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作者&投稿:革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并举例代表人物及作品。~

在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分别是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音乐。
1. 巴洛克音乐始于1600年,持续至175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音乐以其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和声而闻名于世。代表人物有蒙泰威尔弟、巴赫、亨德尔等。其中,蒙泰威尔第的《奥菲欧》和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备受推崇。
2. 维也纳古典乐派出现在18世纪至19世纪,以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等作曲家为代表。他们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出。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莫扎特的《唐璜》和海顿的《101交响曲》。
3. 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他们的音乐作品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激情。例如,舒伯特的《冬之旅》、肖邦的《夜曲》和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
总的来说,这三个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阶段,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欣赏的重要音乐时期。

歌剧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到17世纪后半叶才传遍整个意大利,并向外发展到其他国家。德国的歌剧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都是受意大利等国的影响,发展缓慢。直到18世纪格鲁克的改革,使德国的歌剧逐渐的兴盛起来。19世纪是德国歌剧最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作曲家,最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他把德国的歌剧推到了最顶峰。

一、德国歌剧的萌芽与兴起
在17世纪的德国,意大利歌剧受到宫廷贵族们的普遍欢迎。只有极少数城市在支持着本国的歌剧,最重要的歌剧中心是汉堡。在那里,建立了除威尼斯以外欧洲第一家公开的歌剧院。
当时德国歌剧台本很多是译自于或模仿威尼斯诗人的,而德国作曲家的音乐则同时受到威尼斯和法国样板的影响。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本国的影响主要来自校园剧和德国独唱歌曲。
德国人通常把歌剧称为歌唱剧(Singspiel)。到1700年左右德国的歌剧还一直在意大利歌剧的阴影下,歌剧的题材一般都是神话故事。唯一不同于当时意大利歌剧风格的是:这类作品采用的是说白而不是宣叙调。在咏叹调方面,德国的作曲家比较独立,但难免有点像“大杂烩”。他们有时会运用法国的风格和法国舞曲的节奏,有时会把德国和意大利的风格熔于一体,而用的最多的是短小的分节歌,他们一般取材于德国民间的歌曲。
在德国早期的歌剧作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凯塞尔(R•Keiser,1674—1739)。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共为汉堡舞台写了100余部作品。他的歌剧体裁丰富,音乐手法多样,包括配器用的也非常的巧妙;还有个特点是:他会在德语的作品中插入一段意大利咏叹调。凯塞尔在他的代表作《威尼斯狂欢节》中运用了汉堡当地的方言创作了一些咏叹调和喜剧场景。在他顶峰时期的作品中,意大利的和德国的特色合而为一。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使得喜歌剧在德国落地生根。

二、德国歌剧的改革与发展
在歌剧发展了100多年后,有位德国作曲家叫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1787)他针对亨德尔以前的歌剧,主要是对意大利的正歌剧进行了一次改革。他认为当时的作曲家太注重炫耀自己的技巧,在歌剧中创作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增加了很多舞蹈场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华丽的服装及精美的舞台;弃用了合唱、乐队等表现手段,遭到了当时观众的反感。因此,格鲁克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格鲁克的歌剧以其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格鲁克用自己的改革实践,展现出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的成功探索。他的新的思想和音乐语言,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关注。
在17世纪末就曾受到德国民众欢迎的歌唱剧到了18世纪中叶在德国逐渐兴盛起来了,而且还加入了喜歌剧的成分。德国的喜歌剧刚起步时受到英国的民谣歌剧影响很大。但到后来慢慢的英国味道消失了,变成了纯粹的德国娱乐。这时期喜歌剧的杰出作曲家是约翰•••••亚当•希勒(J•A•Hiller,1728—1804),他的音乐具有简朴和秀美的吸引力,其代表作为《狩猎》(Die Jagol)。
当时很多作曲家运用的轻松和流畅的民歌风格直接启发了同时期的莫扎特。歌剧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也可以说他是当时歌剧的集大成者,他涉及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剧形式,且都留下了不朽的代表作。但他只为德国创作过《后宫诱逃》和《魔笛》等四部德国式歌剧。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给德国音乐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人物。但他有不同于格鲁克的观点,他觉得音乐要顺从于歌唱,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要用音乐来表现,音乐在歌剧中占有主导地位。莫扎特是一位戏剧天才,他把18世纪中下叶之前的歌剧风格综合、提炼、加工到自己的歌剧当中,巧妙的将音乐和剧情完美的结合,成就了一部部动人的歌剧,因此,莫扎特各种类型的歌剧,至今仍有着无穷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这时期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虽然他只写了一步歌剧《费德里奥》,但是它还是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社会现实和伦理题材的巨大热情。他的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化装成男子,化名为费德里奥,来拯救她被囚禁的丈夫的故事。这种题材是典型的表达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英雄”的模式,正义最终一定战胜邪恶。这样的题材也同时反映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他们既对古典时期的歌剧做了完美的收场也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歌剧掀开了序幕。

三、德国歌剧的繁荣与创新阶段
19世纪的德国歌剧在歌剧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21年被人们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韦伯的《魔弹射手》诞生了。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产生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先声。韦伯的歌剧既体现出了浪漫主义又体现出了民族主义。韦伯出现在德国歌剧舞台上之前,歌剧是一种国际性的艺术。亨德尔用意大利的传统形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格鲁克则先是意大利派而后把风格转为法国式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更是把当时所有的歌剧风格融会贯通。韦伯却有意识地要改变这种歌剧国际化的现象,打破歌剧总是以古典传说为题材的旧框框,把它变成一种民族的艺术形式,一种以德国自己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德国的民间音乐风格为其特点的艺术。韦伯的音乐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瓦格纳,而且,瓦格纳把德国的歌剧发展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理查德•瓦格纳≥ichard Wagner,1813—1883)的名字在欧洲音乐史上十分响亮,但他是一位有很大争议的伟大的作曲家。瓦格纳是通过自学、交友和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及艺术修养的。直到1832年他才开始尝试写歌剧,他一方面借工作之便指挥各种风格的歌剧,一方面构思创作自己的早期歌剧。他的第一部成功歌剧是《黎恩济》(Rienzi),次年他完成了另一部佳作《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nder),这部歌剧预示着以后他的歌剧风格改变,并从此歌剧走向乐剧的道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这两部歌剧标志着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实现和成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对后世的作曲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多方面体现了瓦格纳成熟的风格。《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和弦的复杂的半音变化,加上调的不断转移,解决的重叠,用留音和其他和弦外音模糊进行,产生了一种新颖独特而模凌两可的调性。它是走出了标志着1890年以后的音乐发展的那种和声体系的第一步。为后来的十二音体系和和声风格奠定了基础。
瓦格纳要求自己的乐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他非常重视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脚本,他的歌剧脚本都是他自己亲手创作的。瓦格纳主张音乐的功能是为戏剧表情服务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的“综合艺术品”发挥到淋漓尽致。他综合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李斯特的“主题变形”等思路。瓦格纳的动机大都短小、精练、设计的恰当好处。瓦格纳的作品既洋溢着后浪漫主义的激情,又体现着19世纪的“综合艺术”和“标题化”的音乐潮流。李斯特曾赞美瓦格纳“以音乐来描绘情绪、悲伤和狂喜的作曲家,瓦格纳无人能及。”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理夏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他一生歌剧创作最著名的三部:《莎乐美》(Salome)、《埃勒克特拉》(Elektra)、《玫瑰骑士》(Rosenkavalier)。他的歌剧中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的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等,但是他的写作技巧是非常高潮的。在这些作品中,音乐的造型性很强,情节描写生动而逼真,戏剧效果突出。音乐语言手法运用自如;旋律突破对称结构,非常自由流畅;和声显露多调性趋势,色彩艳丽;配器新颖精巧,音响丰满;乐队声部密集交错,线性复调丰富多彩。
20世纪初期德国还是盛行浪漫主义音乐,后期就出现很多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作品了。这里出现了一位作曲家,他把浪漫主义的强烈情感和最严格抽象的形式主义相结合,他就是贝尔格。他歌剧的音乐大多使用无调性,它预示了某些十二音的手法和继承了传统调性音乐,把自然音阶、半音阶和“音列”有机的结合起来。贝尔格的歌剧中声乐作品的形式多样,有类似德国抒情歌剧中的旋律,也有勋伯格在歌剧中使用的“念唱”音调,还有配乐说白。他著名的代表作有《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

综上所述,德国歌剧从萌芽到发展最终至顶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也诞生了许多为德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歌剧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作曲家。德国歌剧同时也是整个歌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历史上,德国音乐的中心,一直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谈及德国音乐史,人们总要把奥地利包括在内,因为这两个国家不仅同属德语语言文化范畴,而且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两国是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巴赫和亨德尔是德国17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被称为维也纳最杰出的古典音乐大师;作为德国歌曲之王的舒伯特与舒曼则是19世纪德国浪漫派音乐的杰出代表;19世纪下半叶,决定德国乃至欧洲音乐发展道路的中心人物是瓦格纳;此外还有勃拉姆斯、勋伯格、米德米特等音乐名家,他们也为德国及世界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至今有许多艺术节或音乐团体就是为纪念这些艺术大师而专设的。如波恩国际贝多芬节、拜罗伊特瓦格纳文化节、献身巴赫音乐的盖兴教堂唱诗班和国际巴赫协会及不定期举行的巴赫文化节等等。
在17世纪的德国,意大利歌剧受到宫廷贵族们的普遍欢迎。只有极少数城市在支持着本国的歌剧,最重要的歌剧中心是汉堡。在那里,建立了除威尼斯以外欧洲第一家公开的歌剧院。
当时德国歌剧台本很多是译自于或模仿威尼斯诗人的,而德国作曲家的音乐则同时受到威尼斯和法国样板的影响。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本国的影响主要来自校园剧和德国独唱歌曲。 德国人通常把歌剧称为歌唱剧(Singspiel)。到1700年左右德国的歌剧还一直在意大利歌剧的阴影下,歌剧的题材一般都是神话故事。唯一不同于当时意大利歌剧风格的是:这类作品采用的是说白而不是宣叙调。在咏叹调方面,德国的作曲家比较独立,但难免有点像“大杂烩”。他们有时会运用法国的风格和法国舞曲的节奏,有时会把德国和意大利的风格熔于一体,而用的最多的是短小的分节歌,他们一般取材于德国民间的歌曲。
在德国早期的歌剧作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凯塞尔(R•Keiser,1674—1739)。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共为汉堡舞台写了100余部作品。他的歌剧体裁丰富,音乐手法多样,包括配器用的也非常的巧妙;还有个特点是:他会在德语的作品中插入一段意大利咏叹调。凯塞尔在他的代表作《威尼斯狂欢节》中运用了汉堡当地的方言创作了一些咏叹调和喜剧场景。在他顶峰时期的作品中,意大利的和德国的特色合而为一。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使得喜歌剧在德国落地生根。
在歌剧发展了100多年后,有位德国作曲家叫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1787)他针对亨德尔以前的歌剧,主要是对意大利的正歌剧进行了一次改革。他认为当时的作曲家太注重炫耀自己的技巧,在歌剧中创作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增加了很多舞蹈场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华丽的服装及精美的舞台;弃用了合唱、乐队等表现手段,遭到了当时观众的反感。因此,格鲁克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格鲁克的歌剧以其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格鲁克用自己的改革实践,展现出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的成功探索。他的新的思想和音乐语言,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关注。
在17世纪末就曾受到德国民众欢迎的歌唱剧到了18世纪中叶在德国逐渐兴盛起来了,而且还加入了喜歌剧的成分。德国的喜歌剧刚起步时受到英国的民谣歌剧影响很大。但到后来慢慢的英国味道消失了,变成了纯粹的德国娱乐。这时期喜歌剧的杰出作曲家是约翰•••••亚当•希勒(J•A•Hiller,1728—1804),他的音乐具有简朴和秀美的吸引力,其代表作为《狩猎》(Die Jagol)。
当时很多作曲家运用的轻松和流畅的民歌风格直接启发了同时期的莫扎特。歌剧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也可以说他是当时歌剧的集大成者,他涉及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剧形式,且都留下了不朽的代表作。但他只为德国创作过《后宫诱逃》和《魔笛》等四部德国式歌剧。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给德国音乐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人物。但他有不同于格鲁克的观点,他觉得音乐要顺从于歌唱,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要用音乐来表现,音乐在歌剧中占有主导地位。莫扎特是一位戏剧天才,他把18世纪中下叶之前的歌剧风格综合、提炼、加工到自己的歌剧当中,巧妙的将音乐和剧情完美的结合,成就了一部部动人的歌剧,因此,莫扎特各种类型的歌剧,至今仍有着无穷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这时期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虽然他只写了一步歌剧《费德里奥》,但是它还是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社会现实和伦理题材的巨大热情。他的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化装成男子,化名为费德里奥,来拯救她被囚禁的丈夫的故事。这种题材是典型的表达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英雄”的模式,正义最终一定战胜邪恶。这样的题材也同时反映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他们既对古典时期的歌剧做了完美的收场也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歌剧掀开了序幕。
19世纪的德国歌剧在歌剧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21年被人们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韦伯的《魔弹射手》诞生了。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产生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先声。韦伯的歌剧既体现出了浪漫主义又体现出了民族主义。韦伯出现在德国歌剧舞台上之前,歌剧是一种国际性的艺术。亨德尔用意大利的传统形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格鲁克则先是意大利派而后把风格转为法国式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更是把当时所有的歌剧风格融会贯通。韦伯却有意识地要改变这种歌剧国际化的现象,打破歌剧总是以古典传说为题材的旧框框,把它变成一种民族的艺术形式,一种以德国自己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德国的民间音乐风格为其特点的艺术。韦伯的音乐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瓦格纳,而且,瓦格纳把德国的歌剧发展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理查德•瓦格纳≥ichard Wagner,1813—1883)的名字在欧洲音乐史上十分响亮,但他是一位有很大争议的伟大的作曲家。瓦格纳是通过自学、交友和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及艺术修养的。直到1832年他才开始尝试写歌剧,他一方面借工作之便指挥各种风格的歌剧,一方面构思创作自己的早期歌剧。他的第一部成功歌剧是《黎恩济》(Rienzi),次年他完成了另一部佳作《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ander),这部歌剧预示着以后他的歌剧风格改变,并从此歌剧走向乐剧的道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这两部歌剧标志着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实现和成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对后世的作曲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多方面体现了瓦格纳成熟的风格。《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和弦的复杂的半音变化,加上调的不断转移,解决的重叠,用留音和其他和弦外音模糊进行,产生了一种新颖独特而模凌两可的调性。它是走出了标志着1890年以后的音乐发展的那种和声体系的第一步。为后来的十二音体系和和声风格奠定了基础。
瓦格纳要求自己的乐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他非常重视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脚本,他的歌剧脚本都是他自己亲手创作的。瓦格纳主张音乐的功能是为戏剧表情服务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的“综合艺术品”发挥到淋漓尽致。他综合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李斯特的“主题变形”等思路。瓦格纳的动机大都短小、精练、设计的恰当好处。瓦格纳的作品既洋溢着后浪漫主义的激情,又体现着19世纪的“综合艺术”和“标题化”的音乐潮流。李斯特曾赞美瓦格纳“以音乐来描绘情绪、悲伤和狂喜的作曲家,瓦格纳无人能及。”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理夏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他一生歌剧创作最著名的三部:《莎乐美》(Salome)、《埃勒克特拉》(Elektra)、《玫瑰骑士》(Rosenkavalier)。他的歌剧中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的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等,但是他的写作技巧是非常高潮的。在这些作品中,音乐的造型性很强,情节描写生动而逼真,戏剧效果突出。音乐语言手法运用自如;旋律突破对称结构,非常自由流畅;和声显露多调性趋势,色彩艳丽;配器新颖精巧,音响丰满;乐队声部密集交错,线性复调丰富多彩。
20世纪初期德国还是盛行浪漫主义音乐,后期就出现很多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作品了。这里出现了一位作曲家,他把浪漫主义的强烈情感和最严格抽象的形式主义相结合,他就是贝尔格。他歌剧的音乐大多使用无调性,它预示了某些十二音的手法和继承了传统调性音乐,把自然音阶、半音阶和“音列”有机的结合起来。贝尔格的歌剧中声乐作品的形式多样,有类似德国抒情歌剧中的旋律,也有勋伯格在歌剧中使用的“念唱”音调,还有配乐说白。他著名的代表作有《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
德国歌剧从萌芽到发展最终至顶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也诞生了许多为德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歌剧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作曲家。德国歌剧同时也是整个歌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在德国,对音乐的爱好可谓是全民性的。音乐在德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国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儿童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音乐熏陶。他们除上好学校的音乐课外,母亲往往都早早地着手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所有的中小学生往往无一例外地在课外学习一种乐器,其居首位的是笛子和吉他。今日德国的年轻一代,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会弹奏一种乐器。年轻人听音乐的兴趣始终胜于看电视。德国每年售出的本国和国际上生产的唱片、磁带和激光唱片就达2.4亿张。
德国人对室内乐团与室内乐有着特别的偏爱。弦乐器重奏不仅深得观众的喜爱,而且它作为家庭演奏乐器也深受欢迎。梅罗斯四重奏、柏林十字山弦乐四重奏、谢鲁比尼四重奏、冯特乃三重奏和曼海姆弦乐四重奏等都是德国著名的室内乐团。除了专业的小乐队外,爱好音乐的德国人还自发地组织了几百万个家庭小乐队,每当下班后或公休日,人们宁可关掉电视,与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音乐已成为人们抒发共同情感的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 在德国现代化的都市中,人们常能看到一些民间艺术家在街头表演。他们手拉古老的风琴,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给喧闹的都市增添了一种清新、古朴的色彩。
合唱一直是德国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比起19世纪典型的男声合唱团来,如今人们更喜欢混声合唱团。在德国不论是儿童合唱团,还是成人合唱团都是由其爱好者组成的。长期以来,古典音乐一直是德国音乐的主流,不过近几十年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也逐渐为德国听众所接受,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德国的爵士音乐主要以自由爵士乐闻名。阿尔贝特〃孟格斯道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长号演奏家之一。和其他国家一样,德国年轻一代也热衷摇滚乐,他们除喜欢国际摇滚明星外,也喜欢德国自己的明星。德国著名的摇滚乐团有"蝎子"、"王子们"等,它们都是世界上知名的乐团。在德国,青年人几乎每天都要听广播、唱片和摇滚乐磁带。音乐把青年人凝聚在一起,只要有明星参加的露天演唱会,就连中学生也不在乎高达200马克的昂贵票价。
歌剧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到17世纪后半叶才传遍整个意大利,并向外发展到其他国家。德国的歌剧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但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都是受意大利等国的影响,发展缓慢。直到18世纪格鲁克的改革,使德国的歌剧逐渐的兴盛起来。19世纪是德国歌剧最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作曲家,最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他把德国的歌剧推到了最顶峰。


请分一下中国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
按时间顺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00年这52年间的音乐发展演进历程分为:“朝气蓬勃的创作年代(1949-1956)”、“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3)”、“山雨欲来风满楼(1963-1966)”、“‘文革’中的音乐现实(1966-1976)”、“改革开放中的阵痛与转型(1976-1988)”、“回复时期的音乐思潮与创作(1989...

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巨大劳动奠定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道路上的基石。

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从上述文献可以得知,周秦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坐标。这一系列成就,还在于从理论上奠定了我国古代乐律学的基础。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扩大了乐府的机构和职能。当时政府...

简述20世纪现代化交响乐的发展概况
摘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

...和发展看作是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最初阶段的重要标志。。。急啊...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参考资料:http...

中国古代音乐有哪三次断层
三、宋元明清时期,既公元960年至1840年。在这800多年中,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玻路,明代中期出现可资本主义经济的因素,对思想和文化的活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着音乐上,则是一曲艺、戏曲的速度发展?标志。具体表现为:时调小曲和词调广泛流行;曲艺音乐成为城镇市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朱载十二平均...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学院简介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自1920年成立以来,已有超过八十年的辉煌历史,通常被简称为白音、国音或白俄国音。作为白俄罗斯共和国文化部直接管辖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其悠久的传统、强大的师资队伍和众多杰出人才而闻名遐迩。作为白俄罗斯音乐领域的重要基石,该学院不仅是音乐教育的摇篮,更是推动国家音乐发展的重...

德国音乐的发展史,高分悬赏,请火速回答
德国以音乐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热爱音乐且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它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无与伦比,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像德国一样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乐名家。历史上,德国音乐的中心,一直是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谈及德国音乐史,人们总要把奥地利包括在内,因为这...

求:中国音乐的各个时代特点
东晋政权南迁(4世纪初)以后,南方的音乐随着有了更显著的地位。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地歌曲在战国时本就有名,称为“吴”,现在则被呼为“吴声”;长江中游早就出名的“楚声”在新的时代叫做“西曲”。它们都是在原地新发展起的声乐,不能理解成旧调新唱。吴声、西曲和南迁后带来的以北方民歌为主的...

介绍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时期,谢谢!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一曲《曼丽》、姚苏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在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并举例代表人物及作品. -
麻鸿盐酸: 在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时期分别是巴洛克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和浪漫主义音乐.1. 巴洛克音乐始于1600年,持续至1750年,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巴洛克音乐以其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和声而闻名于世.代表人物有蒙泰威...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简述音乐史发展经历的六个阶段 -
麻鸿盐酸: 西方音乐历史及音乐体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方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起源时期的音乐,主要用于神庙祭祀、节日庆典,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苏美尔人、埃及人、希伯来人和古希腊人推动了音乐...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西方音乐史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以前个个时期的代表作? -
麻鸿盐酸: 16世纪末、17世纪初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巴迪宫廷的卡梅拉塔会社(camerata,意为俱乐部或小集团)成员巴迪、温琴佐.伽利莱伊以及佛罗伦萨学者梅在经过大量的对古希腊悲剧研究的基础之上诞生的. 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具体内容主...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西方音乐概述有哪些内容?
麻鸿盐酸: 西方音乐概述: 一、古希腊到中世纪音乐 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希腊与罗马.当时的音乐比较简单,主要是 单声部形态,基本上属于民间艺术的风格....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巴洛克时期前期中期后期的特点是什么? -
麻鸿盐酸: “巴洛克时代”是一种风格所处的时代,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时期.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德国早期歌剧的发展是怎样的?
麻鸿盐酸: 17世纪的德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度. 1618—1648的三十年战争主要在德国国土 上进行,使德国人口锐减,工商业凋敝,国 土四分五裂,这样使得本应成为歌剧主要观 ...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有谁能有条理的描述一下西方音乐的发展史 -
麻鸿盐酸: 有空的话看看《西方音乐史》这本书就知道了.西方音乐史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在不断的法杖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德国音乐为什么会是音乐始祖之国? -
麻鸿盐酸: 大部分的音乐家、钢琴家都出生于德国! 在古典复兴时期和新浪漫主义时期时德国涌现出了一大批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 比如,我们熟悉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一生作品很多著名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月光曲》等等 再比如:卡尔·马力亚·冯·韦伯舒伯特巴赫理查·斯特劳斯孟德尔颂阿尔伯特-施韦策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还有很多 不一一例举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19世纪中下叶德奥音乐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
麻鸿盐酸: 19世纪德奥音乐最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思想还是创作实践都对整个欧洲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瓦格纳和勃拉姆斯是继韦伯、舒柏特、门德尔松、舒曼之后,承接贝多芬伟大传统为西方音乐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德国作曲家理夏德瓦格纳以改变西方音乐传统轨道,从而引起极大争议的角色而引人注目.他在乐剧创作与论文著作中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了西方音乐发展的进程,成为西方音乐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整个艺术界和思想哲学领域所关注的对象

科尔沁区15068544300: 谈谈中外艺术歌曲起源及发展概况.并简述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
麻鸿盐酸: 艺术歌曲一般是指独唱歌曲,它不但有专业化、表现力丰富的旋律,而且伴奏写作精致,无论是前奏、伴奏、间奏或是尾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成为作品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早在12世纪,随着游吟艺人和法国南部吟唱诗人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