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者的故事(简单的)急!!!!!!!!!

作者&投稿:塞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新疆建设者的故事(简单的)~

这两天我和学生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讲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文章表面上写的是白杨,实际上写的是人,内容含蓄,意义深刻。

课文的重点是爸爸谈论白杨的话:“白杨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几句话表面上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直、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实际上赞扬白杨的品格,赞扬具有白杨树品格的人。的确如此,许多边疆建设者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也是最艰苦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有的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正是具备白杨树高贵品质的人吗?

当我让学生怀着对白杨、对千千万万个新疆建设者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时,我自己却不由自主地走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旁,眼睛在中国地图上凝视着新疆这个土地辽阔的地方,仔细地寻找着“库尔勒市”——我新疆姐姐(荒漠琴韵)工作的地方,虽然说地图上没有见到“且末”这个地名,但我从姐姐的相册里已经领略到那里的迷人的风光。是啊,新疆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这些都是无数个新疆建设者的功劳。姐姐她家在甘肃,也千里迢迢扎根新疆,建设新疆,为新疆的未来培育着接班人。她就像白杨那样,令我敬佩!借此机会,向所有在边疆工作的同行们致意!

在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曾祥花,钟情团场教育事业
2002年8月,毕业于湖南零陵师范学院汉语专业的曾祥花,告别风景秀丽的湖南永州家乡和疼爱他的亲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北边陲塔额垦区的土地。
曾祥花告诉笔者,作为“三优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在学校就入了党的他,完全可以在当地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富有激情的号召和奉献青春的志向,使他把自己的事业定位在西部。2002年7月,经过层层筛选,在300多名毕业生中,曾祥花与另外13名同学有幸成为“西部志愿者”中的一员。
他清楚地记得,8月14日,他来到一六六团中学。戈壁的夏日干热难耐,不到一个星期,他就嘴唇脱皮、流鼻血,两只胳膊被晒得火辣辣地疼,原先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到学校后住的是平房,距离他想像的生活相差很远。特别是逢年过节,非常想家,也动过回家的念头。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从学生一双双渴求的眼神中,他似乎读懂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己的认可,加上校领导的关心,老教师的帮助,曾祥花觉得他已离不开朝夕相处的团场老师和学生们。
经过几年的磨砺,曾祥花在学校不仅担任了语文教研组组长,还兼任政工干事。谈到这几年的收获,曾祥花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悦,2003年他讲授的《伤仲永》一课被录制成像,参加了兵团语文教学大赛;他2003年撰写的论文《反作文“批语”初探》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今年他撰写的专业论文《语文道德课堂初探》获“语文报”杯教学论文大赛全国二等奖…… 曾祥花告诉笔者,作为青年志愿者,他服务期限是3年,如今已在团场工作了4年。他心已定,不回去了,决心在兵团教育战线工作一辈子。
周发金,10年奉献林草不言悔
怀揣着对西部的渴望和梦想,1997年毕业于重庆万州农业学校的周发金,已在一六六团林管站工作了近10个年头。谈到初来疆时的感受他说,当时正赶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号召大中专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许多去了沿海发达地区,但周发金认为,西部需要人才,在西部广阔天地里更能施展才干、有所作为,于是他毅然报名到兵团农九师服务。 初来时,住宿条件较差、饮食习惯不同,也曾使周发金动摇过。时任农九师副师长的连本立来看望慰问志愿者时,与他谈心,并鼓励他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干得出成绩,在西部放飞理想。站领导也在工作上不时给予鼓励。最终,他被兵团几代军垦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坚定了周发金在团场干一辈子的信心和决心。 一六六团有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地,主要分布在沿山的沟沟壑壑。周发金作为林管站的技术员,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开春时节,播种柠条,他跟车作业,为职工调试播种机,和一线职工同吃同劳动;田管期间,锄草、护青,周发金每块地都要跑到。他经常是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值班护青,裹着厚厚的棉大衣,还是感到出奇的冷,脸和手冻得通红,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为方便工作,周发金购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在田间跑,平均日行程在120公里以上。田管季节,地里、路上到处是水,周发金常常骑着摩托车连人带车陷入泥坑,弄得一身水一身泥。 周发金说,虽然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在这里接受了艰苦的锻炼,磨练了意志,也获得了工作经验。如今,他对西部、对兵团、对团场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收获是他在学校里、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 8年的服务期已满,10年的团场生活,使周发金深深爱上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还西部一个秀美山川,是他最大的心愿。周发金告诉笔者,他在团场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是土生土长的团场人。

一壶水的故事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对残存在新疆境内的土匪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绝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从阿尔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窜,企图逃避打击。我部某团奉命追击这股土匪,绝不允许他们外逃。

1950年12月5日上午,全团官兵每人肩负步枪或机枪,加上弹药、铁锹和背包,负重数十斤,高唱着战歌从铁干里克出发,向沙漠开进。部队行军走到第七天的时候,缺水已经很严重。队伍中没有了前几天行军时的歌声、笑声和欢呼声,一些战士嘴干得裂开许多小口子,稍一用力就血流满嘴。

在沙漠里最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水,水是最宝贵的东西,水在那时候比什么都值钱,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沙漠里所有的战士渴的嘴唇全裂了,流血了。加之沙漠白天温度极高,晚上很凉,温差特别大。这时候战士的战斗力大大减弱。因为太渴了,饭也难以下咽。 

这时候,团长刘克明拿出了自己的那壶水。这些天,他和他的警卫员一直都在喝一壶水,现在还剩下一壶水了,那怎么办呢?刘团长决定选上一个连的战士,先行到达阿尔金山,后面的战士再随继跟上。他把先锋连召集起来进行了战前动员,并拿出自己的一壶水,请大家传着喝。   

大家想象,像当时渴的那种程度,一个战士咕咚咕咚就能把一壶水喝干也不会解渴,但是这一壶水传到第一个战士手里喝了一下,第一个战士又传到第二个、第三个……这个连有100多个战士,最后传到连长手里面,连长一看,那壶水根本就没有动,还是满满的。 

然后团长命令再次传,又传了一遍还是那壶水。此时,连长站起来了,“报告刘团长,我们没有水,流尽最后一滴血也会走到目的地,请你把这壶宝贵的水留下来吧!”刘团长是位老红军,身经百战,枪林弹雨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但面对这壶水他却热泪盈眶。

扩展资料:

相关故事:

一只碗的故事 

21团最早是老部队,当年开荒造田,早起晚归,非常辛苦,有一个新战士吃不了苦,他说:“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受苦的,在我的印象中当兵很威风,可谁知跑到兵团来当兵,天天干这么累的活。说实话我在老家都没有干这么累的活,受这么大的罪,我不安心。”他想开小差,想回家去。 

李发彦排长知道此事,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知道这个新战士饭量大,当时每天中午饭要送到地里吃,排长就把他的饭倒到这个小战士的碗里说:“你来吃。”小战士说:“我把你的饭吃了,你吃啥?”排长说:“哎呀,我是排长,我还有。

此后第二天排长又把饭倒过来,小战士说:“你还有饭么?”排长说:“有,有,有。”第三天是这样,第四天、第五天……还是这样。这个战士心想不对,他看到排长在旁边一棵树下端了个碗吃的很香,就悄悄过去,一看,新战士哭了,排长碗里盛了一碗凉水,他假装在吃饭! 

这个战士深深地感动了,哭着说:“排长,你放心,我再也不开小差了,我绝对扎根边疆,我绝对不当逃兵,以后你的饭你自己吃吧。排长啊,我对不起你。”或许有人要问,这些人究竟图什么,他们当时就是有一个崇高的信念,献身边疆,保卫边疆,屯垦戍边,无私奉献。



买本书

一个


新疆建设者的故事
1、彭加木 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2、曾继富 当年进入新疆的...

边疆建设者的事迹有哪些啊?
1、一壶水的故事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后,解放军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对残存在新疆境内的土匪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绝大部分匪徒不是被消灭,就是投降。但一小撮不甘心失败的反动分子密谋从阿尔金山的青海方向外窜,企图逃避打击。我部某团奉命追击这股土匪,绝不允许他们外逃。2...

新疆建设的小故事
从秦岭1号铁路隧道建设,到“天下公路第一隧”建设,中铁一局在终南山下驻守了14年。14年中,许多职工为了这些重大工程建设,一再推迟婚期。在这次大会战中,就有3对新人领了结婚证,至今未能举行婚礼。        李雪峰家在农村。父母督促小伙子结婚。

边疆建设者的故事
徐本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而且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正以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徐本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激发了人们对献身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事...

新疆建设者的小故事
面对中国发展史上这一彪炳千秋的辉煌史诗,我们悉心聆听一个个亲历者、奉献者的故事,把珍藏在他们心中的一串串发光的记忆记录下来,把我们民族的雄壮灵魂书写下来。 为此,我们组建了近30人的报道团队,其中十几名文字和摄影记者,走出北京,走上高原,寻找那些曾见证青藏铁路步步艰辛的决策者、设计者、建设者,去感受他们的...

边疆建设者的小故事
1970年11月,冬日的一列火车把100多个萧山青年送上了北上的征程。那年,我的母亲19岁,父亲23岁。 在火车站送行的时候,大家还没感觉到离开家人的那种悲伤的情绪,甚至还有一种兴奋、期待在里面。直到火车开动了,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大家才渐渐地悲伤起来,有人哭了,大家也跟着哭开了。北方多是面食,...

边疆建设者的资料100字
很短的时间里,军垦战士们就布满乌梁素海四周,开始向大自然进军。 两年多来,这支生产建设部队全面发展农、工、林、牧、副、渔各业:垦种了近万亩土地,建立了一批工厂,栽植了上万棵树木,捕捉了三百八十多万斤鲜鱼,收获了七千六百多万斤蒲、苇。 建设乌梁素海的一代新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大学生们,他们有怎样的故事?
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奔赴西部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篇章,为广袤的...

新疆建设者有关资料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一九七三年五月九日电战斗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辽阔垦区的十万知识青年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成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批知识青年中,已有两千多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两万多人加入了共青团,一万一千多人当了干部、教师、技术员和医务人员,有...

边疆建设者
听父亲母亲“支边”的故事 1970年11月,冬日的一列火车把100多个萧山青年送上了北上的征程。那年,我的母亲19岁,父亲23岁。 在火车站送行的时候,大家还没感觉到离开家人的那种悲伤的情绪,甚至还有一种兴奋、期待在里面。直到火车开动了,离开家乡越来越远,大家才渐渐地悲伤起来,有人哭了,大家也...

湖里区17238072052: 你们哪个有简短的关于新疆建设者的资料
鲜沿黄连: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几十万解放大军正脱下军装,扛起锄头,... 那些曾经令人感动的故事正一天天地消逝,一天天地遥远,历史开始了耐心而又长久的...

湖里区17238072052: 新疆建设者的艰苦生活要超简短的 -
鲜沿黄连: 中新山西网8月9日电 山洪暴发,铁路工地的“生命线”被冲毁,山西籍建设者生活给养运送被中断灾害发生后各方积极组织救援生活物资已成功运抵工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天山深处,新疆北部的伊犁州伊宁县,因特大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冲坏公路,从8月4日开始,千余名山西籍铁路建设者的生活给养运

湖里区17238072052: 边疆建设者的资料,故事!!!3月7号之前!!急急急~~~~~~~~~~!!!
鲜沿黄连: 1959年春,党中央根据新疆的情况和要求,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从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动员一部分青壮年来新疆参加建设. 3月11日,哈密迎来了第一批来自安徽的支边青壮年5000人.接待委员会为了使支边青年能吃到大米、...

湖里区17238072052: 新疆建设的小故事 -
鲜沿黄连: 在人们的心目中,青藏高原是遥远的、圣洁的、神秘的.她雄踞祖国的西南边疆,养育着世世代代的高原子孙,在离上苍最近的地方,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安宁. 她是那样的博大,长江源头,巍巍昆仑,世界屋脊,地球绝顶,都在她的怀抱之中;...

湖里区17238072052: 新疆的建设者是谁?故事?帮帮忙把!
鲜沿黄连: 新疆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西域”,此地名在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见于史书.此后的历史文献均以“西域”这个名称称玉门关、嘉峪关以西的广大地区为西域. 公元前60年...

湖里区17238072052: 赞美新疆建设者的作文200字左右. -
鲜沿黄连:[答案] 边疆,现在是一个美好的家园,可以前的边疆是多么的荒凉,但一群伟大的人们来到这儿,就开始用自己的一双手开垦这个荒无人烟的边疆,他们就是祖国的建设者们.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在哪儿打造家园,使祖国更加繁荣.他们不管遇到严冬腊...

湖里区17238072052: 新疆建设者的艰苦生活及劳动环境要简短的
鲜沿黄连: 春天狂风怒号,夏天烈日炎炎,秋天阴雨绵绵,冬天风雪交加

湖里区17238072052: 新疆建设者的艰苦生活!!!!!! -
鲜沿黄连:白杨(作者袁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

湖里区17238072052: 西部大开发边疆建设者的感人故事,快,急, -
鲜沿黄连:[答案] 工程处政委陈勇告诉记者:“建设一方就要造福一方,是我们每个官兵共同的西部情结.”他们先后完成的120余个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见证了他们帮助西部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个个感人故事.几年前,该处承建了云南迪庆机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