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哪些地方,最后到达哪个国家?

作者&投稿:阮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哪些地方,最后到达那个国家?~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 - 起源 茶马古道之路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的“茶马古道”。 其中丽江古城的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具体说来,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产茶区,经丽江、中甸、德钦、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川藏道则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从康定向北,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再由昌都通往卫藏地区;南线则是从康定向南,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再由昌都通向卫藏地区。茶马古道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马古道的主要干线,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茶马古道的一种约定成俗的理解与认识。事实上,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了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由川藏道北部支线经原邓柯县(今四川德格县境)通向青海玉树、西宁乃至旁通洮州(临潭)的支线;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等。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线)也应包括在茶马古道范围内。也有的学者认为,虽然甘、青藏区同样是由茶马古道向藏区输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确有交叉,但"唐蕃古道"毕竟是另一个特定概念,其内涵与"茶马古道"是有所区别的。而且甘、青藏区历史上并不处于茶马古道的主干线上,它仅是茶叶输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马古道与唐蕃古道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足以说明两者在历史上的功能与作用是不相同的。正如世界上的道路大多是相互贯通和连结的,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混淆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当然,有的学者主张茶马古道应包括“唐蕃古道”,主观上是想扩大茶马古道的包融性。这一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危险,即任何一个概念若将其外延无限扩大,则其内涵亦会随之丧失。因此,在对待“茶马古道”这一特定历史概念乃至在开发利用茶马古道过程中,采取一种科学的、客观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三条大道中,以川藏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较大。本文仅就川藏茶马古道论述,它道则非本文所及。茶马古道中的滇、藏路线是:西双版纳-普洱-大理-丽江-德钦-察隅-邦达-林芝-拉萨。到达拉萨的茶叶,还经喜马拉雅山口运往印度加尔各达,大量行销欧亚,使得它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这条国际大通道,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Gaosh.com)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Gaosh.com)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Gaosh.com)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Gaosh.com)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Gaosh.com)

http://baike.baidu.com/view/2169.html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滇、藏、川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的一条古代商道。他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融合的走廊。
茶马古道以茶文化为其独特的个性在亚洲文明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朝的樊绰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云南志——《蛮书》,其中第七卷《管内物产》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代南诏国(748-937年)六诏以外的六节度之一,银生城即现在的云南省景东、辖区包括现今的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一带。“蒙舍”是南诏国中的六诏之一,在今云南巍山、南涧一带。由此可见,早在1200多年前,思茅、西双版纳的茶叶已运销到大理。
茶马古道运行范围在中国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可延伸至广西、贵州等省,而国外则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进一步还涉及到南亚、西南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
茶马古道的线路以现今西双版纳、思茅的勐腊、勐海、思茅、普洱、澜沧等产茶地为中心地扩散开来,向西北行走,经过景谷、镇沅、景东、南涧、巍山、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丽江、中甸、德钦、左贡、帮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可以从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瑭、巴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印度。
茶马古道由来于茶马互市
早在唐代,唐与吐蕃便开始了茶马互市,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明代达到了繁荣。茶马互市在很长一段历史上是西藏同内地经济交流的最基本的内容,成为联系西藏同内地的重要纽带,也是茶马古道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宋神熙宁七年(公元老派074年),遣李杞入蜀置茶马司,并在云南北胜(今永胜县)设茶马司,规定以茶叶交换西蕃的马匹。元代在永宁(今宁蒗县)又开设茶马市场。清刘健《闻夜录》称,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在北胜州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经大理入藏茶叶3万担。康熙四年(1665年)又在大理的永平县设立茶马市场。清朝前期限是普洱茶的兴盛大时期。据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的部分地区也有居住。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那里的居民常年以奶内糌粑为主食,果蔬甚少。因此,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等营养成份主要靠茶叶来补充,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需要量特别大。正如藏族古谚语所说:“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把此话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然而,藏区不产茶,内地民间和军队所需要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是一条以运茶为主的商贸通道,当然,不只是茶叶,来自川、滇的糖、布、线、粉丝等到生活日用品,也随着马帮从横断山脉延绵的皱褶中进入了青藏高原,而来自康藏地区及周边国家的马匹、皮毛、藏金、藏红花、麝香、贝母、鹿茸、虫草等也随着这条路,流散到滇、川等地。云南边销茶也因主要供应康藏地区兄弟民族饮用而得名。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作用,开辟和完善了一条运送茶叶(也包括其它物资)的通道——茶马古道,也是茶马古道自唐代至民国一段历史内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原因。
大理位于茶马古道的中心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约两千公里,几乎贯穿整个云南省,完全靠马帮一步一步行走,因不少路段十分艰险,单程一趟也需要三四个月,古道之难行可想而知。
大理地处滇西中部,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地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国,西双版纳、思茅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自清末民国初起,下关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云南主产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子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加工销售。据谭方之《滇茶藏销》统计,滇茶入藏一年至少一万担:“滇茶为藏人所好,以积沿成习,故每年于冬春两季,藏族古宗商人,跋涉河山,露宿旷野,为滇茶不远万里而来。是以紧茶一物,不公为一种商品,可称滇藏间经济上之重要联系,抑且涉有政治联系意义。概藏人之对于茶也,非如内地之为一种嗜品或为逸兴物,而为日常生活所必需。自拉萨而阿墩子,以至滇西北丽江转思海,越丛山,过万水,历数月络绎不断于途中者,即此故也。”
茶马古道所说的马,最早作为运输工具在古道上显示了重要性,其后又成为一种与茶叶交的商品——茶马互市,具有了另一种价值。马在茶马古道中意义重大,为此茶马古道沿途长其以来形成了固定的骡马市场。最早记载骡马交易在南诏时期的三月街进行,骡马市场是三月街的一大特色。
大理的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至655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李元阳《云南通志》中写道:“三月十五日在点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徐霞客游记》则记载了集市的盛况:“具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此为马市,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大理马在很早以前就名扬四海了,南宋王朝的战马多来自大理。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宋高宗则称赞大理马:“马之良者,不必西北”,认为大理马可以和西北马相媲美。
此外,还有洱源的渔潭会,鹤庆松桂骡马大会和丽江骡马交易会,每年都定期举行,一直沿袭至今。
下关沱茶的创制和发展
下关沱茶属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追溯下关沱茶的起源,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己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牙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1、鲜叶采摘时间(雨前);2、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3、形状(团茶);4、制作时的散茶的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5、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与下关沱茶最为接近的是“月饼形”团茶,此茶由景谷县私人茶坊制作,于1900年运销下关后并且在下关制作,又称“景关茶”。“永昌祥”下关茶厂在原有形状上加以改进,既吸取了“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以及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后发酵因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她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如此精巧的设计,既保证了紧压团茶的良好透气性,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普洱团茶的后发醇十分有利,能使其长期贮藏,历久弥珍。这一经典的创新设计于1902年完成,既秉承传统,又启迪末来,对往后的云南沱茶蜚声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滇川贸易,在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其经营方针是:滇茶销川藏;川丝销缅;缅棉销滇;滇藏药销川。主要靠长途贩运,调剂余缺获利。
永昌祥的下关沱茶一经问世,很快在滇、川、藏等省打开销路,其它商家见沱茶厚利可图,纷纷投资经营,下关一时成了众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战场。在抗战结束前,下关有大小十八家茶厂,其中,以永昌祥、茂恒、复春和、成盛、洪盛祥商号开办的茶厂规模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永昌祥在商战中稳扎稳打,力挫群雄。该号的:“松鹤牌”沱茶不仅非常重视质量,而且促销、防伪方式新颖。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都可找到附有一根标有商标的金黄色丝带的沱茶,顾客每积足十根丝带,便可到经销店换取一斤茶叶。
在四川,“松鹤牌”下关沱茶备受推崇。陈邦贤《自勉斋随笔》记载:“在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最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云南通史长编》记载:“全川人士,盛称永昌祥下关沱茶,村镇茶肆,亦以其名标榜。”沱茶产于下关却在四川出名,纯属有缘。在川、滇方言俗语中,人们习惯将团块状的固形物称为“坨”。起初,永昌祥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紧压茶主要有:主销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流域的“碗形”销往康藏的“带柄心脏形”两种规则。以销区定名,前者称为“叙府庄茶”后者称“紧茶”。由于下关“叙府庄茶”销川后,经沱江水冲泡,色、香、味俱佳,当地人为的表达对此茶的珍爱,遂将“沱江水”与“下关茶”进行文化联系,雅称之为----“沱茶”。“坨”与“沱”一字之改,使人们在品尝下关沱茶时很自然的联想到下关茶的清香,回味起沱江水的悠长。时至今日,四川一直是下关沱茶的主销区,当地爱茶者仍对其情有独钟,无不与茶文化的传承有关。
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永昌祥在经营中十分注重诚信,一诺千金。特别是与藏胞交易中,相互承诺,一年半载中不立字据却从不失信,因此深受藏胞信任,在商界中赢得了尊重。
下关茶厂的前身为“康藏茶厂”,1950年正式定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商号的茶厂被并入下关茶厂。如今的下关茶厂在继承和发展永昌祥下关茶厂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对选料、拼配、压制、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在保持沱茶传统色、香、味、形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相继开发研制出下关沱茶系列产品,花色品种齐全。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下关茶厂主要使用松鹤、宝焰、南诏、感通、三道等注册商标生产多种精制茶。其中以传统的“松鹤牌”沱茶,“宝焰牌”紧茶,“南诏牌”七子饼茶,在广大消费者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
下关普洱沱茶的研制及其保健功能
古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远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处理精制而成的,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以及法国、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当今,普洱茶分为散茶和蒸压成型两大类。压制成型的普洱茶,依形状不同,分为碗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砖茶,和圆形的七子饼茶等。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以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发配制的新产品。原料采用云南茶树大叶群体良种加工的晒青毛茶,经拼配、筛制、发酵、蒸揉而成。该产品1975年开设由下关茶厂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的好评,达成批量出口。100克规格的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此外还有3克、250克等规格,1995年开始生产云南沱茶袋泡茶。主要销往法国、英国、德国、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国内外对下关沱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临床实验,验证了下关沱茶在减肥降脂方面的神奇效果。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内科心血管组临床使用云南下关沱茶55例与使用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且无副作用。
1987年10月17日,《香港时报》和《欧洲时报》同时报道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云南沱茶研究报告: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进行的临床实验表明,中国的云南沱茶使20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两个月内血脂下降了22%。法国奥尔赛营养生理研究所的吕冬教授研究表明:“云南沱茶中有数种不详物质,可溶于水,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
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研究证明,常饮云南沱茶有减轻人体重,降低人体中类脂化合物、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降低人本血尿酸比例也起一定作用。凡饮用云南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对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
法国亨利·芒朵医院和另一个医院证明,云南沱茶对减重有帮助,对脂肪代谢作用明显。那些一个月每日喝三碗茶水的人,其血脂的含量下降了13%,它能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降低。
结束语
下关沱茶是1902年创制于“茶马古道”要冲——大理下关的一个传统名牌产品,由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和茶叶品质,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下关沱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加工条件,使其外形独特,滋味醇厚回甘,问世后历百年不衰,享誉海内外。曾3次荣获得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3次荣获国家银制奖;3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奖;2002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国家原产地产品注册证,是目前云南省茶叶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其产品销往国内17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外销欧美、日本等国。该产品不仅是天然保健饮料,还具有医疗效用,有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之美称.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滇、藏、川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的一条古代商道。他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各民族自古以来交往、融合的走廊。
茶马古道以茶文化为其独特的个性在亚洲文明的传播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唐朝的樊绰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云南志——《蛮书》,其中第七卷《管内物产》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代南诏国(748-937年)六诏以外的六节度之一,银生城即现在的云南省景东、辖区包括现今的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州一带。“蒙舍”是南诏国中的六诏之一,在今云南巍山、南涧一带。由此可见,早在1200多年前,思茅、西双版纳的茶叶已运销到大理。
茶马古道运行范围在中国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可延伸至广西、贵州等省,而国外则直接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进一步还涉及到南亚、西南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
茶马古道的线路以现今西双版纳、思茅的勐腊、勐海、思茅、普洱、澜沧等产茶地为中心地扩散开来,向西北行走,经过景谷、镇沅、景东、南涧、巍山、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丽江、中甸、德钦、左贡、帮达、察隅或昌都、洛隆宗、工布江达、拉萨,可以从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从现今的四川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瑭、巴塘、昌都、拉萨等地到达尼泊尔、印度。
茶马古道由来于茶马互市
早在唐代,唐与吐蕃便开始了茶马互市,到了宋代进一步发展,明代达到了繁荣。茶马互市在很长一段历史上是西藏同内地经济交流的最基本的内容,成为联系西藏同内地的重要纽带,也是茶马古道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有“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宋朝推行“以茶治边”的政策,宋神熙宁七年(公元老派074年),遣李杞入蜀置茶马司,并在云南北胜(今永胜县)设茶马司,规定以茶叶交换西蕃的马匹。元代在永宁(今宁蒗县)又开设茶马市场。清刘健《闻夜录》称,顺治十八年(1661年)3月在北胜州与藏人互市茶马,当年经大理入藏茶叶3万担。康熙四年(1665年)又在大理的永平县设立茶马市场。清朝前期限是普洱茶的兴盛大时期。据檀萃《滇海虞衡志》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藏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在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的部分地区也有居住。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干燥,那里的居民常年以奶内糌粑为主食,果蔬甚少。因此,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等营养成份主要靠茶叶来补充,茶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需要量特别大。正如藏族古谚语所说:“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把此话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然而,藏区不产茶,内地民间和军队所需要的骡马又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是一条以运茶为主的商贸通道,当然,不只是茶叶,来自川、滇的糖、布、线、粉丝等到生活日用品,也随着马帮从横断山脉延绵的皱褶中进入了青藏高原,而来自康藏地区及周边国家的马匹、皮毛、藏金、藏红花、麝香、贝母、鹿茸、虫草等也随着这条路,流散到滇、川等地。云南边销茶也因主要供应康藏地区兄弟民族饮用而得名。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正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作用,开辟和完善了一条运送茶叶(也包括其它物资)的通道——茶马古道,也是茶马古道自唐代至民国一段历史内得到迅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原因。
大理位于茶马古道的中心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约两千公里,几乎贯穿整个云南省,完全靠马帮一步一步行走,因不少路段十分艰险,单程一趟也需要三四个月,古道之难行可想而知。
大理地处滇西中部,自古以来都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也是滇西、滇南的茶地集散地,早在唐代的南诏国,西双版纳、思茅的茶叶就已运销大理。自清末民国初起,下关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和生产加工地,云南主产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子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加工销售。据谭方之《滇茶藏销》统计,滇茶入藏一年至少一万担:“滇茶为藏人所好,以积沿成习,故每年于冬春两季,藏族古宗商人,跋涉河山,露宿旷野,为滇茶不远万里而来。是以紧茶一物,不公为一种商品,可称滇藏间经济上之重要联系,抑且涉有政治联系意义。概藏人之对于茶也,非如内地之为一种嗜品或为逸兴物,而为日常生活所必需。自拉萨而阿墩子,以至滇西北丽江转思海,越丛山,过万水,历数月络绎不断于途中者,即此故也。”
茶马古道所说的马,最早作为运输工具在古道上显示了重要性,其后又成为一种与茶叶交的商品——茶马互市,具有了另一种价值。马在茶马古道中意义重大,为此茶马古道沿途长其以来形成了固定的骡马市场。最早记载骡马交易在南诏时期的三月街进行,骡马市场是三月街的一大特色。
大理的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至655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李元阳《云南通志》中写道:“三月十五日在点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徐霞客游记》则记载了集市的盛况:“具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此为马市,千骑交集,男女杂沓,交臂不辨。十三省物无不至。”大理马在很早以前就名扬四海了,南宋王朝的战马多来自大理。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大理马,为西南蕃之最”,宋高宗则称赞大理马:“马之良者,不必西北”,认为大理马可以和西北马相媲美。
此外,还有洱源的渔潭会,鹤庆松桂骡马大会和丽江骡马交易会,每年都定期举行,一直沿袭至今。
下关沱茶的创制和发展
下关沱茶属普洱紧压茶类,凹面看像厚壁小碗,凸面看似小圆面包,其外观精巧,曲线玲珑。其加工演变过程源于明代的“普洱团茶”和清代的“女儿茶”,1902年由下关“永昌祥”商号成功定型,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追溯下关沱茶的起源,可以从史料记载中窥见一斑。明代谢肇浙《滇略》卷三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己有普洱团茶的生产了。清代阮福《普洱茶记》载:“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清人张泓《滇南新语》亦说:“普茶珍品,则有毛尖、牙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妆资,故名。”从清代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女儿茶的各种特征:1、鲜叶采摘时间(雨前);2、重量(四两重,约合125克);3、形状(团茶);4、制作时的散茶的用料(芽茶,仅次于毛尖的珍品普洱茶);5、名称的由来(少女将这种自己采制的高档普洱团茶卖出后,积攒私房钱,用作购买出嫁时的嫁妆。)由此可见,到了清代则更具有下关沱茶的加工雏形了。
与下关沱茶最为接近的是“月饼形”团茶,此茶由景谷县私人茶坊制作,于1900年运销下关后并且在下关制作,又称“景关茶”。“永昌祥”下关茶厂在原有形状上加以改进,既吸取了“月饼形”团茶的小巧和便于运输,又充分考虑到了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以及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后发酵因素。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小碗臼形下关沱茶,她的最大设计特点是:能使团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增大表面积。如此精巧的设计,既保证了紧压团茶的良好透气性,防止团茶因过厚而内生霉变,又增大了团茶凹凸面与空气的接触,能有效地促进其缓慢地有氧自然发酵过程,对生料普洱团茶的后发醇十分有利,能使其长期贮藏,历久弥珍。这一经典的创新设计于1902年完成,既秉承传统,又启迪末来,对往后的云南沱茶蜚声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关沱茶的创始人为大理喜洲“四大商帮”之首的严子珍(镇圭),他于1902年与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杨鸿春合资创立了“永昌祥”商号。在国内主要做滇藏、滇川贸易,在国外主要做滇缅、滇印贸易。其经营方针是:滇茶销川藏;川丝销缅;缅棉销滇;滇藏药销川。主要靠长途贩运,调剂余缺获利。
永昌祥的下关沱茶一经问世,很快在滇、川、藏等省打开销路,其它商家见沱茶厚利可图,纷纷投资经营,下关一时成了众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战场。在抗战结束前,下关有大小十八家茶厂,其中,以永昌祥、茂恒、复春和、成盛、洪盛祥商号开办的茶厂规模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永昌祥在商战中稳扎稳打,力挫群雄。该号的:“松鹤牌”沱茶不仅非常重视质量,而且促销、防伪方式新颖。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都可找到附有一根标有商标的金黄色丝带的沱茶,顾客每积足十根丝带,便可到经销店换取一斤茶叶。
在四川,“松鹤牌”下关沱茶备受推崇。陈邦贤《自勉斋随笔》记载:“在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最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云南通史长编》记载:“全川人士,盛称永昌祥下关沱茶,村镇茶肆,亦以其名标榜。”沱茶产于下关却在四川出名,纯属有缘。在川、滇方言俗语中,人们习惯将团块状的固形物称为“坨”。起初,永昌祥下关茶厂生产的普洱紧压茶主要有:主销四川叙府(今宜宾)沱江流域的“碗形”销往康藏的“带柄心脏形”两种规则。以销区定名,前者称为“叙府庄茶”后者称“紧茶”。由于下关“叙府庄茶”销川后,经沱江水冲泡,色、香、味俱佳,当地人为的表达对此茶的珍爱,遂将“沱江水”与“下关茶”进行文化联系,雅称之为----“沱茶”。“坨”与“沱”一字之改,使人们在品尝下关沱茶时很自然的联想到下关茶的清香,回味起沱江水的悠长。时至今日,四川一直是下关沱茶的主销区,当地爱茶者仍对其情有独钟,无不与茶文化的传承有关。
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永昌祥在经营中十分注重诚信,一诺千金。特别是与藏胞交易中,相互承诺,一年半载中不立字据却从不失信,因此深受藏胞信任,在商界中赢得了尊重。
下关茶厂的前身为“康藏茶厂”,1950年正式定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商号的茶厂被并入下关茶厂。如今的下关茶厂在继承和发展永昌祥下关茶厂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对选料、拼配、压制、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在保持沱茶传统色、香、味、形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相继开发研制出下关沱茶系列产品,花色品种齐全。基本上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目前,下关茶厂主要使用松鹤、宝焰、南诏、感通、三道等注册商标生产多种精制茶。其中以传统的“松鹤牌”沱茶,“宝焰牌”紧茶,“南诏牌”七子饼茶,在广大消费者中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
下关普洱沱茶的研制及其保健功能
古代滇南的银生府为云南主产茶区,而普洱古属银生府。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远销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因此,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处理精制而成的,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以及法国、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当今,普洱茶分为散茶和蒸压成型两大类。压制成型的普洱茶,依形状不同,分为碗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砖茶,和圆形的七子饼茶等。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以传统的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开发配制的新产品。原料采用云南茶树大叶群体良种加工的晒青毛茶,经拼配、筛制、发酵、蒸揉而成。该产品1975年开设由下关茶厂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的好评,达成批量出口。100克规格的外径8.3厘米,高4.3厘米,此外还有3克、250克等规格,1995年开始生产云南沱茶袋泡茶。主要销往法国、英国、德国、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国内外对下关沱茶的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临床实验,验证了下关沱茶在减肥降脂方面的神奇效果。
昆明医学院附一院内科心血管组临床使用云南下关沱茶55例与使用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且无副作用。
1987年10月17日,《香港时报》和《欧洲时报》同时报道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云南沱茶研究报告: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进行的临床实验表明,中国的云南沱茶使20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两个月内血脂下降了22%。法国奥尔赛营养生理研究所的吕冬教授研究表明:“云南沱茶中有数种不详物质,可溶于水,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
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研究证明,常饮云南沱茶有减轻人体重,降低人体中类脂化合物、三酸甘油脂和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降低人本血尿酸比例也起一定作用。凡饮用云南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对年龄在四十至五十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
法国亨利·芒朵医院和另一个医院证明,云南沱茶对减重有帮助,对脂肪代谢作用明显。那些一个月每日喝三碗茶水的人,其血脂的含量下降了13%,它能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降低。
结束语


茶马古道的茶和马指的是什么
茶马古道的茶和马指的是"贩茶换马"。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茶马道是什么意思
4、民族团结、融合之路茶马古道就像中国西南一张巨大的网,各民族人民通过这张网,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5、安疆固边之路茶马古道的拓展,茶马贸易的兴盛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定和巩固。6、经济发展之路千年茶马古道通过茶马...

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1. 茶马古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重要通道,自唐宋时期起,它便将中国的茶叶产区与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连接起来,促进了茶马交易的发展。2. 位于湖南益阳市安化县深山的茶马古道,是古代茶商运输茶叶的必经之路,它穿越梅山和雪峰山的北部地区。3. 茶马古道风景区包括关山峡谷游览区、高城文化体验景区和川岩...

银钗上写着茶马古道什么意思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 西非...

什么叫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经过哪些地方,最后到达哪个...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Gaosh.com)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

贵州的茶马古道是什么意思
贵州的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商路,也是中国茶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人通过这条道路交流文化、交换商品、沟通心灵。而其中最重要的贸易品就是贵州的茶叶和马匹。茶叶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商品,而马匹是一种人们进行旅行和贸易的必要交通工具。茶马古道的历史意义非常深远,它带动了贸易、文化...

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便有了“茶马互市”的交易形式。居住在康藏高原的藏民,由于当地高寒气候,日常饮食以糌粑、奶类、酥油和牛羊肉为主。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脂肪,而茶叶恰好能够帮助分解脂肪并防止身体燥热,因此在藏民的生活中,饮用酥油茶成为了适应高原环境的一种习惯。藏区本身不产...

茶马古道的起点和终点
茶马古道的起点是西藏,终点是江苏。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最高、最险峻以及环境最为恶劣的古道。茶马古道纵横交错地在滇、川、藏三个地区之间。

茶马古道指的是什么?
(一)茶马古道的概述 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连接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交通路线。它以茶叶和马匹为交易载体,开展了茶马贸易,极大地促进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旅游专家魏小安曾对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进行专题论述,认为其拥有世界级的旅游价值。茶马古道不仅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
1. 蜀国在周代时期已经开凿了金牛道,这条古道成为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地区茶马互市的最重要的通道,为历时千余年的茶马古道打下了基础。2. 茶马古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贸通道,它的存在使得朝廷能够通过交换茶叶来获取西北和西藏地区少数民族的优质马匹,用以装备军队。3. 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商品的...

纳雍县18512245769: 什么是茶马古道? -
鬱史胜艾:[答案] 简介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马古道指的是哪个地方 -
鬱史胜艾:[答案]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

纳雍县18512245769: 真正的茶马古道经过哪些地方?它是干什么的?一共有几条?哪个年代有的,到哪个年代不用了.通过了哪些地方?麻烦讲解下 -
鬱史胜艾:[答案] (一)茶马古道简介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马古道在哪?求相关知识 -
鬱史胜艾: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不同起止朝代,时间,用途 -
鬱史胜艾:[答案] (一)茶马古道简介 古代交通路线.茶马贸易,是以中原地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为载体所开展的贸易活动.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

纳雍县18512245769: 什么古道?【词语】 -
鬱史胜艾:[答案] 茶马古道 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花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 -
鬱史胜艾:[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我国云南,四川,西藏等西南地区,而且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等自然不利条件,所以首先应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其次了解马帮文化的特点,尊重当地习俗;由于途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需...

纳雍县18512245769: 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通道在哪?反正在青藏高原上 -
鬱史胜艾:[答案] 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通道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茶马古道. 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大雪山中段,坐落着一个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城——康定.从19世纪60年代起,小城内就形成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的格...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
鬱史胜艾:[选项] A. 商业贸易 B. 人口迁徙 C. 教育 D. 大众传媒

纳雍县18512245769: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主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 材料二: “茶马古道”是云南、... -
鬱史胜艾:[答案]答案:(1)纬度低,地跨热带、亚热带(2分);地形崎岖,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2分);冬季温暖,夏季不热,... (2分)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2分)(3)茶马古道所经的西南区地形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