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女子的及笄和古代男子的弱冠~我有些混乱,请假大家~

作者&投稿:移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古代女子金钗和及笄的问题!!!有点混乱!!!~

大放大

说明给你3年时间,给家里添丁进口!!!
如果3年生不出,不是男的有问题,就是女的该休了!!!

一、及笄:古时女子十五岁,可以择夫婚配了,行及笄礼,表示成年。就是把头发拢上,用笄(簪子)插住以保持不下滑。

所以你说的,及笄的确是古代的女子的成人礼。而且,行及笄礼后,可以称字,即正式给她取一个名儿,后来这个取字与许婚就联在一起,即十五岁当年没有人来提亲的、无人问津的,只好等了,什么时候有人来提亲说媒了,什么时候再行及笄礼和起名(字)。所以,如果没有定婚的,即使过了十五岁,所以也就不去进行这个仪式,叫作“待字闺中”,等待那个“字”,就是有人来定婚了再起那个字的意思。

二、弱冠: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所以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而十九岁往下的,则称为童子。论语里就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这里的冠者,就是有资格戴帽子的人,表示成人,而童子,则是指十九岁往下的各种青少年。

与女子一样,古代男子是三岁起名,二十岁时——束发戴冠、起字。为什么起字呢?行过冠礼,表示成人了,除了父母师长,其他朋友和少年不能再直呼其名,就起一个字,也叫表字。所以,女子是十五岁以后才有字的,男子是二十岁后才有字的。

三、你说的王卿(亲)贵胄,并不一定都是12岁行冠礼。这主要看这个“被提前”行冠礼的人是不是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古代一国的帝王年老体衰,或者驾崩了,其接班人还很幼小,这样的事哪朝哪代都有吧。被拥立成太子或新帝王的小家伙,年龄还十分小,别说冠者了,有时连童子也不算,但是为了让他早早接班,就只好变例了,让他早早行冠礼,只要父王死后三年,新皇帝有能力主持朝政了,他不论大小,都可以提前行冠礼了,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岁,这主要看这个小帝王有没有一个健康长寿的帝王爸爸了,再是看新皇帝能不能把权力从母后或权臣手中要回来,自个独立处理国家大事。

康熙帝,由于父皇顺治帝死得早,他登基时才八岁,登基四年后结婚。可能就是这个时候,一来结认一个好的岳父家族来对抗鳌拜,二来可以以新婚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可以主政。所以,他的冠礼应该就在这个时候。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像中国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他的冠礼不但没有提前,反而又推迟了,嬴政13岁即位,22岁才亲政(这时才进行了冠礼),比正常的还晚了两年。——这是因为相国吕不韦有了私心,妄图以秦王年龄小而长期霸占大权,所以,一直压制着不让人家行冠礼,到了秦王二十二岁了,迫不得已了,才让小嬴政行冠礼。

1、及笄是指女子15岁以后结发插上发簪的一种礼仪,象征着已到成婚年纪。如果已许配的当年就把头发挽起并带上簪子,未许婚的就先梳辫子,称作“待字”或者“待年”,等成婚时再挽发及笄,这种礼仪成为“上头”,也叫“上梳”。

2、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称为“弱冠”,也是表示着已到成婚年纪的成人仪式。而束发一般是在男子15岁的时候,束发为髻,表示这时候应该学习各种技艺了,成为“束发”,也指代青少年。

3、及笄和弱冠都是一种象征性的礼仪,实际上历朝曾经有过对男二十未娶、女十五未加的实行惩罚性措施,如充军或者罚钱,当然这都是为了鼓励尽早成婚生育。唐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才明法规定,男二十娶,女十五嫁。不过一般都会早于这个年纪。

不错,及笄只是一个礼仪,是一种成人礼。“其未许嫁,二十则笄”意思是说如果15岁还没有嫁人,就到20岁再举行及笄礼。笄是簪子,未举行及笄礼之前,女孩子的头发束为两个丫髻,而不是散披在肩上。
有钱人家结婚是很早,那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大家族,12岁就结婚了,所以他们12岁就举行及笄礼或冠礼,然后就可以结婚了。。普通老百姓一般还是男20岁,女15岁再结婚,女孩15岁之前要给家里做针线活,早早嫁出去就吃亏了。


总角、豆蔻、束发、及笄、弱冠分别是多少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用古代称谓表示年龄?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古代将女子年龄称为及笄是指
1.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15周岁。2. 及笄也称作“既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时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3. 及笄也指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4.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5. “笄”是指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大
问题一: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也就是说女子满周岁十五时才行及笄礼,说白了就是过了十五岁生日后就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表示这个女孩已到出嫁的年龄了。 问题二:古代女子多少岁行笄礼 笄礼,是汉民族女性的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是表示成人的仪式。 《礼记・杂记》:...

古代女子多少岁及笄?
15岁:及笄——指女子成年,笄,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后,就将头发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束发——指男子成童之年,要把之前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16岁:二八——二八为两个八岁相加为十六岁。破瓜、碧玉年华——古代将瓜拆分成两个八来纪年,破瓜即为两个八,相加为十六岁。

古代女子多少岁叫“及笄”?
5. **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6.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7.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

古代女子成年称为及笄,“笄”又是何物?
“笄”也就是发簪。女子行过笄礼之后,就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这时候就和还没有许嫁或者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差距很显著了。因此,古时称成年为“及笄”,也就是到了可以使用发簪的时候了。不仅要挽髻插笄,成年许嫁女子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

为什么古代女子的成年仪礼称为“笄礼”?
这其实是由于女子在15岁之后就需要行成年礼,那么女子的成年礼就叫做及笄之礼,而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女子她到了及笄之礼的时候,就需要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在盘好头发之后上面加上一个簪子,这样的话就代表着女子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一个年纪了。所以说古代的女子她们在15岁的时候举办了...

在古代15岁的女孩子如何称呼
在古代十五岁的女孩子被称做及笄。及笄也被叫做既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只要女子年满十五周岁,都会用笄来把头发给扎起来,所以也称呼年满十五周岁的女子为及笄,及笄也表示的是女子已经是要结婚的年龄。从周代开始,只要是及笄的女孩子,还要举行笄礼,也就是女孩的成人礼仪,笄礼也被称做事上头,或者...

古代女子15岁叫什么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

偏关县13254968185: 古代对人年龄的称谓? -
春羽草乌:[答案]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

偏关县13254968185: 我国古代对年龄的划分与称呼! -
春羽草乌:[答案] 古代年龄的代称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

偏关县13254968185: 像花甲,古稀等的这些古代文言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哪些? -
春羽草乌:[答案] 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语 襁褓(qiǎng 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二、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也是成童的代称.一般认为是十五岁以上. ...

偏关县13254968185: 什么是及笄? -
春羽草乌:[答案]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编辑本段出处语出...

偏关县13254968185: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古稀之类的 还有弱冠、而立、知天命、等等 越多越好 -
春羽草乌:[答案] 0岁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

偏关县13254968185: 古代关于年龄的叫法有哪些?比如二十岁:弱冠 -
春羽草乌:[答案] 1. 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 9.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

偏关县13254968185: 诸神的踪迹“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分别是什么意思? -
春羽草乌: 弱冠之年:古代汉族男子,年至二十的成年礼,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及笄(jī)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偏关县13254968185: 古代称年龄的问题三十称而立,四十称不惑,那二十,五十,六十,七十分别称什么? -
春羽草乌:[答案] 在古代,童年成为“总角”;男子十五岁叫“束发”,女子十五岁叫“及笄”;男子二十称为“弱冠”;三十称“而立”;四十称“不惑”;五十称“知命”;六十称“花甲”;七十称“古稀”;八十称“耄耋”;一百岁那就成“人精”啦!

偏关县13254968185: 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谓 -
春羽草乌:[答案]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

偏关县13254968185: 古代男子在多少岁的时候要行男子弱冠之礼 -
春羽草乌: 古代中国华夏族的成年礼: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男子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弱冠是指男子几岁那么,古代男子在多少岁的时候要行男子弱冠之礼?弱冠一般是指男子多少岁的年纪?《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简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