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服饰怎么消亡的?

作者&投稿:郴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族的服饰是不是已经消失了?~

现代汉服现状:   目前我国最大的民族汉族服饰 ——汉服还没有款式、布料、制作花纹、场合、发式、鞋子等统一标准,现代汉服虽然处于加快升华发展状态,但是还是十分混乱复杂。原因:   
(1)从历史上汉族发展看,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汉族群体广大,朝代生活变化,汉服发展多样化,也造成每个人喜欢的款式不一样。   (2)从历史上民族间关系看,清军入关,统治中华,剃发易服,断三百年,所以当代人们对汉服陌生,目前的民间自发组织汉服复兴,没有规划性、组织性、统一性。   (3)现代汉服款式资料来源:参照历史资料、网上搜寻解答,每个人对汉服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些不一样。   (4)从国情了解,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还比较低,国服仍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汉服布料还是属于普通布料。   (5)根本原因,若想汉服得到发展,必须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高度重视,确定规划汉服!

  满清入关之后,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时间为顺治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则为公历1645年7月8日,也就是1645年的7月8日,满清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彻底强硬的执行起剃发令来,至此展开了江阴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发的斗争,至惨至烈,难以笔尽。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
  满清建立后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辫易服?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人不能接受异族统治是因汉人鄙视野蛮,接受野蛮的统治对汉人来讲是种侮辱。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异族,汉人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相比之下,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实在自愧不如。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使汉人丧失自尊、自信,打掉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   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几百万,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全世界像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

  我们的汉服是怎么消失的?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天崩地裂”的一年,这年3月,李自成北上攻取燕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李自成进北京,派人招抚驻扎在山海关的原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经过考虑,决定归顺新朝,并回京朝见“新君”李自成,在回京途中,听闻家产被抄,爱妾被虏,顿改初衷,回师山海关,占领关城。李自成闻讯,决定征剿吴三桂,21日,双方激战山海关,22日晨,吴三桂情势危急,带随从冲出重围,至关外向驻扎在关外觊觎已久的多尔衮部剃发称臣,归降满洲军,双方合兵。26日,李自成败退回北京,旋即西撤,清军入关,“定鼎燕京”。

  第一节伴随着满洲入关而来就是剃发易服令

  早在满清入关之前,辽东汉民早已深受剃头之荼。满洲在明代称为“建洲女真”,剃发是女真族的风俗习惯之一,这也是从其先世,女真金人那里沿袭下来的(历史上,剃发垂辫这一习俗,存在于多数北方游牧民族之中,中原汉人因之泛称其为“索虏”。),同时,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多属马背民族,为征战、抢掠方便其间,其服饰多以紧身窄袖为特点,亦不戴冠,与中原华夏民族(汉族)的宽衣大袖,束发戴冠大不相同。

  17世纪初,随着满洲的兴起和扩张,这一特定的风俗习惯转而变成民族斗争之间征服与反征服、奴役与反奴役的政治问题。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称后金汗,并攻掠明地,开始以剃发作为降服满洲的标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袭取抚顺,“被掳军丁八百余人,又尽髡为夷。”(《剿奴议措》)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取辽沈,“驱辽民聚城北,奴家聚城南,谴三骑持赤帜,传令自髡剃不杀。”(《明熹宗实录》卷三)后金的剃发政策,引起汉人的强烈不满,以金洲、复洲、海洲、盖洲南四卫,镇江(丹东)等地最为激烈,“坚不受命,有剃头者,群击杀之。”(《三朝辽事实录》卷四)镇江(丹东)人民拒不剃头,还杀了后金派去的官吏,努尔哈赤闻讯,派兵进行残酷镇压,不剃发者悉被杀害,又抢掠妇女千余人,据朝鲜史料载“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清,继续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明令公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女人不许梳头缠足。”(《清太宗实录稿本》卷十四)三年,(1638年)又下令:“有效他国(指明朝)衣冠,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俱加重罪。”(《东华录》崇德三)。皇太极的目的,是防止女真人受到汉人风化的熏染,“服汉人衣冠,尽忘本国语言”,(《清太宗实录》 卷三四 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危及满洲民族政权的长远存在,为此,皇太极反复告戒满洲贵族,应恪受满洲衣冠和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云云,-还多次下“上谕”强调这一点:

  “当熙宗及完颜亮时,尽废(金)太祖、太宗旧制,盘乐无度。世宗即位,恐子孙效法汉人,谕以无忘祖法,练习骑射。后世一不遵守,以讫于亡。我国娴骑射,以战则克,以攻则取。往者巴克什· 达海 等屡劝朕易满洲衣服以从汉制。朕惟宽衣博鮹,必废骑射,当朕之身,岂有变更。恐后世子孙忘之,废骑射而效汉人,滋足虑焉。尔等谨识之。”(《清史稿 太宗本纪二》十一月戊申)

  “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金)太祖、太宗之业遂衰。夫弓矢,我之长技,今不亲骑射,惟耽宴乐,则武备浸弛。朕每出猎,冀不忘骑射,勤练士卒。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之制。” (《清史稿 太宗本纪二》 夏四月己卯)

  皇太极认为,女真金朝的灭亡是因为改穿了汉人的宽袍大袖,继尔废弃骑射,从马上下来,“数世之后,皆成汉俗”。因此,为避免再度崛起的满洲民族被 “汉化” ,其装束绝不能改变,这是保证弓马骑射的必需!否则,就会有“祖业衰歇,以迄于亡” 的危险。为此,皇太极还召集诸王、贝子,固山额真,“现身说法” “朕试为此喻,如我等于此,聚集宽衣大袖,左佩矢,右挟弓,忽遇硕翁科罗·巴鲁图(满语:鹫一般的勇士)劳萨(人名)挺身突入,我等能御之乎?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于尚左手之人何异耶?” (《清太宗实录》 卷三二崇德元年十一月葵丑) 这是说,一旦满洲人放弃本民族的装束,换上汉人的宽衣大袖,必定会废弃骑射,继尔沦落到“待他人割肉而后食”的悲惨处境。这种看法未免浅薄,穿宽衣大袖未必就会废弃骑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一样不免于亡,秦始皇穿戴着宽袍大袖的冕旒兖服,却最终统一天下。(“冠冕堂皇”这一成语也是从汉族皇帝的传统礼服,冕旒兖服来的。)但皇太极对他的想法坚信不疑,还以之“垂戒”后世,成为清王朝的基本“国策”。进一步的,满洲贵族不但恪尊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将其强加给被征服各地的汉族人民。在他们看来,只要汉人肯剃发易服,除去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就会断绝其复明之路,效忠满清统治者,作满清的顺民;而汉人和明廷官吏则把坚守自己的服饰发式,作为民族大义的表现。双方以之为冲突的焦点,进行殊死的搏斗。

  清军入关,继续推行这个政策。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五月初一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过通州,知州迎降,多尔衮“谕令剃发”。初二进北京,次日多尔衮给兵部和原明朝官民分别发出命令,命兵部派人到各地招抚,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清世祖实录》卷五 顺治元年五月庚寅) 这是满清进入北京后正式下达剃发和易衣冠的法令。但是这一政策遭到汉族人民的强烈反对,在朝汉族官员遵令剃发者为数寥寥,不过孙之獬、李若琳等最无耻的几个人。不少官员观望不出,甚至护发南逃,畿辅地区的百姓甚至揭竿而起,连吴三桂也极言之。“(吴)至齐化门,居民出迎,见百姓皆剃发,垂泣曰:“清人轻中国矣,前得高丽,亦欲剃发,丽人以死争之曰,我国衣冠相传数千年,若欲去发宁去头耳!清人亦止。我堂堂天朝,不如属国耶?我来迟,误尔等矣。”(《建洲私记》)多尔衮见满洲贵族的统治还不稳固,自知操之过急,被迫宣布收回成命。顺治元年五月二十日谕旨中说:“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 (《清世祖实录》卷五 顺治元年五月辛亥)所以清军入关后,剃发、易衣冠的政策只实行了一个月。

  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就此完结。当满洲统治者认为天下大定之时,立刻以民族征服者的姿态,悍然下令全国男性官民一律剃发。

  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十五日,清军攻占南京,多尔衮即遣使谕令多铎“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十五日谕礼部道:“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清世祖实录》卷十七)这是对民众的。同时要求地方官员严厉执行,更不许疏请维持束发旧制,否则“杀无赦。”这是一道严令,只能执行,不许违抗。满洲统治者其实把辫子作为的“良民证”使用!


中国传统汉服为什么会消失?
汉服并未消失,只是知道的人比较少而已,导致当今知道汉服的人少的原因便是在清兵入关之后,为防止汉人兴起,不接受他们的文化,推翻他们的政权,而下令剃发易服,一人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于是汉服就这样消亡了。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

我们汉族的民族服饰是怎么消亡的?
就是清朝初期消亡的。满清统治者只让汉族人改变发式和服装,让我们跟他们一样。那不是自然自愿地发生的,而是完全被迫的、突然的。清初时朝鲜使者的到来,使汉族官员一阵阵心痛:因为朝鲜人那漂亮的服饰,我们以前也有啊!

为什么中国的汉服,不能像日本和服一样普及?为何会消失?
满清入关的时候为了对汉族进行思想控制,进行了长达四十余年的血腥镇压,有没有人知道我们的那些为了保护汉服和留发的祖先们被满清铁骑踏死了多少人?当我们在2015年央视春晚看到其它55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而我们汉族代表却穿着改良了的旗袍时,我们心里的感受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有许多汉服爱好...

“汉服”的消亡历史.
一旦从习汉俗,就好像把左手交给了他人,“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为打击、奴化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士人)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满洲人的统治地位。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在满清统治者进行的镇压下,汉服逐渐消亡。

中国传统汉服为什么会消失?
为防止汉人兴起,不接受他们的文化,推翻他们的政权,而下令剃发易服,一人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于是汉服就这样消亡了。而今天在同袍的努力之下,曾经隐去的汉服文化又在逐渐复兴啊,因此不能说汉服消失。想了解更多,你可以去汉服吧看,有很多知识的。

汉民族服饰怎么消亡的?
在他们看来,只要汉人肯剃发易服,除去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就会断绝其复明之路,效忠满清统治者,作满清的顺民;而汉人和明廷官吏则把坚守自己的服饰发式,作为民族大义的表现。双方以之为冲突的焦点,进行殊死的搏斗。 清军入关,继续推行这个政策。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

汉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

汉服的起源? 汉服的款式? 汉服的消亡? 汉服的兴起?
汉服为汉族民族服饰,曾一度为满清所灭。汉服目前依然处于艰难的恢复期,远未到达国人尽知的程度,作为汉服指导者的网站,不能淡化汉服的消亡史,这是尊重客观历史,揭示汉服现实地位,警示民族未来的需要。汉服的确是汉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与琴棋书画等汉族其他的民族文化相比,汉服一度灭绝达三百余...

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有哪些?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

汉服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汉服的消亡:清朝剃发易服 清朝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清廷用政令强制汉族军民一律改着满族服装,汉服由此渐渐消失了,但因为其本身强大的生命力,汉服的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现代汉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服饰、一些边远山民...

伊川县15332447173: 盖世无双的汉族发型服饰文明是怎样灭绝的 -
阳海痛必: 唐代以后,人口剧增,文化百姓化,过于华丽的文化由于无法适应基层,会打扮的世家大族在庞大的人口中影响力大大下降,文化开始基层化,发型由此玩完.至于服饰,参考清朝剃发易服. 以上只是我个人认为.

伊川县15332447173: 汉族民族服饰是怎么消失的 -
阳海痛必: 清朝初年,皇帝为了自己不受鄙视,所以要求汉族穿着也跟满族一样,这样自己就不会被汉族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鄙视了.

伊川县15332447173: 请问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什么?其他55个民族好象都有民族服装,可我这
阳海痛必: 满清政权在入关以后,从心灵上和外观上彻底消灭汉民族,推行残酷的剃发易服政策,彻底消灭了汉服,也消灭了汉族的民族归属感,所以汉族的服装至今已经消失了三百多年,所以明朝以前的汉族服装都是汉族的民族服装,有待我们来复兴它,汉服是汉族民族归属感的重要体现.没有汉服,也没有汉族的民族归属感.

伊川县15332447173: 北京奥运会最后个表演时,为什么56个民族里没汉族服装 -
阳海痛必: 1、开幕式上汉族小朋友的确没有穿着汉族服装,她穿的是满族的马褂.(红色马褂,已经核实不是满族小朋友,满族小朋友穿的是标准宫女的旗装,圆领+围巾的那种)2、汉族的服装,在17世纪满洲入侵中原,奴役汉人后,作为满人压迫汉人的牺牲品,在屠杀中消亡(史称“剃发易服”)3、随着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交流更加便利,汉族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带动了网络民族主义,汉服复兴的呼声从2001年开始兴起,被称作“汉服运动”,现在仍在进一步发展.

伊川县15332447173: 汉族咋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了?看看现今世界的国家随处可见自己民族的服装,我们怎么没有啊?
阳海痛必: 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毁灭了自己的文化,忘却了自己的祖先. 能想到的历史只有满清的200年,长袍马褂以前存在过吗? 也许多年后你的后辈会说自己的祖先是大和、高丽、日耳曼、央格鲁、维京........ 唯独没有炎黄的华夏. 去研究研究吧,中原的文化是最深厚并多彩的. 从满清开始就有着这样的思维,不破坏过去的文化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强大,就怕维持不了自己的统治.

伊川县15332447173: 汉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本民族服饰的民族. -
阳海痛必: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伊川县15332447173: 关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服装的问题 -
阳海痛必: 1、是民国时期的袄裙清朝的时候剃发易服,汉族男子全部穿着满族服饰,而汉族女子的服饰未被强制废除.明朝的袄裙在清时吸收了大量满族的特点,渐渐发展成为LZ所说的样式.2、裙子和衣服是分开的,裙子是半身的3、56个民族要选...

伊川县15332447173: 汉服和唐装的区别是什么 -
阳海痛必: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不是旗袍,不是长袍马褂,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有千年的历史,但在民末清初时的剃发易服中被迫消亡,不是古装,不是戏服,现在正在复兴中;唐装,有名无实,长袍马褂改装而来,现代才出现.表示自己认识不多,你可以度娘一下,别喷.

伊川县15332447173: 汉族人是自己抛弃了服饰还是怎么?我们这里是汉藏边界,看见那些有民族服饰问下.
阳海痛必: 汉族人是有本民族服装的叫作是汉代的服装,不过现在~民族服装穿戴不方便已经很久没有人穿了,毕竟朝代已经是历史的历史了~穿唐装的很多.总之时间可以磨灭很多东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