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识”分别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贯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色受想行识分别是指什么?~

“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这叫色。我们也都能看到外界的一切现象,听到外界的一切现象,乃至于作用外界的一切现象,这都叫色。色——受。

“受”。由色生受,受是感受,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情感、作为、信心、耐力、关爱、救度、施舍、帮助,这都是由受带来的。没有受我们何来关爱、施舍呢?何来一切精进、发心,又何来一些大作为、小作为?比如我们的持家,就是小作为。如果没有感受,我们怎么会几十年同甘共苦,相互理解,相互谦让,相互之间达到一种共识,这都是受带来的。受必定要有个实体呀,这个实体就是色,由色生受,由受变成想。我们大家必须要知道这想是从哪来的了。色——受——想。

“想”。我们以往的想都是很不现实的。为什么呀?要让他找到究竟的一个位置他找不着了。如“我想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这个想是空洞的。想必须是建立在实际能够操作出来的一个现象才能成为现实,可是我们很多人空想。为什么叫空想?就是不求实际。什么叫不求实际呢?就是你这个“色”没有看见,也不知道怎么把我们这个“色”搬到我们眼前来,怎么搬到我们的“受”——“受用”里来。那这个想就变成空想了,就变成幻想、梦想了。想就是这样来的。色——受——想——行。

“行”。想深了,想什么深了呢?因为受。为什么有受呢?因为有色。就象我们每人都有身体,身体是什么?是色。没有身体何来受,没有受何来想,没有想何来行呀。色——受——想——行——识。

“识”。这识当啥讲?识是“色”的一个果——结果。就是说我们有这个色,由色变成受,加深了。要是不谈受,也就是说色如果没有受会是什么样子呢?打个比方,我现在拿个笔。我们是不是都看到了?看到了,这就叫受。为啥呀?是谁看到的呀?你看到的,你受了。外面的人能不能看到这个笔呀?不能看到。不能看到就没“受”。没有受,就是虚妄的。因受变成想了,想是什么?是要造作的一个前奏,就是准备、预备要进行造作了,所以行,行动。

行动是想的一个结果,想是受的一个结果,受又是色的一个结果。那我们行的结果是谁呢?是识。也就是说我们作一件事情做没做出来结果,达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叫识。这是很合乎规律的。


“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这叫色。我们也都能看到外界的一切现象,听到外界的一切现象,乃至于作用外界的一切现象,这都叫色。

“受”。由色生受,受是感受,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思想,没有感受我们就不会有情感、作为、信心、耐力、关爱、救度、施舍、帮助,这都是由受带来的。

“想”。以往的想都是很不现实的。如“想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这个想是空洞的。想必须是建立在实际能够操作出来的一个现象才能成为现实。

“行”。想深了,想什么深了呢?因为受。为什么有受呢?因为有色。每人都有身体,身体是什么?这就是行。

“识”。识是“色”的一个果——结果。就是说有这个色,由色变成受,加深了。要是不谈受,只谈识。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我们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质。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释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都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

佛教中说到众生是由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的身心,色、受、想...
色想受行识谓之五阴 什么叫做“五阴炽盛”呢?那“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凡是有形像可以指得出来的,都叫做“色”。“受”是受着的种种苦的、乐的境界。“想”是心里头转着的种种好的、坏的念头。“行”是心里头持的念头,一...

心经的原文及译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观自在菩萨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

般若心经的原文和解释
般若心经的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佛经中的 色如聚沫 受如水泡 想如春焰 行如芭蕉 诸识如幻 什么意思
看有实相,其实虚假。此五样东西,都是虚假的,不真的,而用此五样东西作喻,也便是说明其本体“色受想行识”(也就是“五蕴”),也是假的,不真的,虚幻的(五蕴皆空)。修得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便可望向涅槃。———原文摘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阿□陀处恒河侧。尔时、世尊...

观音心经 全文带翻译
《观音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怎么解释的?说法不一样...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是智慧第一。于是观世音菩萨就告诉舍利弗:“色不异空”,“色”是五蕴当中的一个,包括了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不异”就是没有差别。“色不异空”就是...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

“受想行识”的简洁解释,谢谢
受:你的悲欢苦乐是不是感受?,科学上叫神经的调节作用 想:意识的造作心理 行:这个稍微复杂 识:意识,也就唯识里讲的第六识 生与死间就是,那个意识体,就算识神状态 色受想行识都是蕴魔统称。在淫爱前受 此为第七受支。受,是领纳感受意。人生到了六七岁的儿童时代,对一切客观环境的感受...

永川市19730918832: 色受想行识分别指什么? -
习疮复方: 色受想行识意思分别如下: 一、色是除我们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体. 二、受是指感官接受刺激,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三种感受. 三...

永川市19730918832: 色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
习疮复方: “色”,有形质碍之法名为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佛教所说的色有十四种,所谓四大、五根、五尘.“四大”即指地、水、火、风.“五根”即眼、耳、鼻、舌、身.“五尘”即色、声、香、味、触.这十四种都是色法,五蕴中的色法指众生的肉体,如皮、肉、筋、骨等.“受”,就是感受,以“领纳”为义,指感觉、感情,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领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所产生的喜、怒、爱、乐等感受.“想”,取像之义,指知觉、想象,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形成概念及表象的作用.“行”,造作之心能趣于果名为行,指心理活动,亦即对外境生起贪、瞋等等意念.“识”,了别之义,指“意识”,也就是对于外境之分别与记忆等意识活动.

永川市19730918832: 佛教中色受想行识之五蕴分别指什么? -
习疮复方: 五蕴,是五类不同的事素.同类相聚,每一类都包括了很多的事素,所以叫蕴,蕴就是聚集的意思. 经中曾说:五蕴像五个拔刀的贼,这正是使众生苦迫,而无法逃脱魔区的东西. 一、色蕴:色的定义是『变碍』,是可碍又可分的.有质碍,...

永川市19730918832: 心经里的受想行识什么意思? -
习疮复方: “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 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在色蕴之后,加一句亦复如是,意思就是都一样是空. 即可说: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

永川市19730918832: 受 想 行 识 的具体解释 -
习疮复方: 世界可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也称为色法;心理方面称为名法.我们经常听到前辈提起,或在古籍里经常可看到“色法” (身法) 和“名法” (心法) 这字眼.希望能了解“色法”和“名法”的使用,即是把世界分为两个方面,或把世界...

永川市19730918832: 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
习疮复方: “受想行识”是佛教用语,是指“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一、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

永川市19730918832: 什么叫五阴? -
习疮复方: 五阴:色、受、想、行、识 色阴:物理和生理的地、水、火、风 受阴:生理感受,心理反应 想阴:思维意识 行阴:身心本能 识阴:心灵作用的精神本质

永川市19730918832: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什么意思? -
习疮复方: 承接前句而言,前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后面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具体表达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概括来说,就是五蕴即空,空即五蕴

永川市19730918832: 心经中的受想行识是什么意思? -
习疮复方: 受就是被接收,想就是妄想,行就是行为,识就是错误的抽象思维. (二)、受蕴既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