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作者&投稿:许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都是前一个朝代短暂?~

前朝大多都是暴,而且徭役繁重。导致人民困苦不堪,有些制度也不适用。总得来说就是得民心。

秦汉:中华文化的确立或叫开端,封建制度的开始
隋唐: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封建制度发展到极致
宋元:中华文化逐渐封闭、开始衰落,封建制度弊端暴露的时期
明清:中国文化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封建制度缺点爆发、灭亡的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战国后期,匈奴族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迁发内地人民充实边防。西汉初年“白登之困”后,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并不能杜绝北方边患。汉武帝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三次大败匈奴,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仍不断骚扰北方边郡。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张骞和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往来,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两汉的疆域也得到了扩展。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关系空前繁盛,特别是唐朝前期,因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昌盛。这为汉族政权发展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边疆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迫切要求吸收唐朝先进文化,主动和唐朝政府发展关系,如松赞干布向唐朝政府求婚即是例证。而唐朝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也较为开朗,积极采用如直接管辖、册封和平等交往等多种方式主动发展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元朝的民族融合不仅在范围上更广,而且在融合程度也大大加深。是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①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在元朝统一全国的基础上出现的,范围更广。②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同汉族融合,元朝时,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汉人"。③最重要的是,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中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进步意义:①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②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③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文化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清朝时期,各民族的融合与文化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清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一个重要时期。较之前代,这时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波澜壮阔,高潮迭起,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实现了满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大融合。早在清军入关,满汉之间已经有了接触。清军入关后,随之满族大批迁入关内,客观上打破了满汉之间的地域界线,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同时,为了巩固统治,满清统治者还主动寻求与汉族地主阶级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的联合。这样,在多民族长期的杂居相处中,满族因融入汉族和其他民族成分而日渐壮大。同时,也有部分成员分离出去,融入其他民族。这种血缘的交流,既有利于满汉之间的融合,又密切了各兄弟民族间的关系。
其次,边疆地区各民族的融合较前代有所加强。清初,今天我国境内的55个少数民族已基本上形成,他们主要分别在边疆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普遍散居的状态。清朝定鼎北京后,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了西藏宗教首领和派驻藏大臣,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这在客观上,既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又有利于边疆各民族间的融合。如清代在对北部边疆的经营与管理中,先是把散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迁入东北腹地。接着,又经过多年的征战,控制了蒙古高原及迤西地区,推行“盟旗制度”,以统治归附的蒙古各部。同时,内地汉族人民因战乱、灾荒、饥馑等诸多原因,亦大量流入北部边疆,与他族杂居。这种不同民族成分之间的辗转流动与交错杂居,在北方广阔的地区,掀起了以汉、满、蒙古的融合为核心,维吾尔、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也纷纷卷入的民族融合高潮。
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反清统治和抗击列强入侵中,增强了彼此间的凝聚、交往和融合。满族贵族在入关之初,曾推行过圈地、投充、剃发等一系列扰民政策,在南下剪除南明政权、平定“三藩”战争中,八旗军也曾扰害汉民。这些政策,曾一度激起阶级对立和各族反抗,客观上使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反抗清统治中加强了联系。清后期,统治日益腐朽,列强纷纷染指中国,狼烟四起,边患频仍,民族危机加深。在内忧外患交相逼迫的情况下,在患难与共的斗争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联合,加强了各民族的凝聚与融合。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我在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颁名誉教授时也曾讲到这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中国的历史问题。加拿大的一些教授觉得我的这些观念比较新,并讨论为什么中国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想其中第一个原因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第二个原因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已有了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讲到中国封建社会,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很束缚人的行为,其实这种宗法制度也有它的历史作用,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的位子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部族或者民族,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我们民族从西周开始,虽然自己内部斗争也不断有,但基本上还是遵循世袭制度,即父亲死了,嫡长子继位,这是当时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制度。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也是民族强盛的重要环节。

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很长很长的时候是外族统治的,如北魏。其实隋唐也有很大很大的少数民族的成份,主要是鲜卑人。有一个情况不知各位想到没有,我的小说中写过一个人叫“独孤求败”,独孤求败很骄傲,他一生与人比剑比武从没有输过,所以他改个名叫求败,希望失败一次,但却总没有败过。这个“独孤”就是鲜卑人。“鲜卑”这两个字,有些学者说“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鲜卑人原本住在西伯利亚那一带。但这不是很一致的意见。北周的时候,有个人叫独孤信,他有很多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皇帝,第四个女儿嫁给了唐高祖的父亲,第七个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所以唐高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唐太宗李世民则应叫隋炀帝为表叔。他们都有鲜卑的血统。唐太宗李世民的妈妈姓窦,是鲜卑人。唐太宗的皇后姓长孙,长孙和窦都是鲜卑人的姓。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唐朝很有名的宰相,他也是鲜卑人了。据我初步统计,唐朝宰相至少有23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那时候说“胡人”就象我们现在说“洋人”一样,没有歧视的意思。在唐朝,有23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可见唐朝对外国人一点也不歧视。再说汉朝,汉武帝与匈奴交战,匈奴分裂投降了。其中一个匈奴王子叫金日〔石单〕,很受汉武帝重用。汉武帝死后,他的身后大事交给两个人,一个是霍光,一个就是金日〔石单〕。由此可见,我们民族壮大的重要原因就是非常开放


...清,战国,三国,宋,五代,南北朝,隋,西汉,唐,明,元,按朝代远近排列出来...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通俗说法就是:夏,商,西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所以排列顺序从远到近为: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
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属、后属、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朝代口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顺序是什么?
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顺序分别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元明清。以上为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顺序,这里面没有把宋朝算进去,因为宋朝时期并没有实现全国性的大一统,北方未被收回,西北有西夏政权。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可以认为不仅仅是国家的大一统,也可以认为是各方势力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比如东晋时期,两宋时期...

朝代的排列顺序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先秦.汉.隋.五代两宋..元明清包含哪五个历史阶段
3、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隋唐时期(581-907年)【阶段特征】繁荣、开放、文化多元,是古代中华文明鼎盛时期。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中央集权制机构完善,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重要发展时期。2)经济:繁荣发展。生产工具改进,内外交通的发达,农业和工...

隋朝宋朝唐朝汉朝明朝按顺序排列
汉朝,隋朝,唐朝,宋,明 给你一个口诀吧,我们历史老师教的,挺简单的。按时间排序的。夏 商 与 西周,东周 分两段,春秋 和 战国,一统秦 两 汉,三分 魏 蜀 吴,二晋 前后延,南北朝 并立,隋 唐 五代传,宋 元 明 清 后,皇朝至此完。

夏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西夏大 ...
按照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中国历史朝代是这样的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明、清。注: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汉:西汉(前汉)、东汉(后汉)。晋:西晋、东晋。(西晋后期至东晋末叶,还同时有"十六国"时期)宋:...

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③最重要的是,元朝时波斯人、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中国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进步意义:①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②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经济;③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文化科技的发展创造...

秦汉、隋唐、元明,为什么短命王朝后面总跟着一个盛世王朝?
秦朝15年,后面有持续210年的西汉王朝。王莽新朝15年,东汉195年。隋朝38年,唐朝289年。五代53年,其中后周10年,大宋319年。元朝97年,大明276年。民国37年,本朝至今已68年,目前正在上升期,估计超过200年木有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持续时间很长的王朝之前为什么总有个短命王朝?以秦朝、隋朝为...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在哪建都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清朝(...

嫩江县19477105267: 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
慈严施尼: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战国后期,匈奴族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迁发内地人民充实边防.西汉初年“白登之困”后,对匈奴采取“和...

嫩江县19477105267: 列举秦汉唐辽宋金元明清的民族关系 -
慈严施尼: 辽宋金元时期是北方以至东北少数民族迅速发展,建立政权并形成强大统治力量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进步、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时期.

嫩江县19477105267: 每个朝代关于民族关系的具体事件是什么
慈严施尼: 不知道你说的具体事件是什么意思,是当时中央的管辖,还是两个民族间发生的大事,或者是其它.说一些我以为比较有名的吧. ①秦朝征服越族后,设象郡、桂林、南海...

嫩江县19477105267: 秦汉时期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慈严施尼: 汉武帝之后匈奴就基本没戏了,所以大趋势还是融合 不管怎么都是融合,因为我们现在是多民族国家,强调和平与友好 从历史角度也要讲融合

嫩江县19477105267: 秦汉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是甚么 -
慈严施尼: 在秦汉统1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换到达了1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依然紧张. 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汉匈民族关系、汉越民族关系构成了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 而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会却为中华民族的构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为汉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嫩江县19477105267: 就我国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
慈严施尼: 想要答案看最后(中间是介绍) 秦汉时期,秦大将蒙恬就曾在长城率10W秦军抵御匈奴.可以说当时民族关系非常紧张.汉朝汉高祖刘邦被围白马,汉武帝刘彻攻匈奴曾表示这实在复仇,所以西汉初期民族关系基本没有改变.西汉末,汉元帝...

嫩江县19477105267: 纵观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
慈严施尼: 民族融合是主流,民族的封建化是主流,民族文化的交融是主流.

嫩江县19477105267: 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 -
慈严施尼: 秦朝嘛主要就是修长城以抵御匈奴,汉初时期由于国力较弱,采取的是和亲政策,利于集中精力恢复中原经济和贸易往来.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国力强盛,采取武力政策,重创匈奴基本解除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维护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汉元帝时期匈奴内乱,其中的呼韩邪单于一部归附汉朝并主动要求和亲,于是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此次和亲不同于前,前者是有屈辱性的无奈之举).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窦固、窦宪两次出击大败北匈奴,最后解除了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鲜卑族进入漠北,占据匈奴故地,逐渐发展成为又一个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北匈奴一直西迁到多瑙河流域,与当地居民融合为匈牙利人)

嫩江县19477105267: 简要说说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什么? -
慈严施尼: 西汉时期民族观念很少,只会以地区来区分人.但是所谓的“夷”这个概念还是存在的,只是针对与一些疆域外的民族. 西汉时期,西汉中央政府就已经专门设立了“典属国”等职官以去管理边疆地区和边疆边民的各式各样问题,同时,边疆地区和边疆部族中的一些人才一样可以成为西汉中央政府中的高官,而中原人民和中原官员也可以去边疆地区安家落户.中国历史上的这种族群人员可自由在对方族群地区中流动的情况,在西方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嫩江县19477105267: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明清以前)
慈严施尼: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