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判了流刑的人到了流放地怎么处置

作者&投稿:里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律是 夏代的《周礼·秋宫·司刑》。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历代立法中国古代自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特点鲜明的法律体系。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很多,不象现代法律只有法、法规、条例等少数几种。古代法律形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刑、法、律、令、典、式、格、诏、诰、科、比、例。在一个朝代,经常有几种法律形式同时使用,组成该朝代的法律体系。不同的法律形式的使用范围也不一样,效力高低也有很大区别。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法律制度_百度百科

法律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制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最后才到社会主义社会。
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连。古埃及的法律——可回溯至西元前3000年,有一部约可被分成十二篇的民法典。这部民法典是基于玛特的概念,传统、修辞语法、社会公平为其特色。
西元前约1760年时,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古巴比伦法成文法了,并将写上法典的石碑放在市场上供众人观看;此一法典现被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但和埃及法律是由历史学家从争讼纪录中拼揍出来一样,汉谟拉比法典也只有少许的文献残留下来,且大部份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流逝掉了。这些早期的法律对后世文明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法律是一系列的规则,通常需要经由一套制度来落实。但在不同的地方,法律体系会以不同的方式来阐述人们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其中一种区分的方式便是分为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有些国家则会以他们的宗教法条为其法律的基础。

扩展资料:
法律的作用:
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
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
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
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
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

古代判了流刑的人到了流放地以后处置方式:
犯人不可以离开流放地点,因为有人看押或因为环境离不开。犯人到了地区之后行动自如,但没有救援之类的,也逃不掉。只靠犯人自生自灭。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

第一步 杖脊
官府断刑之后,杖击罪犯的背部。以常行杖,一般击打13-20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过九分。”在行刑过程中,很多人在这一步就已经人受不了死亡了,后来河北提点刑狱陈纲请命,将杖的重量统一规定为15两,后来又加规定“笞杖不得留节目,亦不得钉饰及加筋胶类”。
第二步 刺面
宋代的黥刺方法,以“烧炙涂药”而成,用金针刺之,所以在宋朝刺面也叫“打金印”。宋代刺墨的位置有刺面、刺额角和刺耳后的区别,哲宗元丰八年十二月癸酉的诏令中“犯盗刺环于耳后,徒流以方,杖以圆;三犯杖,移于面。径不得过五分”,这是史书关于北宋时期刺配最详细的规定了。而刺面的纹络也不一样,有的刺字有的刺图案,刺墨的深度也按照发配的远近有所不同。
第三步 配役
杖脊、刺字之后,就要“量地方远近”,将罪犯押送配所收管服役。宋代有司配有专人行使监送职

责,并对解送犯人规定了严格的交割手续和监押将校的职责,按编敕规定“配送犯人,须分明置历管系,候到配处,画时具交割月日,回报元配之处。若经时未报,即移文根问,若在路走失者,随处根逐,元监送人紧行捕捉。”也就是说:配送犯人,要做好相关的登记,送至配所之后要取得配所处的牒文回报原配之处,如路上犯人走脱,监送人要承担缉捕之职。在宋代,往南发配属于大趋势。

而被发配之后也不是完全的没有了希望,每个朝代都会有大赦。像是两宋就经常会有大赦的情况,一般2-3年会有一次赦免,如果赶上了,就可以回家团聚。比如大诗人李白,因为李磷发配到夜郎,一把老骨头了去了就甭想回来了,温和如杜甫也忍不住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走半路了,唐肃宗大赦天下,重获自由,九死一生的李太白又回来了!在船上作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代判了流刑的人到了流放地怎么处置
古代判了流刑的人到了流放地以后处置方式:犯人不可以离开流放地点,因为有人看押或因为环境离不开。犯人到了地区之后行动自如,但没有救援之类的,也逃不掉。只靠犯人自生自灭。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

一旦被判为清朝刑罚“阉流刑”,为何古人宁愿选择自杀?
一般来说被处以这种刑罚的犯人,干脆直接自杀还能少受点罪,能挺过来的那绝对是命硬的人。不知道各位看到这里对“阉流刑”是不是有了基本的了解,最后再说说我本人对此的评价,那就是幸亏没生在那个恐怖的年代!当然,这些刑罚也最终走向了末路,到了清朝末年,尤其是19世纪之后,清政府也取...

“徒流”是古代刑法,“徒”和“流”分别指什么?
古时候被判了的“徒刑”的犯人不仅一定期间内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从事劳役,而且所做的劳役是非常辛苦的。唐律规定徒刑分五等,时间半年至三年,每加等加半年,然而其中一部分人还未等到刑期结束就已经累死在了劳役途中了。流刑: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见我国古代判官判给犯人的流放,而这个流放就是...

清代的“阉流刑”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你怎么评价呢?
到了清朝酷刑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满清十大酷刑"就是清朝的代名词之一;"阉流刑"也是不遑多让,这种结合式的刑罚恐怖之处如下:第一,单说阉割,一般当太监都是从儿童时期就被阉割,这样成活率会相对较高,但是被判阉流刑的犯人一般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阉割的风险是极大的,而且当时的卫生条件也不好,...

让古代女囚畏之如虎的“流刑”,是一种怎样的可怕刑罚?
”一开始的流刑是一种宽恕,这个在唐代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是执法者对于犯罪人的宽容,不忍心“刑杀”,才宽容的让他流放到远处。女性囚犯在流放的过程中,首先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体质不算好,可能由于长途跋涉,出现身体难以承受或者是不适应...

清朝的流刑在大清律例规定的两千里
首先,清朝的流刑确实在大清律例中有规定,其流放距离规定为两千里。流刑,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刑罚,其特点是将罪犯流放到边远地区,以示惩罚。在清朝,《大清律例》对流刑的执行有着明确而详尽的规定。其中,流放的距离是两千里,这一规定体现了清朝法律对于流刑的严厉性。两千里的距离,对于古代交通条...

古时候的“发配边疆”是发配到哪里?犯人们去哪里做什么?
其次,他们到了边疆都会做些什么呢?当然不可能是让你去享福的,第一个也就是最初的目的,充军。这种刑罚在古代是轻于死刑而重于流刑的,流刑也是发配,只不过不是充军而是服劳役。充军其实也就类似于现代的劳改,只不过更严苛一些,是作为死刑的代用刑存在的,正所谓刑莫惨于此,很多犯人宁肯被判死刑...

清代的“阉流刑”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在古代,对于任何一个男人而言,比死难以接受的刑罚有两种:阉割、流放。阉割,可以夺取一个男人的尊严。流放,可以把一个男人送入炼狱。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被施以阉割的男人,当属司马迁。司马迁被斩鸡刀“伺候”过之后,生不如从,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在他写给老伙计任安的书信里,他这样写道:“...

「 ”充军”是去当兵?---聊一聊古代的「 ”流刑”
打个比方,咱们今天的判决不可能在判处一个罪犯无期徒刑时又判处拘役吧?其实是一个道理。 宋代流刑的案例比较少,因为宋代可以「 ”以徒代流”,可以将流刑按照比例改成徒刑,即比如流二千里可以改成有期徒刑四年,流二千五百里可以改成有期徒刑四年半。作为犯人来说,大多宁可在家乡服徒刑而不愿去家数千里,享受...

如果被判 充军 ,那就是一辈子不准回来吗?一辈子待在军队里吗?_百度知 ...
罪犯是不能参军的。被判处充军或发配边关的人,一般是被流放了,即使超过了服役军龄的也是就地当移民或流放人员处理,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再回到故里。充军是指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强迫性的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类似现在的劳改,作为死刑代用刑 "刑莫惨于此"。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代流放外地刑满了如何处理 -
湛鹏一静: 流刑.即将犯人遣送到指定的边远地区,强制其戴枷服劳役一年,且不准擅自迁回原籍的一种刑罚. 即流放以后是即使刑满了不准回原籍的,除非大*赦*天下,或者皇*帝下诏*召回.

祁门县13645235741: 流刑地是什么意思 和流放地有什么区别 -
湛鹏一静: 流刑:古代把猎人押送到边远地方服劳役的刑罚.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简单来说就是流刑后还有人管着干活,流放后就自由了.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代人流放到流放地就自由了吗? 流放的期限是多久? -
湛鹏一静: 不是,流放地还是有官员看管的,而且流放地很苦,基本上都是死在那,很少有人活着逃走的!流放一般都是永久的!除非皇帝那天想起你了,把你召回!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代流放犯人都发配到哪儿啊? -
湛鹏一静: 就是最穷,最边的地方,黑龙江,蒙古那些.岭南就是今天广东珠三角的地方

祁门县13645235741: 我国古代留存养亲制度有哪些
湛鹏一静: 简单讲:存留养亲制度是指对于犯死刑、流刑等重刑犯,如果该罪犯家中有需要其奉养的直系血亲,则准许死刑犯在家“侍亲缓刑”,准许流刑犯在家“权留养亲”,等到被奉养人去世后,再令罪犯服刑的制度.存留养亲制度在北魏时期开始,在唐朝时期定型完善,一直延续到明清,经历了千年之久……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代为什么把犯人流放千里之外,而不是直接关进监狱呢? -
湛鹏一静: 咱们在名著上、电影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情节,官员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儿,被皇帝发配到遥远的关外,可是很多人就纳闷了,有好好的监狱不用,为啥要整这一出,而且在古代是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的,这一路上还得管公人和犯人的吃喝....

祁门县13645235741: 我国古代犯罪的人就刺配~~,几年后还能回家吗? -
湛鹏一静: 可以每次大赦,由主管刺配犯人的官吏将配役者的情况上报,对其中犯罪情节较轻的,或服役期间表现较好的,可以释放回家;什么是“刺配”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这样一段...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代的"流放"具体是怎么回事
湛鹏一静: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作为一种刑罚,流放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放刑罚在我国起源很早,并且沿用历史悠久.从远古流放之刑出现,到清末被废除,历经几千年.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时的“流放三千”是什么意思? -
湛鹏一静: 解释:把获罪的人远远的发配到三千里以外的偏远地区服劳役.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过去通常对刑事犯人和获罪的官员通常采用流放方式进行惩罚.三千:指流放地与判决地的距离,单位是“里”.

祁门县13645235741: 古籍中流、放、迁、殛的区别 -
湛鹏一静: 中国古代称流刑为流.指把罪犯押解到边远地方服劳役或戍守,不得离开该地区的刑罚. 放:放逐.∶古时候把被判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方. 迁,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可做动词,形声词,有死亡,流放的意思. 殛是形声字.从歹(è),亟声.从“歹”,表示杀死.《孔传》:“殛窜放流皆诛也.异其文,述作之体(诛,杀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