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指什么,“明镜亦非台”中的“台”是什么东西啊

作者&投稿:兀有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什么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一、原文:
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二、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扩展资料:
据郭朋《坛经校释》考证,这一首是由《菩提偈》第一首演化而成,关键在第三句,由惠昕本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把“佛性常清净”改成“本来无一物”。这是一种误解,早在宋代即有人提出非议。
郭朋认为:“《坛经》的首窜者,不仅不了解‘佛性’论,而且也不了解‘性空’说。”其实,大乘佛教的所谓“空”、“无”,是就“妄心”、“妄境”而言;若就“真心”、“真境”而论,则决非“绝无”。
在《坛经》第十五节,惠能有言:“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在《坛经》第二十四节,惠能又说:“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这些都足以证明惠能的思想体系,同“一切万法,自性本空”的理论完全不同。不过在这句话之前,惠能先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他把一切归结于“心”,也即“自性”。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但无论如何,把“佛性常清净”和“本来无一物”等同起来,是不适当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扩展资料
原文:
菩提偈
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原文解释:
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擦偈:心本不生不灭,遇境似有境灭还无。心之所以有挂碍、有尘埃,只是因为,心对世界万事表面的相有所住。故人会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的自在。
要知道,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
五祖的意思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着,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着,你执着它做什么?你执着它将来是不是就能不死呢?到你死时又执着些什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本无树

菩提树是一种大树,桑科榕植物,好比黄角树,在印度原本不叫菩提树,而叫毕钵罗树。后因释迦牟尼在雪山苦修六年仍未彻悟宇宙真理,想必他当时一定很郁闷,于是来到恒河边喝了些羊奶,恢复了体力,之后就在岸边找了一棵毕钵罗树并坐下发誓,如我仍不能彻悟宇宙真理,那就不在起来,死在此树下算了。结果,在第七天的早晨,他看到启明星像往常那样升起的时候,豁然大彻大悟。随后感叹“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因此,后人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证道,就将毕钵罗树叫做菩提树。
“菩提”的意思就是“觉悟、真理、智慧、大彻大悟”。菩提树就是觉悟的树,智慧的树。
“明镜”就是梳妆镜,“台”就是指梳妆台。古代皆为铜镜,是妇女梳妆打扮的地方,因此也是卧室中一个十分抢眼的景点,一般都清理得一干二净,一尘不染,如此才能清晰照见。慧能大师此处的“明镜”,是比喻每个人的心就像这明镜一样,越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越能清晰、准确的照见并显现客观世界。反之,所照见的客观世界就会模糊不清,严重的甚至变形走样。客观世界变化无穷,明镜中的景象也能随之变化无穷,但有一个始终没有变化的永恒存在的东西,那就是明镜本有的功能——即精神本体。这个本体在佛法中有很多称呼,比如“真空”“妙有”等等,称呼的不同是因为解释的角度不同,但是一切称呼一切解释却又是错误的,因为一切称呼一切解释都是文字相、语言相,而精神本体却是无形无相,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又不得不在不同的场合作出不同的称呼和解释。
“明镜亦非台”,意思就是本体无相,切勿着相。这是针对他的师兄神秀禅师所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而言的,神秀本来此言也无过错,对一般人而言就应该这样修行。但作为一个老修行,这个认识水平就不够高明,其认识水平还停滞在精神内容层面,“时时勤拂拭,不让惹尘埃”,神秀希望自己能早日破迷开悟,识得精神本体。慧能看了此偈当然明白神秀用功甚久却未开悟,所以针对此言继续点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可谓是点睛之笔,也是传世之作,直指人心,极为震撼。这和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所说的原来如此啊,原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为妄想心、执著心等精神内容的污染和尘埃,从而没法明白那个恒常不变的能生万物的本自清净的本自具足的东西——本体。

①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②树:这里指菩提树,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故称此树为菩提树。但这种树的本名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据说南朝梁时僧人智药曾把这种树自天竺移植中国。《雷州府志》记载:“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琼山县则把这种树所结的果子称为金刚子。这种果子可作念珠。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绕树行礼。今广东省曲江县南华寺藏经阁旁左右两侧,各有一棵菩提树。   
③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   
④佛性:是梵汉并译名词,意译为“觉性”、“如来性”,有时被称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来藏”的异名。原指佛陀本性,发展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助修行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个问题,小乘和大乘的观点不一致,提出种种不同的见解,引起长期争论。中国南北朝时盛谈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视佛性说。天台宗提出五种佛性,法相宗归结为两种佛性,华严宗更把“有情”众生的佛性与“非情”之物的法性区别开来。清净:佛教术语,远恶行,离惑垢,称为清净。   
⑤尘埃:佛教术语,指人间的一切世俗事务。按出家人的观点,世务不净,故称尘务。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首先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菩提”、“台”都是空性。六祖说的很明白了,一切都是空性,空性能生一切。空性就是自性。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不是这样拆解的 应该是菩提树和明镜台
菩提在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但实际上菩提不是树,而是觉悟与智慧.
明镜是指我们清净禅定的心境
这句大概意思就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


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是什么意思?
意思: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菩提偈:【作者】惠能 【朝代】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偈子中的“菩提”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神秀的无相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

菩提本无树的本意是什么?
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其三》。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注释:(1)“菩提”,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佛...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菩提指尘世、觉道,明镜指心。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二、出处: 出自于《六祖坛经》。其中的故事来由: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法,当看到启明星时而顿悟菩提本心。禅诗“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不是指树木的意思。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几句中的菩提怎么...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个偈子各有侧重,神秀讲的是缘起或是叫做妙有或是叫做别相,是讲事。慧能讲的是性空或是叫总相,是讲理。“缘起”和“性空”是万事万物本体,也就是我们本性的一体两面,理事不二,不能偏执任何一边。在运用的时候,应该将两位...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
菩提本无树说法原因:菩提形容觉道无形无相,怎么会有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着。所以说菩提本无树。“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1)“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

“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指什么,“明镜亦非台”中的“台”是什么东西...
“明镜亦非台”,意思就是本体无相,切勿着相。这是针对他的师兄神秀禅师所理解的“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而言的,神秀本来此言也无过错,对一般人而言就应该这样修行。但作为一个老修行,这个认识水平就不够高明,其认识水平还停滞在精神内容层面,“时时勤拂拭,不让惹尘埃”,神秀希望自己能早日...

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是什么含义?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作者介绍: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意译为“觉树”或“道树”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觉悟成道。明镜:据《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原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中“菩提”是何意?
毋玲黄芪: 空性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的意思是什么? -
毋玲黄芪: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修法,当看到启明星时而顿悟菩提 本心.禅诗“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不是指树木的意思. 这是六祖慧能一首禅诗里的话.他和神秀的禅诗中提到的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呀菩提本无树......”这段话
毋玲黄芪: "菩提本无树": 菩提在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但实际上菩提不是树,而是觉悟与智慧. "明镜亦非台": 明镜是指我们清净禅定的心境,何"台"之有? "本来无一物": 清净的心,原本是什么都没有的, "何处惹尘埃": 回应了上一句,问为何众生有如此多的烦恼? 就是不觉悟,不开慧,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指的什么? -
毋玲黄芪: '菩提 '的梵语为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什么意思?菩提是啥? -
毋玲黄芪: 这句话在字面理解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所谓无相,应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的菩提是什么意思嘛
毋玲黄芪:菩提树原产印度,因此通称印度菩提树,别名觉悟树、智慧树.相传梁武帝天监元年(502 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西竺引种菩提树于广州光孝寺坛前.从此我国广东、云南均有菩提树生长. 是印度国树. 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各地的丛...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是什么意思 -
毋玲黄芪: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的.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本无树”如何理解? -
毋玲黄芪: 佛教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因缘合成.因,即变化的根据;缘,即变化的条件.而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处于成、住、坏、空的过程,就象辩证唯物主义说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佛教还认为,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其实是看到事物的存...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佛说;菩提本无树,怎么解释呀 -
毋玲黄芪: 菩提本无树 不是佛说的,是六祖大师说的. 意思是 大多的人都愿意依赖于菩提树来修习佛法,可实际上,树是不可依赖的,真正的菩提根本就没有形状,他是心灵上的一种境界.

阿拉善右旗17349974083: 菩提是什么 -
毋玲黄芪: “菩提”一词是佛教用语,“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菩提本来是一种树,果实类似与葡萄,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因此才有了后来“觉悟、智慧”的意思. 更具体的内容可以到百度百科里看,因为释义和故事都很多就不给你粘了,网址是http://baike.baidu.com/view/40724.html?wtp=tt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