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散文的特征是?

作者&投稿:木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周作人散文的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特点在于文中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这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生命所在。
它正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而这种难以言传的情调或者境界,就是“物哀”。周作人的文章,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情思当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绪。
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
在不同的层次里,“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正如叶渭渠所指出: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扩展资料:
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沦为汉奸文人。另外,他在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等方面也做出过贡献。
在《周作人传》中就能看到3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
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轰动一时,新文化运动中更发表影响深远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启蒙主义理论文章。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作人

周作人在五四时期名气很大,确实名不虚传。他在理论上对文学有三点贡献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一是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二是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三是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三篇文章,层层递进,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而周作人之所以能够对文学有如此精湛的认识,与他拥有广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他博览群书,是多种学科的最早探路人,对民俗学、人类学、儿童文学、心理学、女性学都有涉猎。
??周作人的散文名气极大,但能说出其妙处的人实在不多。张中行本身是文章家,确实说出了一些真感觉。刘绪源真正沉入了周作人的散文中,对其个中三味确有一些真知灼见。本人不妨做一回文抄公转录他们的高见。
??张中行是周作人的学生,与周作人有不少交往,写有两篇有关周作人的文章。一篇《苦雨斋一二》见《负暄琐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另一篇《再谈苦雨斋》见《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一版)。写得不错。
??对周作人,张中行有一个基本评价:大事糊涂,小事不糊涂。反用“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典故。“大事糊涂”指的是周作人落水做了汉奸,失了国家、民族的大义。“小事不糊涂”指的是他的文化成就。
??在张中行笔下,可以看到周作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博览群书。张中行说:“在我熟识的一些前辈里,读书的数量之多,内容之杂,他恐怕要排在第一位。” “他喜欢涉览笔记中国的,他几乎都看过。如他的文集所提到,绝大多数是偏僻罕为人知的。”“他之熟悉日文典籍,似乎不下于中文典籍。”(《再谈苦雨斋》)“到他家串门的朋友和学生都知道,他永远是坐在靠窗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一本书。”(《苦雨斋一二》)
??周作人散文的内容,即题材与思想。题材千差万别,思想一以贯之。张中行在两篇文章中都过,周作人自己表示不懂道。道即人生观。张中行认为道有三个层次:一是“道生一”的道,是上道,也可以说是哲学之道,是本体论的问题;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是中道,是怎样活的问题;三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下道。张中行认为周作人对中道大谈特谈。表现为题材,“他注意底层,注意多样,兴趣伸向村野、民俗、儿童以及草木虫鱼等等。”“反对以各种力以扶强欺弱,如喜欢谈妇女问题”。(《再谈苦雨斋》)
??周作人散文的表达,张中行认为概括地说就是“用平实自然的话把合于物理人情的意思原样写出来”。认为周作人的文章“话很平常,好像既无声(腔调),又无色(清词丽句),可是意思却既不一般,又不晦涩。话语中间,于坚持中有谦逊,于严肃中有幽默。处处显示了自己的所思和所信,却又像是出于无意,所以没有费力。”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张中行提到几点:一是丰富的知识,二是洞察的见识,三是思路的既条理又灵活,四是前人的表达方法的积累,五是熟能生巧,六是对文章的好坏有所知。所以,周作人散文达到的境界,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或者换言之,“能够寓繁于简,寓浓于淡,寓严整于松散,寓有法于无法。”
??刘绪源在他的《解读周作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中用了较大的篇幅谈周作人散文的妙处。他将周作人的散文分成三类:杂著、小品和书话。
??关于知堂杂著,他认为周作人喜欢淡然自在的文风,对此,他引录了周作人杂著中的引文:“爱情的事,无经验的人是不明白的,普通情书常常写言过其实的肉麻话,不如此写不能有力量。”进而引周作人的议论:“窃见文学上写许多言过其实的肉麻话多矣,今乃知作者都在写情书也。我既知道了这秘密,便于读人家的古今文章大有帮助,虽然于自己写文章没有多少用处,因为我不曾想有什么力量及于别人耳。”这话说得是很自负的,也很幽默,确实体现了周作人文章不同寻常的追求。具体地说,周作人杂著有很独特、很有价值的思想。比如“文明本来是人生的必要的奢华”,“人们所要者是身体与思想之自由,并非‘优待’,——被优待即是失了自由了。”思想往往构成了他文章的内容材料。他的思想也很有特点:“一是与学问紧紧连在一起,许多重要思想正是由学问支撑起来的。有些思想本身就是学问。”如果思想不经学问的锻炼,那么,必定有经验的支撑,是“经验所得的老实话。”(此语出自《谈虎集·三天》)
??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思想表达也很有特点:广征博引,引文量多质高,材料新,用得出人意料。原因是他学问之大,读书之多,知识面之广,确为一时无两,因而他能在数量惊人的阅读范围内选择最合己意的引文;二是许多外文书籍中的引文是他发现后自己译成中文,然后引入文章,中国古籍中的引文也往往是久被埋没而由他独家发掘的,带上了‘周氏’印记;三是他将思想与学问结合得贴切自然,学问的发挥成了他的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创造了一种通篇以学问铺就——或干脆以渊博的引文铺就的写法,形成了一种独创的文体,夜读抄,他自诩为“文抄公”的抄书之作。
??刘绪源还分析了周作人的语言。语言的曲折多变,进退自如。
??刘绪源认为周作人有一个独家的剑法,“是他经常而娴熟地运用一各既锋利又别致的武器——反讽。”“娴熟地运动这种不点破的反话,便是他化激烈为平淡的作文金针吧。”
??刘绪源认为知堂杂著的最末一个特征,“最能体现他热爱日常生活、温厚而又富于诸多情趣的性格,也最能区分他的杂著与别家杂文的差别,那就是:他的文思并不总是顺着逻辑的线索发展,他会不时地穿插一些十分细微朴素,充满世俗气息的感性体验,使用权你从抽象的理性思维中跌落到世间的人情物理中来;而他的许多结论,也并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他独到的、充溢着感性色彩的实际经验的表达。”
??“通常所说的知堂散文的‘丰腴’,不仅体现在小品中,也体现在他的杂文里,而不断插入自己真实的感性的体验,正是使他的杂文丰腴起来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丰腴与余情
??在知堂小品中,通篇都是用以表达作者自己的“余情”的,这种余情往往通过作者对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琐细关怀,和对于各种名物的细切体味与介绍,很自然地表达出来。所以说,对于日常生活与各类名物的描写,正是知堂小品达到“丰腴”的主要途径。
??关于知堂小品
??第一个基本的特征是“苦中作乐,乐中含涩”的滋味。首先是对普普通通的人生表现了一种琐细的关怀,充满了兴趣。其次是何味名物的细切,渗透了心情。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小品中也充满这类既不玄奥艰深又为别人所不注意的有趣的知识”,“知识在他的文章里,已经化成了一种材料,它们和其他材料一起,经过知堂老人的语言文字,调制成了一种截然不同于黑暗现实的恬静闲适的情调,他正是以此来驱遣侵入自己内心的黑暗的。”“知堂小品虽包含有大量名物知识,却毕竟还是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所提供的主要是审美,而不在于知识的传递。”从他名物的细切,“可以看出周作人独特的性格心情”。
??第二个文体特征,“是它那温润浑厚的中间色”,“它那文字的色调,既不过于高亢亮堂,也不过分明丽妩媚。既不偏于豪放也不偏于婉约,另辟了一条朴实琐细而有谐趣的蹊径。”他曾将日本的俳文分为三类,“一是高远清雅的俳境,二是谐谑讽刺,三是介在这中间的蕴藉而诙诡的趣味……”,刘绪源认为,周作人的小品就属于第三类。
??知堂书话
??总的特征,寓心境于读书,寓思想于学问,寓热切于冷门。
??寓心境于读书,在书话中寄托余情。寓思想于学问,将思索转入杂学。寓热切于冷门,钻故纸堆但还是有热切。

特征: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三)文体自由,风格多样。有闲适、幽默、犀利等等风格。
  (四)受到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受英国的小品文、蒙田的随笔、屠格涅夫、泰戈尔散文诗等文体的影响。
  (五)散文中智慧和学养深厚,散文成就斐然。

扩展资料: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常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对其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周作人是谁?
20年代在周作人影响下,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以“冲淡”、“清涩”为主要特色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很有权威的流派”(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在稍后的李广田等人的散文作品中,也隐现他的影响。30、40年代,随着思想的演变,周作人的散文以自我...

20年代诗歌有哪些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

为什么三十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30年代涌现了椅披新的文学作家,作家的主体性增强,身穷志不穷,张扬个性,持有着自主精神和主人翁意识,自觉性提高,把文学作为一种工作,对文学艺术及技巧自觉追求探索,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提倡悲剧,批判封建思想道德残害人性的本质,及对社会各种弊端的抨击,以人为本,表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他们充满活力的创作给文坛...

中国20年代到30年代的诗歌和作品
代表作有:《尝试集》(胡适)、《冬夜》(俞平伯)、《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卖布谣》《田主来》(刘大白)、《三弦》《月夜》(沈尹默)、《草儿在前》《别少年中国》《鸭绿江以东》(康白情)、《小河》(周作人)初期浪漫主义诗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诸诗人组成的新诗派别,他们用磅礴...

赵树理作品与二三十年代的乡土小说的异同(结合作品)
理论基础不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赵树理小说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创造性发挥,《讲话》发表后,深谙农民生活的赵树理以自己独特的观察与体会,实践了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20年代乡土小说是对文学革命后小说创作中的概念化倾向的引导,周作人等提出“乡土文学”...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比较
三、二十年代的诗歌 胡适是五四新诗革命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白话诗集。继而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纷纷创作新诗。但这些尝试之作,平实直露者多,蕴藉婉曲者少,诗味不浓;为新诗作出重大贡献、奠定其稳固地位的,是郭沫若的《女神》;湖畔诗人...

关于鲁迅和周作人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周树人】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

五四运动中的先进人物及其世迹
中国近代民主维新人士,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

鲁迅与著名散文家谁称周氏兄弟
周作人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他身上承担着中兴家族的重任。他为此也做了不少。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都是在他的影响下或去日本留学或走上社会。可惜的是,鲁迅与周作人的兄弟关糸在二十年代彻底破裂。周作人后来成了汉奸,与这无关。关于周氏兄弟关糸的破裂,快一个世纪了,由于当事人不愿提及,家丑不可...

名著解读一点通答案!
鲁迅曾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希望"科学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艺书"。周作人则对《昆虫记》更推崇一些,他说,读这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90年代末,中国读书界再度掀起"法布尔热",书市上几种《昆虫记》的摘译本...

达县17329362927: 周作人的写作风格 -
余兴骨折:[答案] 一、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二、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 三、幽默 四、公认富有知识性

达县17329362927: 简析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这是简答题! -
余兴骨折:[答案]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他的...

达县17329362927: 请论述一下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结合周作人理论文学史《人的文学》) -
余兴骨折:[答案]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达县17329362927: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特点? -
余兴骨折:[答案] 小说:用白话文创作突出思想启蒙的作用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凸显新文学革命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例... 虽然贯穿于整个20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创 作中,但平和冲淡更反映周作人的气质,如《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

达县17329362927: 周作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什么异同? -
余兴骨折: 先说同.一是内容上有真情实感,不虚无,写的就是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以及对事物的感慨.朱曾写过《执政府大屠杀记》,周也写过《三月十八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自然清新,不...

达县1732936292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散文特点有哪些
余兴骨折:三十年代散文诗不如二十年代形式多样、风格众多,从整体上比较,优秀散文诗人诗作的数量都少于二十年代.二十年代的一些散文诗大家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郑振铎、徐玉诺、朱自清、谢冰心等都不写或很少写散文诗,许地山、韦丛芜...

达县17329362927: 试述周作人散文的美学特点 -
余兴骨折: 1,他自己说的:一个人文笔再美,没有好的思想也就差了一等.事实上他的蓝青官话,本来就赶不上叶圣陶等一派专用欧化语法的,何况他还故意把文章写成涩柿子.以往人们不知道他这人可以轻易叛国,单从文思论,觉得梁实秋这样的比他...

达县17329362927: 周作人的写作风格 -
余兴骨折: 一、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二、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 三、幽默 四、公认富有知识性

达县17329362927: 5,简述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的散文特点. -
余兴骨折: 冰心的散文特点在作者笔下,大自然具有人的灵性.景因情之融入而更美,而蕴含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融情入景,情景相生的艺术特点,使作品具有抒情诗的韵味和风景画的情致;而笔调的轻倩灵巧,语言的清隽流丽,既有白话通俗流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