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层

作者&投稿:武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区域地层~

辽东地区的地层有太古宙鞍山群、古元古代辽河群、榆树砬子群以及新元古代—古生代的盖层沉积,中生代、新生代的火山岩等。
太古宙鞍山群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是一套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片麻岩系,厚度>14000 m。主要分布于鞍山、本溪、清原、抚顺等地,该地发现有3.8 Ga古陆壳(刘敦一,1991)。曹国权等(1994)根据侵入清原的鞍山下亚岩群中云英闪长岩的2.88 Ga U-Pb等时年龄和黑云母的2.9 Ga K-Ar年龄,将其归属于中-古太古代;茨沟岩组为弓长岭二长(钾质)混合花岗岩(2.5 ± Ga)所侵入,并形成边缘混合岩化带,将其归属于新太古代早期。它们构成辽河群裂谷盆地的基底(曹国权等,1994)。
辽河群底部(浪子山组),有一层分布较稳定的(含砾)石英岩,与下伏太古宇鞍山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上以(含石榴子石)二云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千枚岩为主,夹含石墨石榴子石十字石二云片岩及大理岩,厚度244~1278 m;下部(里尔峪组-高家峪组)以变质凝灰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变粒岩为主,夹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及大型硼矿层,简称“含硼岩系”,是硼矿的矿源层和赋矿层位,厚308~2637 m;中部(大石桥组)以大理岩及厚层菱镁矿层、二云片岩为主,夹透辉透闪岩,厚100~2948 m;上部(盖县组)主要为二云片岩、浅粒岩、黑云变粒岩、绿泥绢云片岩、千枚岩,夹变质砂岩、板岩、大理岩,厚1500~4969 m。辽河群的原岩为碎屑岩、粘土岩、镁质碳酸盐岩,夹中酸性(富碱性钠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属滨海相陆源碎屑、粘土、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夹含硼、铁硅质的中酸性火山沉积建造。榆树砬子群:主要分布在辽东庄河、许屯一带,面积较小,与下伏辽河群、上覆新元古代永宁组呈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夹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石英砂岩,厚度215~4084 m。其原岩为滨海-浅海相陆源粘土-碎屑沉积建造(表3-1)(曹国权等,1994)。

表3-1 辽河群地层划分及其岩性简表

(据陈荣度,1984;吴昌华,1996,综合)
辽河群同位素年龄有:高家峪组上部变粒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892 Ga。里尔峪组Rb-Sr等时线年龄为2.39 ± 0.1 Ga,Pb-Pb等时线年龄为2.11 ± 0.06 Ga,Sm-Nd等时线年龄为2.31 ± 0.1 Ga。花岗岩中锆石U-Pb上交点年龄达2.142 ± 0.005 Ga,斜长角闪岩的钕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 2.46~2.75 Ga,花岗岩的钕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2.36~2.53 Ga(王集源等,1984;张秋生,1988;孙敏等,1996)。数据反映了由下而上自2.3~1.9 Ga的递减序列,它们基本可以代表辽河群的沉积年龄,其中有的数据也可能反映早期埋深条件下发生的变质重结晶年龄。
从新元古代开始,伴随地壳的升降运动,在广大地区接受了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和二叠纪的沉积物,它们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产状较为平缓,为稳定的地台型盖层沉积。中生界包括侏罗系和白垩系,主要为盆地火山沉积岩,其岩性为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凝灰质碎屑沉积岩、泥质粉砂岩和砂质页岩(陈荣度,1984;贾大成,1995)。

地层区划 由于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不同,把不同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就是地层区划。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规划和指导未来的地层研究工作,并为合理规划区域地质调查及一些矿产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因此它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还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区划原则 主要依据地层特征来划分。 因此,它有别于构造区及沉积区。地层特征是受诸多因素(如地壳活动、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生物演化等)影响形成的综合特征。所以在考虑地层特征的同时必须考虑形成这些特征的因素,这就构成了地层区划的原则。其中构造环境条件和构造发展过程对地层的形成如物质来源、粒度、厚度、分布及接触关系等起着制约作用,尤为重要。
地层区划级别 前人曾将地层区划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区划称地层区或地层大区、二级区划称地层分区、三级区划称地层小区或地层亚区)。根据本次各断代编典的统一规定,地层区划分到二级。一级地层区大致相当于构造分区中的一级构造单元,即构造域;除前寒武纪地层(以变质地区或以“群”的特征)外,使用“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进行对比划分;在古生物方面应考虑生物群及生物组合能够对比;而新生界尤其是第四系首先是以地质构造及地貌两个主要因素为基础的。二级地层区大致相当于构造分区中的二级构造单元,即地块和褶皱带;使用“组”及“段”的地层特征进行对比划分;在古生物方面应考虑生物组合及化石带能够对比。
综合地层区划地史阶段的划分 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前,由于前寒武纪地层及中、新生代地层研究程度较低,难以进行地层区划的划分,因此只能对研究程度高的古生代地层进行综合地层区划划分,并称为“中国地层区划”。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后,对前寒武纪地层及中、新生代地层加强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所以在这次编写“中国地层典”过程中15个断代均进行了地层区划,但这又出现了使之过细的现象。本书根据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和地层发育演化特征,对中国地层典中的15个地层区划进行综合,分成5个大阶段分别进行区划:①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区划;②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地层区划;③古生代地层区划;④中生代地层区划;⑤新生代地层区划。现对各区划综述如下。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按西北地区地层划分方案共跨越阿勒泰、二台、北塔山、卡拉麦里、将军庙、博格多6个地层小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奥陶系,除下志留统未出露外,从中志留统到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晚古生界地层最为发育。见表1-1。各时代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一、古生界

(一)奥陶系

中下统青河群(O1-2gh)分布于二台北部查干郭勒一带,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沉积。上统巴斯他乌组(O3bs)、加波萨尔组(O3j)为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分布于加波萨尔以南。中上统哈巴河群(O2-3hb)广泛分布于富蕴、青河一带,为一套浅海、滨海相变质碎屑岩。中上统荒草坡群(O2-3h)为硅质火山岩建造,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板段的莫钦乌拉山南坡、哈尔雷克山北坡一带。

(二)志留系

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麓的中志留统白山包组(S2b)、上统红柳沟组(S3h)为一套稳定型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其岩性为长石质硬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夹泥质粉砂岩、钙质砂岩。含丰富腕足及珊瑚化石。厚度小,岩相、岩性变化不大,具稳定大陆边缘沉积之特征。分布于红柳峡东侧的中志留统红柳峡组(S2h)主要岩性为石英长石砂岩、粉砂岩、钙质砂岩、砾岩及灰岩等,为一套稳定型滨海—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夹碳酸盐岩。形成构造环境大致与卡拉麦里山南麓相同。出露于野马泉以南的库布苏群(Skp),其层位与此相当,时代为中志留世,其岩性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粉砂质千枚岩、条带状硅质粉砂岩、泥岩及板岩;上部为硅质粉砂岩、板岩及条带状粉砂岩夹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和安山岩,形成一套下部为远源细碎屑岩夹硅质岩,上部为火山沉积岩的陆源-火山沉积建造。上志留统考克赛尔盖组(S3k)分布于考克赛尔盖山北麓、东泉、北塔山、苏吉泉等地,其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生物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等,为一套浅海相火山沉积建造。

(三)泥盆系

下统阿苏山组(D1a)、卓木巴斯套组(D1zh)分布在考克赛尔盖山、乌通苏依泉、卡姆斯特、纸房及琼河坝一带,为一套绿色、紫灰色辉石安山玢岩、杏仁状玄武玢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砾岩夹生物灰岩及钙质砂岩。大南湖组(D1d)分布于博格多地区的西地、大加山红柳峡以南、巴里坤南山等地,为一套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砂砾岩、钙质砂砾岩、复矿质砂岩、砾岩夹安山玢岩、玄武玢岩、霏细岩及灰岩透镜体。康布铁堡组(D1k)沿玛因鄂博断裂北侧分布,为一套石英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变质霏细岩夹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凝灰岩及大理岩等。中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2t),为一套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正常碎屑岩,以富含钙质为特征。主要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钙质砂岩夹灰岩透镜体。北塔山组(D2b)为深海—浅海—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建造,中夹少量碳酸盐岩和含放射虫的硅质岩,分布于清水以北及北塔山南坡。乌鲁巴斯套组(D2w)分布比较零散,主要出露在哈甫提克山、考克赛尔盖山南等地,以浅海—滨海相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岩性为粗砂岩、岩屑砂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千枚岩化凝灰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夹灰岩透镜体。纸房组(D2z)分布于乌通苏依泉南及考克赛尔盖山南,为一套薄至厚层状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夹砾岩及灰岩团块。阿勒泰组(D2a)分布于玛因鄂博断裂北侧,其岩性上部为灰、深灰色变质细砂岩、变质硅质泥岩、变质粉砂岩、泥岩不均匀互层,夹大理岩化灰岩,及砂质灰岩透镜体;下部由变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砂岩、片岩夹灰岩透镜体组成。头苏泉组(D2ts)主要分布在大加山、红柳峡以南加曼苏一带,其岩性为一套砂岩、粉砂岩、硅质板岩、千枚岩、安山玢岩、英安玢岩、流纹岩、凝灰岩夹灰岩透镜体。上统卡希翁组(D3kx)分布于扎河坝、二台东北、卡姆斯特北、北塔山南、大哈甫提克山、考克赛尔盖山等地,为一套凝灰砂岩、层凝灰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灰岩透镜体及玄武安山玢岩等。克安库都克组(D3kn)主要分布于考克赛尔盖山一带,为一套灰绿色火山灰凝灰岩、岩屑凝灰岩、层凝灰岩夹凝灰质砾岩、砂岩等。江孜尔库都克组(D3j)零星分布于江孜尔库都克、加玛特等地,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凝灰质砂岩、砂岩、粉砂岩等。

表1-1 东准噶尔地区地层划分简表

(四)石炭系

下统塔木岗组(C1t)分布于塔木岗、双井子等地,为一套陆相正常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细砂岩、中粗粒砂岩、细砾岩及凝灰质砾岩等。黑头山组(C1h)主要分布于扎河坝南、二台、考克赛尔盖山等地,为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夹英安质凝灰岩及钙质砂岩等。东古鲁巴斯套组(C1d)分布不广,零星出露,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和东北部中蒙边境、莫钦乌拉山北坡及科克色尔克山,以一套泥质砂岩为主,夹钙质砂岩、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和布克河组(C1hb)分布面积较小,零星出露,见于北塔山东北侧到苏海图山、乌鲁苏及白云山等地,岩相、岩性变化剧烈,反映沉积环境极不稳定,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凝灰质粉砂岩、砂岩、千枚岩、硅质岩、灰岩、炭质页岩等。南明水组(C1nm)分布于北塔山、卡拉麦里山、南明水至东部考克赛尔盖山、莫钦乌拉山、三塘湖等地,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相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各地岩相、厚度变化极大,岩性为凝灰质砂岩、硬砂岩、凝灰岩、硅质板岩,夹凝灰质角砾岩、钙质砂岩、长石砂岩、砂砾岩、砾岩及中酸性凝灰熔岩、熔岩角砾岩、安山玢岩、火山角砾岩等。姜巴斯套组(C1j)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北坡,属海陆交互相正常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沉积,为一套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砂砾岩、钙质砂岩、粉砂质泥岩、碎屑岩等。那林卡拉组(C1n)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北坡、阿尔曼泰等地,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滨海—陆相沉积,其岩性为薄层状砂岩、细砂岩、长石硬砂岩、粗砂岩、层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硅质泥岩等。滴水泉组(C1ds)分布于苏吉泉南、双井子及其以东地区,为一套陆相正常粗碎屑沉积,岩性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线。雅满苏组(C1y)分布于博格多地区红柳峡南、巴里坤湖以北等地区,为滨海相沉积。上部为凝灰质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凝灰岩、层凝灰岩;下部为辉绿岩、玄武岩与凝灰质粉砂岩不均匀互层,夹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硅质岩、英安玢岩、砂岩、砾岩及灰岩等。红山嘴组(C1hs)分布于青河县北部,零星出露,主要岩性为砂岩、板岩,夹泥灰岩、安山玢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等。巴塔玛依内山组(C1b)广泛分布于二台、北塔山、考克赛尔盖山及卡拉麦里山一带。本组以喷发不整合覆盖于各地层之上,为陆相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沉积,主要岩性有安山玢岩、玄武玢岩、流纹岩、霏细岩、珍珠岩,夹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粉砂岩、砂岩、砾岩、炭质粉砂岩及煤线。居里得能组(C1jl)分布于博格多地区巴里坤北部等地,为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砂岩、砾岩、粉砂岩等。中统弧形梁组(C2h)分布于双井子、青踞羚山、段家地等地,为陆相含煤粗碎屑岩沉积,由砾岩、长石砂岩、炭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煤线组成。石钱滩组(C2s)分布于卡拉麦里山南、双井子、老君庙等地,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砾岩及灰岩等。柳树沟组(C2ls)分布于博格多地区巴里坤以北、红柳峡南等地,其岩性上部为厚层—块状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凝灰岩夹安山玢岩、英安玢岩;下部为层凝灰岩夹安山玢岩、霏细岩、玄武玢岩、硅质岩等。祁家沟组(C2q)多与柳树沟组相伴而存,为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灰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中下部为中酸性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等。上统六棵树组(C3lk),其分布局限于双井子以西很小范围,为滨海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砾岩。孔雀屏组(C3k)局限于孔雀屏及双井子一带,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含砾粗粒岩屑砂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夹钙质硅质粉砂岩等。哈马加乌组(C3h)分布于北塔山、库普等地,其岩性为安山玢岩、中基性凝灰岩、凝灰质角砾岩、火山角砾岩及少量玄武玢岩、流纹斑岩、中酸性凝灰岩等。奥尔吐组(C3ao)零星分布于博格达山至大石头一带,其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钙质砾岩、砂质灰岩、灰岩等。

(五)二叠系

下二叠统下芨芨槽群(P1jj)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坡双井子一带,为滨海三角洲相的砂质泥岩、砂岩、砂砾岩、夹泥灰岩沉积。卡拉岗组(P1k)零星分布于阿尔曼泰山南部山间洼地,三塘湖山前坳陷西南边缘等地,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斑岩、霏细斑岩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等。阿其克拉克群(P1aq)偶尔出露于大加山一带,岩性为杂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玄武岩、霏细岩、流纹岩,夹少量泥岩及安山岩等。上二叠统上芨芨槽群(P2jj)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及东缘,岩性较为复杂,为海陆交互相砂岩、泥岩、炭质页岩,潟湖相的油页岩及滨海相的长石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将军庙组(P2jm)仅在卡拉麦里山南部零星出露,为河流相碎屑岩沉积,其岩性为砾岩、砂岩、砂质泥岩等。平地泉组(P2p),出露范围大体与将军庙组相同,为湖沼相沉积,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砾岩,夹炭质泥岩、煤及泥灰岩等。乌拉泊组(P2w)、井井子沟组(P2jz)、芦草沟组(P2l)、红雁池组(P2h),主要分布在北塔山地区的三塘湖及其以西、博格多地区的阿克扎勒一带。乌拉泊组(P2w)为滨海相沉积,由长石砂岩、粉砂岩夹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等组成。井井子沟组(P2jz)岩性为一套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砾岩及泥岩等。芦草沟组(P2l)岩性为粉砂岩夹黑色硅质炭质页岩、火山灰凝灰岩及油页岩、砾岩等。红雁池组(P2h)岩性为泥岩、砂岩、炭质页岩夹泥灰岩、灰岩等。

二、中生界 中生界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的准噶尔盆地边缘,东部的淖毛湖—三塘湖坳陷盆地及开仁托让格、巴里坤、东泉等山间盆地展布地带。

(一)三叠系

分为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及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

上仓房沟群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缘,小哈甫提山南麓及双井子一带,以紫、紫红色砾岩为主,砂质泥岩夹砂岩次之,属河流相及湖沼相沉积。厚192~600m。产Sinosemionotusurumchia(鱼化石),Ly sl-rosaurushedini(水龙兽),Chasmatosaurus yuani(龙骨)及介形虫等化石。与下伏上二叠统下仓房沟群呈整合(局部不整合)接触。

小泉沟群,分布在卡拉麦里山南缘一带,以泥岩为主,夹泥灰岩、薄煤层、菱铁矿,属沼泽相沉积,厚88~535m。产腕足类Planobis dgunariensis及Clad ophlehis sp.等化石,与下伏上仓房沟群呈整合接触。

(二)侏罗系

侏罗系出露范围广泛,区内大小坳陷盆地均有分布,分上、中、下三个统,中、下统是新疆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厚度巨大、层位稳定。

1.下侏罗统,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

八道湾组(J1b)为河湖相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厚88~495m。在巴里坤煤矿该组最厚达1800m,其中可采煤层厚1~12m,含双壳、鱼及植物化石。与下伏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以及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工河组(J1s)为河湖相泥岩、砂岩、灰岩夹玛瑙砾岩,东部纸房、巴里坤一带以砾岩为主,厚50~800m,与下伏八道湾组呈整合(局部不整合)接触。在淖毛湖以北,该组与中侏罗统下部西山窑组一起称为水西沟群,厚957m。

2.中侏罗统,分为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

西山窑组在卡拉麦里以南为湖沼相石英砂岩、砂岩夹砾岩、煤层和菱铁矿,其他地区为河湖相砂岩、泥岩夹砾岩及煤层,厚62~385m。煤层厚度巨大,北山煤矿煤层最厚达29m,产双壳及植物化石,与下伏三工河组呈整合接触。

头屯河组,仅见于三塘湖一带,为湖沼相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相变为砾岩,厚455~993m,与下伏水西沟群呈整合接触。

3.中上侏罗统,分下部齐古组和上部喀拉扎组

中上侏罗统主要分布在盐池以西。齐古组为河湖相泥质粉砂岩、砂岩及砾岩,厚103m,与下伏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喀拉扎组为湖沼相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灰岩,含大量硅化木化石,厚140m,与下伏齐古组呈整合接触。

在卡拉麦里山南、北及北塔山一带中侏罗统上部头屯河组与上侏罗统下部齐古组一起统称石树沟群,为杂色砂质泥岩、砂岩互层,局部夹凝灰质岩石。含大量硅化木(巨型柏木)化石、恐龙(奇台天山恐龙Tienshansaurus chitaiensis)化石,厚度123~1055m,西部薄东部厚,与下伏西山窑组在西部呈整合接触,在东部呈平行不整合或不整合接触。

(三)白垩系

主要分布在五彩湾—将军庙和三塘湖一带,分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和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东沟组。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为河湖相浅绿色暗棕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淖毛湖以北相变为砂岩夹粉砂岩、泥岩,厚116~386m,含介形虫、叶枝介、鳄鱼牙齿和植物化石,与下伏上侏罗统上部喀拉扎组呈不整合接触。

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分布在三塘湖一带,为河湖相紫色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于22m。东沟组分布在将军庙、老君庙一带,为河湖相含钙质结核砂质泥岩、砂岩及砾岩,厚1~45m,产恐龙骨片及蛋皮化石(Qolithes yuguslus等),与下伏吐鲁谷群呈整合接触。

三、新生界

新生界分布广泛,在准噶尔盆地、三塘湖、淖毛湖盆地十分发育。

(一)第三系

老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称红砾山相,始新统—渐新统称乌伦古河组。为湖相杂色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岩,厚83m。产有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与下伏上白垩统艾力克湖组呈不整合接触。

新第三系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称昌吉河群,为紫红-棕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石膏层和黄棕色砂质泥岩与泥质砂岩,厚187~585m,与下伏乌伦古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在将军庙以东昌吉河群上部为砖红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称独山子组,下部称沙湾组。

(二)第四系

下更新统不很发育,分布较少,仅在老君庙以南及北塔山等地的河谷阶地上有所出露,为洪积、冰水沉积的已钙质胶结的砾岩,厚2~25m。

中更新统,分布较少,为冲积、洪积及冰水沉积的半胶结的钙质砾岩、砂岩和亚沙土,厚3~26m。

上更新统,分布极广,为冲-洪积半胶结或松散的砾石、砂、亚沙土,俗称“黑砾卵石戈壁”,厚3~100m。

全新统,分布极广,有冲积、洪积的砾石、砂、亚沙土;风积砂、砂黄土;湖积亚沙土及湖泊化学沉积的芒硝、食盐等,在雪线地带尚有冰及冰水沉积。

第四系与下伏新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




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该区位于河北平原北部,新生代地层十分发育,但由于受基底构造制约和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变化较大。由新而老共有第四系堆积物和新、老第三系地层。1.第四系(Q)根据《廊坊地区南部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本区第四纪地层厚度为510m,其地层岩性由老而新依次为:(1)全新统...

区域地层简述
相当于云南区域调查队景谷幅钟山文线剖面1~13层,即所谓的“砂砾岩组”及“含煤岩组”之和。亦大致相当于滇黔桂石油科研所确定的中新世地层第一、二岩性段,该段含煤与石油,是景谷植物群产出层位。 图2-6 景谷盆地大牛圈油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号沟组与上覆回环组连续过渡。大套泥岩、钙质泥岩出现作为二组分界线...

区域地质条件概况
1.下统(P1)(1)山西组(P1sh):顶界至砂锅窑砂岩底界面为主要含煤地层,含煤7层。其中二1、二3煤分别为全区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厚7l~83m,平均75m。(2)下石盒子组(P1x):顶界止于老君庙砂岩(标8)底界面,厚23~45m,平均37m,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两段。砂锅窑段:为灰—灰白色中粗粒...

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相对较为简单,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是本区地层主体组成部分,其次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沿沟谷分布。中生代地层主要发育于马道断陷盆地内和棋盘山断裂的上盘,不整合于中生代花岗岩之上(图8.1)。根据地层层序和岩性组合,主要划分为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下统。侏罗系上统主要是张家口组地层,为一套...

区域地层
北部兴蒙造山带古生界主要处于海槽、岛弧带与陆缘海环境,形成多期活动型火山-沉积岩系,发育大陆边缘-岛弧带-半深海-深海相各类火山-沉积建造,包括典型的复理石建造、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还存在不同时期蛇绿岩套,地层发生了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 五、中生界 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区中生界分布十分广...

地层区划及特征
地层是地质学的基础,地层区划则是在多重地层学的基础上,对区域性地层特征的综合和总结。地层的形成是地球内、外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决定区域地层特征和变化的基本因素是:地壳活动性(大地构造)、古地理特点、古气候条件、占生物变化,其中地壳活动性特点是主导因素。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全国地层总结...

地区—地区地层
赛汉组与腾格尔组之间,据区域资料也是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区内地层存在差别的原因是两个区域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二级构造单元,2082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坳陷东部,而2081地区位于马尼特坳陷西部,故两个地区同一地层组的特征不完全相同。图2-7 二连盆地区域地质图(据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资料整理)

区域地层
(四)区域地质构造 研究区域构造对于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基底对深部水循环的影响,构造运动使地层起伏变化,加之一些断裂构造的影响使深层地下水的循环随之发生变化;②对介质空间的厚度分布,以及地下热水的影响。伴随着构造的变化,地层厚度也会发生变化,在隆起部位地层变薄,凹陷部位地层将会变...

区域地层概况
基底地层包括古元古界(以麻源群为代表)、中元古界(以龙北溪群为代表)及新元古界(以楼子坝组为代表)的3套地层。研究区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变质褶皱基底。遭受褶皱但不发育透入性片理的下古生界称为褶皱基底;经显著的区域变质和彻底构造置换的区域变质岩称为结晶基底。上述几套地层的客观存在,表明本区在一定范围内有...

区域地层概述
据钻井资料显示,本区发育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缺失元古宇、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上二叠统、三叠系和古新统,区域地层发育特征见表2-1。由于箕状断陷的差异沉降,导致了本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沉积厚度的较大差异。沙三下亚段现今地层厚度在利津洼陷、坨庄(断裂下降盘)...

新都区19858552091: 怎样划分地层 -
计纪腹膜: 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新都区19858552091: 地层划分的介绍 -
计纪腹膜: 地层划分(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新都区19858552091: 地质图的阅读步骤 -
计纪腹膜:[答案] 先看图和比例尺,以了解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图幅的位置,地点范围及其精度;阅读图例,了解图中有哪些地质年代的岩层及其新老关系;分析地形地貌,了解本区的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山川形势,地貌特征等;分析地层分布、产状及其大和地...

新都区19858552091: 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 -
计纪腹膜: 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1. 沉积层:这个地理区域中的最古老部分,通常由沉积的岩石和沉积物组成.2. 页岩:一种比较古老的岩石,通常是沉积层经过压缩和加热后形成的.3. 砂岩:由沙子沉积而成的岩石,通常在水中沉积.4. 石灰岩:由碳...

新都区19858552091: 地层划分与对比 -
计纪腹膜: 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但在划分一个地区的地层时,必须充分参考邻区已经建立的地层划分方案,便于地层对比.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

新都区19858552091: 标准区域地质图的图面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地质信息
计纪腹膜: 1、内容:主图 图例 柱状图 剖面图(一般两条) 责任表. 2、地质信息: 主图:地层(当然需要填色)、断层(一般使用红色笔)、褶皱、区域的地貌需要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铁路、公路等)当然一些文字性标志也需要的(例如什么山、...

新都区19858552091: 普通地质图与工程地质图的区别 -
计纪腹膜: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用途,普通地质图反映一般的地质情况,就是区域的地层、地质界限、地质构造、岩层等,反映基础地质信息,往往比例尺较小.工程地质图一般是在普通地质图的基础上,提取与工程相关的主要地质信息,并且着重反映对工程的施工和使用相关的地质问题和地质现象,由于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比例尺也较大点.希望对你有用.

新都区19858552091: 岩层与地层的区别是 -
计纪腹膜: 岩层与地层的区别如下: 形成不同 1、岩层: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2、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一套岩层,包含时间概念. 特征不同1、岩层:由一个层或若干个层组成.是沉积圈的基本地...

新都区19858552091: 三清山有多高? -
计纪腹膜: “三清山”有1817米高.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 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

新都区19858552091: 地层类型有哪些? -
计纪腹膜: 1.陆相地层第四纪阶段陆相地层的主要类型如下.(1)冰碛层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层区,全为山岳冰川堆积类型.天山、阿尔泰、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的冰碛层大致有了测年数据控制,喜马拉雅、岷山、龙门山至滇西北的冰碛层大多缺乏测年资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