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家人不能听看出家人的戒律

作者&投稿:殷勤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在家人不能听看出家人的戒律”载于何经?~

一、白衣不得闻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比丘经典总有三藏。在家俗侣得闻二藏,谓论及经。毗奈耶教是出家轨式,俗不合闻。”《戒本疏行踪记》(引十住毗婆沙论)云“三藏为言,律藏胜故、蜜故、为佛独说,制必僧中,不许余众之所读诵;非所学故。”《大智度论》“毗尼中说白衣不得闻律”,《分别功德论》:毗尼者禁律也,为二部僧,非沙弥清信士女所可闻见。杨仁山居士在《大藏辑要》序例中说“小乘律,声闻调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检阅。”释道安在《增一阿含经》序中说:此经往往有律语,有些在外国不许沙弥与在家人阅读。“而今以后,幸共护之,使与律同,此乃兹邦之急者也。斯谆谆之悔,幸勿藐藐听也。”戒律是如来秘宝,古来不轻以示人。小众不得听大众的说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认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阅读大戒,否则便成“贼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听,也不得读。《僧祗律》中规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说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这是比丘不应鼓励小众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据。

二、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佛制黑白月,诵戒羯磨,或作如法僧事,一切不得盗听。盗听者,与五逆同科,永不许受比丘戒。众生堕恶道,一闻佛法便得拔苦。云何听戒,不言生福,而曰盗者,何也?未受戒者,如童蒙未定之天,宜深蓄之,故不使与作如法僧事。羯磨时,有不如法者,向如法僧前宣罪悔过,还得清净。若未受戒听之,如以利刀斩其信根,即断将来佛命,故曰与五逆同科,盖不止制盗而已。《沙弥律仪要略集注》(释广化)中说“沙弥不得盗阅比丘戒律,不得盗听比丘说戒,不得盗听比丘诵戒。若故意盗听者,得盗法重罪,而后永不许受比丘戒。”在佛世时,曾有人不怀好意,偷学比丘戒(包括各种僧团运作的法规,例如:布萨、自恣)而混进佛教僧团(盗住),造成僧团的困扰。《摩诃僧祗律》:若盗住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应驱出。释善因在《居家学佛行仪》一书中说“凡沙弥居士,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亦不得盗听比丘诵经。”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亦说:比丘尼不得研究比丘戒,在家二众不许听诵大戒。

三、不为未受具戒者说

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比丘戒法关系僧轮,为防贼住,故一切具遮。菩萨戒法,普收五道,解义发心,事非所禁,但诵戒时,恐有发露忏悔之事,不合令未受者知,故云不得说也(明智旭大师《毗尼后集问辩》)。《式叉摩那尼戒本》:不得与未受戒人共诵法。准本律,不听与未受大戒人共诵经法,余律不听向未具人说大戒法。今此式叉戒,亦不听向沙弥尼及在家说。《四分比丘戒本》“和合僧集会,未受大戒者出。”《弥沙塞五分戒本》“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经并诵者,波逸提。”《解脱戒经》:众僧和合坐,未受具戒者出。“若比丘与未受具戒人同诵,波逸提。”《鼻奈耶》:“未满五岁非持律人,未勿与之也。”时六群比丘向沙弥说毗尼语,诸比丘见白佛,世尊告曰:若比丘向未受大戒者说一句戒法,犯可悔罪。《摩诃僧祗律》:佛住舍卫城,尔时比丘为未受具足人说五众罪。后比丘入聚落中,俗人言:长老,汝犯某罪,诸比丘闻已惭愧,以是因缘白佛。佛言:汝等云何为未受具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罪?从今日后,不听向未受具足人说,若为未受具足人说波罗提木叉五篇名者,比丘犯违教罪。《根本萨婆多部律摄》“有五种人不应为说毗奈耶藏:性无所知、强生异问、不为除疑而发于问、试弄故问、求过失故问。”

四、受戒后俾可学律

比丘等出家律典,有大德认为在家研读,并无必要,有时反而会增加疑惑,甚至造成戒障,所以还是以不要研读为宜。弘一律师在《律学要略》中说“又若想将来学律,必先挂名受沙弥、比丘戒,否则以白衣学律,必受他人讥评、”“以现在人情习惯看起来,我总劝诸位受戒,受后俾可学律;不然,定遭他人诽谤之虞。”参禅者,不得先看语录;未受戒者,不得先闻律藏。因此起七参禅时,一切经书,置之高阁;诵戒说戒时,严查未受戒者,必先遣出。可见初入禅律之门,古法尚在。凡今爱乐合参,须发心受戒,然后阅律,亦未为晚。如违,得罪先圣,自取殃祸。

在家人不看出家人戒律。出家人戒律,持犯问题是僧团内部事务,在家人无需知晓,如果看了出家戒律,议论僧人是非,可能犯诽谤僧人的罪过。

一,在家人不学不看出家人律,是为了避免做不到还硬要去执着和模仿。因为出家和在家众的生活环境不同、修行环境不同,应对的世间事物不同,如果不明究竟,自己不是这个位置这个条件却硬以这样的条件要求来表现,那么影响的不是对世人的认识,也不是世人对你自己的认识,而是世人对佛法僧三宝的误解。出家人与在家众各自有不同的重心,不同的表现,不能相混,主要目的首先是避免对佛法的误会和妄念邪见。
二,做事需要专一,有什么样的身份需要有什么样的自我责任和规范,并不是去套用一切人众。因此,想持出家戒就需要保证出家身份,而且不能随意毁戒也不能随便改换成在家众的形式。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老老实实的做自己在家众的约束和责任,别去自以为是的招摇自己怎么怎么持戒、持什么戒。而理解这些戒所以想要表达的目的,也是需要专门的师傅去教授的,所以师傅们针对在家众就讲居士戒,针对出家众就讲比丘和比丘尼戒,都是针对具体人群和环境而认真负责的解说教导,不会随意受戒。所以,其次的目的是为了我们更好的认识戒律所表现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去炫耀、宣传那些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和了解并不是不可以,现在有很多介绍戒律学的书籍,古代也一样在广泛流通相关的经论,但是需要知道,学习和去实践还是不同的。很多书和资料,我们看看无妨,但切切不要在不知道怎么执行、不理解怎么表现的时候去应用,既是误解佛法,也会误会自己,造成错误的执着念想,由此造成的错误业行自然也就产生难以弥补的不好的业果。

你看了就必须出家受戒,否则就是盗法罪,会下无间地狱。

http://baike.baidu.com/view/584198.htm

rfhgtrh


什么样的男人是值得托付的人?
婚姻是一段漫长的过程,只有相互深爱且坚守对方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如果一个男人只是对你甜言蜜语,爱你的话都说,答应你的从来做不到,那么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你们之间的关系了。4. 是否有“脾气”常听老人们说:嫁人不能嫁脾气大的,更不能嫁没脾气的。这里的没脾气和脾气好可不是一个概念,有...

孔子名言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请问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
越懂感恩的人,与家人的关系越和谐。二是要有体谅之心。家人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肯定少不了摩擦,少不了矛盾。一家人,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遇到了问题,不要着急上火,更不要恶语相向。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刻薄,管好自己的言语,让自己的心态缓和下来,心情冷静下来。不要在家人面前发脾气,大打...

儿子不在家,婆婆刁难儿媳,深夜婆婆听到儿媳的声音,她害羞走人,怎么看...
导语:儿子不在家,婆婆刁难儿媳,深夜婆婆听到儿媳的声音,她害羞走人 张女士家是城里的,所以总是瞧不起农村的人,但是他的儿子偏要娶农村的媳妇,张女士拦都拦不住,于是张女士就决定去儿子家住几天,好好教育下儿媳,但最后婆婆每到深夜的时候都能听到儿媳奇怪的声音,最后她害羞走人。张女士的...

施食会招鬼吗?在家人不能施食吗?
就包括不信佛者、未皈依受戒者。),并明示施食者行此大悲法,十方诸佛菩萨加持赞叹、十方天龙善神护佑襄助,施食行者由此功德还可速证无上菩提。印光法师曾作过开示:“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

活了这么久,发现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自己最大的障碍和绊脚石,为什么...
因为他们太了解你了,而且从小就和你一起长大,所以对你真的已经定位了,觉得你就行是这样不能太过于优秀,如果你太过于优秀就会超过他们,那是他们心中不能够忍受的,所以他们就不能希望你变得更好,也不愿意看到你超过他们太多,所以在你夸赞变得优秀的时候,他们就会使坏,让你变得失败,让你变得跟...

做人简单一点好,还是复杂一点好
关键是你什么时候需要。你需要简单的时候,那就要简单点;你需要复杂的时候,那就复杂点。否则乱了套也就不好了。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想必每个人都要经历雪雨洗礼的时刻吧,只有经历了才能成长。既然在江湖上闯荡,就得学会一两招防身啊。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古代为何娼妓发达:男人在家不能通奸养情人
帮助的人:3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代为何娼妓发达:男人在家不能通奸养情人 娼妓制度与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娼妓制度,其实是来源于整个社会所实行的婚姻家庭制度。 恩格斯曾经说过:“卖淫是对专偶制(过去翻译成‘一夫一妻制’)的必要补充。”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还不仅仅是一个“补充...

红楼梦32回讲解词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 ,说道:"好...

张书海的罪犯特点
张书海是叶县夏李乡侯庄村人,1955年生,1970年从叶县岳楼初中毕业后,于1971年应征入伍,到辽宁省某部警卫连当兵,1976年转业。转业后,张书海当过侯庄村的民兵营长、教导员。1981年,张书海当上了侯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直到1990年。张书海一直想过人上人的生活,他自认为高人一筹,就因生活在农村而不能发达。1991年,...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不能看吗 -
衡沸复方: 在家人不看出家人戒律.出家人戒律,持犯问题是僧团内部事务,在家人无需知晓,如果看了出家戒律,议论僧人是非,可能犯诽谤僧人的罪过.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为什么?听说在家人不宜看出家人的戒律?听说在家人不宜看出家人的戒
衡沸复方: 这是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比丘或比丘尼虽发心出家和受具足戒,但未必人人都能严持戒律,或因一时疏忽而犯戒,倘若让那些曾看过出家人戒律的居士看见,知其犯戒,便到处批评出家人而造口业,甚至轻视出家人,毁谤三宝,反对佛教,放弃修行等等.这样倒不如不看出家人的戒律,不知其犯戒,还会尊敬出家人,供养出家人,而种下无量的福田,依此来看,岂不是不知道比知道好.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四分律当中有没有讲过在家居士不能听戒的 -
衡沸复方: 在家不可听出家戒! 戒是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若人能持于净戒 是为如来所赞叹! 南无阿弥陀佛!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在家人看了一点出家人的律藏,是不是很大的罪啊?
衡沸复方: 不阅出家律.是汉传佛教的传统. 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可以阅出家律.(但藏传佛教.不许阅密法). 主要的原因是:如果在家人阅读了出家律.就会根据律条.去对比出家人的过错.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罪过. 不阅出家律.这实际是对在家人的保护. 当然.如果没有去挑剔出家人的毛病.就不会有任何罪过. 在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公开出家律.人人可读. 这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那个地区.佛教特别普及.甚至全民信佛.不存在挑剔出家人毛病的问题. 从而也就不会导致.在家人产生谤僧的罪过.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居士为什么不能看出家人的戒律 -
衡沸复方: 佛没这话,佛只说过:“能在家守戒者,乃真佛子.乃真菩萨”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在家居士不可读比丘戒一说有根据吗?
衡沸复方: 在家人不能参加僧团的羯磨会议,是戒律明确规定的.至 于在家居士读戒的问题,律中虽未明说,但通常是不主张看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出家戒是让出家众受持的,与在家众没有关系,在家居士了解并受持在家戒即可.二、在家居士看了比丘戒之后,对僧团内部情况又不十分了解,只一味以此标准去衡量,难免产生议论、诽镑,以致造下极大口业.所以为避免是非,也不主张居士看戒.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请法师回答 在家居士在受在家菩萨戒前能先听在家菩萨戒讲解吗 -
衡沸复方: 总说起来佛教的戒律除了皈依戒之外,会有三种不同的戒律:1. 别解脱戒.包括居士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主要是——诸恶莫作.2. 菩萨戒.强调的是众善奉行.所以无论是否受戒,是否信佛,都可以阅读...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未受菩萨戒是否可以看戒律?? -
衡沸复方: 楼主好.按照传统佛教的规定是不可以看的,不许看的原因并非什么罪过不罪过的事情.这条戒律实在是我佛老婆心切的良苦用心,因为初涉佛法的人士大多信心不坚,还没有真实的确立正信佛法的心态.假如一个这样的人士看了比如菩萨戒条...

焉耆回族自治县13625539949: 上座部如今基本的戒律有哪些 -
衡沸复方: 上座部依《十诵律》、《四分律》.但非出家人不能诵律,在家居士亦不可看出家人的戒律,非佛门弟子更加不可以.所阿弥陀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