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

作者&投稿:聂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
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这些目的是具体的,随着儿童的生长及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他说:“制定教育目的要避免制定一般的、终极的目的。”另一种是仅仅作为“建议”而出现的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是指导和帮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或选择。杜威还指出,那种他称之为“外面强加”的教育目的是非常有害的,一是使教师的智慧不能自由发挥,二是常常使学生处于两难的矛盾冲突之中。因此,他竭力反对把“预备”作为教育目的。他写道:“总的来看,人们有一种倾向,考虑成年人所喜爱的事情,不顾受教育者的能力,把它们定为教育的目的。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需要,忘记了一切知识都是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获得的。”
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
1、“儿童中心论”
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重视儿童的错误做法,他批评说,传统“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所高兴的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活动和活动之中”。他则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2、“做中学”
“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他在自己的哲学、教育学理论阐述中虽然也使用了“活动”、“实践”等字眼,但在实质上,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做”,而他把“做”看成是人的本能活动。他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制作、交际、表现和探索。在这四种本能中,制作与探索尤为突出。因此,“做中学”是符合人的本能要求的。杜威尖锐地批判了僵化的形式主义教育。他认为这种教育是“经院”式的,是死知识的灌输。儿童只是被动地接受一知半解和生吞活剥的东西,以至“学习”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同义词,一堂课等于一次苦役。他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的教学,即仅仅以书本的知识、课堂上的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为教学的中心,而把真正的“中心”——儿童抛在了一边。杜威肯定了传统教育的代表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又指出,赫尔巴特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即儿童具有寻找机会、主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的能力。因此,杜威认为,赫尔巴特主义基本上是重视教师的教,而不是注重儿童的学。儿童应当怎样学习?教学应当怎样实施呢?杜威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教师就应当遵循儿童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杜威把“做中学”的方法又称做“教儿童生活”的方法。杜威提倡的“做中学”在具体实行中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传统的教学经验统统否定,比如否定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否定学校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和作用等等,致使美国教育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恶果。
四、杜威关于教学的主张
杜威的教学理论在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力图在方法上改造传统教育,把“儿童中心论”与“做中学”的原则应用到全部教学领域中。
1、关于教材与课程
杜威认为教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各种教材为基础所组成的学科课程,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杜威批评这种“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做法,它会阻碍儿童的生长。杜威认为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应当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因此,他提出,课程的中心是各种形式的工作活动,如木工、铁工、烹调及各种服务性的活动。所以,他认为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
2、关于教学方法与步骤
杜威把活动(“做”)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他反对学生坐在固定的教室里“静听”和死读书的方法。他认为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是儿童怎样学。杜威根据自己提出的思维“五形态”理论,设计了教学的五个具体步骤:(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3、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中,教员不再是学生的“导师”,而仅仅是学生从事活动的指导者、参谋、助手。应该指出,杜威并没有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他看来,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而是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但仅仅是不要让学生“过多的意识到”教师施教。


教育的本质源于爱
丙申年,恩师郭伟丽应约做此报告,以《教育的本质源于爱》为名,深入剖析了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解读了当下教育孩子的出发点——育大于教。我对此文章深以为然,私以为值得所有的家长和老师品读,我以切身经历感悟,这不是鸡汤文,也不是假大空,这是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从业几十年来身体力行的经验汇总,希望...

教育目的的理论是什么?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育就必须发展人的多样的、各方面的感受性,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所谓必要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这是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必须达到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教育是什么意思
教育是什么?——一种让人们变得更好的过程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始终以来一直存在的一项重要事业。它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素质的手段,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目的、方式、环境等多个角度为您详细介绍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系统性、有计划、有...

赫尔巴特的简介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他不赞成裴斯塔洛齐对教育目的的见解,裴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能力,和官能(Faculty)调和的发展,但他则认为官能是不能分开多种的,心灵本身作用是统一的,用不着求其调和的发展。同时他又反对卢梭(Rousseau)对教育目的...

教育学本质——相对说
本文试图从更加具体的方面分析近代以来哲学史上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对我国教育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从一个角度反思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学研究的认识论基础,结合20世纪以来特别是2O世纪60年代以来哲学领域内出现的反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探讨我国21世纪教育学之路,为新世纪教育学认识论基础的重构...

教育的主体是什么?
1.教育是作为“主体人”的发展,而不是作为“手段”的发展。教育活动是实践活动,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双主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提高和...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
在教育理论界,素有“造人”和“成人”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教育本质观。雅斯贝尔斯基于其存在主义哲学也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是主体的人,人的自由与超越是人存在的根本,人的存在是通过自我反思而呈现的一种敞放的状态,是通过人的生存交往在历史中生成的。由此,雅斯贝尔斯秉持的是“成人说”。 他说:“所谓教育,...

教育哲学流派有哪些
从国内外的教育哲学著作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体系:①以研究教育基本问题为主的教育哲学体系;②以研究教育流派为主的教育哲学体系。前一种可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例,全书共讲了26个专题,从教育的本质、作用到教材、教法以及知识、道德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的论述。后一种可以当代...

新三中心论与旧三中心论的区别在哪里?
区别2、旧三中心把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强调课堂上知识的单向传授,方式是灌输式的,学生是被动进行学习的。新三中心端正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强调知识是基于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的,教学方法是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一、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杜威则...

教育者本质力量的显示也是教育者道德面貌的
八、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和对人民的一种责任感 九、道德经验是个人的精神财富一、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就是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我能够成为自己学生的思想和感情的主宰,相信我能使最难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相信教育的力量,如同一个医生相信生命的巨大力量...

林芝县18923246542: 分析和论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及意义 -
稻先红色: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

林芝县18923246542: 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 -
稻先红色: 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复地论e79fa5e98193e58685e5aeb...

林芝县18923246542: 从历史上来看,曾出现过哪些教育本质观 -
稻先红色:[答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杜威在其理论中从不同的角度和多方面论述了有关教育的本质的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基本上可用他提出的三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概括,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一、 教育即...

林芝县18923246542: 杜威论教育本质论的内容与现实意义 -
稻先红色: 无意义

林芝县18923246542: 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
稻先红色:[答案]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

林芝县18923246542: 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简答题) -
稻先红色:[答案] 一)孕育阶段(十五世纪前) 十五世纪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于各种著作之中. 1、中国古代 谚语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三爬,六坐” 《颜氏家训》 2、西方古代 (1)柏拉图《理想国》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 (2)...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