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外患内忧,明清时的两次军改起了怎样的作用?

作者&投稿:锁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改革在历朝历代都不是容易的事,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阻挠。军队的改革也是一样,历史上因改革军制,遭到灭顶之灾者也不乏其人。战国大军事家吴起,初在魏国实行改革措施,成效显著,他选练的一支“武卒”军队,开疆拓地,战绩辉煌,后遭大夫王错陷害,被迫投奔楚国。他在贫弱的楚国推行改革,兵威四方。但是,当支持改革的楚悼王死后,吴起却惨遭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用乱箭射死。

明清时期,外患内忧,蒙古瓦刺入侵明朝,太平军对清朝的威胁,都迫使当时的有识之士改革军制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明朝名将于谦和清朝大将曾国藩冒险进行的军制改革,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先来看一下明朝名将于谦创建“团营制”的情况。

明朝京军从水乐皇帝朱棣时起,实行“三大营”制。按编制,京军“三大营”编有五军营(步兵)、三千营(骑兵)、神机营(火器)。每营各设一名总兵官,只掌管军政文书,不负责操练和作战指挥,而操练专由管训练的将校实施,遇有征战任务,临时从各营抽调兵力组成作战单位,临时委任将帅统领。此种体制,其弱点有四:一是步兵、骑兵、火器分离,二是官与兵分离,三是带兵和练兵分离,四是平时与战时分离。严重影响了整体作战威力,特别是公元1449年,明军在土木堡之战中丧师 5 0万人,严重地暴露出编制体制的弊端。

为此,兵部尚书于谦决定改革“三大营”军制,实行“团营制”,由各兵种混合编制,从步、骑、火器语兵种选出精兵10万人组成5个营,各营能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由坐营都督全权负责营的节制、作战指挥和训练;五营以上设团,团设总兵官,全权负责团的节制、作战指挥和训练,后来又增加到15万人,分编10个营,进行团练。于谦改草“团营制”的优点有四:一是由步、骑、火器分离,变为诸兵种合成一体,二是由官兵分离,变为兵官互知;三是由带兵、练兵分离,变为带兵、练兵结合;四是由平战分离,变为平战一致。

方案一经提出,却遭到守旧派的痛骂,说“三大营”是祖宗定制,要改制是不忠不孝:更有甚者,说于谦是图谋不轨,借此纂夺兵权,驾空皇上。当时,景泰皇帝比较明智,支持于谦改革,遂令试行。于是团营之间经常合练,很快做到了军容严整,武艺娴熟,战法灵活,节制自如。后来在抗击蒙古瓦刺军的作战中,发挥了整体威力,多打胜仗,充分显示出团营制的合理性。故《明史·兵制》赞曰:“于谦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

但事过不几年,支持于谦改革的景泰帝被宫廷政变推翻,干谦亦遭诬陷被杀害。从此,团营制被废除。直到成化年间,于谦沉冤昭雪,团营制才得以恢复。

再来看清朝这场军改, 清朝末年,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烽火,清朝大将曾国藩,冒着风险独出心裁,破除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模式,创建湘军、淮军,成为清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面对太平天国起义军,清政府的正规军“八旗”和“绿营”战斗力极低,“将与将不和,卒与卒不习,胜则相忌,败不相救”,以致屡战屡败。曾国藩奏请清政有“今欲改弦更张”,到湖南办团练,先后创建了湘军及共陆师、水师和马队,以后又创建了淮军。

湘军和淮军针对绿营兵制的弊端,将世兵制改为募兵制,自选军队统领,而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选哨长,哨长自选什长,什长自选勇丁,这实际上是把戚继光的“选练”之法在清军军制改革上的一大运用和发展。

正如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所说:曾国藩改革创建的湘军和淮军,勇丁皆营官所自招,营官皆将领之亲信,上下相维,将卒亲睦,各护其长,便利指挥,能用人死力,比八旗、绿营组织更严密,战斗力很强,屡战获胜,成为太平军的克星,最终将太平军剿灭,从军制改革上说是相当成功的。




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中国面临的侵略有哪些?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可以说内忧外患 1、腐败的政治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历经2000多年的封来建统治已经走向灭亡。2、落后的经济 封建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源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

晚清内忧外患之下,为什么能坚持70余年?全靠这个英国人吗?
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朝的大门开始,清朝苟延残喘了七十余年,一直到1911年宣统退位才算灭亡。相信大家对晚清的破败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八国联军入侵。为什么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晚清竟然坚持七十年才灭亡呢?鸦片战争 可能有朋友会说是慈禧续命或者洋务派改革,将大清...

为什么明朝杀功臣,而清朝不杀?
在古代,很多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会做一样的事,那就是杀功臣的事了,可是在古代那么多朝代中,唯一一个没有杀功臣的朝代就是清朝了,清朝的开国皇帝在建立大业之后并没有将,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五位兄弟杀掉,反而还给了高官厚禄,甚至在五位兄弟去世的时候,努尔哈赤还给了规格极高的葬礼,那么这些...

洋务运动:一自我提升新政清政府内忧外患下的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部分清政府官员意识到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深刻感受到向西方学习的紧迫性。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让一批手握实权的官僚对西方的船枪有了切身体会。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开始倡导并主持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和生产为中心内容的繁荣运动。

清朝是最垃圾的朝代不
宋明时期我们的科技是顶尖的,宋代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75%,另外,宋代对外战争的胜率保持在70%,北宋时期一直到靖康之变前一年,宋朝国土还是呈现扩张状态。明代引进火炮,随后就能改进出更先进的火炮。到了清朝强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禁止采矿,严重限制工业发展,不知道落后了世界多少。在西方忙着建立...

为什么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而明朝却无法剿灭李自成
实际上入侵的帝国主义也是想留着清政府这头肥猪慢慢宰,不会把它逼到绝路的。至于割地确实丧权辱国,但对于被割地的老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大的伤害。到了民国,很多社会名流都愿意住到租界里边去。总之,清政府确实腐败无能,但它却正是凭借这种腐败无能在苟延残喘。假如它奋起反抗,拼命折腾,结果只能是...

清朝文化的学术思想
清朝学术兴盛,文人学者对明朝以前各朝代的种种学术都加以钻研、演绎而重加阐释,集历代之大成,梁启超称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鉴于晚明政治腐败、内忧外患不断,宋明理学流于空泛虚伪,致使清初学者多留心经世致用的学问。明朝亡于流寇、清朝定鼎中原后,一时学者痛定思痛,排斥空谈心性的宋明...

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明朝又是怎样灭亡的
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为何明朝不让王爷留在京城,清朝不让王爷离开京城?
清朝政府不让王爷离京:说起清政府,可能大多数人对清政府的印象是昏庸腐败,政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而事实上可能清政府的状态要远比这些更加严重,换句话说,清政府时期内忧外患十分严重。我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进攻和侵扰。内部也有各路的人民起义和人民反抗!因此当时虚弱的清政府是非常需要王爷的...

大清百姓一日三餐,大明百姓同样一日三餐,老百姓该爱大清还是大明呢?
心知肚明,何须再问。既然都是一日三餐,那么爱谁还不是都一样。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往往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无外乎如此。当然,牵扯到爱不爱,尤其是对于两个临近朝代,那势必就不能等闲视之。盖因还有深层次的缘由,除了民生福祉,更有认同问题。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清时期的两大赋役改革有谁了解明清时的两大赋役改革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和结果?麻烦解释一下!谢谢! -
尾穆芙宝:[答案] 明朝: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改革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
尾穆芙宝: 明 一条鞭法 “赋税合一,按亩征银”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 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以丁银取代力役. 除苏、松、杭、嘉、湖地区征收本色漕粮供皇室食用外,其他地区田赋一概改收折色银. 简化征收手续,取消里甲征收,直接由官府折办收解. 清 摊丁入亩 将丁税废除,将康熙末年已经固定的丁银数目,分摊入田赋,使得没有田产的人可以不纳赋税.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朝加强军权的措施
尾穆芙宝: 明太祖: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3.设锦衣卫(突出表现) 4.八股取士 明成祖: 1.迁都北京 2.削藩 3.增设东厂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清时期地方官兵制度 -
尾穆芙宝: 明代初期,兵役沿袭元代先招募后转为世袭制.明代中叶,“军士有军籍世袭,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明末至清代,兵役实行招募制,招募事宜由地方官府兼办,设募兵处,凡应募者到募兵处报名,便可入募.募兵费取自民户.当时兵制有士兵、机兵、乡兵、弓兵等,均募自民间.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涧西区18981266653: 清朝统治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对待内忧外患的态度?
尾穆芙宝: 1、对内镇压——启用曾国藩等汉族官员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 (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朝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 -
尾穆芙宝: 政治方面:宦官干政,内阁权力过大,党争(这个属于后期的问题)经济方面:后期财政危机严重,抑商主义.军事方面:末年对外用兵屡遭败绩,如萨尔浒之战,松锦大战等.其它:中后期流民成风,末年西北各省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暂时想到这么多,手机打不容易.

涧西区18981266653: 不属于清朝时期的国防形势是 -
尾穆芙宝: ()不属于清朝时期的国防形势. A、变化武备,抵御外侮 B、炮口立约,国门大开 C、开疆拓土,中兴治国 D、举办洋务,安内降外 正确答案: C 清朝江河日下,是封建王朝的末期,无力开疆扩土,中兴治国.被外国打开国门B,统治阶级寻求变化A,进行了洋务运动等尝试D

涧西区18981266653: 简要概括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
尾穆芙宝:[答案] 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广了,我就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简要概述一下. 1、政治 明朝:虽然仍然是封建社会,... 包括印刷方面,彩色套印技术出现,与当时的西方相比,中国的各类技术依然领先于西方,在火器方面也不逊色于西方. 清朝...

涧西区18981266653: 大明朝,清朝的破败为什么结局一个样,都是内忧外患? -
尾穆芙宝: 明朝末期,宦官专权,夷狄四起,加上崇祯这个皇帝,正确的决定坚决不执行,人才坚决往死里打击,还有本身的军事制度不合理,所以走向覆灭.至于清朝,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大势所趋,又没发现,严格说来,清朝历史上没有一个昏君,但是难以抑制全球化脚步,注定封建社会制度要退出历史舞台.

涧西区18981266653: 明朝前期和中期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是什么?又是怎样解除的? -
尾穆芙宝: 前期主要是蒙古的威胁,瓦剌的也先,后来的俺答都打到了北京城下.后来隆庆年间,高拱、徐阶、王崇古等主导了与俺答的互市,北方才平静下来.倭寇也是从洪熙、宣德年间发端,正德、嘉靖年间进入高峰,后来对倭寇采取剿抚并举,才慢慢平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