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曲解了两千多年的一句话!

作者&投稿:长沙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不光很多学者,甚至好些课本书上都将这句话理解成,孔子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刻意封建等级制度。更有一些人,不怀好意,投机取巧,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算到孔子头上。如此别有用心,刻意曲解,恶意丑化孔子的形象。实在不应该,也极度无聊。

先作两点简单声明:

1,“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跟孔子无关。

2,“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才是孔子真正的为政理念,既不愚忠,也不犬儒。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白话:齐景公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要想真正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对话场景。

孔子去齐国的时候,已经是齐景公晚年,当时齐国和晋国争霸,齐国败。战争的失败,令已年入黄昏的景公心灰意冷,加速了他的死亡。

当时景公失政,大夫陈恒制政,且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齐景公死后没多久,田氏代齐。

这段对话的历史背景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当时田氏崛起,景公大权旁落,齐国已经是“君不君,臣不臣”,所以孔子告诫他“君君臣臣”,君臣关系要正名,君要守君道,臣要守臣道。

第二,齐景公迟迟不立太子,于国于家都很危险,所以孔子告诫他“父父子子”,早立太子,理顺父子关系,稳定朝政。

最后,我们再回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大背景。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封建时代,不是占山为王,而是周天子分封,周天子将自己管辖的土地分给其他人,就是等于给了这个人一个王的位置,而这个人也会对周天子承担一个作为王的义务,从二者关系上来看,是一种契约关系,而不是单纯的领导和下级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君臣关系是契约关系。

当是时,周天子权威受到各方面挑战的时代,各种越礼的现象不断发生,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君要有君的样子,遵守君的行为规范,臣要遵守臣的行为规范,父子都应该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同时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在其位,就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跟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的历史考察与文学价值探析
《左传》是中国古代五部史之一,是一部历史辞书,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被认为是“循序渐进”的重要法则之一。那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指君臣父子关系的层层递进。君者为君,臣者为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
君主要做君主的事,臣子要做臣子该做的事,父亲要做父亲做的,做子女的要做子女该做的事。此言意在表达人在社会生活中要长幼有序,各行其是。望采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的是德性论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的是德性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性论,指在社会关系中,君主应当以君为君、臣为臣,父亲应当以父为父、子为子,这个观点强调了不同角色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倡导每个人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角色,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
孔夫子因为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结果被认为是等级制度的鼓吹者,至今仍被很多人厌弃.如果你认为孔子是在鼓吹等级制,那么你可能没有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论语》中多次出现这个说法,意思很简单: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通俗一点来讲:君主要有个君主的...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译
翻译为: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出自《论语\/颜渊》,原文节选如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
...传说中的三纲五伦 典出论语颜渊篇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意是说,君应尽为君之道,臣应尽为臣之道,父应尽为父之道,子应尽为子之道。依礼记礼运篇所解五伦十义,君义为仁,臣义为忠,父义为慈,子义为孝,即是君要做仁君,臣要做忠臣,父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曲解了两千多年的一句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不光很多学者,甚至好些课本书上都将这句话理解成,孔子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刻意封建等级制度。更有一些人,不怀好意,投机取巧,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古代谁提出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出自《论语·颜渊》。《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提出的吗﹖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出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
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出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出自《论语.颜渊》。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3、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4、”。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国市1318710773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
宏咽尼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出自《论语·颜渊》.《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安国市1318710773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谁对谁说的? -
宏咽尼尔:[答案]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打倒孔家店后,有人把这句... 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依现在进步的眼光看当然荒谬,但是,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来说,未尝不...

安国市13187107731: 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词性分析 -
宏咽尼尔: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君①:名词,君主;主语. 臣②:名词用作动词,象臣;谓语. 父②:名词用作动词,象父;谓语. 子②:名词用作动词,象子;谓语. 君③:名词用作动词,象君;谓语. 虽:连词,即使. 得:助动词,能够;状语 诸:"之乎"的合音.

安国市13187107731: 君君臣臣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么意思?儒家理论中的三纲五常”各指什么?
宏咽尼尔: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

安国市1318710773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何现实意义 -
宏咽尼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就是,君主要有个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个臣子的样子,君主如果做的不对,臣子就应当纳谏,这就是臣子应尽的义务.但不能因为臣子自己替君主做决策.君主有听从臣子意见的义务,再做抉择.孔子把春秋时代看做是“...

安国市13187107731: 谜语:君不君沉不沉富不富紫不紫
宏咽尼尔: 这有一个笑话,有一个冬烘先生教书,为学生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均不均,四六分;沉不沉,七八十斤;富不富,七八十亩;紫不紫,是茄子”.恰好一个过路和秀才听到,破门而入,叫道:“尔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然后...

安国市1318710773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论语》中有吗 -
宏咽尼尔: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 《论语》中多次出现这个说法,意思很简单:君要行君道,臣要行臣道,父要行父道,子要行子道.通俗一点来讲:君主要有个君主的样子……以此类推.

安国市13187107731: 论语有那些特点 -
宏咽尼尔: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严格警句,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修养,学习方法,态度等

安国市13187107731: 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
宏咽尼尔: 三纲最早提出的是西汉董仲舒.“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