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文言文

作者&投稿:穰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高中必备文言文

以人教版为例(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必修二:《荷塘月色》《氓》《采薇》《离骚》《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山禅记(第三段)》必修三:《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节)》《师说》必修四:《望海潮》《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声声慢》《蔺颇蔺相如列传(节)》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有教无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无相生》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书愤》《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阿房宫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建议买一本《高中文言文翻译》,里面有高中所有需要背诵的文言文,不懂的还能看注解~~纯手打,望采纳!!祝学习愉快咯!!。

2. 要文言文的答案

1:世态炎凉: 〖解释〗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

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指看人的起落做事.形容世界冷淡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用 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曲突徙薪:选自《汉书·霍光传》。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其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释 ⑴过:拜访。⑵傍:同“旁”,旁边。

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⑷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

嘿,同“默”。⑸息:同“熄”,灭。

⑹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

⑺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⑻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10)亡(wú):同"无",没有.译文: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寓意: 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还应该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问题解决时也不要忘了恩人.3:寒之于衣,不待轻暖:出自《论贵粟疏》 〔西汉〕晁 错原文: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众〕多。

〔不避〕不让,不亚于。 〔遗利〕余利,这里指未经开发的潜力。

〔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意思是山林湖泊的财富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游食之民〕不以农业为生的人,包括从事手工劳动、商业的人与学者。

〔归农〕回归农业生产。农,用如动词,从事农业生产,务农。

〔不地著(zhuó)〕不著于土,即不在一个地方定居。著,附着。

〔民如鸟兽〕老百姓如鸟兽一样[四处奔走求生]。 〔之〕助词,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轻暖〕指轻柔而暖和的衣服。 〔甘旨〕味美可口的食物。

〔不顾〕不考虑。 〔人情〕指一般人的情况。

〔再食〕吃两顿饭。再,两次。

〔终岁〕整年。 〔保〕抚养,养育。

〔务〕用作使动用法,使……致力于。 〔薄赋敛〕减少田赋税收。

〔仓廪(lǐn)〕仓,谷仓。廪,米仓。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②,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③弗胜④,不为奸邪所利⑤,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在上所以牧之〕意思是老百姓在于国君如何管理他们。上,指国君。

牧,牧养,这里指治理。所以牧之,指用以统治老百姓的方法。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择也〕就像水往低处流,不选择方向,哪里有利,就奔向哪里。 〔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臧(cáng)〕通“藏”,保藏。 〔在于把握〕可以放在手里拿着。

〔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可以周游全国而不会有挨冻受饿的顾虑。 〔劝〕鼓励,这里指诱惑。

〔轻资〕便于携带的轻便物资。 〔长于时〕按一定的时节生长起来。

〔聚于力〕靠一定的人力积聚。 〔中人〕平常的人,一般的人。

〔胜(shēng)〕胜任,拿得动。 〔不为奸邪所利〕不会为奸邪的人所贪求。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畮;百畮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执,以利相倾。

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服役〕给官府从事劳役尽。

3. 超短的古文(一定要超短)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

4. 小学必须要背那些文言文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14、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南宋·杨万里 1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李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2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暧睡鸳鸯。

《绝句》唐·杜甫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唐·王维 2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2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唐·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出塞》唐·王昌龄 2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唐·李白 2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唐·杜牧 29、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3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唐·杜甫 3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唐·王维 3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北宋·王安石 3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明·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35、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3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唐·刘禹锡 3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北宋·苏轼 39、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40、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4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4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塞下曲》唐·卢纶 4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唐·刘禹锡。

5. 翻译文言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6. 中考必备文言文翻译(人教版)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作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5、名词 须:草名。例句《尔雅·释草》:须,薞芜。6、名词 须:古邑名。例句《诗·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7、名词]须:姓。例句《左传·庄十七年》:有须遂氏。8、动词 须:要求;寻求。也作“需”。例句《宋史·李纲传上》: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9...

必须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例: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4. 连词。虽然 [although;even if]。例: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5. 结论:由于一些方言等因素,导致意义复杂多变。 2. “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余、吾、予 “我”也是,不要以为现代人才说我。“我”多作宾语和...

公文中需和须的区别
公文中,需和须主要有两个区别:需意味着需要,是必须的意思;而须则表示应该、必定。具体分析见下文。1.需和须在古代文言文中的含义 “需”最初意为希望、祈求等意思,后来表示所需要的东西,通常是指物品、食品、衣物等。而“须”原意为头发、胡须,后来演变为表示必需、应该之意。2.公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里的须叟的意思?
须臾:读xū yú。表示短暂的时间,与片刻、顷刻、瞬间、一小会儿类同。“须臾”这个词最早见于先秦文字。如《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须臾”这个词与一般时间词的语法功能相比要广泛。既可以是名词,表示...

为人须学文言文
1. 文言文“为人须学”的解释 这篇文言文名为《为人大须学问》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

为大人须学问文言文
1. 古文 《为人大须学问》翻译 为人大须学问原文: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为人须学文言文答案
1. 古文 《为人大须学问》翻译 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

文言文求学须早
1. 文言文《求学须早》的翻译 1. 原文:人生小幼,精神专得,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反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

所有人必须来用文言文怎么说
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所有:具。必须:须。来用:使之;采。所有人必须来用:人须具使之也。或者所有人必须来用:人须具采之也。

初中哪篇文言文中出现过 "须臾"一词???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文言文里哪个词语翻译为必须 -
廖褚二乙: 必、定、须当,投名状里:“……,必杀之”,定不辱命,三国里,须当如何如何,也许还有其他的,须字单独用只能表示“要”的意思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文言文中表示“必需”、“才”、“如果”的字或词分别有哪些? -
廖褚二乙: 宜:不宜有所过.(“宜”,应该;“过”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当: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史记·陈涉世家》.向:刚刚.例:向来道隅.(刚才经过的路边)——《后汉书·华佗传》.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初中文言文哪些必须要背诵的? -
廖褚二乙: 进入初中,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多读.首先要多朗读.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熟了,日积月...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我是高一的,由于语文书没在身边,所以不知道,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有哪些文言文?必须是文言文,还有诗经 -
廖褚二乙: 什么版本?语文版可以给你说说.赤壁赋,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项脊轩志,淝水之战,鸿门宴,段太尉逸事,崔杼弑其君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必须背诵的古诗和文言文是什么(人教版)?一定要齐全哦! -
廖褚二乙:[答案] 必修一 劝学 师说 采薇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念奴桥-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离骚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鸿门宴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求最伤感的句子要求:1、全文必须使用文言文2、语言要精炼,尽量做到一字一词无可替代,七五字勾勒一幅画卷,随笔三两句已成隽永3、内容不限,但求... -
廖褚二乙:[答案]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希望你你喜欢!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l评价刘备文言文必须要文言文的快!!我很急的!!
廖褚二乙: 给你一段《三国志.先主传》对刘备的评价: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初中必须掌握的文言文 -
廖褚二乙:[答案] 买你们那一届的《中考文言诗文 考试新篇目点击》(每届都不一样的) 自己去看. 你们老师应该统一买了这本书才对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5513292088: 高一第一学期的语文必须背诵的古诗和文言文是什么(人教版)?
廖褚二乙: 必修一 劝学 师说 采薇 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必修二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念奴桥-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必修三 离骚 五人墓碑记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鸿门宴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滕王阁序 秋声赋 高一第一学期背必修一和必修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