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用文之的解释是什么

作者&投稿:啜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解释: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诗词名称:《介之推不言禄》。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焉用文之”的详细介绍:
一、《介之推不言禄》的全文点此查看《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内容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
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
上赏其奸。上下相蒙,
难与处矣。”其母曰: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
身之文也。身将隐,
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二、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三、赏析
感:感觉到很重的怨怼和酸楚情绪,总有言不由衷的感觉。
介之推是一个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之人,并且孝敬母亲不遗余力。最重要的是,他心中如何想,就如何表现在外,绝对不做心口不一的事情,这种品行是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的。
另外,寒食节为介之推而设,中国历史上以人命铭纪念传统节日,介之推为第一人。
介之推,一些著作中也称介之绥。《列仙传》曰其姓王,名光,字裕。介之推祖籍一说为山西夏县裴介村;一说为铜_人(山西沁县南,文见《重建洁惠侯庙碑记》);明代沈周《疏介夫传》曰:“其先赵魏之郊,从树艺为生,子孙甚繁衍,至今始徙于宋其后,介之推又徙晋,晋以其先人之闻纳之”。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内讧,公子重耳出逃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于是逃往齐国,途中无食物可吃,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自幼长在宫中,咽不下野菜。其中有个侍从叫介之推,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说是麻雀汤。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经过追问才明白真相,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定当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跟随他出逃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而晋文公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遂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被别人帮助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躲进了绵山。有人为其鸣不平,便作诗来讽刺晋文公忘恩负义,这首诗在市井流传开来,并很快传到了晋文公耳中。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迎介之推出山为官,介之推不从,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遂为寒食节。
四、注解
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赏:赐有功也。
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介之推:亦从亡之臣。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置:立。
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诬:欺骗。
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蒙:欺骗。
盍:何不。
怼:怨恨。
尤:罪过。
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田:祭田。
志:记载。
旌:表彰。
五、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介之推不言禄的详细信息


焉用文之的翻译焉用文之的翻译是什么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解释: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解释: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诗词名称:《介之推不...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什么意思?
翻译: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

初中文言文之的解释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一、代词 1.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定语后置的标志。 4.宾语前置的标志。 5.补足音节。 三、动词,往,去,到……去。 ...

文言文之的意思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假之[jiǎ zhī] 假若。 2、之适[zhī shì] 前...

文言文之的意思和用法
3. 文言文之的用法和含义 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

初中文言文之解释成这
1. 初中文言文关于"之"的解释 “之”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 一、代词 1. 代人、事、物,翻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2. 近指代词,翻译为:这,这种。 二、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定语后置的标志。 4.宾语前置的标志。 5.补足音节。

文言文的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C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D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

文言文中之是什么意思?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我明天要上古文课,老师叫我们用白话文解释[之]在古文里至少5个含义,有...
zhī 【释义】①相当于“ 的 ” :无价之宝|言外之意|三分之一。②代词,指人或事物:求之不得|取而代之|置之不理。③表示虚指,不具体代替什么:总之|久而久之|总而言之。④往;去;到:君将何之?【之后】 #zhīhòu 表示在事情、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一小时之后|毕业之后。〖...

文言文之做的
1.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之这个字在文言文里作“取独”和作“的”两种用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③...

巴青县17531826476: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翻译, -
大叔畏利必:[答案]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翻译:清廉和清高,本来就是古人隐居所追求的,你怀疑什么呢?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翻译: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

巴青县17531826476: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什么意思? -
大叔畏利必: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翻译:言辞是人们用来修饰外表行动举止的文饰之物,身将隐居,而求文以显耀自身,这种相抵牾的作法又是为了什么呢?

巴青县17531826476: 文言文'焉'的解释 -
大叔畏利必: 焉 yān基本字义 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希望能帮到你.

巴青县17531826476: 焉 字在文言文中的左右解释!! -
大叔畏利必: 哪里? 如何? 无意! 怎样 如何 那里 ...呢 焉: 1.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 ②不复出焉.(焉:从这里.)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今其室十无一焉. 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 ①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②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相当于“之”.例: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 ②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 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助你.谢谢!

巴青县17531826476: 文言文焉是什么意思? -
大叔畏利必: “焉”字常见于文言文.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有于是、于之的意思.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焉.不复出焉.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焉置土石? ◎文言文实义词,在那里,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文言助词:又何戚~.

巴青县17531826476: 焉几画部首是什么? -
大叔畏利必: 【焉】部首 灬,笔画 11 基本释义;焉”字常见于文言文.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有于是、与之的意思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因以为号~.5.姓.

巴青县17531826476: 文言文中焉有几种意思 -
大叔畏利必: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资料,一共8种,应该算是比较全面的了,是按照 字音、词性、解释、例句.的顺序来排列的.焉 字大多数时候是做语气助词用的.建议多看文言文故事,看得多了,自然就有很好的语感了,碰到这一类的字就很容易懂了....

巴青县17531826476: 焉在古文中几种解释,分别是什么? -
大叔畏利必: 【名】 1、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黄凤谓之焉――《禽经》 3、通“颜”(yán).额. 身长七尺,面...

巴青县17531826476: 文言文中虚词“焉”字有多少种用法? -
大叔畏利必: 小新同学,下次请我吃饭! 1.代词 ①相当于“之”. 【成语例释】A.心不在焉 B.语焉不详 【经典文言】A.犹且从师而问焉 B.人之所罕至焉. 2.兼词 ①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或“之”的含义,相当于“于是”或“于之”“于此”、“于彼”. 【成语例释】习焉不察 【经典文言】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经典文言】且焉置土石? 3.语气词 表示停顿,或者反问语气. 【经典文言】杀鸡焉用牛刀 练习: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①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代词)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兼词,从哪里) ③未知生,焉知死(表反问语气)

巴青县17531826476: 焉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急 -
大叔畏利必:[答案] 人教版高中五册第五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常用文言虚词用法(四)》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后一课,无疑它应有复习巩固作用,内容宜疏而不漏,简而不缺.可课文写“焉”字时只说“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这就欠妥了. 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