱都来不及,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去看书?这不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么?

曾经听到过传言,说比尔盖茨走路遇到了掉落的100美元,直接忽视,腰都不会弯一下。因为⽐尔盖茨每⼩时赚⼀百万美⾦,也就是⼀秒钟赚278美元。如果他弯腰浪费约4秒钟时间去捡钱,就相当于损失了1112美元,不划算,他肯定不会去捡。

既然时间对这些有钱人这么宝贵,那为什么还会在办公室里放上满满一书架的书呢?难道真的像马云说的那样为了给别人看?好显得自己是个“文化人”?

当然不全是。

对,我这里说的是“不全是”,这和我前面说和马云的观点不完全不同保持一致。

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某些原因赚到钱了,为了摆脱自己的“暴发户”气质,会用书来给自己充充门面,以显示自己的“内在”。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是暴发户,也不喜欢看书,只是单纯的将书架当做像字画一样的装饰品,不然,会让偌大的办公室显得空荡荡的,多不雅观?

那还有一些人,确实是喜欢看书,就像有些人喜欢打高尔夫一样,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和充门面是两回事。

而接下来我要说的这种人,那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虽然有很多书,却又没有那些真正喜欢阅读的人看的那么多,也不是为了“骗人”,他们持有书籍是为了让自己的气质得到提升,即“以文养气”。

所谓“以文养气”,即通过亲近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它包括,正气,勇气,胆气,侠气,义气……

是不是听的有些玄乎?

简单来讲,就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书籍,当然,这和查阅资料是两码事。

大家一定看过《人民的名义》吧?里面的高育良就有个习惯,每逢遇到烦心事从而心神不宁的时候,都会在院子里用锄头挖地,这里的锄头就是他的“书”,他想通过挖地来给自己暗示,暗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和百姓在同一阵营的“好官”,而事实上他并不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也有点后悔之意,想要临时抱佛脚,重新拾起被他抛诸脑后的“锄头”,可为时已晚。

可能我举这个例子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那就把书籍看作是一种能够让自己的心境得到制约或者改变的东西吧。

当你烦闷的时候,可以通过阅读,或者强迫自己去阅读,哪怕只有十分钟,你的心境一定会得到改善。

当你孤独的时候,那正好,还有书籍为伴……咳咳,话说到这里,给大家推荐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胡歌配音哦?哎,都给你们说了,我可不是因为自己是老胡的粉丝才推荐他的作品的,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真的很棒,就在某站上,大家可以去看看,欢迎来打我的脸。

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更需要看看书了,“福兮祸所依”,古人的智慧全在书籍里面,这些都是财富,不去挖掘就太可惜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 如果我连十分钟都坚持不下来呢?那看书是不是对我毫无用处?

当然不是。

书,它是一种活物,是有生命力的,当你拿起书本的时候,它的“气”就已经滋养到你。如果把书比作光,那你这就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光靠近一点,哪怕是一点,总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要学会“以文养气”,让书籍这种散发着“天地灵气”的宝物滋养你的心灵,而你的气质亦会跟着得到“淬炼”,毕竟相由心生。

“以文养气”,从你打开书本那一刻开始;

“以文养气”,从你拿起书本那一刻开始;

“以文养气”,从你想到书本那一刻开始。

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文养气时未晚!

【文字家园】


苏辙认为“文”与“气”是什么关系?“养气”有哪些途径
2. “气”指的是作者的胸怀、见识、情趣以及学问和经历。对于作品而言,“气”表现为文章的精神力量;对于作者而言,则需要丰富个人的思想和提高艺术修养。3. 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苏辙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强调“养气”不仅在于内心的修为,而且...

苏辙认为“文”与“气”是什么关系?“养气”有哪些途径
养气为文 文章要有文气,如果不先养气,文章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就可以写好的,气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得到。所谓“气”,就是指作者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历;就作品而言,指文章要有充沛的精神力量;就作者而言,要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就是著名的“养气说”。苏辙在《上枢密韩...

苏辙认为“文”与“气”是什么关系?“养气”有哪些途径
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以文养气
所谓“以文养气”,即通过亲近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气质,它包括,正气,勇气,胆气,侠气,义气……是不是听的有些玄乎?简单来讲,就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书籍,当然,这和查阅资料是两码事。大家一定看过《人民的名义》吧?里面的高育良就有个习惯,每逢遇到烦心事从而心神不宁的时候,都会在...

斯文养气暖足贴好用吗?
斯文养气暖足贴橙色的包装看起来就很暖,里面是独立的包装,一包两片用起来超方便。这款足贴堪称暖脚王者蒸汽能持续4h,尤其冬天所有的寒气都是从脚底进去,真的要给脚底做好保暖。它里面有艾草、益母草、生姜、当归、红花5种草本精华活血祛湿通经。还能起到助眠的作用可以活通经,对女生百利而无一害。

文以气为主的理解?
郭氏首先以“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来剖析才气,这强调的是才华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追求。接着,他提及的“齐气”或“逸气”,则聚焦于文章的语气,传达出作品的韵律与情感张力。刘勰在《文心雕龙•养气》中,将“气”视为生理之气,即血气精气,但他更倾向于用“性”来描述作家...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气是指介绍如下:这里的“气”,是指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气”,在中国古代本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王充将“气”与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提出“精神本以血气为主”(《论衡·论死》)的观点。这里的“血气”是指构成人体的...

知言养气总结
在中国文学批评的漫长历史中,"文以气为主"的理念,由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开启了这一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养气》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念,强调了文学创作中"气"的重要性。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强调,作品的气势充沛,语言和声音的表现力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苏轼在评价李白诗歌时,更是赞誉...

作者认为“文”与“气”之间是什么关系?“养气”有哪些途径?为什么养气...
相辅相成 多看书可以提升气质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介绍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苏辙直抒己见,通过论述“浩然之气”,指出为文养气的精湛见解,并说明自己求见之由是见识豪杰以养气益文,而并表达干禄求仕,表明了心迹。文章先谈养气对为为的重要性,次叙希望增广阅历以养气,最后表示求教于...

丹寨县18765158239: 读书养气 - ----------“气”指什么 -
那从纳科: 写得很清楚了: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丹寨县18765158239: 读书可以养气? -
那从纳科: 读书,最根本的一条是,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豪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

丹寨县18765158239: “文以气为主”与“养气说”的联系和区别? -
那从纳科:[答案] “气”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各家在言及“气”时,含义很不一致.孟子有“知言养气”之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这是一种主观的道德和精神修养. 周振甫先生扼要地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孟子“所说的养气就...

丹寨县18765158239: 读书养气 阅读 -
那从纳科: 指的是一种精神气质. ①读书的根本目的;②阅读内容与气的关系;③读书与写作的关系;④禀赋与读书的关系;⑤证明读书的必要性. 引用庄子的话论证应该多读书,这是引证法;以游泳不会换气来证明应该读书养气,这是比喻法;通过说明不读书、读书少的情况来证明应该读书且应该多读书,这是反证法;还有将读书多与读书少对比论证的.

丹寨县18765158239: 上枢密韩太尉书 文与气之间的关系 -
那从纳科: 首先,气,即气质或精神.气质是一种抽象的、本身没有外在形式的精神活动,所以作者认为“文者,气之所形”,意思是“文章是人的气质所寄托的外形”.然而,“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作者认为,气质是内容,文章仅仅是它的表现形式,如果不养气而单纯地去学习作文章,那是不可能学得到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形式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强调内容(即气)的重要而否定学习形式(即文章)的必要性,这就片面了.

丹寨县18765158239: 1.《读书养气》 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
那从纳科: 例证,证明了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具有说服力.

丹寨县18765158239: 谁能总结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所有的关于“气”的观点???从先秦开始..不能漏一个人的,, -
那从纳科: “气”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首开以气论文章的风气,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敌而强制”,首次将文章分为清浊二体.陆机《文赋》曰“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彰曹丕之说.刘勰《文心雕龙》更有《养气》篇专谈养气.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动性情,形诸物咏”.杨炯“春气绕兰心”也说气.皎然“气高而不怒”.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强调达到“气盛”,说“气盛宜言”.宋严羽“气象”说.苏轼“文者,气之所形”.明王延相倡“气本论”.叶燮《原诗》以气论诗,提出“才、胆、识、力”.学力有限,关于中国文论的“文气说”,我只知道这些.

丹寨县18765158239: 浅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气说 -
那从纳科: 文气说 关于文学创作与作家的气质、个性关系的理论观点.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论“气”,...

丹寨县18765158239: 孟子“知言养气”说同曹丕“文以气为主”说有什么不同? -
那从纳科: 曹丕、刘勰、钟嵘的气论,虽然都是孟子的养气说发展而来,但其内容却与养气说的本来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孟子的气是指以儒家道德观念为核心的人的精神气质,而曹丕等人强调了作家的精神气质,至于这个气质是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核心,...

丹寨县18765158239: “气盛则言之长短或气之高下皆宜”这一提法的意义. -
那从纳科: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 "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韩愈的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特别要说明的是,韩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忽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陈言之务去" "气盛言宜"论影响了后代以气论文的理论观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