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作者&投稿:施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教育原则是什么?~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宝贵的传统。孔子认为人的智力是有高低的,因此他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气质进行不同的教育。

编者按:孔子不但在德育方面总结了育人的原则,在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原则。他的这些教育教学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影响非常巨大。

教学方法知识的来源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历史上曾存在不同的认识路线。孔丘本人的自学过程和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表明了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实际上,他遵循的是“学而知之”的认识路线,他的教学方法论是以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路线为基础的。

(一)学、思、行结合

“学而知之”是孔丘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

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要多听、多看,还要多问,扩大知识的来源和范围,以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学习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不同程度上深化。

他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练习,才能牢固掌握。他要求弟子每天检查所传授的知识复习了没有。在他影响下,弟子们很重视复习。曾参就把是否复习作为每天反省的三方面内容之一,子夏则说:“月无忘其所能。”各人的学习安排虽有不同,但重视复习却是一致的。

孔丘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论述学与思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是读书记诵一些知识,而不通过思考加以消化,这只能是抽象的理解,抓不住事物要领,分不清是非。如果光是左思右想,而不通过读书学习以吸收实际知识,那也会心中疑惑,不能解决问题。

单纯的学或单纯的思,都存在片面性。在学习过程中,必先掌握丰富的知识材料作为依据,才可能凭借这些材料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在学与思两者关系中,学习居先,它是基础,是主要方面。在有了知识材料的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认识深入和提高,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习和思考两者应当结合起来,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教师根据学思结合的要求,不仅要鼓励学生努力学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对所学习的事物,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弄清事实和形成这种事实的原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去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丘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如学《诗》,不仅要学懂记牢,还要能实际应用在政治上、社交上。如果不能应用,学得学得再多也没有意义。学习道德也一样,知道社会道德规范,就要体现于生活实践中,如当仁不让、闻义能徙、择善而从、知过能改等便都是积极的行动。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这才是孔丘所要求的躬行君子。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夸夸其谈而言行脱节是可耻的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勤快一些,“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应当更重视行动。学是为行服务的,能够行,也就证明已有学。他的弟子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里体现的就是能够行等于已有学的观点。

从学与行的关系来看,学是手段,行是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而行,这是孔丘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显然是继承孔丘学、思、行结合的思想并加以发展的。

(二)启发诱导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提出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助产术”早几十年。

孔丘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才是可靠和有效的。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遇事思考的习惯,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提倡启发式教学。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孔丘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比如一个方的东西,已说明一个角的样子,如果这个学生不能类推其余三角的样子,这表明他未开动脑筋去思考或者是他的接受能力还不够,教师就暂不必多讲,否则就是包办和硬灌,难于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

这种启发教学包含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第二,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其重要作用就体现在“开其意”、“达其辞”;

第三,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发展,能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普遍原则,再以普遍原则类推于同类事物,而扩大认识范围。

孔丘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他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简称为“由博返约”。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与观点。博与约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学生具有了这种思考能力,对掌握知识就能起重要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能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化,把握住知识的核心。孔丘问子贡:“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贡答:“然。非与?”孔丘说:“非也。予一以贯之。”所谓“一以贯之”,是在多学广识之后,综合各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一个基本的思想观点,然后又以它为指导,贯穿于一切处事接物的言行中。颜回所以能“闻一知十”,就是他善于思考,掌握基本观点并能运用推理方法来说明同类现象。

孔丘还提出“叩其两端”的思考方法,从考察事物的不同方面辨明是非,进而解决问题。他有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际经验,“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他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对方从事物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答案。孔丘常用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他曾和子贡讨论对人进行评价的问题,子贡问:“乡人皆好之,何如?”孔丘说:“未可也。”子贡又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孔丘又说:“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评价一个人不可简单片面,盲目从众,失去准则,“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把握好人的准则,从正反面考察,只有全乡的好人喜欢他,全乡的坏人痛恨他,才能证实是好人。这种思考方法注意事物的对立面,在分析其矛盾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合乎辩证法的。

孔丘善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广为学生们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丘能循序渐进、巧妙诱导启发人思考,不仅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在学习上不断前进。颜回的好学和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启发式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因材施教

孔丘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取得了成效。他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

因材施教的提出,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孔丘适应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开办私学。其众多学生的情况颇为复杂。就年龄来说,多数是青年,也有部分是成年,年龄差距较大;社会成分也各式各样,贫民、小生产者、商人、地主、贵族都有;又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特征存在很大差别;要求也不一致,有的请教几个问题就走,有的则长期追随左右,流动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集中统一的教学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来进行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因材施教是适应这种需要的最好方法,有利于加速各种人才的成长。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通过谈话。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时个别谈,有时二三人或四五人聚集一起谈,方式较为灵活。他了解学生的志向,就是通过与几位学生自由交谈而得到的。

第二,个别观察。注意从学生的言论来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是重要的,但也要避免单凭言论作判断的片面性,因此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只凭公开场合的行为表现作判断有片面性,要“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有片面性,还应对行为的全过程进行考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说,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通过了解,孔丘熟悉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作出了评价。

(四)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孔丘认为,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1.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

学生好学应当表现于实际行动,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求学的人对于吃住问题不必过多计较,重要的是要勤敏做事,慎于言论,向有道德学问的人学习,这才算得上是好学。好学还不够,进一步还应乐学,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学问有用而学的人,不如为了爱好学问而学的人;为爱好学问而学的人,不如以求学为乐的人。以学为乐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学习存在浓厚的兴趣,名利引诱不能动其心,对饥寒威胁


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语文教学的原则有: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和问题的探讨。二、注重语言文字的原则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教师要...

语文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语文教学的原则: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1、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既要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同时注重语言文字...

子深其深浅其浅体现什么教学原则
量力性原则: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因材施教等。 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意思是“...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四、游戏化教学原则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五、综合教育原则 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注重各领域之间的互相渗透和有机联系,实施综合教育。通过整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育学原则是
3.教师态度方面:孔子主张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同样,在于学习方面,也要做到谦虚,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要做到“不耻下问”,这才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以上是中公讲师给大家归纳的关于《论语》中常用的教学原则,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一举成功。...

教学原则有哪些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启发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量力性原则。在世界教学发展史上,启发式原则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学原则,主张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

孔子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有哪些
1、因材施教:释义: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出处:战国 孔子《论语·先进篇》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

教学原则有哪几个?
(七)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即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他们能接受的,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我国古代墨子的“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第斯多惠的“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都强调量力性原则。(八)因材...

过程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新的认识
(1)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它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个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我们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校要培养“四有”、“两...

孔子有哪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学、思结合 孔子认为,要使一个人成才,就必须通过培养,使他既善于占有资料又勤于对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教好学生。2、因材施教 孔子能够正视学生资质上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志趣、智慧和能力,有选择地施以不同的教育。《论语·由胆大,欠考虑,孔子怕他冒失惹祸,就...

沭阳县15317099266: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何影响或帮助? -
糜俩费舒:[答案]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

沭阳县15317099266: 孔子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和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 -
糜俩费舒:[答案] 1.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方法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一是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

沭阳县15317099266: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 -
糜俩费舒:[答案]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职业教师,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也由此被称为“至圣先师...

沭阳县15317099266: 孔子提出的()的素质发展观,()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教育原则至今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
糜俩费舒:[答案] 孔子提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发展观,(有教无类)的教育机会均等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至今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沭阳县15317099266: 六条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治学之道是什么?
糜俩费舒: 孔子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不断地自觉修养自己的德行.总结了修养德行六条原则:(一)立志,他要求一个人不应以...

沭阳县15317099266: 论语 孔子教学生的原则 -
糜俩费舒: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沭阳县15317099266: 孔子的教育理论有哪些 -
糜俩费舒: 一、孔子教育思想之一: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 孔子一生为培养治国人才而进行贤能教育.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他认为“弟子入则...

沭阳县15317099266: 《论语》中反映了孔子的为学思想有哪些?对你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是 -
糜俩费舒:[答案] 一、教育教学态度 1、爱岗敬业 子曰:“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讳乎!(《宪问第十四》) 【译文】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教诲吗?”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沭阳县15317099266: 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 -
糜俩费舒: 有教无类.认识: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大家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而不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歧视或偏爱.这也体现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