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拯的破案案例有哪些?(真实案例)

作者&投稿:薛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包拯破案的故事~

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他在位几十年并没有因为刚直不阿而遭到大灾难?现在让我们轻轻揭开历史帷幕,看一看真实人物的面貌。 大奸必摧不畏权势 反贪官、除恶霸,是包拯一生中最为突出、最为后人称道的业绩。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有名的包公戏。在戏里面不仅塑造了清官包拯,还塑造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这一帮人马团结一心,神通广大,铡贵戚、铡国舅、铡一切贪官污吏,包公手握尚方宝剑,甚至连皇帝的圣旨也可以对抗。什么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什么阴阳镜,连阎王老子也要退让三分,什么妖魔鬼怪也都不在话下。这些带有神奇的情节,是人民创造的,人们看了心情舒畅,扬眉吐气,贪官污吏看了胆颤心惊。这些神奇的情节并不完全是事实,这是被夸大了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包拯既无这么大的权力,也无这么大的神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应该说,这一切艺术创造又都是有其历史事实做根据的。在包拯30多年任职期间,在他的弹劾之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亘古少见的!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包拯往往奏上三本、五本、七本,甚至连奏多本,像连珠炮,火力十分集中,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些被弹劾者,都是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是活老虎。其中有些人比包拯的官职还要高,权能通天,雄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包公敢于据理力争,不畏权势,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出类拔萃、望尘莫及的。如6次弹劾张尧佐,弹劾宰相宋庠,7次弹劾王逵,都是震动全国的大案。其中特别是弹劾张尧佐,是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原来在基层任推官、知县、知州等小官。张贵妃得势以后,他进入京城,很快就当上了三司户部判官,户部副使。不久,他被擢升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管理官员的任用),又晋升为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刚加上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又晋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正式担任三司使。这种扶摇直上、一年之内晋升4次,简直是坐飞机式的升任,使许多人感到吃惊。 三司使是户部副使的顶头上司,包公任户部副使时,亲眼目睹了张尧佐的为人。当包拯踏入谏院,便着手整顿纲纪,端正朝风,和谏官陈旭、吴奎等人对张尧佐提出弹劾,展开抨击,指出张尧佐是个庸才,建议仁宗皇帝把他调离三司,降职使用改授其他闲散职务。 过了月余,张尧佐不但没有贬低,反而提升为比三司使还要高的宣徽南院使,并同时兼任另外三项重要任务,这次弹劾的结果,张尧佐的势力更大了。

1、巧判鸡蛋
一天,包拯的嫂嫂煮了一个鸡蛋,故意让身边的一个丫头吃了,然后她对包拯说:“我丢了一个鸡蛋,你给我破破这个案吧!”包拯得知鸡蛋是在嫂子房子里丢的,心想了解嫂子底细的人莫过于身边的丫头们了。于是,他把丫头们召集起来,命人端来一碗清水,命人拿来一碗清水,
让丫头们每人喝一口水,再吐到盘子里,他对每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都仔细进行检查。果然,他发现一个丫头吐出来的水里掺杂着鸡蛋的残渣。于是,他指着这个丫说:“馋Y头,还不服罪吗?”这个丫头见事已暴露,便立即跪下说:“奴才服罪!”
2、巧判小孩
有两个妇人为了一小孩而闹上了公堂,包拯判定两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谁拉赢了那个小孩就是谁的,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含着泪松开了手,但是最终包拯却把小孩判给了那位妇人。
别人不明其理,问之,包拯说到:”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小孩受到伤害啊!她放手是因为她心疼她的孩子 ! 你没看见她是含着泪的吗。”后来包拯就把孩子还给了这位母亲。
3、巧判石头案
在端州的城郊有一个小男孩。年龄不大10岁左右,叫张小友。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的父亲靠在街上卖炸糍粑来维持他们一家的生活。这个孩子也非常的懂事,每天下了学之后就会到街上帮助父亲卖炸糍粑。有一天,生意很好。过了中午就卖完了,小友准备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大树下面有一块石头,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谁知道,这孩子竟然给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篮子里的钱被人偷了。小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在那哭了起来。这个时候,马汉正路过这个地方。看见这个小男孩哭便询问小孩原因,小孩也说了自己的钱被人给偷了。
包拯也听见了,他也想帮助这个男孩。自己想了个办法,让他的手下王朝,马汉把这个石头抬到一间祠堂说是要审他。可是这石头又不会说话,这怎么审?一下子,包公要审石头的而消息就传开了。第二天,很多百姓都去了祠堂。想看看包拯是如何审石关泊的案子。之间包拯坐在公堂上面。
大声说到,你这石头,坐在你身上睡了个觉。就把孩子身上卖糍粑的钱给弄丢了。是不是你偷了,快快说实话。包拯和石头说话不是没用吗?还要给石头行刑,来个三十大板。看包拯办案的百姓有很多,包拯对着百姓说,是这个石头偷的钱,我看见他也很可怜,各位父老乡亲能不能发发慈悲。
每个人送他一枚铜钱,百姓们听了包拯的话纷纷行动起来。让手下的恶人把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给守住了,又拿来一个装水的木桶,让每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边。包拯目不转睛的盯着百姓们往木桶里面投钱。当有个人把铜钱放到木桶里的时候,包拯发现了水上面漂着一层油。
包拯说,把这个偷钱的贼抓起来。带到公堂上,可是周围的人对包拯的这一做法是有点不理解。他怎么认为这个人是偷钱的人呢?包公问了这个男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这个男子就是不承认自己偷钱的事实。包拯拿起那块铜钱说道,张小友家是卖炸糍粑的,手上难免会有油。
当这铜钱投入水中的时候,上面上会有油。我是专门用审石头的案子,把大家吸引过来。正好这个凶手也在这里面,之后这个凶手就乖乖说了自己偷了钱。把偷的钱都拿了出来。

4、包公巧判案
相传,有一次,他带着包兴微服私访,探听到一宗奇案:有一姓徐的老汉,夫妻二人均已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不久之前,老夫妇为儿子娶了亲。新娘子聪明贤慧,全家人都很满意。新婚之夜,新娘子听说新郎常跟同窗好友夜间在楼上读书,便出了一谐音对联考他:
“等灯登阁各攻书,”“等、灯、登”、“阁、各”音同,“登、各”又是“灯、阁”的偏旁,下联也必须如此。新娘子故意把房门关上,并开玩笑地说:“对不出来,不准进洞房。”偏偏新郎书生气太重,一时答不出来,竟赌气到学堂去了。
第二天,新娘发现新郎愁眉不展,一问才知是因为下联答不出而发愁呢!新娘说:“你昨夜不是已经对上来了吗?”新郎说:“我在学堂想了一夜,从未回来。” 新娘子一听,知道事情不妙,被人钻了空子,悔恨交加,一气之下便上吊死了。县衙把新郎捉去,屈打成招,以害死人命定罪,等秋后问 斩。
徐夫人闻讯,无限悲痛,投河自尽。包公为了查清其中奥妙,决定还从对联入手。他在院里来回踱步思考,腿酸了,便让包兴搬出太师椅来,倚坐在梧桐树旁,对月凝思。忽然间,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条工整的下联。天亮之后,包公让人去大街挂榜,声言谁能对出这条对联,就带他进京做官。
众书生云集对联前,只见\下联写道:“移椅倚桐同赏月”。许多人无法应对,只好快快而退。这时,有一位年轻书生,高声嚷道:“我能对!”于是,便得意洋洋地念道:“等灯登阁各攻书。” 包公一听,正是新娘子出的那句对联,便命令左右将他拿下审问。
书生见自己露了马脚,只好从实招来。原来,那位新郎当夜被新娘子难住之后,赌气跑到了学堂,把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书生。书生想好了对句,便乘夜潜往新房。新娘子暗中不辨真伪,以致酿成悲剧。幸得包公精心思考,终于破了这一奇案。
5、包公巧用妙计 拐子乖乖认罪
有一天,包公正在公堂审批公文,突然,拉拉扯扯进来两个告状的人,其中一人只有一只手臂,又是个拐子。包公问他们为什么争执。
其中一个人说:“禀大人,小人以贩锅为生。昨天夜晚三更,小的宿在客店里,锅被这个人偷走了五口。他第二次又来偷,被我发觉,因此,拉他前来投官,望大人明察,与我作主。”
这时,那个拐子申辩说:“大人,如果小的好脚好手,说我行盗,也还说得过去。我一只好腿一只手,况且锅又不是手饰之类,我如何偷得走?小的实在冤枉。”
堂上包公心想:看那贩锅的人外貌憨厚,不会是诬告他人之辈;可这拐子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谁是谁非呢?想了一会儿,包公把惊堂木重重一拍,对贩锅的喝道:“他手脚残废,如何偷锅?分明是你诬告好人!”贩锅人一听,叫苦不迭。
包公对拐子说:“此人诬告你,本官自当处置。念你蒙受冤屈,现将他的铁锅赏与你,你拿回去吧。”拐子一听,心里暗暗好笑:行盗无罪,反而受赏。人说你包公是清官,我看可是一个昏官!只见他一拐一拐,走到铁锅跟前,用那只好手提住锅口,低下头一顶锅底,锅就被他顶在头上,洋洋自得地走了。
刚走几步,猛听得惊堂木又-声响,拐子回头一看,包公怒目圆睁,大喝一声:“看你脑眉贼眼,不是善良之辈。可我不知你是怎样盗走锅的,故意将锅赏与你。哪知你得意忘形。看你动作,分明是个惯盗,左右,给我拿下!”这时,拐子才知大事不好,只好如实招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公断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不久,包拯被授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被任命为节度使兼宣徽两院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一齐对此进行辩论,话语十分恳切。又曾建议说:“国家每年用岁币贿赂契丹,这并非防御戎狄的良策,应该训练士卒、选拔将领,致力于充实和巩固边防。”又请求朝廷重视门下省封驳制度,以及废罢和禁铜贪赃枉法的官吏,选拔地方长官,实行对补荫弟子进行考试的制度。当时各路转运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无关紧要的小节来上奏弹劾官吏,专门以苛刻的考察来相互标榜、自诩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罢了按察使之职。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让典礼官对包拯说:“雄州城新开了一个便门,是不是想招诱我国叛逆之人以刺探边疆情报呀?”包拯说:“涿州城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境情报何必用开便门的方式呢?”那人于是无言以对。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东转运使,改授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移任陕西,又移任河北,进京担任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专门置办造船用的木材,随意向老百姓摊派征取,而且这里的七个州负责提供造河桥用的竹索,常常多达几十万,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这些摊派。契丹在边境附近集结军队,边境的州郡逐渐紧张起来,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地肥沃,百姓却不能耕种,邢、氵名、赵三州有民田一万五千顷,都用来牧马,请求全部给老百姓耕种。”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解州盐法往往给百姓造成负担,包拯前往经营治理,请求朝廷全部进行通商贸易。

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议论和斥责受宠信的权臣,请求朝廷废止所有内授官职等不正当的恩宠。又罗列上陈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们当作座右铭和借鉴。又上章陈述天子应当明智地听取和采纳臣下的意见,辨清结党营私的人,爱借有才能的人,不能坚持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见,一共是七件事;又请求去除刻薄的风气,抑制投机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确禁令,不要轻易大兴土木,禁止妖妄荒诞的事情,朝廷大多实施推行了这些意见。

包拯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曾建议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到内地,但没有得到答复。现在,包拯请求:“罢除河北的屯兵,将他们分别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兖、郓、齐、濮、曹、济各州,即使边境告急,也无需担心来不及调遣。如果说边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减少,那么就请求朝廷训练义勇,减少干粮,每年的花费,比不上屯兵一个月的费用,一州的财赋就很充足了。”没有得到答复。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钱进行贸易,每年累计亏损十多万,包拯上奏全部罢除。因为儿子去世,包拯请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职,做扬州知州,又移任庐州5升为刑部郎中。因为保荐官员有失而获罪,被降为兵部员外郎、池州知州。

官复原职,移任江宁府知府,朝廷召任权知开封府,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成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黄河水清了,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不到,有阎王爷包老。”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上奏说:“太子空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担忧,陛下长时间犹豫不决,这是为什么?”仁宗说:“你想让谁立为太子呢?”包拯说:“微臣我没什么才能而担任朝廷官职,之所以请求皇上预立太子,是为国家长远着想。陛下问我想让谁做太子,这是怀疑我啊。我已年届七十,又没有儿子,并不是谋求好处的人。”皇帝高兴地说:“我会慢慢考虑这件事的。”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

张方平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罢免了张的官职;但宋祁取代张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责;宋祁被罢免后,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欧阳修说道:“包拯真是《左传》中所说的‘牵牛踩了别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抢夺过来’,这种惩罚已经过重了,又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升给事中,担任三司使。几天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随即又升为礼部侍郎,包拯推辞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当初,包拯有一个儿子,名叫“镱”,娶崔氏为妻,担任潭州通判时死了。崔氏为亡夫守节,不再改嫁。包拯曾经把她的陪嫁女送走,在娘家生孩子,崔氏暗中慰问她的母亲,让她好好照顾那个陪嫁女。包镱死后,崔氏把陪嫁女的儿子带回家,取名叫“包纟廷”。包拯有《奏议》十五卷。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时张尧佐除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与拯共论之,语甚切。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秦陇斜谷务造船材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河桥竹索,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者多矣。”不报。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以丧子乞便郡,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迁给事中,为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顷之,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之。繶死后,取媵子归,名曰綖。有奏议十五卷。

确实见于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的断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长县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在历史上当然不至于只断过这上个案件,可惜其他的案例在史书上没有留下记载。包拯是人不是神,他不是时时事事都能做到“明察秋毫”的。他也不过失误,有过被人愚弄的事情。历史上倒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他任开封府知府时,有个人犯了法,按法律规定,应当杖脊。于是犯人贿赂了包拯身边的小吏。小吏深知包拯的性格,乃对那个罪犯说:“明天你见到包大人,他必定先交给我审问,你别的话不要说,只管喊冤自辩,我自有办法。”第二天,罪犯来见包拯,包拯果然吩咐上小吏审问。罪犯按照小吏的提示,只是喊冤,自辨不已。这个小吏故意装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大声呵车斥道:“少废话,给我老老实实地受杖!”包拯生平最恨以强凌弱,如今看到小吏这样狐假虎威,不禁大怒,当场将小吏打了17杖,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包拯这样做,其目的是想压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却中了小吏之计,为他所卖了。

你看过的京剧 差不多都哦是真的 ~
你看过的<<包青天>>大部分是虚构的`
但是你要相信他老人家的名气有那么大一定不是虚构的 `


包拯审理过的名案有哪些?
名案:1、狸猫换太子 能够将几十年前的后宫奇冤昭雪于天下,并且迎回皇上生母李娘娘,包拯功勋卓著,并且因审理此案,找到太后这样的大后台,也是包拯以后惩奸除恶能全身而退的最基本原因。2、审乌盆 通过审问一个冤魂附体的乌盆将一桩冤案大白着实令人称奇,狸猫案靠的是一个勇,乌盆案则是包拯智慧...

包拯的巧破案的小故事,急用
一天,包拯的嫂嫂煮了一个鸡蛋,故意让身边的一个丫头吃了,然后她对包拯说:“我丢了一个鸡蛋,你给我破破这个案吧!”包拯得知鸡蛋是在嫂子房子里丢的,心想了解嫂子底细的人莫过于身边的丫头们了。于是,他把丫头们召集起来,命人端来一碗清水,命人拿来一碗清水,让丫头们每人喝一口水,再吐...

包青天有什么事迹
1、铡美案 陈世美被当做负心汉的代名词,而陈世美对秦香莲的辜负,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最终难逃铜铡。2、打龙袍 讲的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最终水落石出后,包拯依照大宋律法打了不孝儿子皇帝的龙袍,用来惩戒这个皇帝的罪过。3、下陈州 这讲的是国舅放粮,克扣了粮食,以至于陷百姓于水火,最终...

包公断案的故事有什么
包拯正好路过,就让马汉去问明情况,小孩哭着对包拯说,老爷我卖炸糍粑赚来的铜钱,让人偷了去,我回去爸爸肯定揍我,包拯听了之后,决定帮一帮这个孩子。 他想了一会,有了主意,他让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府上说是要审判他,一时间包拯审石头的事情传遍大街小巷,,第二天百姓争先恐后的来观看。 他们要看看包拯这一次...

包拯破案的小故事
包拯破案的小故事:杀牛破案 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

揭秘包拯真的是历史上神奇的破案大师吗?
生于北宋咸平二年。他从小聪明好学,深受父母喜爱。在《铡包勉》、《包公赔情》等戏曲中,包拯被父母遗弃,由包拯的大姐抚养长大,其实是不符合历史现实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包是一位出色的侦探,他曾破获了许多冤假错案。元代现存公案戏18种,仅包拯就占11种;明代永顺堂发表的说唱词有13种,反映包拯...

一农夫报案,牛舌头被割走,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然会来自首,结果怎样...
在经过包拯的审讯,这位邻居也承认了是自己割了农夫牛舌头的事实。这件事结果就这样被包拯破案了,我们可以看出包拯很聪明,善于抓住人的行为目的。割牛舌头本来对于小偷来说没有什么好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小偷想要的目的,所以包拯抓着了这点结果破案了,小偷也被处罚了。

关于包拯的破案案例有哪些?(真实案例)
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在历史上当然不至于只断过这上个案件,可惜其他的案例在史书上没有留下记载。包拯是人不是神,他不是时时事事都能做到“明察秋毫”的。他也不过失误,有过被人愚弄的事情。历史上倒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在他...

农夫报案:自家牛被人割了舌头,包拯:把牛杀了,后来发生了什么?_百度...
牛的舌头没了,很可能牛就没办法正常的耕地了,因此主人不得不杀掉,但这又是违法的,所以主人前来向包拯告状。包拯却对他说“你把耕牛杀了,盗贼便会现身。”虽然大家对包拯的说法感到疑惑不解,但是有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称的包拯在老百姓心中还是非常有威望的,于...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小故事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5、杀牛破案 有一个无赖,把一个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里,保证知道这位老农是无辜的,就答应一定会帮老农洗刷罪名,也会让那个无赖得到应有的惩罚。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公破过的案有哪些 -
唐何可乐: 斩美案,狸猫换太子包公夜审郭槐, 传颂的案件包括《铡美案》、《狸猫换太子》、《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等.故事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拦路喊冤(趁包公坐轿出巡时拦路向包公申冤)、击鼓鸣冤(传说开封府公堂门...

汪清县19375113928: 问题:包拯破过多少案件? -
唐何可乐: 包拯在历史上判的案件并不多,只是小说和戏曲将其神化.文学作品中包拯判的案件有《狸猫换太子》,《铡美案》,《铡包勉》,《铡丁勇》,《八件衣》,《烙碗计》,《双钉计》,《乌盆案》,《郑州案》等. .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拯的巧破案的小故事,急用 -
唐何可乐: 有一个人被告偷了驴,他不承认,包拯就审驴.他把驴饿了三四天,驴自己跑回了主人家.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拯曾断过的有名的案件
唐何可乐: 狸猫换太子 传说中的包公最辉煌的功绩是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三侠五义》中用了好几个回目大肆渲染了这件事.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的事情.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拯审过的其他著名的案例 -
唐何可乐: 《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

汪清县19375113928: 历史上包拯的著名案子有哪些两个字的 -
唐何可乐: 史料中: 如今记载反映包拯初进官场的事迹已不可考,只有他任天长县知县时断过的一起“牛舌案”尚留史书.有贼把别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状,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又有人来告状,说牛主人私杀耕牛,这在宋朝是违法的,包拯断喝道:“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至今几乎所有的包公戏都与他善断奇案、沉冤昭雪有关,而事实上,历史并没有记载包拯断案的事迹,他的政绩也非在断案上. 文学作品里:铡美案 狸猫换太子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知道答案就给
唐何可乐: 1.拒收端州名砚 不久,包拯升任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端州出产一种名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和湖笔、徽墨、宣纸一道,并称「文房四宝」中的绝品.以往在...

汪清县19375113928: 求包青天的一些有名的案例 或者历史上有名的破案 -
唐何可乐: 铡美案 铡包勉 牛舌案 打龙袍 真假状元 狸猫换太子 铡庞昱 乌盆记 铡王爷 三击鼓 真假女婿 屠龙记 真假包公等等很多的,你可以搜索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拯破啦哪些大案
唐何可乐: 陈世美案.

汪清县19375113928: 包公都破过什么案 -
唐何可乐: 都是宋代的案子,现在的一件都没破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