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贤臣”和“小人”是指汉朝的哪些人?

作者&投稿:别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贤臣”和“小人”,分别是指汉朝的哪些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亲贤臣远小人中的贤臣和小人,贤臣就是那些传统的知识分子,那些出身高贵受过优秀良好的教育品德高尚的士大夫们就是贤臣。而那些出身卑微,不是通过正当选拔途径上来,只靠着皇帝的恩宠而得势的那些人便是小人。


刘备、诸葛亮以汉室为正统,所以,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分析了汉朝衰亡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里的“先汉”即是西汉,“后汉”即是东汉。
如果将其具体到两汉时期的话,贤臣那么肯定是就像是诸葛亮这样的士大夫阶层,一心一意为着国家着想。而那些小人则是外戚或者是宦官之类的为代表的奸臣。他们一心只想着如何使自己获得利益,而并不是想着怎么样使国家更加的繁荣昌盛,所以说这些人便是小人。


但其实说实话,贤臣和小人不是绝对的,没有人天生就是贤臣,也没有人天生就是小人。所以说他们只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了成为贤臣或是成为小人。每当那些士族面对着皇权的反抗时肯定会加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表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人,为了国家。但在事实上,有些人却是在与皇帝争夺政治权利,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将自己的行为都冠以为公的名义,而这种情况也使得皇帝所依靠的那些外戚以及宦官的行为成为了为私,他们也便成为了小人。

但其实外戚和宦官并不是天生的与氏族存在权利上的冲突的,而是因为皇权与士族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说贤臣也不一定都贤是的,而小人也不一定都是恶的,主要还是要看他们的政治立场如何。

在我看来诸葛亮所说的贤臣就是以自己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而小人则是那些外戚以及宦官。因为自东汉末年以来,乱政的无一不是外戚和宦官。因此,后世统治者大多都要防止这些小人去危害朝廷的统治。

但我认为诸葛亮做如此的定义也不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名誉而已。外戚如为卫青、霍去病等人,虽然是皇亲,但是他们自身的功绩也是十分多的,他们也是立下了许多普通人无法立下的功劳。而那些士大夫再往后想一点,到了明朝末年,那些东林党人的乱政也是说明了士大夫并不是全都是好人,所以说贤臣、小人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

只要对国家有帮助的,我认为都可以称之为贤臣。而对国家没有帮助的、甚至是为恶一方的就都可以被称作为小人。贤臣、小人,所以他们也只是带有指代意义的词语,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象征了某一阶级。

如果按诸葛亮的想法去看清一个人,那么不论是吕后、霍光还是王莽都是小人了。但我们知道的是,他们也并非都是毫无闪光点的。虽然他们都是一些毁誉半餐的人物,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的。因此我认为凭借着诸葛亮那种的想法,是明显不适合于评价史上的所有人物的。但是相对于诸葛亮所属的那个时期,他的这句话的限定却是十分准确的。毕竟当时在东汉末年,其所带来的影响给三国时期的人留下了太多的印象了。

这里的”贤臣“是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比如诸葛亮这样的,出身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品行高尚的士大夫;而”小人“就是出身低微,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属于非正常途径选拔上升、凭借这皇帝的宠信而得势的人,比如宦官们。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原文是这样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是对整个汉朝的发展和落寞分析的原因。 这里的“先汉”即是西汉,“后汉”即是东汉。

先汉就是刘邦开创汉朝初期,包括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这里是”贤臣“最多的时候,也是汉朝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是非常的多,他们都是建功立业而起来的,都是”贤臣“,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都是非常强大的。这个时候的汉朝是往上走的。

到了东汉的时候,也就是后汉的时期,继位皇帝都是非常的年幼,基本都是,“外戚辅政”,甚至都形成一种惯例了。这个时候很多的外戚与成年后的皇帝发生权力的争夺,在这中间宦官开始受宠,作为中间人来协调他们。这样循环下去,君王身边的宦官也就多了。

君王身边的小人多了,这些小人的学识和眼光都是不行的,会误导君王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最后的东汉是走下坡路,最后也颓废了。

诸葛亮说的“小人”和“贤臣”都是根据汉朝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但是似乎有点片面,这些人的背后都是权利在作怪的,而并非真的是这些人的问题。



“贤臣”指的是敢于直言,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小人”指的是就会说好话的奸佞之臣!

“贤臣”比喻好人,不管在何情况下,敢于直言,“小人“比如恶人,靠着那张嘴脸说些不符合实际大话的人。

贤臣”就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小人”则是以外戚和宦官为代表的“佞幸”之人。

“贤臣”就是说为国家百姓着想,兢兢业业,具有治国理念的臣子,而“小人”则是指佞臣。


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

诸葛亮x刘备文 [刘备与诸葛亮究竟是如何相识的]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这是中国人一千多年来津津乐道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诸 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陈寿在《三国志》中也采 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

翻译“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出自:东汉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选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释义: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

出师表中 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怎么解释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

出师表的全解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诸葛亮和他的《出师表》(九)
这些贤臣就是先帝选拔留下辅佐陛下的忠臣。希望陛下好好地对待他们,听从他们的建议。作为一名臣子的诸葛亮,他首先身先士卒,领兵打仗平定中原。而且做错事情,不用别人说,自己先惩罚自己。一直以来,葛亮的《出师表》,都是我们后人的楷模,我们后人都想做诸葛亮这样忠诚善良的人。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司马懿,是为什么呢?_百度...
1,诸葛亮受到汉家正统思想熏陶,一身儒雅之气,两袖君子之风,谋略多用于战场对阵,心机却很少用于自身安危,他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宁愿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唯我思想影响,为人处世,上阵交兵,总是先考虑自己的生前身后、成...

诸葛亮出师表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

《出师表》全文翻译是什么?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

出师表引申的成语?
⑨ 出师表的成语及其成语的含义 三顾茅庐:出自诸来葛亮《出师源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出自诸葛亮《出师表》;...

周村区1526026437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
可枫辛兰:[答案]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译文“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译文“陛下也应该自...

周村区15260264377: 诸葛亮在他的《前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嘱咐后主刘禅要察纳雅言,广开言路,... -
可枫辛兰:[选项] A.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C.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周村区15260264377: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贤臣 -
可枫辛兰: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周村区1526026437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
可枫辛兰: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译文“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译文“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别忘了采纳为满意问题,谢谢!

周村区15260264377: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哪些要求 -
可枫辛兰: 亲贤臣远小人,臣下要积极提出建议,陛下要赏罚分明不宜偏私

周村区15260264377: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
可枫辛兰: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周村区15260264377: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巨论此事,未尝不叹... -
可枫辛兰:[答案] 1.①亲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感动,感激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正反论证 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北定中原...

周村区15260264377: 诸葛亮出师表中关于纳贤的话 -
可枫辛兰: 一般出师表指《前出师表》,里面主要有这几句话: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周村区15260264377: 出师表诸葛亮吧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其用意是什么? -
可枫辛兰: 劝谏刘禅任用贤臣,远离奸臣.

周村区15260264377: 从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贤臣
可枫辛兰: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