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第二笔是弯钩还是竖钩?

作者&投稿:澄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了”字的第二笔是竖钩还是弯钩?~

第二笔是竖钩
了字总笔画2画,按顺序分别为横撇,竖钩
了:le、liǎo
一、念liǎo时:
1、明白,知道:明了。一目~然。
2、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二、念le时: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为了: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
2.罢了: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
3.得了:表示禁止或同意;算了;行了
4.除了: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
5.够了:用于表示惊讶和规劝,常常是重叠使用,表示满足需要了。
6.了尦: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7.直了: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了的第一笔是:横撇(又叫衡勾),第二笔是:竖勾,笔顺如下:

一、了的释义:
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2、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二、了的组词:
知了、为了、罢了、了望
了局、了账、了断、终了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了,尦也。从子无臂。象形。凡了之属皆从了。
白话版《说文解字》:了,行走时腿脚相交。字形以“子”字作基础,省去“子”的两臂形状。象形。所有与了相关的字,都采用“了”作边旁。
三、相关组词:
1、够了[gòu le]
用于表示惊讶和规劝,常常是重叠使用,表示满足需要了。
2、顿了[dùn le]
佛教语。犹顿悟。
3、盖了[gài le]
邯郸人对某人才能出众,技艺超群,以超乎寻常的成绩压倒所有的对手,往往被自豪地夸赞说“盖了。
4、咋了[zǎ le]
怎么了。
5、了日[le rì]
完毕的时候。
6、了纳[le nà]
指完纳赋税。

第二笔是竖钩。

了字总笔画2画,按顺序分别为横撇,竖钩。

了:le、liǎo 

一、念liǎo时:

1、明白,知道:明了。一目~然。

2、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二、念le时:

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写完~。

2、 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刮风~。

词语解释:

1、为了[wèi le] 

解释: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

2、罢了[bà le] 

解释: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这不算什么,我不过尽了我的职责罢了。

3、得了[dé le] 

解释:表示禁止或同意;算了;行了:得了,别再说了。得了,就这么办吧!

4、除了[chú le] 

解释: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那条山路,除了他,谁也不熟悉。

5、直了[zhí le] 

解释:直下了悟,也就是当下顿悟的意思。



了字的第二笔应该是弯钩,而不是竖钩,所以平时汉字书写的时候,规范的进行书写真的是太重要了,一定要和专业的老师沟通学习。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沟通的方法有以下这些。

1.善用提问和倾听。

在沟通中,提问和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技巧,很多时候,甚至比说话还重要,因为你单方面的表达,是很难勾起对方的沟通兴趣的,特别是在对方表现出沉默、退缩或欲言又止的时候,用提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然后通过认真倾听,了解对方的需求、立场以及内心的感受,那么,沟通的效果往往就是很高效的。
事实上,真正的沟通,一定是善于积极提问和倾听的。

2.换位思考,尽量地体谅对方的行为表现。

不善沟通的人,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只顾表达自我,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希望别人能体谅自己,但自己却很少体谅对方,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应该听自己的。
像这样的沟通,即便是口才再好,也很难给别人留下太好的印象。
而真正的沟通,往往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想问题,既考虑自己的想法,也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3.回答问题时要尽量的简洁和干脆。

很多不善沟通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复杂的语言来回答简单的问题,假如你也有这样沟通特点,那就要多提醒自己,尽量简洁和干脆的回答对方的问题。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你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一下,那么,一句“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就足以表达你的歉意。


犭字旁的第一笔是什么第二笔是什么
第一笔是撇。“犭”的笔顺是:读音:【quǎn】意思:同“犬”。用作偏旁。俗称“反犬旁”。部首是“犭”的字有:犯【fàn】犰【qiú】犲【chái】狄【dí】狂【kuáng】犹【yóu】狗【gǒu】狐【hú】狸【lí】狴【bì】

子的第二笔是弯钩还是竖钩?
子的第二笔是竖钩。一、子的释义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2、植物的果实、种子。3、动物的卵。4、幼小的,小的。二、笔顺 横撇\/横钩、竖钩、横。组词 一、日子 [ rì zi ]1、日期。2、时间(指天数)。3、指生活或者生计。二、对子 [ duì zi ]1、对偶的诗句。2、对联。3、成对...

风的第二笔是什么?
风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一、风的笔画:撇、横折弯钩\/横斜钩、撇、点 二、拼音:fēng 三、部首:风 四、释义:1、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2、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3、指民歌,歌谣。相关组词:1、暖风 [nuǎn fēng]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舒霍顿...

子的第二笔是弯钩还是竖钩?
子的第二笔是竖钩。“子”字共有3画,笔画顺序为:横撇/横钩、竖钩、横。子,汉语一级字,读作zǐ或zi,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婴儿,引申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女儿、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还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结果实等含义。组词:男子汉 [nán zǐ hàn](名...

汉字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当今中国内地、台湾以及日本的政府都各有一套用于学校教学的笔顺标准。这些标准所...

“为”的第二笔和“北”的第四笔是一样的吗
不是 下面是两个字的书写顺序:为 北

了的第二笔是弯钩还是竖钩?
第二笔是竖钩。了字总笔画2画,按顺序分别为横撇,竖钩。了:le、liǎo 一、念liǎo时:1、明白,知道:明了。一目~然。2、完结,结束:完~,~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二、念le时:1、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风字是横斜钩还是横折弯钩
“风”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风的笔画顺序:撇、横折弯钩、撇、点。从古人的字来看,几乎都是写横斜钩,这虽然是繁体字,但应用在简体字,也是通用的!斜钩不能写成竖弯钩,那是不一样的笔画,如果斜钩写成竖钩,则力弱身弯,意思是弯曲的幅度过大,而使力道减弱!风,本义是一种因气压...

了字的第二笔是弯钩还是竖钩
了字的第二笔是竖钩。了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此字始见于秦篆,一说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后造字。笔画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

九的第二笔是什么?急需答案
汉字 九 笔画 名称 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字的第二笔是竖钩还是弯钩? -
謇残辅舒: 根据《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了”字的第二笔是竖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的笔顺怎么读!急!急急!有人说第二笔是竖钩!有人说是弯钩! -
謇残辅舒: 横折弯勾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第二画是什么啊 -
謇残辅舒: 了:第一笔:横撇(横钩)、第二笔:竖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的第二画是什么 -
謇残辅舒: 了的第二画,学名叫:竖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的第二笔读什么 -
謇残辅舒: 是竖钩吧………………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字的笔画名称 -
謇残辅舒: 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弯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的笔顺:第二笔的笔顺名称 -
謇残辅舒: 竖勾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字分两笔些,第一笔叫什么,第二笔叫什么
謇残辅舒: 第一笔叫横钩 第二笔叫弯钩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字有多少笔划? -
謇残辅舒: 了字只有二画. 了字的笔画顺序:横钩、竖钩. 了的读音有两种: 1、读liǎo:明白,知道.如明了、一目了然完结,结束.如完了、了结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看不了、办得了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如那还了得 2、读le: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如走过了草地助词,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表示出现新的情况.如刮风了

安源区19268788859: “了”字一共有几笔 -
謇残辅舒: 基本资料了,liao3(ㄌㄧㄠˇ) 部首:乙,部外笔画:1,总笔画:2 繁体部首:亅,部外笔画:1,总笔画:2 五笔86&98:BNH仓颉:NN笔顺编号:52四角号码:17207UniCode:CJK 统一汉字:U+4E86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