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会被贬黄州

作者&投稿:职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为何被贬黄州~

苏东坡当时是拜在宰相荆公王安石门下,王安石当时非常器重苏东坡。古人好对诗词,尤其是苏东坡,可以说诗词大家,当时也是意气风发,一般人都不看在眼里,自视甚高,也没有把这个宰相放在眼里,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之后,回京述职,先来到了老师宰相荆公门上报道,当时看门的说荆公昼寝未醒,把苏东坡带到了门房中稍等。
苏东坡无事闲看,恰巧发现砚下面有一张纸条,打开来看,发现是两句没写完的诗稿,题目是《咏菊》,笑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当年我在京为官时,丞相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现在可以说是江郎才尽了,连两句诗也做不完。
两句诗是: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却认为这两句诗是乱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熏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
第一句诗说是西风,西方五行属金,第二句诗中的黄花说的其实是菊花,菊花一般开在深秋,其性属火,就算是最后焦干枯烂,也并不会落瓣,如今丞相这样说,岂不是错误了,于是兴之所发,便随手补上了后面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之后苏轼其实又有点后悔,既不敢扔掉,也没法抹去,所以只好先逃走了。等王丞相醒来,发现这两句诗之后,看其字迹便认得是苏东坡的,于是寻思:苏轼这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就来讥讽老夫。
第二天,王丞相便找了个黄州的空缺,找皇帝说,然后苏东坡就被贬到黄州去当一个团练副使。苏东坡心中怨恨王安石,但是也不敢明说,只能谢恩到任。
时间大概过了一年,差不多到了重九之后,连续好几天大风,苏轼突然想起别人送的黄菊栽在后院,于是便约了好友前去观赏,来到后院之后,便惊的目瞪口呆。
原来菊花棚下,满地就像铺满了金子一样,而黄菊的树枝上,却一朵菊花也没有了。原来,其实是他自己不知道,黄州的菊花真的是落瓣的,而王安石把他贬到黄州,就是让他来看菊花的。
于是苏东坡便和朋友说道:我刚被贬的时候,还以为是荆公痛恨我揭他的短处,然后公报私仇,今天看来,其实是我自己错了。说以说,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扩展资料:
苏轼和黄州的渊源:
要从著名的“乌台诗案”说起,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在谢恩表中讽刺朝政,苏轼被捕入狱四个多月,饱受凌辱,获释后被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一下子就被贬到黄州。
北宋时期的黄州,是一座人烟稀少、偏僻落后的小城,下辖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州的治所为黄冈县。北宋将州的等级划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中下、下八个等级,黄州为最末端“下州”。
苏轼在诗文中称黄州为“陋邦”,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到四川上任途中,经过黄州时,仍称“(黄)州最僻陋少事”,还称州衙主厅仅能容纳几个人,比陆游所处时代更晚的南宋学者祝穆编撰的《方舆览胜》称“齐安(黄州别称)在江淮之间,最为穷僻”。
名动天下的文豪被贬谪到黄州,让苏轼感受到巨大的心理落差,更严重的是,被朝廷贬谪的官员,不能自由行动,也享受不到地方官提供住宿地方的条件,苏轼只能住进了一个废弃的驿站——临皋亭,几个月后,苏辙护送苏轼家眷来到黄州,苏轼一家也全部挤在这里。
苏轼还是比较幸运的,当时的黄州知州徐大受,对闻名遐迩的苏轼敬佩不已,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还允许苏轼自由活动,这些便利让苏轼顺利的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徐大受去世之后,苏轼专门撰写来了《徐君猷挽词》(徐大受字君猷)。
苏轼后来购买了一块土地,取名为“东坡”,并以“东坡”为自己的号,不久之后,“苏东坡”三个字将举世闻名、妇孺皆知!元丰五年,苏轼又在东坡不远处搭建来了几间草棚,取名为“雪堂”,为居住躬耕之所,并写有《雪堂记》一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起因是苏轼在王安石以后补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黄州的菊花的落的,所以王安石把他贬到黄州,让他看看菊花到底落不落?出处在《警世通言》第三回
东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满朝京,作寓于大相国寺内。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 自取其咎,常言道:“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分付左右备脚色手本,骑马 投王丞相府来。
离府一箭之地,东坡下马步行而前。见府门首许多听事官吏,纷 纷站立,东坡举手问道:“列位,老太师在堂上否?”守门官上前答道:“老爷 昼寝未醒,且请门房少坐。”从人取交床在门房中,东坡坐下,将门半掩。

不多 时,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缠騣大帽,穿青绢直摆,攦手洋洋, 出府下阶。众官吏皆躬身揖让,此人从东向西而去。东坡命从人去问相府中适才 出来者何人,从人打听明白回复,是丞相老爷府中掌书房的,姓徐。东坡记得荆 公书房中宠用的有个徐伦,三年前还未冠,今虽冠了,面貌依然。
叫从人:“既 是徐掌家,与我赶上一步,快请他转来。”从人飞奔去了,赶上徐伦,不敢于背 后呼唤,从傍边抢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苏爷的长班。 苏爷在门房中,请徐老爹相见,有句话说。”徐伦问:“可是长胡子的苏爷?” 从人道:“正是。”东坡是个风流才子,见人一团和气,平昔与徐伦相爱,时常 写扇送他。

徐伦听说是苏学士,微微而笑,转身便回。从人先到门房,回复徐掌 家到了。徐伦进门房来见苏爷,意思要跪下去,东坡用手搀住。这徐伦立身相府, 掌内书房,外府州县首领官员到京参谒丞相,知会徐伦,俱有礼物、单帖通名, 今日见苏爷怎么就要下跪?
因苏爷久在丞相门下往来,徐伦自小书房答应,职任 烹茶,就如旧主人一般,一时大不起来。苏爷却全他的体面,用手搀住道:“徐 掌家,不要行此礼。”徐伦道:“这门房中不是苏爷坐处,且请进府到东书房待 茶。” 这东书房,便是王丞相的外书房了,凡门生知友往来,都到此处。徐伦引苏 爷到东书房,看了坐,命童儿烹好茶伺候。
“禀苏爷,小的奉老爷遣差往太医院 取药,不得在此伏侍,怎么好?”东坡道:“且请治事。”徐伦去后,东坡见四 壁书橱关闭有锁,文几上只有笔砚,更无馀物。东坡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 绿色端砚,甚有神采,砚上馀墨未干。方欲掩盖,忽见砚匣下露出些纸角儿。东 坡扶起砚匣,乃是一方素笺,叠做两摺。取而观之,原来是两句未完的诗稿,认 得荆公笔迹,题是《咏菊》。东坡笑道:“士别三日,换眼相待。昔年我曾在京 为官时,此老下笔数千言,不由思索。三年后也就不同了,正是江淹才尽,两句 诗不曾终韵。

”念了一遍,“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乱道。”这两句诗怎么样 写?“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为何说这两句诗是乱道?一年 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 金、朔四样风配着四时。
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那金风一 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黄花即菊花。此花 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 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兴之所发,不能自已,举笔舐墨,依 韵续诗二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便写了,东坡愧心复萌:“倘此老出书房相待,见了此诗,当面抢白,不 像晚辈体面。”欲待袖去以灭其迹,又恐荆公寻诗不见,带累徐伦。思算不妥, 只得仍将诗稿折叠,压于砚匣之下,盖上砚匣,步出书房。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拓展资料

一、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御史台所派遣的皇甫遵等人逮捕入狱,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到严刑拷问,他自认难逃死罪。最后终能幸免一死。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蒙神宗的恩赐被判流放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拘禁近百日,后获释离开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告诉状和供述书编纂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汉书·朱博传》:“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括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见习史官)舒亶、何正臣等,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楼上的,你们的回答都是民间仿传,是不切实际的!

有一个小典故:
苏轼在湖州任满,进京去拜访宰相王安石,偏巧他不在。苏轼见桌上放着一首王安石还没有写完的《咏菊》是,只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的黄花满地金。”苏轼笑道:“菊花开于深秋,耐寒不凋,怎么会被西风吹得满地金呢!”于是在后面顺手接了两句嘲笑王安石:“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他见王安石迟迟不归,就回家了。
王安石回来看了苏轼嘲笑的诗句,心想:看来他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黄州正好缺个团练副使,就让他到那个“吹落黄花满地金”的地方去吧。
于是,苏轼就被调任了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作了讽刺变法弊端的诗作,以“谤讪朝廷”之罪名,被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四个多月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在黄州待了四年多的时间。谪居生活中的苏轼理想无法实现,愤懑无从排遣,积极求索之后转向追求自我的发展、超越和心灵的自由。


苏轼的经历(苏轼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被贬黄州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

苏轼简介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任团练副使。三年后,其二游黄州城外的赤壁(亦名赤鼻矶),联想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省薄圻),一时兴之所至,写下一词两赋。后人习惯称前赋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后赋为《后赤壁赋》。【原文】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

名词解释苏轼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4]。[6]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苏轼贬黄州是现在的哪里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或长居此地,或游历于此,留下大量诗词歌赋,故有“黄州多诗人”之称。在众多的诗人墨客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文豪苏轼,他一生曾两次被贬来黄州。在文人词中,苏轼词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正如王国维所言:“大家之格,无可逾秦七、轼两宋词人,...

“轼”意人生 --走进苏东坡的世界(其一)
他一定会苦大仇深的来一句:“哎,操不完的心呐!” 相比对苏辙的不熟悉,一提起苏轼,大家都是两眼放光:这个人啦,好玩有趣,遇事儿那叫一个想得开!比如被贬黄州时,他说: 被贬到惠州又改口: 等到了海南又成了: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贬到哪就说自己是哪里人,真是天下何其大,处处是我家啊!但是你如果认为苏轼...

苏轼书韩魏公黄州诗后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引用《诗经》的句子作解释: 君子就象金、锡、圭、璧,他所在的地方,无论瓦、石,还是草、水,都会自然地承受他的泽被,又何必在乎他是不是做官! 这番感叹既是为韩琦而发,也蕴含着作者自己的无限心事。接着介绍做这篇书后的缘由。苏轼贬谪黄州,与王禹偁同,居住黄州不理政事,与韩琦同。...

苏轼与王安石什么关系
因得罪介甫,谪子瞻黄州。菊惟黄落瓣。子瞻见之,始愧服。后二句,又传为欧公作。介甫闻之,曰:「欧九不学之过也。不见《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乎?」九、《曲洧旧闻》:东坡自黄徙汝,过金陵,荆公野服乘驴,谒於舟次,东坡不冠而迎,揖曰:「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荆公笑曰:「礼岂为我辈设...

黄州快哉亭记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苏轼写诗讽刺新法被捕是怎么回事
后来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终于结案。由于宋神宗惜才刀下留人,苏东坡在牢狱里得到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诰命,在御史台差人的押解之下,苏东坡与长子苏迈凄凉就道,前往黄州。乌台,即御史台。据《汉书·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

苏轼为什么又叫“苏东坡”?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这块坡地非常的普通,不过就是一座废旧的营垒,由于废弃已久,上面到处布满了荆棘和瓦砾,走在上面,甚至会感觉有一些硌脚般的疼痛。然而,就是这块无人问津的坡地,却因为苏轼的到来而变得闻名遐迩。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官到黄州,担任一个毫无实权的黄州团练副使。从元丰四...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轼为何被贬黄州 -
曾试拉坦: 北宋著名文学家,在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密州为官.因“乌台诗案”,暨苏轼与司马光、王洗、张安道、范缜、黄庭坚、米芾等四十多 有呤诗唱和往来,被当朝政客谓之:“讪谤圣 ,扰朝政”被贬,这是其一. 其次,苏轼为何被贬到黄州...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东坡为何被贬到黄州? -
曾试拉坦:[答案]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

项城市15043403624: 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 -
曾试拉坦:[答案] 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标准答案哦!)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轼为什么会被贬黄州 -
曾试拉坦:[答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轼为何被贬?关于他被贬的故事 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因为他改了王安石写的诗这个故事谁清楚? -
曾试拉坦:[答案] 改诗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 王安石的两句诗是 昨夜西风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见了 心想 菊花枯死枝头 是风吹不落的 于是就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家看见了心中大怒 心想 苏东坡少见多怪 其实可...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轼的生平经历(三次被贬事迹)(第一次为什么被贬黄州?)(黄州对他的意义?)重赏!不要把那一大沓复制黏贴过来,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不尽感激! -
曾试拉坦:[答案] 三次分别编导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吧!最后死在琼州海峡回去的途中.至于被贬黄州,是因为乌台诗案啦,具体就是某天苏文豪到王安石家,然后看见他台案上有一诗,觉得不对就大笔一挥,改了,然后王安石就不爽了,所以就...

项城市15043403624: 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 -
曾试拉坦: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王珪等欲...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轼总共被贬官几次?分别是为什么.尽量简略. -
曾试拉坦:[答案] 一共四次 第一次: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第二次: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第三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 第四次:没过多久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东坡传为什么会被贬黄州 -
曾试拉坦: “乌台诗案”.也就是一个文字狱案.一些小人进谗言,说苏轼在诗中有对皇帝和朝廷不敬的言辞.苏轼因此被关押四个月,最终因为太后的宽容和皇帝的明智以及苏辙的援救等得以免除死罪,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所以,原因表面上是因诗惹祸,实际上是小人加害.古文材料可参看《宋史·苏轼传》,白话文材料可参考林语堂《苏东坡传》及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项城市15043403624: 苏东坡被贬黄卅缘何由 -
曾试拉坦: 冯梦龙的小说 《醒世恒言》 里面,说的是苏东坡因写诗,触怒了这位宰相,王安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把他贬到湖北黄州,当了一个 “团练副使” 好比现在的一个县里的 “武装部副部长” . 据说,有一次,苏轼到王安石家中拜访.刚好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