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是蜀地大儒之首,为何劝刘禅不战而降?

作者&投稿:莘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263年,18万魏军伐蜀,大将军姜维率军将魏军主力钟会十几万大军堵在了剑阁,但是邓艾却另辟蹊径,偷渡阴平,连克涪城、江油、绵竹,兵临成都城下,正是这个时候,蜀汉朝廷对于接下来是战是降吵成一片。

蜀汉朝廷大臣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投靠东吴。

有人认为应该向东逃走,投靠东吴政权,因为东边还没有敌人到达,而且东吴与蜀汉是盟友,如果向东逃,可以由镇守江州的罗宪接应,再经长江到达东吴境内,非常方便。

二、逃往南中。

有人认为应该逃往南中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当时那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蜀汉在南中设置了都督来管理,当时的南中都督是霍弋,在魏军南下攻蜀时,霍弋就上书刘禅要求派兵支援成都。

三、直接投降

建议刘禅直接投降魏国的人以谯周为首,谯周这个人是益州本地人,担任着光禄大夫的官职,这个光禄大夫就相当于政府的顾问或者智库的专家学者,而且还是首席的,谯周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在益州的地位是德高望众而且学识渊博的。

谯周直接驳斥了另两种观点,谯周是这样驳斥投靠东吴的观点的:

谯周认为我们本来与东吴是平起平坐的,现在皇帝投降了东吴,不会被善待的,因此不能再当天子了,而且现在投靠东吴,将来肯定还会再投降一次,因为将来的局势肯定是实力最强的魏国统一天下,如果投降东吴是受了一次侮辱,那么将来再投降魏国就是二次受辱,与其两次受辱,不如一次投降到位。

谯周是这样驳斥逃往南中的观点:

谯周认为南中那帮人一直就不服我们,与我们不是同一类人,他们是胡人,本来就对我们不满,如果投靠他们,势必加重他们的负担,将来肯定会想方设法对付我们,况且如果要逃往南中应该早做打算,现在匆忙逃往南中,敌人就跟在后面,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谯周认为现在投降魏军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还可以跟魏军讨价还价,谯周还向刘禅保证,只要陛下投降了魏国,他们肯定会封给陛下一块地,如果他们没有封,我谯周会亲自去洛阳为陛下争取。

谯周的话现在看起来,很可笑,都已经是投降之人,哪里还能讨价还价呢?如何处理,不都是司马昭一句话,哪里能轮得到谯周说话的地步,不过在朝廷之上,没有人争得过谯周,或者投降是大多数益州官员心里的选择,只不过是由谯周说了出来,那么,谯周为什么要选择投降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谯周代表了益州豪强的政治主张。

蜀汉政权统治益州期间,益州本土豪强处于政治边缘地步,基本上是打压的状态,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是蜀汉的国策之一,蜀汉是一批外来人员统治本地人员的政权,同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权。

以刘备为核心的荆州士人集团及跟随刘备从北方流亡到益州的那批北方人,是刘备政权的核心力量,刘备进入益州打败了刘璋,收编了刘璋政权的核心力量,同样是从北方流亡到益州的士人集团,刘备迎娶刘璋的嫂子吴氏为自己的妻子,就是拉拢刘璋政权内部的外戚派,包括吴懿、吴班等人,这都拉拢外地人。

拉拢外地人的目的就是打压本地人,因为本地豪强有资源,有人口,有财富,唯独没有政治权利,一旦让本土豪强有了政治权利,那本土豪强很容易就反客为主夺了蜀汉的政权,蜀汉统治益州四十年之久,益州本土豪强早就不满意了,而谯周就是被益州本土豪强选出来作为投降的代表。

只要蜀汉投降了,益州本土豪强就能在政治崛起,因为刘禅投降后,蜀汉的文武大臣及朝廷重臣很明显要被送到魏国都城洛阳去,那样的话,益州人就能自治了,三国时期地方上士族势力不断崛起,崛起的目的就是要政治权利,这在蜀汉政权身上得不到,但可以在魏国身上得到,所以谯周要投降。

二、谯周为了益州人民的生活更好而投降。

谯周一直是反对北伐的,尽管他很敬重诸葛亮,诸葛亮去世后,谯周是第一个奔丧的人,速度之快,仿佛是谯周自己的亲人去世一般,但在政治理念上,谯周虽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谯周曾经与尚书令陈只争议北伐的得失,只因为陈祗是支持北伐的,为了反对北伐,谯周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理由,这篇文章叫《仇国论》。

《仇国论》有一个中心思想说明了谯周的政治主张,这个中心思想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胜利,这是弱国的生存之道,也是谯周的政治主张,谯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投降者或者投机者,他是有政治主张的投降者,而且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谯周一生有着非常多的著作,是非常有学问的一个人。

谯周建议刘禅投降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益州百姓的安稳,如果刘禅不投降,继续抵抗下去的话,无疑益州百姓是最受伤害的人,没有之一,与其生灵涂炭,不如投降保全所有百姓。

刘禅投降后,谯周本人及他的三个儿子谯熙、谯贤、谯同都没有在后来的晋朝当官,而是甘愿做个隐士,这说明了谯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投降的,谯周有着当时文人的孤傲之情与高清风格,宁愿当个隐士。

三、谯周为了天下一统而投降。

谯周的投降其实与55年前张昭劝孙权投降有着相同的目的,孙策在去世之前,曾经告诫张昭,如果能够辅佐孙权,就辅佐下去,如果不能辅佐就投降吧,反正能有容身之处,孙策都这么想,可见当时的投降并不是什么大事,反而能促进国家的统一,免除刀兵的伤害,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谯周也是如此,他是大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讲究的是大一统,从220年曹魏代汉建魏到公元263年,天下三分已经43年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直到三国时期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正常的,所以当时的人都希望天下会重归于一统,如果蜀汉继续抵抗的话,如何统一?

所以谯周劝刘禅投降,只要蜀汉投降了,东吴政权被统一那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是儒家士人所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谯周,在整个的天下,魏、蜀、吴三国有大量的人都希望统一,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就是谯周建议投降的三个不简单的原因,事实上,谯周的建议是对的,蜀汉抵抗下去也没有复国的可能,只会徒增伤亡,增加百姓的疾苦罢了,从这个方面来看,谯周的建议是对的。



因为当时的整个国家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了,即使这次战争获得了胜利,也不能挽回什么,国家依然没有办法保全。

因为他认为刘禅并没有可以战斗的能力,而且朝堂之中也没有可以对抗敌军的将军,所以会劝他不战而降。

当时蜀国和魏国的国力相比,九牛一毛,而且蜀国多年征战,国力也匮乏,武将也几乎消耗殆尽,谯周为了百姓考虑,劝刘禅投降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他们不想再打仗了,而且也明白现在的局势,就算打也赢不了,不如主动投降,保持实力。


谯周是蜀地大儒之首,为何劝刘禅不战而降?
谯周也是如此,他是大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讲究的是大一统,从220年曹魏代汉建魏到公元263年,天下三分已经43年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直到三国时期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正常的,所以当时的人都希望天下会重归于一统,如果蜀汉继续抵抗的话,如何统一?所以谯周劝刘禅投降,...

四大无耻文人是哪四位
谯周为蜀汉大儒,精研六经,颇晓天文,门生众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便是他的学生。谯周以儒学见用,官至光禄大夫,为蜀汉学者之首,是公知中的公知,大咖中的大咖,俨然蜀地“精神教父”。谯周虽极富学识,但在政治上属于“投降派”,对蜀汉政权的合法性经常提出质疑,一向反对北伐战略,并因劝后主...

三国人物谯周生平简介:其门下竟有陈寿、罗宪等学生
周塞目箝口,未闻一谠言之献,徒过责姜维,以饵愚民、媚阉宦,为司马昭先驱以下蜀,国亡主辱,己乃全其利禄;非取悦于民也,取悦于魏也,周之罪通于天矣。服上刑者唯周,而冯道末减矣。

陈情表原文
1、密:李密,一名虔,字令伯,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由祖母扶养成人,师事谯(qiáo)周(蜀地大儒之一),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 2、险衅:艰难祸患,指坎坷多难的命运; 3、夙:早;闵凶...

三国时期谯周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出名的学生都有哪些人?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吏。谯周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任命他做劝学从事。诸葛亮去世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后主刘禅立太子时,任命他做太子仆,调令家令,...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参与了蜀汉的建立,劝说刘禅投降
谯周的父亲谯岍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精通河图纬书,虽然谯岍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受到父亲的熏陶,谯周非常喜欢读书,并且坚持刻苦读书,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没错,写《三国志》的陈寿就是谯周的徒弟。到了刘备入主益州,成为了汉中王,算是在益州站稳了脚,而谯周...

谯周装神弄鬼阻挠北伐,为何诸葛亮没有办他?
第一,谯周虽然在蜀国官职不高,但在蜀地很有声望,是益州的大士族,是益州士族的精神领袖,是蜀地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儒,陈寿和罗宪都是他的学生,所以诸葛亮要顾及他的影响和声望,也要顾及益州派势力的看法,因此对谯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二,谯周虽然装神弄鬼,到处散播投降言论,但并非完全出于...

第174篇|谯秀终身隐逸不仕躬耕山薮乐道天年其志不虚也
谯周是蜀中大儒,别称“蜀中孔子”,汉末书香门第出身,饱读经书,知晓天文。蜀汉时为诸葛亮劝学从事,蒋琬时任典学从事,可称学界之首,《三国志》的著作者陈寿就是他的学生。他是蜀汉集团中的反战派和投降派。他反对徒劳无功凋敝民生的北伐,写《仇国论》;邓艾兵逼城下的时候,力主刘禅投降。谯周以...

主张投降的谯周先后发表了仇国论、亡国论,他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是他极力劝降刘禅降了曹魏,将川蜀之地拱手让给了曹魏。而在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中,刘璋的出降也是谯周规劝的。这样看来,谯周一人连劝两任君主投降,那不是投降派是什么?这也是小编想简单说说谯周的原因。谯周,字允南,三国时期益州西充人,精通六经,通晓天文,是蜀地有名的大儒,陈寿、罗宪都...

如何评价有西部孔子之称的谯周?
谯周,字允南,是巴西西充国人,也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学者和官员。他幼年就丧父,小时候就熟读诗书,六经,算得上是蜀地的大儒,门下也有学生,他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生前也撰写了很多学术著作,大概有100多篇。但是这些著作都陆陆续续的散失了,现在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后人的辑本。例如《谯子法训》...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诸葛亮北伐.焦周为何总是反对? -
夏钧帅洁: 谯周是蜀地本土势力的代表.而蜀汉政权本是一个外来政权.谯周反对北伐我并未留意,但这与谯周劝降刘禅是一致的.本土势力关注本地地主权贵的利益,并不在乎夺取天下.也不在乎谁是皇帝.争天下是消耗益州的本土利益去实现外来政权的理想,谯周之流当然反对.但诸葛亮北伐无可厚非,因为诸葛亮的理想就是北伐.诸葛亮的任务也不是治蜀,而是北伐.只有后世那些鼠目寸光之辈,才会讽刺诸葛亮耗尽国力.而谯周维护本土利益,也是无可厚非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简述<<三国演义>>中三国归晋的经过 -
夏钧帅洁: 第四十二回 三国归晋 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谯周劝刘禅向魏国投降.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刘谌和几个有骨气的大臣都劝刘禅背城一战.刘禅不听,下旨谯周写书投降. 刘谌得知明天就要投降,便杀了妻子和儿子,并割下他们的...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谯周劝后主刘禅投降是诸葛亮要他这样做的吗 -
夏钧帅洁: 当然不是,诸葛亮胸怀大志,定要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雄才伟略,一代名相怎么可能使皇帝投降? 其实谯周是不满蜀汉的统治.谯周是益州士族阶级,是土生土长的益州人. 诸葛亮依法治国,那是井井有条,有条不紊.他主张“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就是一视同仁.所以益州本地士族集团就不满.士族得不到优待,不能有权有势.这时曹丕实行的政策是九品中正制.士族可以永远做官,世世代代世袭官位.所以益州本地士族集团就偏向于曹魏,就大唱投降论调.谯周这样才劝后主投降.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三国演义》蜀汉政权最后结局 -
夏钧帅洁: 因为刘禅昏庸,宠信黄皓. 再加上诸葛亮姜维连年征伐,国势衰败. 黄皓私自瞒下姜维上奏书,虽然有蜀道难,若刘备在世,这蜀道可以发挥出很大的用处,而刘禅.就不说了. 再说,益州虽然在秦汉时期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明确的提到了,益州疲惫. 有一句话叫:得中原者得天下,你不管江东、益州实力再强大.难道可以和中原九州比?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蜀国的灭亡?
夏钧帅洁: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版儿子诸葛瞻权、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三国演义”的最后一回是什么? -
夏钧帅洁: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松桃苗族自治县17772029043: 谯周写过一篇仇国论,貌似是骂刘禅的,为什么没有给杀,是刘禅不知道还什么? -
夏钧帅洁: 仇国论不是骂刘禅的 《仇国论》由三国时代蜀汉中散大夫谯周于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所作,是一篇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发动连年北伐的文章.这篇文章也被视为益州本土人士对蜀汉外来统治集团的反抗.《仇国论》并没有阻止姜维继续北伐,但谯周最后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官升一级,成为光禄大夫,可见朝廷中也有许多人对他的言论深以为然,之后益州本土人士对蜀汉的反抗更加激烈,直到谯周劝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