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原毁

作者&投稿:辕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跪求韩愈《原毁》文言文翻译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去做那符合舜的。听说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探究他所以成为圣人的道理,就责备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及得上他的;这些人却说:“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身严格而且全面吗?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论他的今天的表现,而不计较他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恐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表扬。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学得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有这样,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个,这就够了。”岂不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现在的君子可不同,他责备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简少。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简少,所以自己进步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有这优点,这够就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有这本领,这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己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止步不前,岂不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才用不值得称道。”举出他一方面的欠缺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既往,不考虑他的今天,心中惶惶不安只怕别人有好的名声。岂不是责求别人太周全了吗?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我不止一次地试验过,曾经对大家说:“某人是贤良的人,某人是贤良的人。”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则,就是怕他的人。不然的话,强横的定会厉声反对,软弱的定会满脸不高兴。我又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贤良的人,某人不是贤良的人。”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同伙;否则,就是和他疏远没有相同利害的人;否则,就是怕他的人。不这样的话,强横的定会连声赞同,软弱的定会喜形于色。因此,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恶言就接踵而来。唉!读书人生活在当今世界上,而希求名誉的光大、德行的推广、难极了!

在位的人想有所作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2. 文言文原毁读后感

韩愈有感于当时社会那种己不能修,又畏人修的不良风气,用古今对比的方法,无情揭露了一些伪君子那种“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的丑恶嘴脸,热情颂扬了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的崇高品德。其意在倡导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国家昌盛。虽然写在一千多年以前,但读来并不觉得陌生。好像现代社会中那种疾贤妒能的人们对其祖宗衣钵继承得尚很完好,他们“己未有能,曰:我能有是,是亦足矣。己未有善,曰:我能善是,是亦足矣”。而对于别人则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与其先人一脉相承,但其技法却已不断翻新。使人感到这种社会顽疾比之“非典”,比之“禽流感”都不知要顽固多少倍!

其次,换一个角度看,该文对我们每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是大有裨益的。每个想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除了自身在学识方面不断充实,在品行方面不断完善的自我努力以外,高标准地找个参照物,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吧。这个榜样就是一个目标,在榜样面前,来一个“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不如这个榜样,“吾之病也”。我想我们总是这样鞭策自己,我们就会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反过来我们对别人多一些宽容,来一个“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既有利于别人的进步,也有利于团结更多的人一道工作。不是原则分歧,团结的人越多,力量就更大,事情就会办得更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道理我们都懂,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可能就犯糊涂。为什么?韩愈说是怠与忌的原故。这一点我不能完全认同韩老夫子的观点。所谓“怠不能修,忌畏人修”只是个现象,或者这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答案。怠与忌的后面还应该有更深的原因。我以为名利争逐才是根本,归根到底还是那个私心杂念在作怪。私有大小之分,有一己之私,有一集团之私等等。为追逐私利而不顾客观事实,于己于人都没有益处。因此,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很自然地认识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再次,这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也适用于家族家庭。无论兄弟姊妹父子叔侄甚至夫妻,相互之间都不宜对对方过分地苛求。同样可以说:“能有是,是亦足矣,能善是,是亦足矣”。反过来遇事多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一点。如果这样,家族家庭就会亲密和谐,每个成员都会心情舒畅。所有人世间的烦恼都会远离我们。

3. 原毁文言知识整理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6.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注释】1重:严格.周:周密、全面.2轻:宽容.约:简少.以上二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3不怠:指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4舜: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君王.仁义人:符合儒家仁义道德规范的人.句出《孟子·离娄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5句出《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6周公:周文王子,周武王弟.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继位,由周公摄政.多才与艺人:多才多艺的人.句出《尚书·金縢》:周公有言:“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事神.”【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1.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2!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注释】1廉:少.2已:太、甚.【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追究人家的过去,而看不到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了声望.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1.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2,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3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注释】1修:进修,求上进.2说:同“悦”,高兴.3是故:因此.【译文】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懈怠的人。

4. 【本在古文中的所有意思】

①草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②树木的干.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以观其疏密.”③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④指农业.《论积贮疏》:“今背~而趋末,食者甚众.”⑤本源;根源.《原毁》:“为是者有~有原,怠与忌之谓也.”⑥依照;依据.《图画》:“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损而润色之.”⑦堆原,考察.《伶官传序》:“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⑧本来的,原来的.《孟子?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心.”⑨本来;原来.《愚公移山》: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孔雀东南飞》: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⑩本钱.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相侔,则没为奴婢.”⑾这里的;自己的.《采草药》:“用芽者自从~说.”⑿版本;底本.《活板》:“已后典籍皆为板~.”⒀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章.”⒁株;棵.《汉书?龚遂传》:“令口种一树榆,薤五十~葱,一畦韭.”⒂书籍的一册.《活板》:“若止印三二~,未为简易.”。

5. (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15.A 16.A 17.B 18. ①他在朝廷上时,国君有话问到他(或“国君说话涉及到他”),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不向他问话(或“国君说话没涉及他”),他就正直秉公地去办事。

②我虽然说不上仁德,(但)从困境中解救您出来,为什么您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该题考核文言实词的运用。A项“重”应解为“重叠,重复”,引申为“多重”。

(重:zhòng①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又】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

②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又】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重于社稷也。”

③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

④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⑤严重。《狱中杂记》:“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⑥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⑦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⑧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⑨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重辱国。”

chóng①重叠。《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③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

④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重,岂不危哉。”

)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分量大”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16.该题考核文言虚词的运用。A项均为介词“在”。

B项前者是代词“他”,后者是结构助词“的”。C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者是连词,在状语和谓语之间,表修饰关系,不译。

D项前者是指示代词,“那”,后者是代词,代指晏子,译为“他”。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

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

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

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

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17.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晏子赎回越石父后,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

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以谦恭的态度接受了越石父的批评,知错就改,礼贤下士。

B项错把应解释为“告辞”的“谢”理解为“道谢”了。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比如本题的B项——“越石父不予道谢”,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1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第一句:“之”解为“他”, 1分;“危”解为“正,端正”, 引申为“正直”,1分;整句大意1分;第二句:虽,虽然,1分;免子于厄,介宾结构后置,应调整语序解释为“从困境中解救您出来”, 或“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意思对即可,1分;之,这,这么,1分;整句大意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6. 关于原毁的翻译和赏析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

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释题:《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要求别人宽而少。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

(这)不就是要求别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自己没有做好事,(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求进步,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

我曾经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




文言文修解释为的例句
则治之如所言。 ——清· 方苞《狱中杂记》3. 表示在发现某事时早已如此,或即将如此,相当于“就”、“将” [immediately]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那就在殿堂下歃血订盟。 歃血,是古代订盟的仪式,取牲血盛于盘中,以口微微吸吞,以示守信。华屋,漂亮的堂宇,指朝会或议事的地方。) ——《史记·...

原毁翻译及赏析 原毁翻译及赏析分别是什么
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病文言文翻译
1. “ 病”在文言文中有几种意思 “ 病”在文言文中有7种意思,详细解释如下:1、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译文:孔子病加重,子路向鬼神祈祷 2、泛指疾病。《察今》:“病万变,药亦万变。”译文:疾病不一样,处方也不一样。3、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

旧文言文什么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

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动>走近;靠近;走向。《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童区寄传》:“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动>到。《报刘一丈书》:“即明日,又不敢不来。”③<动>根据;以……为根据。《原毁》:“取其一不责二,即其新不究其旧。”④<...

对的文言文
重视文言文阅读中简述题的能力测试趋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诸多能力,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必须都是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人材,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4. 所有的文言文 三家分智氏之田。

文言文修的一词多义
6.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百:一百许里(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喻很多) 言:闲静少言(动词,说话) 黔娄之妻有言(名词,说过的话) 食:食不饱(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饲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策: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策,驱使)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

原来文言文
以观其疏密.”③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王欲行之,刎盍反其~矣.”④指农业.《论积贮疏》:“今背~而趋末,食者甚众.”⑤本源;根源.《原毁》:“为是者有~有原,怠与忌之谓也.”⑥依照;依据.《图画》:“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乃增损而润色之.”⑦堆原,考察.《...

原毁文言知识整理
强者必说于言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古今异义 是足为艺人矣 词类活用 即其新不究其旧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特殊句式 ·闻古之人有舜者 ·彼,人也,予,人也 ·怠与忌之谓也 ·尝试语于众曰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 必怒于色矣 ...

用的文言文意思
学习文言文的技巧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丁青县13632777011: 关于原毁的翻译和赏析! -
初旭乌鸡: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丁青县13632777011: 韩愈 <<原毁>>中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
初旭乌鸡: 一、虚词 以(连词):①表并列,有、还. 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②表修饰或承接,而 早夜以思.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是:①代词,这样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是足为良人...

丁青县13632777011: 求韩愈《原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整理. -
初旭乌鸡:[答案] 我是胡,这里有一些不全,网上找的,先将就抄吧.再找到我补在最后. 一、《原毁》 2、虚词: 其责己也重以周.以:连词,表并列,并且 求其所以为舜者.所以:……的原因,……的道理 早夜以思.以:而,连词,表修饰.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丁青县13632777011: 求韩愈《原毁》中的一段句子的翻译 -
初旭乌鸡: 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唐

丁青县13632777011: 《原君》,《原毁》的原是什么意思 -
初旭乌鸡: “原”就是推究、探求,“毁”就是诽谤、诋毁,“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丁青县13632777011: 谁有原毁文言总结?
初旭乌鸡: 强者必说于言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古今异义 是足为艺人矣 词类活用 即其新不究其旧 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特殊句式 ·闻古之人有舜者 ·彼,人也,予,人也 ·怠与忌之谓也 ·尝试语于众曰 ·强者必怒于言,懦者 必怒于色矣

丁青县13632777011: 求韩愈《原毁》中的一段句子的翻译 -
初旭乌鸡: 【名称】《原毁》 【年代】中唐 【作者】韩愈 【体裁】散文作品原文 原 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

丁青县13632777011: 文言文原毁读后感!急用! -
初旭乌鸡: 韩愈有感于当时社会那种己不能修,又畏人修的不良风气,用古今对比的方法,无情揭露了一些伪君子那种“责人也详”“待己也廉”的丑恶嘴脸,热情颂扬了古之君子“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的崇高品德.其意在倡导一种新的社会...

丁青县13632777011: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原毁》韩愈)这句话怎么解释 -
初旭乌鸡: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对自己严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对别人宽容简约,别人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丁青县13632777011: 详解韩愈《原毁》
初旭乌鸡: 自己没有做好事,(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 有:表示发生. 是:这,文言代词.答: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只要对别人宽容简约,那么别人都会喜欢这个人,那么人们都会自觉地做好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