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为”字的用法和意思

作者&投稿:浑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一、“而”字的基本意思是作名词时表示颊毛,作动词时表示能够。一般是做定词后助词或连词。

二、“而”字的用法
1、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2、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3、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5、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6、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7、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9、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10、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11、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2、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13、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14、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15、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16、另见 néng, 通“能”
(1)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2)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百度百科上的。。。够不够?
——————————————————————————————————————————
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表示用、拿,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表示因,如何以知之,不以人费言。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中文名

外文名
in order to, according to, by, with...[1]
拼 音

部 首

仓颉
V I O
首尾分解查字
匕、人
五笔
N Y W Y或C
笔顺编号
5 4 3 4
四角号码
2 8 7 0 0
UniCode
C J K
统一汉字
U + 4 E E 5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匕人
汉字部件分解: 以
笔顺编号: 5434
笔顺读写: 折捺撇捺[2]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2]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2]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3]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2]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3]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2]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4]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4]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2] 赠~鲜花。[4]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2]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3]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2] ~广视听;~待时机。[4]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2] 《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3]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4]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4]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3]
19、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3]
20、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3]
21、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3]
22、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3]
23、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3]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3]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以 ”
〔古文〕《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 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众正。又《诗·周颂》侯彊侯以。《注》彊民有馀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 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 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 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5]
注意事项
1、“予以”、“借以”、“用以”、“难以” 等是动词,只能带动词宾语:予以支持、借以改进工作。[2]
2、以及∕和∕ 及 。[2]
3、在 “ 基本解释 ” 中,按道理来讲,第2、3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2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3处出自《辞海》缩印本。
4、在 “ 基本解释 ” 中,按道理来讲,第7处与第8、9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7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8、9处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又第8、9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本来就是分别予以解释的,这里亦原版引用不变。
5、在 “ 基本解释 ” 中,第4、5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4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5处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常用词条
1、【以便】〈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

容易实现:请在信封上写清邮政编码,~迅速投递。[4]
2、【以次】——①〈副〉依照次序:~入座。——②〈名〉次序在某处以后的;以下:~各章,内容从略。[4]
3、【以前】〈名〉方位词。现 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解放~;三年~;很久~;~他在这里工作过。[4]
4、【以后】〈名〉方位词。现 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五年~;毕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4]
5、【以还】〈名〉过去某个时期以后:隋唐~,方兴科举。[4]
6、【以及】〈连〉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以及 ” 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其他的花木。[4]
7、【以近】〈名〉指铁路、公路、航空等路线上比某个车站或机场近的。例如从北京经过石家庄、郑州到武汉,石家庄、郑州都是武汉以近的地方。[4]
8、【以远】〈名〉指铁路、公路、航空等路线上比某个车站或机场远的。例如从北京经过济南往南去上海或往东去青岛,上海和青岛都是济南以远的地方。[4]
9、【以来】〈名〉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期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自古~;长期~;有生~;改革开放~。[4]
10、【以免】〈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发生工伤事故。[4]
11、【以期】〈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话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再接再厉,~全胜。[4]
12、【以下】〈名〉方位词。——①表示位置、次序、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②指下面的(话):~就要谈谈具体办法。[4]
13、【以上】〈名〉方位词。——①表示位置、次序、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半山~石级更陡;县级~干部。——②指前面的(话):~所说的是总的原则,下面讲具体做法。[4]
14、【以外】〈名〉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外:十天~;办公室~;五步~;除此~,还有一点要注意。[4]
15、【以内】〈名〉方位词。在一定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 年~;长城~;五十人~。[4]
16、【以往】〈名〉从前;以前:产品的质量比~大有提高;这地方~是一片荒野。[4]
17、【以为】〈动〉认为:不~然;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4]
18、【以至】〈连〉——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4]
19、【以至于】〈连〉以至。[4]
20、【以致】〈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4]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观点、方法、言论等来反驳对方。[4]
2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喻用对方所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4]
23、【以暴易暴】: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表示统治者虽然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
24、【以身试法】:用自己的行为来试法律的威力。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4]
25、【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4]
26、【以汤沃雪】:——①把开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比喻轻而易举。[4] ②用沸热的水浇雪,雪立刻融化。比喻立见功效。[3]
27、【以人废言】: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4]
28、【以人为本】: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4]
29、【以邻为壑】:《孟子·告子下》:“ 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意思是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 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3]
30、【以卵击石】: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说以卵投石。[4]
31、【以卵投石】:以卵击石。[4]
32、【以貌取人】:只根据外表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4]
33、【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4]
34、【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4]
35、【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4]
36、【以毒攻毒】:用毒药来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利用恶人来制恶人,或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4]
37、【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38、【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4]
39、【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4]
40、【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4]
41、【以直报怨】:以正直之道对待有仇隙的人,不进行报复。《论语·宪问》:“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
42、【以指挠沸】:用手指去搅煮沸的水。比喻不自量力。《荀子·议兵》:“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3]
43、【以汤止沸】:亦作【 以汤沃沸】。比喻纠正错误的方法不对,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助长错误。《淮南子·原道》:“ 若以汤沃沸,乱乃甚逾。”《汉书·礼乐志》:“ 如以汤止沸,沸俞(逾)甚而无益。”[3]
44、【以莛撞钟】:亦作【以莛叩钟】。莛,草本植物的茎。用草茎敲钟,力小没有声响。比喻才疏学浅之人向高明的人请教,得不到回答。也比喻浅陋者做不自量力的事。东方朔《答客难》:“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镜花缘》第十六回:“ 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3]
45、【以蠡测海】:蠡,盛水的瓢。用瓢来量海水。比喻见闻浅陋。东方朔《答客难》:“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3]
46、【以狸饵鼠】:亦作【以狸致鼠】。狸,猫。饵,诱。用猫来诱捕老鼠。比喻方法不对头,毫无成功的希望。《商君书·农战》:“ 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吕氏春秋·功名》:“ 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3]
47、【以珠弹雀】:用宝珠弹麻雀。比喻做事不权衡轻重,得不偿失。《庄子·让王》:“ 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3]

2其他用法编辑
典故
1、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 。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宋·苏轼《超然台记》
(袁可立)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2、用。“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而托于柑以讽耶?”——明·刘伯温《卖柑者言》。
3、以便。“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清·魏禧《大铁椎传》。
4、而,表修饰。“ 遂自投汨罗以死。”——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触詟说太后》。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公输》。
7、按照;根据。“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方苞《狱中杂记》。
8、已经。“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战国策·燕策三》。
9、作语助。“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
10、在。“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明末清初·顾炎武《复庵记》。
11、止。“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词组
1、【以工立国】:与 “以农产国” 相对。中国近代对工业化国家的一种称谓。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梁启超说:“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者也。” (《变法通议·论译书》)20世纪20~40年代发生了中国应以工立国还是以农产国的争论。1923年,章士钊提出把 “ 以农立国 ” 定为 “ 国是 ” (《业治与农》)。董时进认为 “ 农业国之社会,安定太平,鲜受经济变迁之影响 ” (《论中国不宜工业化》)。主张把中国发展成为丹麦那样的农业国。1940年,杨再道再次提出 “ 以农立国 ” 的主张。以农立国论受到主张以工立国的学者们的批评。[3]
2、【以工代赈】:以赈济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前提发放赈款的一种赈济方式。通常用于受灾地区有关公众福利方面的工程建设。如组织受灾农民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按其劳动情况和实际需要分配赈济款项或物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亦逐步采用此种方式。能把眼前的生活接济同长远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
3、【以进养出】:指用进口原料、配件或技术经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形式。其方式主要有:(1)进口原料,加工成成品出品;(2)进口毛坯或配件,加工装配成成品出口;(3)进口国外技术、工业装备,加工成成品出口;(4)进口饲料、种子、种畜、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出口。[3]
4、【以产定工】: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产品数量计算社员劳动工分的一种计酬形式。通常是先根据作物的计划产量和完成计划所需的劳动工分,算出每一工分应有的产品量,作为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按实际产量计算社员应得的劳动工分。[3]
5、【以字行】:字,表字。只用字而不用名,称为 “ 以字行 ” 。《南史·谢裕传》:“ 裕字景仁……名与宋武帝(刘裕)讳同,故以字行。”[3]
6、【以意逆志】: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最早由孟子提出。《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主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后世对于 “ 以意逆志 ” 中的 “ 意 ”,理解各不相同。近代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笺序》认为 “ 意 ” 为说诗者之意,但说诗者在 “ 以意逆志 ” 时,应贯彻孟子的 “ 知人论世 ” 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此说较合理。[3]

3相关名言编辑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警惕为兄弟,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周海中

基本字义

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详细字义
〈动〉

1.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


〈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1. 为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1. 为德不卒 wéidé-bùzú
[do good but could not persist in] 积德行善之事未能一贯做下去
光弼为德不卒,令人益恨 元振。—— 明· 李贽《史纲评要·唐纪·代圣陶》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史记·淮阴候列传
2. 为恶不悛 wéi’è-bùquān
[stop at nothing in doing evil] 坚持为非作歹,不思改过自新
3. 为法自弊 wéifǎ-zìbì
[conduct law to limit oneself;create laws only to destruct oneself] 自己作法,自受弊害
4. 为非作歹 wéifēi-zuòdǎi

(1) [do evil things;perpetrate outrages;commit crimes] 做违法的事,做令人痛恨的事
你待为非作歹,瞒心昧己,终久是不牢坚
我说的是好话,不过叫你心里留神,并没叫你去为非作歹。——《红楼梦》
到了二十岁,便不念书了,跟在毕植本身边,趁空便跑了出去为非作歹。——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代记》
(2) 亦作“生非作歹”
5. 为富不仁 wéifù-bùrén
[be rich and cruel;be heartless rich;muck and money go together(谚)] 蓄积财产,不施仁德。指为了致富,不择手段,不讲仁义
一生做事强梁,只是倚官托势;须知为富不仁,自来见利忘义。——明· 邵璨《香囊记·媾媒》
6. 为鬼为蜮 wéiguǐ-wéiyù
[bit someone with schemes and intrigues;be scheming and malicious] 指暗中伤人的魔鬼与孤蜮。比喻阴险害人的行为和伎俩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诗经》
设使像法至今未行,将尽堕恶道,为鬼为蜮乎?——唐· 卢肇《宣州新兴寺碑铭序》
7. 为好成歉 wéihǎo-chéngqiàn

(1) [do good but regard as ill will] 好心好意为他人无私奉献,却被曲解成别有用心
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醒世通言》
(2) 亦作“要好成歉”
8. 为害 wéihài
[do harm] 祸害;形成灾害
这个浪荡公子哥儿,在当地为害很大,人人痛恨
9. 为患 wéihuàn
[bring about disaster] 形成危险、灾祸
附近村庄蝗虫为患
10. 为难 wéinán

(1) [feel awkward;be in a quandary;feel embarrassed]∶难以应付
为难的事
(2) [make things difficult for]∶使人难应付
11. 为期 wéiqī
[(to be completed) by a definite date] 作为约定的期限或日期(以两周为期)
12. 为裘为箕 wéiqiú-wéijī
[marry and embark on a career] 比喻子弟克承家业为“为裘为箕”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亦有良嗣,为裘为箕,公无憾哉!——明· 李东阳《董公墓志铭》
13. 为人 wéirén

(1) [behave;conduct oneself]∶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
他为人正直
为人正派
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为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为人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为人迂讷。——《聊斋志异·促织》
(2) [be a decent person]∶与人友好地交往
他素日很为人
(3) [facial features]∶像貌特征
为人洁白晰。——《乐府诗集·陌上桑》
14. 为人师表 wéirén-shībiǎo
[be worthy of the name of the teacher;be a paragon of virtue and learning]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做人表率
15. 为仁不富 wéirén-bùfù
[be rich and ruel] 讲仁义道德,发慈悲之心,就不能富有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杨子曰:“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汉· 桓宽《盐铁论·地广》
16. 为生 wéishēng
[make a living] 以某种手段维持生活
以狩猎为生
17. 为时 wéishí
[too (early,soon,late,etc.)] 从时机或时间上看
为时只十有一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为时过早
18. 为时过早 wéishí-guòzǎo
[too early;be too soon] 不适时;还早了点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19. 为市 wéishì
[traffic] 进行交易
一人去为市。——唐· 柳宗元《童 区寄传》
20. 为首 wéishǒu
[headed by;stand at the head of;in the foreground] 当领头的人;担任领导
以老张为首的代表团
21. 为寿 wéishòu
[toast;greet] 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饮酣,桓公谓 鲍叔曰:“阖不起为寡人寿乎?”——《管子·小称》
沛公奉卮酒为寿。——《史记·项羽本纪》
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汉书·高帝纪》。 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子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22. 为数 wéishù
[amount to;number] 从数量多少上看
为数极少
23. 为所欲为 wéisuǒyùwéi
[do as one pleases;act wilfully;do whatever one likes;have one's own way]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行事
24. 为文 wéiwén
[write;compose] 成文,成字
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5. 为伍 wéiwǔ
[associate with] 做同伴;看成同类
羞与为伍
26. 为限 wéixiàn
[not exceed;be within the limit of] 在…范围内,不超过
费用以一百元为限
27. 为止 wéizhǐ
[up to;till] 截止;终止
迄今为止
28. 为主 wéizhǔ
[rely mainly on;give priority to;give first place to] 放在首要位置
以自力更生为主
为 wèi
基本字义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详细字义
〈动〉

1. (为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故事是这样的
以前在各大学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恐怖故事
说是A校有不干净的东西 每当十五的时候 学校门口的鲁迅像的眼睛就会动
所有教学楼都会停电
楼梯会从原来的13阶变成14阶
实验室的水龙头放出来的水会变成红色
还有1楼尽头的那个厕所只要有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于是 一群不信邪的孩子们约好15那天去探险
晚上12点 他们准时来到了那所学校的门口
鲁迅像的眼睛望着左边 他们记下了 生怕出来的时候记不得有没有动过
他们来到了教室 打开开关 咦 不是亮着的么?
“骗人。”一个男孩发出抱怨

“再看看吧。”

来到了楼梯口 “1 2 3...13没错阿 是13阶阿?”
孩子们有点怀疑传说的真实性了

于是他们又来到了实验室 水龙头打开了 白花花的水流了出来

“真没劲阿 我们白来了!”
刚开始的刺激感都消去了一半。
最后 他们来到了那个厕所
女孩子虽然口上说不相信 可是还是不敢进去
于是让刚刚很拽地说不怕的小C进去

看了表 1点整
2分钟后 男生出来了

“切 都是骗人的”
孩子们不欢而散。
出门时 一个看门人发现了他们 喝斥他们怎么可以那么晚还在学校逗留。孩子们撒腿就跑
小B特地注意了一下门口的石像 没错 眼睛还是朝左看得
“骗人的”他嘀咕了一声

“喂 小B么?小C昨天晚上和你们一起出去玩 怎么还没回来?”第二天早上 小C的妈妈打电话过来询问。
小C也没有去学校上课
孩子们隐约感到不对了

于是 他们将晚上的探险之事告诉了老师和家长
大家在大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那个学校。
“什么? 我们的鲁迅像的眼睛一直是朝右看的阿。”校长听了孩子们的叙述 不可思议的说。
“可是我们昨天来的时候是朝左看的阿”
出门一看 果然 是朝右看得...
“可是昨天的确有电阿”
“昨天我们这里全区停电...你们怎么开得灯?”
“还有楼梯!”孩子们迅速跑到楼梯口
“1 2 3...12?”
“我们的楼梯一直是12阶的。”
“不可能!!!”
“还有实验室”一个孩子提醒道
“对 实验室”
一行人来到实验室 就在昨天他们开过的那个水龙头下 有一摊暗红色的痕迹。
“是血迹。”
“那...小C昨天还去过那个厕所...”大家都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恐惧
“走 我们去看看”校长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
推开门...
小C的尸体赫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因为惊恐而睁大的双眼
被割断的喉管血淋淋的
内脏散落在已经干掉的水池里...
“阿...”小C的妈妈当场昏了过去
几个老师马上冲出去呕吐...
小B也被吓得目瞪口呆
在他晕过去的前一秒钟
他瞥见小C的手表
指针停在了1点...
就是小C进去的那个时候...

顺便说一下 他们去探险的那天晚上 并没有门卫...

将此贴转向5个以上的论坛不会魔鬼缠身且能实现一个愿望 。
不回帖者晚上凌晨过后往往......
对不起,我很不情愿,但是......请各位原谅


“除为庶人“中的“为”字的意思与用法
“为”这里作为动词,成为,变成的意思。“除为庶人”意思是变成平民百姓。——出自文言文《徐有功廷争》

下列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邯郸为郡(《六国论...
A 试题分析:①作为;②因为;③被;④解;⑤给、替;⑥治理点评:“为”是文言文中语义最丰富的一个词,它可以作实词,而且作实词时意义非常丰富;也可以作虚词,作虚词时又有多种用法。本题专门考查“为”的用法与意义,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该词。

文言文《庖丁解牛》中的“为” “乎” “然” “于”的意思 急用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0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然”字的用法和意义砉然响然( ①象声词词尾, ②形容词词尾)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怵然为戒(...

关于“为”字在古文中的用法及意义
用在哪里?1.童趣,沈复,项为之僵:因为.2.论语,孔子,仁以为己任:当成.3.论语,孔子,可以为师矣:做.4.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5.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6.士为知己者死:为了.7.句末语气词.应该还有很多,我才上初一有很多还没学,也有很多学了忘了.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中的“为”字怎样解释
为,语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无实意。匪女之为美:不是你本身美。匪,非也。女,汝也。为美,美之意。如今语“尤为出色”即“尤其出色”,其用法同“其”字。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和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吗?
这两个地方为字用法和意义都是不相同的,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这个句子中的“为″与后面的“所”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后面“为秦宫人”的“为″是“作为,成为"的意思,用作动词。

在《夸父逐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里 而和为字的意义和用法是...
当然,用法最多的是它的动词形式,主要有一下几种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2.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3. 变成:成~。4.是:十两~一斤。5.治理,处理:~政。总之,“为”的翻译比较灵活,注意结合语境,不难猜测。希望采纳!谢谢!

晚游六桥待月记中的每个 为 的意思?谢谢
2、“梅花为寒所勒”:被,就是被动,翻译时你就说“梅花被怎样怎样”就好了。3、“尤为奇观”:是,表判断。4、那个叫石什么的“数为余言”:做,说。这两个你用那个都行,老师不会细究,也没办法细究,都能翻译得通。5、“为桃花所恋”:这个应该是为动用法,不太好翻译,你可以直接说为...

论语十则中为的用法
亦作“ 为1 ”。“为1 ”的繁体字。1.做;干。《诗·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淮南子·氾论训》:“ 周公 属籍致政,北面委质而臣事之,请而後为,复而後行。”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蕃 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明 焦竑 《玉堂丛语·行谊》:“大率义之所在,毅然必为。

引以为流殇曲水的“为”和以为陈迹的“为”的用法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为是作为,与 以 是固定用法,“以为”译为“把...作为”;已为陈迹中的为译为“ 变成,成为”。

临漳县17166425237: "为"字的所以词性及其词性的意义和用法 - 例句和出处.【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饶试因特: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

临漳县17166425237: 求庄子“为”字的用法帮分析下!
饶试因特: 为 1、介词. (1)表被动,读作wéi,相当于“被”,常和“所”组合. 例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例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3.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读作wèi,相当于“给...

临漳县17166425237: 求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为”的用法和意义 -
饶试因特:[答案] 为: 作动词, 做,作为. 延伸: 做动词的其他意思: (1) (为字的本义是人牵着大象劳动.会意字.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

临漳县17166425237: 求因为的读音 -
饶试因特: 词目:因为 拼音:yīn wèi

临漳县17166425237: 文言文中“为”字的用法
饶试因特: 读wéi,意思是“制作;创作”.《核舟记》里的句子.

临漳县17166425237: 在《夸父逐日》和《公共怒触不周山》里 而和为字的意义和用法是什么? -
饶试因特: 《夸父逐日》里“道渴而死”中“而”是表修饰,不翻译.“化为邓林”中“为”是成为的意思;《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怒而触”“而”是“因而”的意思,“公共与颛顼争为帝”中“为”是动词做的意思.

临漳县17166425237: 文言文中求字有何解释 -
饶试因特: 求 释义 qiú ①寻找;找寻.《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之.” ②探求;探索.《岳阳楼记》:“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游褒禅山记》:“以其~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要求;责求.《子鱼论战》:“明耻教战,~杀敌也.”《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其能千里也.” ④请求;乞求.《触龙说赵太后》:“赵氏~救于齐.”《口技》:“又夹百千~救声.” ⑤谋求;索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以城~璧而赵不许.” ⑥访求;访问.《苏武》:“陵降,不敢~武.” ⑦追求;求偶.《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之.”

临漳县17166425237: 对下列句中“为”字用法和意义说明正确的是①孟尝君为齐相数十年(动词,做)②霓为衣兮风为马(动词,当作)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 -
饶试因特:[选项] A. ①③⑦⑧⑨ B. ①②⑥⑦⑧ C. ③④⑤⑥⑨ D. ①②⑤⑦⑨

临漳县17166425237: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
饶试因特: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的”于“的意思是:”向“. 1. 用法是:做介词,表对象. 2. 国土内的人,没有不向王有所求的.一、于(汉字) 1. 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 2. 于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 3.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 4. 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 5. 《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 6. 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7. 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 8. 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

临漳县17166425237: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 -
饶试因特:[选项] A.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B.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