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大

作者&投稿:脂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问题一: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也就是说女子满周岁十五时才行及笄礼,说白了就是过了十五岁生日后就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表示这个女孩已到出嫁的年龄了。

问题二:古代女子多少岁行笄礼 笄礼,是汉民族女性的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是表示成人的仪式。
《礼记・杂记》:“女子十有五年许嫁,笄而字。”如此,则许嫁的年龄是十五岁。
笄为一种饰件,用来固定发髻,是根细长钎子,一头锐,一头钝,钝的一头有突出的装饰,称为首部。笄是发簪家族的鼻祖。笄的首部简单朴素。后来的簪、钗等皆是在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加“笄”(又叫“及笄”),成为了汉民族女性成人之礼的礼仪之名。
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礼记・内则》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礼记・乐记》女子幼,嫁必笄。――《白虎通》女子十五而笄,许嫁而笄。――《古今韵会举要》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三苗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C。――《淮南子・齐俗训》
笄礼衍生的汉语名词: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礼的年龄笄女:成年的女儿笄年:及笄之年,成年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十五岁:古时,女子以十五岁为成人。十五岁以后,就可以许嫁、行笄礼了。
许嫁:许嫁之后,必行笄礼。这里说的许嫁,是指完成了婚礼六礼中的“纳征”礼。许嫁后所行笄礼,称“许嫁笄”。
二十岁:如果已经成人的女孩子迟迟未许嫁,那么到了二十岁也必须行笄礼。《礼记・内则》郑注:“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随时可以许嫁,也随时可以行笄礼了。如果许嫁时已经行过笄礼,则无需再行。如果还没有行过,则必须行笄礼才能够被夫婿家以“亲迎”之礼接走。未行笄礼的姑娘,不能嫁人。如果一个姑娘长期待字闺中(其实也就说明了她还未行笄礼,还在等待“命字”),那么最迟到了二十岁,不论有没有许嫁,都要行笄礼以正式确认其成年。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就算嫁不出去,也不能一辈子处于总角、无字的“未成年”状态,必须以笄礼这种成年仪式加以确认。

问题三:古代女子几岁及笄? 找的、供参考。成语名称:及笄年华
成语发音:jí jī nián huá
成语释义: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成语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问题四:古代女子及笄的过程 笄礼
古代嘉礼的一种。为汉族女子的成年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后世改为由少女之母申以戒辞,教之以礼,称为“教茶”。女子年十五岁,则称为“及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一、行礼年龄
《周礼》及古代习惯,都是十五岁左右行笄礼,最迟二十岁。
二、行礼日期
农历三月三――女儿节(上巳节)。
三、注意问题
1)宾、有司、赞者等参礼者由女性担任。行礼地点宜于堂室。
2)加笄:古礼女子笄礼同男子冠礼一样,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盘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执之。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头,女子也有纷繁的钗冠。
四、笄礼的简明操作仪程
【准备活动】
1 筮日:即确定日期。
2 筮宾、戒宾:即确定参礼人员,并以请帖或各种通讯方法邀请。对于正宾,由父母提前三日(最迟一日)登门邀请。
参礼人员:
笄者;
主人――一般为笄者的双亲;
正宾――有德才的女性长辈;
有司1人――为笄者托盘的人;
赞者1人――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观礼者若干。
3 器物陈设:场地、服制、礼器、音乐等。
场地:古时笄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礼器】
①醴酒1杯
②饭1份
③小几一个
④席子3张:1张置于场地东侧,用来放置要穿的三套服装。另2张并列置于场地中央偏西侧,放座垫(是用来跪坐的)。
⑤盥1个
⑥香炉,香
⑦挂图1张
⑧观礼者座垫若干。
【音乐】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华夏的礼乐文明是一个整体,礼乐不可分。
【笄礼仪程】
1)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有司托盘站在西面台阶下;客人立于场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后),换好采衣采履,安坐在东房(更衣间)内等候;音乐演奏开始。
2)就位:有严格的顺序。正宾来到,父母亲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规揖礼后入场,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宾客都落坐后主人才就座于主人位。
3)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
4)笄者就位:赞者先走出来,以盥洗手,于西阶就位;笄者走出来,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然后面......>>

问题五:古代男子及笄是多大 男子没有及笄,及笄是女孩子的专利。
男子应该是弱冠,就是十几岁的样子。

问题六:古代人们所说的及笄之年指女子多少岁的时候 15岁,指可以结婚的年龄。

问题七:及笄指女子多少岁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问题八:古代女子及笄是算实岁还是虚岁的 古代算实岁

问题九: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如豆蔻 及笄 要写明是哪个年龄段哈 女孩7岁-----髫年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6岁(女)---破瓜、碧玉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其他统称和男女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问题十:古代女子及笄时的服装叫什么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据冠礼的资料:样式是短褂裤,缁(黑)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文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簪、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衣服的摆放:按顺序分别叠好、衣领朝东,由北向南依次置于席上,席置于场地东侧;要加的发饰,由有司捧在盘里,立于场地西册,面朝南,从东到西排开,依次是:发笄、发簪、钗笄。
说明:三次加笄的服饰,分别有不同的蕴义,象征着女孩子成长的过程――采衣色泽纯丽,象征着女童的天真烂漫;色浅而素雅的襦裙,象征着豆蔻少女的纯真;端庄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认的最能体现汉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饰,象征着花季少女的明丽;最后隆重的大袖礼衣则反映了汉族女子的审美取向――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及笄是指多少岁 女子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在古代,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古人的年龄有时...

及笄是指多少岁?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满15周岁。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女子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幼年泛称:总...

及笄之年是多少岁 及笄和将笄的区别是什么
“及笄之年”是指15岁。“及笄”指女子15岁了,已经成年。古代女子年满15岁要行“笄礼”。“将笄”指古时14岁的女子,还未到但即将要到行“笄礼”的年龄。古代的女子,只要年满15岁就要把头发挽起来,挽成一个髻,然后用簪子从发髻中穿过,因此称年满15岁的女子为“及笄”。同样也指女子已到了...

及笄年华是指多少岁
1. 及笄年华是指女子满十五岁之时。2. 在古代,女子满十五岁会举行及笄礼,这是她们成年的标志。3. 笄,即发簪,用来束发,象征女子成年。4. 女子十二岁称为金钗之年,标志着她们渐渐长大。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之间,形容她们正值青春。6. 碧玉年华用以形容女子十六岁时的美丽与...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女子及笄是否就是成年了?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女子及笄是否就是成年了?古代女子及笄是15周岁,同时,及笄也可以视为古代女性成年的分水岭。及笄后,女人可以结婚生子。在古代,女性15岁出嫁,实际上是指古代女性成年的年龄。及笄表示女性已满15周岁。同时,及笄也可以视为古代女性成年的分水岭。及笄后,女人可以结婚生子。“及笄...

古代对女子多大称之为及笄之年?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

及笄之年指女子多少岁 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哪里
1、在古代,及笄指的是女子满十五周岁的时候,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在外形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2、古代男子...

古代女子及笄和将笄分别指的是几岁,这些说法是从什么时候来的?_百度知 ...
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将笄,故未及。所以是指女子十四周岁。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东周列国志》将笄的由来 及笄大家都好理解,可是将笄呢?估计大家都懵了吧,古人干嘛把女子年龄搞那么...

古代将女子年龄称为及笄是指
1.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15周岁。2. 及笄也称作“既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时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3. 及笄也指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4.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5. “笄”是指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永胜县18692237888: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
伯怜内美: 弱冠:二十岁 详细资料: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永胜县18692237888: 及笄是指多少岁?
伯怜内美: 女子满15周岁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

永胜县18692237888: 及笄是多少岁 -
伯怜内美: 15

永胜县18692237888: 清朝女子多大及笄 -
伯怜内美: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一直未许配的,最迟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永胜县18692237888: 及笄是指十几岁? -
伯怜内美: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永胜县18692237888: 女子及笄之年是多少岁 -
伯怜内美: 及笄是指15岁.及笄,又叫“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龄满15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便会开始结发,用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故称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指的的女子头上的发簪.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在现在应该是18-20岁的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就叫做及笄之年!

永胜县18692237888: 及笄之礼多少岁
伯怜内美: 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永胜县18692237888: 及笄是指多少岁? -
伯怜内美: 及笄之年是指十五岁.及笄之年是指女子满了十五岁,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及笄之年可表示为十五岁女孩.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若已许配,就束发戴簪,若未许配,就在二十岁时束发戴簪.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

永胜县18692237888: 束发和及笄分别指几岁
伯怜内美: 束发和及笄分别指男子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和女子满15周岁到了结婚的年龄.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及笄:亦作“既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永胜县18692237888: 女孩子"及笄"是多大年纪?
伯怜内美: "笄"是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 因此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如"年已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古时女子十五 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 上簪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