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严父的时候就有慈母,有严母的时候就有慈父吗?

作者&投稿:宥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严父慈母到严母慈父现像的原因?~

由于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和母亲对孩子的疼爱才会产生这样,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尤其是现今的社会,做为母亲不但要照顾好孩子,还要顾及自己的工作、家庭及其它一些问题,但作为母亲的角色却是雷打不动的在履行着,表面好像是女人天生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其实多半是由男人的推托和不负责任而引起。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论男女都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不是由性别决定的因素,而由自觉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这样做,严母多为身历孩子的成长,了解其中细节所以才会要求细致,所谓慈父很多是不了解真正的教育过程而只是源于对骨肉的溺爱罢了。

其实这也只是你身边的比例。严母变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家庭关系。其实父母大多是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如果家里的孩子是男孩子,大多情况下,都是严父居多,因为父亲比较有威严,作为一个年长的成熟男性,从孩子的幼年时期开始,对同样性别的儿子,有很强的威慑作用。如果严母来管教儿子,随着儿子年纪增长,严母的“威严”怕是震慑不住这个皮小孩了。所以男孩子大多是严父来管。


而女孩子的家庭,则相反。女孩子更需要父亲给予的安全感,所以父亲就不能太严格,而且男人手脚重,如果一个不小心体罚过头了,女孩子承受不住嘛。而且女孩子脸皮薄,男人又都是大直男,一句话说重了,也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所以,作为同是女性的母亲,就更好管理女儿,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母亲都能直接给予帮助,而父亲很多时候帮不上忙。并且随着女孩子年纪增长,母亲也可以制得住这个小丫头,除非这个丫头比小子还要皮,就只能严父来出场了。

综上所述,男孩子家庭,严父的比例很高。而女孩子家庭,严母比例很高。

言归正传,除了男女孩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国的独立女性越来越多了。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以前和现在。

以前女人是“相夫教子”,相夫教子什么意思呢?就是辅佐丈夫,教育孩子。在旧时代,女性地位低,可从事的职业非常少,她们只能依赖一个男人来生存。所以家里的事情,几乎都是女人一手操办的。而女人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目不识丁者很多,对子女的教育,也只是管制。然而随着孩子年纪增长,女人常年在家,缺乏知识和见识,就难以继续教育子女。尤其是男孩子,根本管不住。所以父亲因为是家中的顶梁柱,在家中是说一不二,就算母亲也很尊重父亲,那么在孩子心理,父亲的威严就很大。孩子也更害怕父亲了。主要原因是,父亲在家中地位高。所以父亲就算不是严父,其威严也能震慑子女,产生畏惧心。

而现代社会,就不太一样了。男女平等了,女人可从事职业非常多了,各行各业都有女性身影,女人在社会上,家里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了。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女人说了算。那么父亲在家中的威严就会降低,孩子就不怕父亲了,妈妈都不尊重爸爸,你说孩子还会怕爸爸嘛?所以女强男弱,是直接导致严母出现的主要原因。孩子怕谁,谁自然而然的就“严”了嘛。

但无论严父,还是严母。都是为了教育好子女。

有一个慈母是人生的幸事,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严父。

我们关于父子观念,有两处错误:其一是父亲要有威严,所以处处要让儿女畏如神明。
其实用畏惧作基础,连权威也只是维持一点表面,爱是很难存在的。

第二要儿女尽孝道。这简直是放债讨债,哪里谈得到什么天伦之乐。当作应尽的义务,孝是没有许多人实行的;就是实行的少数人,也往往不真不深,敷衍敷衍面子。

建立在人情上的父子之爱,却就不同了。这种爱的关系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在错误的严父观念中没有真孝,至少很少有真孝,诸位中也许有人以为我的说法偏激,错误。其实这话再平庸不过了。我是向无高见的人,只用常识的眼光来看世事。今天早晨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教育视察员从某地回来,发表谈话说,一切平静,并无学潮。这不是和“此地并无黄金三百两”一样吗?

多年前,一位体育老师告诉我说,若是觉得身体的某一部份存在,便是某一部份有了问题了,在健康的情况下觉不到存在,我一直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道学家宣传孝道越厉害,每有一点荒谬的孝行,例如割股,无害的孝行,例如怀橘,便大加宣扬,便是证明孝行是何等珍奇,何等少。

很流行的二十四孝图,诸位大概是都看过的,卧冰求鲤,不知诸位怎样,我可办不到。

这热心的宣传,我以为就是“并无学潮”式的谈话,表明要提倡的孝行,已经有了问题。自然的慈孝关系,像健康的身体一样,是不觉的,根据我所指出的那两种错误观念,可就建不起这样关系来。

诸位想想,怀个把橘子老人家吃,还要被宣扬一番,人情岂不就淡薄得可以了吗?可是在父必严,子必孝的家庭中,这已经可以传为美谈了。

所以说父亲应当严厉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恭维“严父”。这样的父亲得不到子女的爱,他们的关系往往像路人一样隔膜。这是彼此剥夺整个幸福。子女从家庭中所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学校所能给予的还要重要,在这方面,作父亲的也应该担当一部分的工作。

没有亲切和睦的关系,这种影响不会深入,所以就教育的意义说,严父已经将这种资格失掉了。

有严父的时候就有慈母,有严母的时候也有慈父。这些都是相对的。在一个家庭当中,往往就需要一个慈父严母或者是慈母严父。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严格要求他的人,同时又需要一个。细心呵护她的人。所以。正常的时候就会有严有慈两种情况相对存在。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严父的形象。慈母的形象比较多。因为大多数的母亲都是。比较溺爱孩子。所以比较宠着孩子。然后父亲就需要他加以严加管教。而如果一个家庭当中两个人不管是父亲,母亲对孩子都非常的溺爱,那么将来孩子长大成人也不会非常的独立,他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将来很难融入到社会当中。相反如果在家里父亲要求特别严格。然后母亲又特别慈祥和善。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将会是非常的优秀。懂礼貌。典型。优异的孩子。
中国家庭的大多数教育都是这个样子。父亲扮演着很严厉的角色,而母亲呢,就是特别慈祥,和蔼可亲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呢,很多女强人的出现,女性变得更加独立,然后性格也发生一些变化,就会出现严母慈父的现象,也属于是正常的。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教育出孩子。

有严父的时候就有慈母,有严母的时候,不一定有慈父。有可能严厉的母亲,找了一个比较性格懦弱的丈夫,也就是母亲在家里管着孩子和丈夫。

这个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你的父母愿意这样对你的话,就会有这个样的对待,但是这个还是要根据你们的具体情况去分析你的父母是否是愿意互补的。

在管理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两手一起抓的。父母经常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还不是固定的。因为要是固定的话,孩子对父母就有一个刻板的印象。所以两个人的角色,要经常互换。但是,少数家庭不是这样的。经常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母亲。父亲很少管。


为何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呢?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古至今有一种思想那就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正所谓严厉之下才有孝顺的孩子,如果说母亲对孩子太过于溺爱的话就会毁了他们,所以才有了那句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这句话真的还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吗,我想并不见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

我的母亲 胡适 为什么说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母亲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她管束孩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她是希望孩子能象父亲一样有出息.在孩子得眼翳病时,“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见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深。严父:作者的父亲在他三岁多时就去世了,只有母亲相依为命。但母亲并没有对他娇惯,而是担任起了“严父”的职责,对儿子...

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在严格的教育下,能够教育出孝顺优秀的孩子,慈母的教育可能会让孩子太过于放纵。但事实上,对于这句话,我们不能够只看到表面,而是应该要去理解它更深层面的意思。一、严父指的是适度的教育有的人可能觉得严父所指的教育就是打骂孩子,...

为什么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字面的意思就是严格的父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很成功很孝顺,符合父亲的满意程度,而宠溺孩子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很骄傲放纵,容易招惹是非。这句话能够从古代流传至今,也是有道理的。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自古便有严父多孝子的事情,苏士三大家就是一个精彩的典故。苏轼...

为什么要将父母称为“严父慈母''?
在家庭教育中,自古就是男性比女性,也就是父亲比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要更严格些,甚至会打骂孩子,拳打脚踢的都有。而母亲则相对就没那么严格,比较开明、宽容。会给孩子安慰。所以很多传统家族的孩子都比较害怕父亲,认为父亲太严格了,反过来就会倾向母亲这头,认为母亲比较慈祥。在古代,产生严父慈母这样...

严父慈母和严母慈父哪个合适
在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下,父亲通常会为子女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并强调子女的自律和责任感。父亲的教育方式通常比较严格,有时甚至会显得严厉,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子女成为有纪律、有责任感的人。同时,父亲也会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和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会纵容子女的缺点或错误。相比之下,...

古代严父慈母的典型人物有哪些
慈母:1、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2、岳飞的母亲:岳母刺字。3、北宋政治家曾巩的继母朱氏夫人。严父:1、司马光以身作则教子俭朴。2、王羲之教子学书法。3、郑板桥养子不娇。4、包公给儿子立训。

严父慈母怎么解释?
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意思是说父亲总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而做母亲的总是对自己的孩子会宽容多于责备。

世人皆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这是什么意思?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对父母产生敬畏之心,甚至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们。他们会变得自私和任性,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不会很受欢迎。而适当地对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关心,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生活,塑造孩子积极、乐观、阳光的性格。因此,"严父 "不一定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慈母 ...

慈母严父的模式并不好,为什么会这么说?
2.“大男子主义”的影响 有些爸爸“负重”,不好意思“拉下脸”靠近孩子。因为性格原因,他们不能做出亲密的举动,不能对孩子说太体贴的话。所以他们看起来很认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把重点放在批评上。3.“严父慈母”相辅相成 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还要失去权威。严厉的父亲对慈母的模式正好...

长治市15198319809: 母爱真的比父爱伟大吗? -
莱茜立芷: 母爱是伟大的,因为母亲孕育了你的生命.父爱也一样伟大.从心理学上讲我们成功脱离母体,来到世界上.给母亲回造成潜意识中的失落感,在加上,女性天生的感情细腻的方面的原因,我们平时感受到是母亲的爱和关心多与父亲;而且会显的无私;同时父亲虽然给了我们生命,但没有孕育我们的深刻体验,又加上男性的刚强,感情多不愿意外露,所以平时能感受到确实少了一些.还有就是,父亲的爱比较深沉,心理上要比母爱自私,他会将自己的后代潜意识中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尤其对男孩更强烈一些.但绝对也是伟大的爱.

长治市15198319809: 教育孩子应该是慈父严母还是慈母严父 -
莱茜立芷: 通常严父慈母比较符合传统,但是也不是必须的,重要的是家长教育观念要达成一致,不可以一个管一个护着.

长治市15198319809: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说母亲是“慈母兼任严父”,那么“慈母”与“严父”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
莱茜立芷: 不矛盾 因为慈母和严父只是一用印象比喻罢了而不是实际个体 这里的慈母严父 重点在慈和严上而不是在母和父上

长治市15198319809: 家庭到底是严父慈母好还是慈父严母好? -
莱茜立芷: 当然是严父慈母好,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都是外柔内刚,外圆内方的人.

长治市15198319809: 为什么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 -
莱茜立芷: 从前有一个人,小时候倍受母亲溺爱,他和别人打架,母亲从不批评他,他偷了东西,母亲也不要他把东西还给别人.他长大后,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强盗.最后,他被官府捉住,并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请求见母亲一面.母子相见后,母亲抱着儿子大哭起来,谁知,他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说:“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了许多事,你都不教育我,才会使我落得今天的下场.”后人便有了“慈母多败儿”一说.

长治市15198319809: 作者说 我母亲管束最严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的慈体现在哪里 严父的严又体现在哪 -
莱茜立芷: 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他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文中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

长治市15198319809: 儿子怕妈妈,不怕爸爸.好不好? -
莱茜立芷: 不管什么家庭,孩子总会对父母之中的一个人比较惧怕,其实就是谁(爸爸或者妈妈)更有威信的问题.家庭教育研究学家认为这是正常的情况.那么,孩子究竟是“怕”爸爸好还是“怕”妈妈好呢?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定论呢? 中国比...

长治市15198319809: 胡适在我的母亲这一课,写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矛盾吗? -
莱茜立芷: 不矛盾,这是结合上下文而言的,慈母是相对于为我舔眼翳而言,严父是对我责罚而言的,相照应,说明胡适母亲严中有慈.

长治市15198319809: 为什么大部分的儿子怕爸爸而不怕妈妈 -
莱茜立芷: 因为妈妈看上去比较和蔼呀 爸爸在家里扮演的角色就比较严厉了 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状况 但是不排出有别个例

长治市15198319809: 秋天的雨象声词声词作文300字 -
莱茜立芷:[答案] 人人都说严父慈母,可我去不是那么认为因为我妈妈并不是“慈母”,而是“严母”.记得我小时候,爸妈都视我为“掌上明珠”,只要我喜欢的玩具和食品,都会尽量满足;只要他们有空就带我到公园玩;有时受到一点点的小伤,都会小心地给我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