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音的典故?

作者&投稿:陟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关于知己、知音的典故~

1、伯牙绝弦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知我者鲍子也
管夷吾字仲,是颖上人。年轻时常常和鲍子交往,鲍子知道他很能干。管仲很贫困,常常欺骗鲍子,鲍子始终好好地对待他,不当一回事。
不久,鲍子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登上诸侯王的位置,成为齐桓公时,公子纠死了,管仲也被囚禁了。
鲍子就进荐了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掌管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联合各方诸侯,匡正了天下,这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我起初穷困时,曾经和鲍子一起做生意,分红利时,大多给自己,鲍子不认为我贪婪,知道我是贫穷的缘故。
我曾经替鲍子做事,却使境况更困苦了,鲍子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做事常会遇上不利的时机。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子不认为我不能干,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
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子不认为我胆怯,知道我有老母亲要赡养。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关押、受辱却不自杀,鲍子不认为我不知廉耻,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声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鲍子进荐了管仲后,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在齐国世世代代享受俸禄,有封地的子孙有十几代,子孙常常成为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子能够了解人。

3、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4、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前,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今襄阳古隆中,)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就好像鱼得了水一样。”
5、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刎颈之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我者鲍子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如鱼得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园三结义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
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钟子期墓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伯牙子期

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意思: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具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不同意,他说:“管仲当初射我一箭,差点把我害死,我不杀他就算好了,怎么还能让他当丞相?”鲍叔牙马上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是不记仇的。更何况当时管仲是为王子纠效命。一个人能忠心为主人办事,也一定能忠心地为君王效力。陛下如果想称霸天下,没有管仲就不能成功。您一定要任用他。”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把管仲接回齐国。

管仲回到齐国,当了丞相,而鲍叔牙却甘心做管仲的助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诸侯王中的霸主。

鲍叔牙死后,管仲在他的墓前大哭不止,想起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和支持,他感叹说:“当初,我辅佐的王子纠失败了,别的大臣都以死誓忠,我却甘愿被囚困,鲍叔牙没有耻笑我没有气节,他知道我是为了图谋大业而不在乎一时之间的名声。生养我的是父母,但是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俞伯牙和钟子期
俞伯牙抚琴,唯有钟子期知其琴中含义
后钟子期死后,俞伯牙因再难觅知音,便不再抚琴
这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有关于知音的典故了,不知道对不对,希望能够解答了你的问题

太多了啊。
最经典: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

伯牙绝弦
陆抗和羊祜
管仲和鲍叔


古代知音的有哪些典故
1、伯牙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2、管鲍之交 管仲...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知音”的典故知道是哪个故事吗?请您写下来。_百度知...
典故1·高山流水(《列子·汤问》)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就摔破了琴,终身不再弹。...

知音难求,关于知音的典故是什么?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

关于知音的典故是什么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

知音的来源典故
知音的来源典故是伯牙与子期。一、具体解释 知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ī-yīn。一指通晓音律;二指知己,同志;三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知音一词来源于伯牙与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的人)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

历史上关于知己、知音的典故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知音的来源典故
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俞伯牙,名瑞,字伯牙。钟子期,名徽,字子期。相传,俞伯牙抚琴时,有一个樵夫路过,在一旁听琴。伯牙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一曲弹完,没想到子期竟然听出曲中之意,并告诉了伯牙。伯牙听子期讲完,心里大吃一惊。没想到一个打柴的樵夫竟然能听出曲中...

知音来源哪个典故
知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友情和心灵相通的典范,通过它人们表达了对真正友情的珍视和追求。知音一词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更是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朋友深厚情谊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一典故也提醒人们,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心灵相通的基础...

有关知音的典故?
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

知音有哪些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

五常市18270559624: 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
黄欣洛雅: 1、高山流水俞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原是...

五常市18270559624: 关于知音的故事 -
黄欣洛雅:[答案] 高山流水(《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五常市18270559624: 关于知音的故事30字 不要高山流水! -
黄欣洛雅:[答案] 伯牙绝弦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PS:...

五常市18270559624: '知音'的来源典故 -
黄欣洛雅:[答案]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

五常市18270559624: 关于知音的故事 -
黄欣洛雅: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五常市18270559624: 知音这个典故的来历 -
黄欣洛雅:[答案]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

五常市18270559624: "知音"一词的典故?详解! -
黄欣洛雅:[答案] 知音:知、知己、知交、知心的意思、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历史上的知音则以以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为代表. 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曾任晋国大夫,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当伯牙弹琴志...

五常市18270559624: 谁能给我讲讲关于“知音”的故事? -
黄欣洛雅: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

五常市18270559624: 古代关于知音的故事200字除伯牙子期 -
黄欣洛雅: (一)鸡黍之约 秀才张劭,字元伯,乃汉明帝时人,汝州南城人氏.自幼奋志读书.有弟张勤同在家务农耕种,以供六旬老母.时到东都洛阳应举,于客店遇秀才范式正危于时疫之中.式字巨卿,乃楚州山阳人氏,年四十岁.元伯扶救巨卿于...

五常市18270559624: 求一篇关于知音的故事,要简短哦~ -
黄欣洛雅: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