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鉴赏·友书·报燕惠王书》注释与鉴赏

作者&投稿:任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书信鉴赏·友书·报燕惠王书》注释与鉴赏

战国燕·乐毅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①,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②。三城未下③,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④,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⑤。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⑥,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承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⑦,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⑧,故召将军且休计事⑨。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⑩,遂捐燕而归赵⑪。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⑫”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⑬,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⑭,以伤先王之明⑮,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⑯,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⑰,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⑱,有高世之心⑲,故假节于魏王⑳,而以身得察于燕㉑。先王过举㉒,擢之乎宾客之中㉓,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㉔。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㉕。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㉖,而骤胜之遗事也㉗,闲于兵甲㉘,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㉙。赵若许约,楚、魏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㉚,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㉛。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㉜。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㉝,故鼎反于历室㉞,齐器设于宁台㉟。蓟丘之植㊱,植于汶篁㊲。自五伯以来㊳,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㊴,故裂地而封之B40,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㊶;蚤知之士㊷,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㊸,收八百岁之蓄积㊹,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㊺,施及萌隶㊻,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㊼。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㊽,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㊾,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㊿,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51〕,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52〕,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53〕。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注释] ① 五国: 赵、楚、韩、魏、燕。② 尽郡县之: 都把它们划为郡县。③ 三城: 指聊城、莒、即墨。未下者实为二城,莒和即墨。④ 用: 这里是“中”的意思。⑤ 骑劫: 燕将。⑥ 田单: 齐将,用火牛阵击败燕军。⑦ 让: 谴责,责备。 ⑧ 暴露: 本指在露天之下,受日晒雨淋,这里形容军中辛苦。⑨ 且休计事: 暂时休息,商议军国大事。⑩ 郄: 通隙。⑪ 捐: 舍弃,抛弃。⑫ 自为计: 为自己个人打算。⑬ 不佞(nìng): 不才。自谦之词。⑭ 斧质之罪: 杀身之罪。斧质,杀人刑具。⑮ 伤: 伤害,损害。明: 贤明,英明。⑯ 数: 列举。⑰ 畜: 养,这里有任用的意思。⑱ 举错: 措施。错: 通措。⑲ 有高世之心: 有高出世上一般人的用心。 ⑳ 假节于魏王: 乐毅原在魏国做官,魏王派他出使燕国,就留在燕国。乐毅是借外交使臣的身份由魏入燕为臣的,所以为“假节于魏王”。假: 借。节: 符节。㉑ 身: 自身,自己。得察: 被了解赏识。㉒ 过举: 破格举用。㉓ 擢(zhuó): 提拔。㉔ 亚卿: 位次于正卿的官员。㉕ “不量轻弱”二句: 不考虑国力薄弱,把向齐国报仇当作大事。㉖ 霸国: 齐国为春秋时五霸之一,国力强。余教: 遗教。㉗ 骤胜: 数胜。㉘ 闲: 通娴。熟练。㉙ 楚、魏之所同愿: 楚、魏所同样希望的。指楚想得到淮北之地,魏想得到原属宋的齐国领土。㉚ 反命: 复命。㉛ 济上: 济水旁边。 ㉜ 长驱至国: 长驱直入,打到齐国都城临淄。㉝ 大吕: 钟名。元英: 燕国宫殿名。 ㉞ 故鼎: 指燕王哙时被齐国掠夺去的燕鼎。反: 通返。历室: 燕国宫殿名。㉟ 宁台: 燕国的台名,在今河北蓟县北。㊱ 蓟(jì)丘: 燕都,在今北京市。㊲ 汶(wèn): 汶水,在齐国境内。篁(huáng): 竹田,竹林。㊳ 五伯(bà): 即五霸。㊴ 顿命: 贻误使命。㊵ 裂地: 分地。㊶ 著: 载入。春秋: 泛指史书。㊷ 蚤知: 有先见之明。蚤: 通早。㊸ 夷: 平定,平服。㊹ 八百岁: 从周武王封姜尚于齐,至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共781年。八百岁是约数。㊺ 顺庶孽者: 意思是安排好其他子弟,使之顺服。顺: 顺服。庶孽: 庶子,指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㊻ 施(yì)及萌隶: 意思是其恩泽及百姓。施: 延。萌隶: 老百姓。㊼ “昔者伍子胥”二句: 伍子胥的意见被吴王阖闾采纳,前506年,吴国攻破楚国的郢都。 ㊽ 鸱(chī)夷: 皮革制的口袋。 ㊾ 不同量: 才量不相同。㊿ 免身: 脱身免祸。〔51〕 离: 通罹。遭受。〔52〕 以幸为利: 以侥幸去谋图私利。〔53〕 不洁其名: 不肯为自己的声名辩白。

[作者] 乐毅,战国时燕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平山东北)人。曾作为魏昭王使节访燕,燕昭王留任为亚卿。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率军破齐国,因功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号昌国君。燕惠王即位,以骑劫代之,乐毅畏诛,乃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后卒于赵国。

[鉴赏] 战国时,燕齐有仇。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攻齐,下七十余城。后燕惠王即位,中齐人反间之计,用骑劫而疏乐毅。乐毅逃往赵国。不久,骑劫为齐田单所败,七十城复归齐。惠王后悔不已,致书责备乐毅,故乐毅有此回信。

乐毅答书,全围绕“先王”展开。首述先王知遇之恩,次述自己应先王之令而破齐,最后表明心迹,言己既为燕之忠臣,不会图谋私利,助赵伐燕,以宽惠王之心。

《战国策》之文大多极尽纵横捭阖、危言耸听之能事。而此文却是披肝沥胆,曲尽其情,忠直之气,一泻而下,莫之能御。前人曾评此文“激扬磊落,长歌可以当泣”,应该是道出了本文特点的。




《书信鉴赏·友书·报刘一丈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报刘一丈书》注释与鉴赏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①,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②,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③,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

《书信鉴赏·友书·报任安书(节选)》注释与鉴赏
出狱后任中书令,终于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对后代史学、文学均有深远影响。[鉴赏] 这封信是太史公的自述之作,对其下狱受刑经过,著书立说的志向,道叙颇详,这里仅节选其后半部分。前人曾评此信要点在“受辱不死,著书自现”。确实,司马迁以其罕世之才,...

《书信鉴赏·友书·报孙会宗书》注释与鉴赏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③。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④;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唯君子察焉。

《书信鉴赏·友书·报燕惠王书》注释与鉴赏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⑬,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⑭,以伤先王之明⑮,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⑯,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⑰,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

《书信鉴赏·友书·答司马谏议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答司马谏议书》注释与鉴赏 宋·王安石 某启①: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②,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③。虽欲强聒④,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⑤,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⑥,故今具道所以⑦,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

书信鉴赏:友书
《书信鉴赏·友书·戊午上高宗封事》注释与鉴赏 宋·胡铨 臣谨案: 王伦本一狎邪小人②,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③,遂举以使敌④,专务诈诞,欺罔天听⑤。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⑥,是欲臣妾我也⑦,是欲刘豫我也⑧。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

《书信鉴赏·友书·与苏先生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与苏先生书》注释与鉴赏 明·方孝孺 去年得叔度书②,已知执事念太史潜溪公之德③,欲为论次遗事以传,私心喜慰,继以感泣。旋闻从者校文关中④,不知归期何时。而某卧病山中,无由遇括苍路使⑤,欲致一书达所欲言,至今未果。 自古圣贤君子道德言行信于天下者,如孔子、孟子身没而言在者,若...

《书信鉴赏·情书·(附)报秦嘉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情书·(附)报秦嘉书》注释与鉴赏 汉·徐淑 既惠音令①,兼赐诸物,厚顾殷勤,出于非望②!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③,割所珍以相赐,非丰厚之恩,孰肯若斯④?览镜执钗⑤,情想仿佛;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⑥,喻以明镜鉴形...

《书信鉴赏·友书·答卢谌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友书·答卢谌书》注释与鉴赏 晋·刘琨 琨顿首。损书及诗②,备辛酸之苦言,畅经通之远旨③。执玩反复④,不能释手。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括⑤,远慕老庄之齐物⑥,近嘉阮生之放旷⑦,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自顷辀张⑧,困于逆乱,国破家亡⑨,亲友...

《书信鉴赏·情书·重报妻书》注释与鉴赏
《书信鉴赏·情书·重报妻书》注释与鉴赏 汉·秦嘉 车还空反,甚失所望,兼叙远别恨恨之情,顾有怅然!间得此镜①,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 ②;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③,宝钗可以...

罗平县15891987747: 求乐毅《报燕惠王书》全文及翻译 -
鄂汤因力: 望诸君(原昌固君乐毅)便派人送书信给燕王道:“我不(够)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屑的...

罗平县15891987747: 陛下这个词的由来? -
鄂汤因力:[答案] 陛下 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 足下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

罗平县15891987747: 诫子书中书是什么意思 -
鄂汤因力: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

罗平县15891987747: 这些词语包含了“书”的哪些义项,请具体解释下 -
鄂汤因力:[答案] 动词 (1)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 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

罗平县15891987747: 答谢中书书的中书书的意思 -
鄂汤因力: 答谢中书书 陶景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

罗平县15891987747: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 -
鄂汤因力: 答——回答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书——文体名,先秦时“书”为书信的总名 ,臣下向国君进言陈词,亲朋之间来往的信件,都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报刘一丈书》、《与朱元思书》、《与妻书》所以连起来看意思是:回谢中书的信

罗平县15891987747: 文言文记铭说表的文学常识 -
鄂汤因力: 说: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说,也称杂说. 是一种文体说这种文体很象现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2616438在的杂文或短篇的小论文.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早期...

罗平县15891987747: 表和志是古代两种,他们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
鄂汤因力: 1、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

罗平县15891987747: 乐毅报燕王书全文翻译 -
鄂汤因力: 乐毅报燕王书 臣不才,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您的心意,恐怕触犯死罪,来伤害先王知人的明察,又损害您的正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背着不肖的罪名,所以不敢作解释.现在大王派使人来数...

罗平县15891987747: 乐毅有没有被燕王杀死 -
鄂汤因力: 没有,要不是他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劝谏、警告燕惠王,并且居赵国为客卿,并受封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否则,他回到燕国,必定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