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郭子仪20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5万?

作者&投稿:景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在当时其实郭子仪这边准备去镇压叛乱的兵力有接近20万的,那就是史思明也就是起兵的这些人其实只有5万人马的,但是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子仪竟然败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

这场战打的很诡异,郭子仪还没有来得及布阵,结果狂风忽至,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瞬间天地间一片灰暗,然后双方撤军,唐军这边各回各地,各找各妈;叛军这边,史思明带领部队进了邺城,顺便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从表面看来,号称60万的唐军就是因为这诡异的大风败给史思明的5万大军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非偶然。

758年九月,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王思礼、鲁炅、李奂、许叔冀、李嗣业、季广琛、崔光远、董秦)共九位节度使和一个兵马使率兵20万攻打安庆绪部。唐军在十月攻下了卫州,杀死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又在邺城附近斩杀叛军3万多人,可以说,在最开始,唐军还是很给力的。但是,后来安庆绪退到邺城,郭子仪和李光弼下令围城并且引水灌城,安庆绪不得不派薛嵩(薛仁贵的孙子)去找史思明搬救兵,为了说动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答应让位于史思明。于是史思明就带着13万兵马从范阳出发来救援安庆绪。

史思明并没有直接对唐军开战,而是先在十二月攻下了魏州,然后在魏州按兵不动,一直等到二月才进军邺城,当时唐军已经包围邺城四个月之久,军队疲惫,士气不振。三月,双方开战,李、王、许、鲁最先与史思明交战,双方伤亡情况差不多,后来郭子仪领兵赶来,还没有来得及布阵,就来了一折大风,然后双方惊惧撤军,只是唐军这边节度使们大多直接回了治所,而史思明却集结部队开进邺城,杀死了安庆绪等,顺便接收了安庆绪的势力。唐军就这么败了,败得莫名其妙,又败得理所当然。

下面四姑娘就来分析唐军失败的原因:

首先,唐肃宗给了叛军重整旗鼓的时间。756年,李亨登基为帝,九月就开始派李豫、郭子仪等讨伐叛军,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安庆绪带着为数不多的士兵逃回了相州,而安禄山早已经被自己这个儿子杀死了。当时的大唐已经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如果继续追击安庆绪,应该很快就能平定叛乱。但是这个时候的唐肃宗却停了下来,他没有时间管叛军的事情,迎回太上皇李隆基以及巩固自己的权力才是首要的任务,所以一直等到一年后的九月才又讨伐安庆绪,而这个时候的安庆绪实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投了唐朝的史思明也已经重新作乱了。

其次,唐肃宗不设元帅。以郭子仪和李光弼为首的九个节度使外加一个兵马使率20万大军讨伐叛军,后来更是又大范围增兵,但就是这样规模的作战,唐肃宗却没有设置元帅,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两唐书中记载唐肃宗不设元帅的理由竟是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勋差不多,让谁来做都很难统帅大军,先不说这个理由牵强不牵强,更要命的是,唐肃宗竟让太监鱼朝恩做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各军,成了实际的元帅,让一个外行来干涉内行打仗。在759年的正月,李光弼就建议分兵进攻在魏州观望的史思明,结果鱼朝恩就是不肯,硬是又等了两个月,等着史思明寻找到合适的战机来了。

再次,错失战机。正如上文所说,鱼朝恩拒绝了李光弼的建议,还是让大军继续围困邺城,邺城久攻不下,士兵们早已经疲乏了,哪里还有什么士气,军心不稳,骚动不断。而且,史思明在二月准备进攻唐军的时候,已经派人截断了唐军的粮道,没有粮食,这仗注定打不长久。

综上,在一阵大风之后,大唐的节度使们撤军直接撤回了治所,而史思明成了最大的赢家。战后,鱼朝恩在唐肃宗面前诬陷此战失败全拜郭子仪所赐。然后郭子仪就被召回京师,兵权被夺。




安史之乱中郭子仪20万兵力怎么就败给了史思明的5万?
说到安史之乱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在当时其实郭子仪这边准备去镇压叛乱的兵力有接近20万的,那就是史思明也就是起兵的这些人其实只有5万人马的,但是但是最后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子仪竟然败了,那么有的网友也就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继...

安史之乱,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 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军没有表现出皇军的尊严和战斗力。起初,他们被安禄山打败,失去了许多好的河流和山脉。最后,皇帝被迫流离失所。安禄山被杀后,郭子仪等九次使节率领20万军队围攻安庆绪。事实上,曾经获胜的安禄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历史书上说,他在洛阳“日夜饮酒,以放荡和贿赂为乐,无意回到西方...

安史之乱,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 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
因为他的作战计划出现了问题,作战失败的一大部分是因为计划的原因。而其他的兵力巧妙地运用作战计划而赢得了这次作战。

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为何打不过五万人?
1、粮道被袭扰 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共率二十万大军进攻邺城,二十万人每天都要耗费大量军粮。而史思明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派少数军队去进攻邺城唐军,然后又派大批军队去袭扰唐军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唐军很快就开始出现了粮食紧张,战斗力急剧的开始下降。2、唐军内外两线作战 安庆绪守在邺城,而唐军二...

安史之乱,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兵20万,却为何打不过史思明的5万兵马...
但不具备决策权,无法有效协调各部行动,加剧了内部矛盾。此外,郭子仪在关键时刻的负气逃跑,也是导致失败的因素之一。唐军在邺城之战的失利,根源在于联军内部的不协调和决策失误,而非绝对优势兵力。在士气正旺的情况下惨败,暴露了唐军在组织和指挥上的问题,这也是安史之乱难以平定的原因之一。

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宰相是谁
郭子仪虽然是从安史之乱期间(公元756年)开始拜相的,脱颖而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平复动乱,叱咤风云,建立了丰功伟绩,到他去世那年总共有25年,但他当中多次被罢相,或者做的并不是宰相一职,所以说他为相肯定就没有20余年了。李林甫 唐朝还有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奸相李林甫(734-752年,今...

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等九节度使步骑二十功赎罪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战争吃紧,唐王朝为补充兵力,到处征兵。诗中刻画了官吏的横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自己痛苦的心情。 2、原文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军权在握。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是哪两位?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的平定:乾元元年(758)九月 ,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次年三月,史思明率兵来援,唐军60万众溃于城下。史思明杀安庆绪,还范阳,称大燕皇帝。九月,攻占洛阳,与唐军相持年余...

李白曾顺手救下一人,此人后来拯救了大唐王朝,他究竟是谁?
郭子仪果然不负所望。他参加武举考试后,就获得了高等补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随后因为屡立战功,多次被提升晋职。天宝八年(749年)出任安塞军使,被授予左卫大将军。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

灌云县18596818221: 郭子仪的历史评价,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何能善终
闳饶牛黄: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历史上对其的评价很高,《旧唐书·郭子仪传》称为:“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

灌云县18596818221: 安史之乱的参战兵力多少?伤亡如何?透过什么途径补充兵力? -
闳饶牛黄: 据体参战兵力不清楚,因为他历时八年中间大小战役不下百次,每一次参战人数不一样,其中安禄山起兵就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在保卫长安的战役唐军就有20万,后来乾元元年(758年)安庆绪为郭子仪等统兵20余万所围困,后增至60万.次年得史思明之助,大败唐九节度使之60万军,其围遂解.征兵主要是招募,如果招募不到,就抓壮丁,杜甫的三吏三别就反映安史之乱给就讲述了百姓为战争付出的牺牲.

灌云县18596818221: 杜甫写石壕吏的背景 -
闳饶牛黄: 安史之乱 时期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各率所部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为安庆绪所败,六十万大军溃于邺城之下.郭子仪退守洛阳.朝廷紧急征兵拉夫.这时杜甫正从洛阳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因途中亲见而作组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因其基本上采用实录的笔法,所以有"诗史"之誉.参考资料:搜狗百科

灌云县18596818221: 安史之乱,叛军占领长安之后,为什么不继续追杀唐玄宗等皇室呢?? -
闳饶牛黄: 首先,对于安禄山等叛军,之所以没有追击唐玄宗李隆基,主要原因就是此时的叛军已经强弩之末了.根据《唐代军事史》的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整个唐朝的军队数量在57万左右.其中,安禄山所领3镇的兵力总共约为18万人. 虽然18万人...

灌云县18596818221: 石壕吏 写作背景,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
闳饶牛黄: 创作背景选自《杜工部集》.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

灌云县18596818221: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
闳饶牛黄: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

灌云县18596818221: 诗歌杜甫 - 石豪吏 - 全文 -
闳饶牛黄: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白话译文: 夜...

灌云县18596818221: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 -
闳饶牛黄: 安史之乱的平定: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并借维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唐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灌云县18596818221: 石壕吏写作背景 -
闳饶牛黄: 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县),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省孟西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就是其中一篇. 石壕,也叫石壕镇,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灌云县18596818221: 什么是陕郡之战? -
闳饶牛黄: 唐至德二载(757)十月,唐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所部在回纥兵配合下,为收复东京洛阳,与叛军安庆绪所部在陕郡(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行的会战. 唐至德二载二月,唐肃宗在唐平安史之乱中,未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