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谭嗣同)

作者&投稿:张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狱中题壁 谭嗣同 译文 (要一句一句地翻!~~)~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变法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一二句巧用典故,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表达变法事业终会成功的信念。后二句则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望门投止思张俭[1],忍死须臾待杜根[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

【注释】[1]止:宿。思:思慕。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后汉书·张俭传》载;他做东部督邮时,因弹劾残害百姓的宦官侯览,反被诬为结党营私,他“困迫遁走,望门投止”(意谓困窘中,见门即去投宿)。百姓看重他的名声、德行,冒险接待他。这里是作者在狱中思念因变法失败而逃亡的维新人士,希望他们会象张俭那样得到人们的保护。 [2]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安帝时做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摄政的邓太后归政给皇帝,触怒太后,被命装入袋中,摔死殿上。幸而执法人敬慕杜根,手下留情,运出宫殿,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检查时,他装死三日,直至目生蛆,待太后信其已死,不再探视,方逃亡,隐身酒店当酒保。邓氏被诛后,杜根复官为侍御史。这里以杜根借指遭迫害的维新人士,期待他们能再返朝廷,推行新政。 [3]横刀:指横放在脖子上的刀。向天笑:表示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去:出奔。指戊戌政变发生时,潜逃出京的康有为。留:留下。指政变发生时留下的王五。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昆仑:昆仑山,这里以此借喻去留二者都肝胆相照,同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狱中题壁是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翻译: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扩展资料: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

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

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

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

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

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代:清代

时间:1898年

背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

赏析:一二句巧用典故,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表达变法事业终会成功的信念。后二句则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是一个大官僚。谭嗣同幼年时期,因家庭环境特殊,受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压抑,养成了他的反抗思想。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规,四出游历,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识。他在浏阳设立了一学会,讲求新学,又设立了算学格致馆,介绍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办强学会,进行维新活动,就赶赴北京去见康有为。他对康有为十分敬仰。

1896年,谭嗣同的父亲为他捐了一个知府的职位,叫他在南京候补。他趁此机会向住在南京的佛学大师杨文会学习佛学。湖南巡府陈宝箴在长沙办南学会,宣传新学,谭嗣同是一个主要参加者。1898年在康有为的推荐下,光绪帝召他进京,做一个军机处的章京。章京是军机处的下级人员,但康有为所安排的章京实际上等于他所拟订的制度局的成员,是皇帝的智囊团,小内阁。才过了几十天,戊戌维新就失败了,谭嗣同也被顽固派杀害了。

他的主要著作是《仁学》,他死后才在日本东京出版,连同他的其它著作,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诗词原文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我自横刀向天笑③,去留肝胆两昆仑④。注释⒈张俭(jiǎn):东汉末年,张俭因弹 劾宦官,反被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有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⒉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治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未能上书太后,请其归政光绪,有愧杜根。⒊谭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新党既不宜逃,又不宜谏,只有诉诸武力。今所谋既不成功,谭视死如归,亦甘之如饴。⒋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⒌选自《谭嗣同全集》。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狱中题壁
直译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诗词鉴赏《狱中题壁》别解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翟南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我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撼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作者简介

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为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自幼随父宦游,足迹遍大半个中国,较熟悉当时的社会情况。他是改良主义的激进派。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中国积弱不振,积极从事变法维新活动,严厉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中的激进派。一八九八年参加戊戌变法运动,因戊戌政变被捕,慷慨就义。著有《谭嗣同全集》。历史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日本马关签定《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强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借后来被成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全国人心激愤,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到政治实践。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代:清代
时间:1898年
背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
赏析:一二句巧用典故,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表达变法事业终会成功的信念。后二句则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骄傲。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是一个大官僚。谭嗣同幼年时期,因家庭环境特殊,受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压抑,养成了他的反抗思想。他不守封建家庭的常规,四出游历,也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新知识。他在浏阳设立了一学会,讲求新学,又设立了算学格致馆,介绍一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他听说康有为在北京办强学会,进行维新活动,就赶赴北京去见康有为。他对康有为十分敬仰。
1896年,谭嗣同的父亲为他捐了一个知府的职位,叫他在南京候补。他趁此机会向住在南京的佛学大师杨文会学习佛学。湖南巡府陈宝箴在长沙办南学会,宣传新学,谭嗣同是一个主要参加者。1898年在康有为的推荐下,光绪帝召他进京,做一个军机处的章京。章京是军机处的下级人员,但康有为所安排的章京实际上等于他所拟订的制度局的成员,是皇帝的智囊团,小内阁。才过了几十天,戊戌维新就失败了,谭嗣同也被顽固派杀害了。
他的主要著作是《仁学》,他死后才在日本东京出版,连同他的其它著作,后人编为《谭嗣同全集》。

朝代:清代

时间:1898年

背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


谭嗣同诗,“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上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意思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二、附原文如下: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的绝命诗
绝命诗一般指狱中题壁。狱中题壁 作者:谭嗣同(晚清)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白话译文 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

谭嗣同的绝命诗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是“手掷欧刀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近代谭嗣同绝命诗《狱中题壁》,原文如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注释: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是什么意思?
原文:狱中题壁 近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

谭嗣同的七言绝句《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清代•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赏析】这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狱中所题写一首绝句。戊戌变法只维持了103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几位日本友人力请谭嗣同...

"狱中题壁"古诗怎么翻译?
望门投宿别忘了了东汉时的张俭,忍死求生中心中要装着东汉时的杜根。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知识扩展:原文:《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作者介绍:谭嗣同(1865-...

潭嗣同的《狱中题壁》是什么?
《狱中题壁》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1],忍死须臾待杜根[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注释】[1]止:宿。思:思慕。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后汉书·张俭传》载;他做东部督邮时,因弹劾残害百姓的宦官侯览,反被诬为结党营私,他“困迫遁走,望门投止”(意谓困窘中,见...

谁知道狱中题壁这首诗?
狱中题壁 谭嗣同(现代)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男,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为新疆...

狱中题壁古诗意思
哈喽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七言绝句《狱中题壁》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的是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

《狱中题壁》注音。
狱(yù)中(zhōng)题壁(tíbì)狱中题壁 【年代】:清 【原文】:wàng mén tóu zhǐ sī zhāng jiǎn ,rěn sǐ xū yú dài dù gēn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wǒ zì héng dāo xiàng tiān xiào ,qù liú gān dǎn liǎng kūn lún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狱中题壁 谭嗣同 译文 (要一句一句地翻!~~) -
戊清碳酸:[答案]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狱中题壁》谭嗣同的,诗的意思每句话的意思,以及作者的简介,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戊清碳酸:[答案] 【作者】:谭嗣同 【作品】:狱中题壁 【内容】: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浏阳(今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为候补知府、军机章京.自幼随父宦游...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
戊清碳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谭嗣同的诗句狱中题壁 -
戊清碳酸: 狱中题壁 朝代:清代 作者:谭嗣同 原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狱中题壁(谭嗣同)背景,时间,朝代. -
戊清碳酸:[答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代:清代 时间:1898年 背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失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大肆迫害维新派人士.谭嗣同不愿出逃避难,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狱中题词 作者(谭什么同) 这首诗文内容是??? -
戊清碳酸: 谭嗣同的狱中题词的解释 望门投止思张俭[1],忍死须臾待杜根[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 【译文】 望门投宿想到了东汉时的张俭,希望你们能像东汉时的杜根那样,忍死求生,坚持斗争.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谭嗣同就义前写了一首诗是? -
戊清碳酸:[答案] 谭嗣同《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谭嗣同在狱中写过什么诗?求原文和翻译 -
戊清碳酸:[答案]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③杜根: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邓太后不放心,派人来检查,杜根装死达三天,眼...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狱中题壁表达了谭嗣同什么样的决心 -
戊清碳酸:[答案]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这一...

马尔康县17510341243: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戊清碳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