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并写出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句

作者&投稿:胥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无非使者代表其君主先献礼,君主再赐礼,互相吹捧

你是那个国家的国王?还是女王。尊敬的女王陛下愿你天天美丽。青春常驻

  1.学礼问乐——孔子
  孔子和敬叔两人结伴而行前往京城洛阳。
  第二天一早,孔子和敬叔递名帖拜见。老子迎接他们进去,坐定后,双方寒暄了几句。孔子表明来意:“久仰先生博通今古,精明礼道。今日和敬叔特来求教,希望您不要把我当作鄙人俗客,不屑教诲。”
  老子笑答:“二位既然误信了我的虚名,不辞劳苦地赶来,我当然欢迎。不过我自觉惭愧,只怕学问不及二位。我只能将我的一知半解尽量与二位分享。说到礼和德,我还能略知一二;至于乐,从尧、舜、禹、汤、文、武、成、康到现在,古乐今乐那真叫多。我不是乐宫,没有专心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且乐又是宴飨要用的,很重要,我不曾身体力行,不敢乱讲。二位既奉鲁君之命来到这里,必然会问周乐,我自愧不能称职。但我的好朋友苌弘,他现在是王朝乐官长,他的祖父和父亲也曾任过乐官。苌弘经验丰富,你们的问题,他肯定能详细解答。我先为两位介绍,你们改日去拜访就是了。”
  孔子赶忙拱手谢道:“我还是想请教一下,今日之礼为何不如古礼呢?”
  老子微叹道:“这都是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各自僭礼称雄的结果!古礼是周公辅佐武王、成王时制定的。西周盛时,各种礼制完备,上下遵守,没有人敢僭越。东周以来,古礼日渐泯灭。你们要知古礼,耳听不如眼见,请随我到郊社、明堂、宗庙处看看,便可一目了然。”
  说完,老子就带着孔子和敬叔去了明堂。来到明堂,孔子举目四顾,只见四面大门上分别画着尧、舜、桀、纣的画像,个个都活灵活现的。尧、舜和善魁梧,带着兴旺的神气;桀、纣则凶恶尖削,带着颓废的色泽。还有周公辅佐成王图,鼎铭盘铭更是多得看不完。
  退出明堂后,他们又去太庙参观各式祭器。孔子在石级前,看见一个大小与人相当的铜铸人像,口上粘着三道封锁,背上刻着很长的铭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孔子对敬叔说道:“今天见了这个三缄其口的铜像,才知道做人不要多言,言多必有失;不要多事,多事必然会招来烦恼。”
  不知不觉到了午后,老子就邀孔子、敬叔一起吃饭。吃完饭,孔子又向老子请教:“各种礼制的意义,没有高人的指导,我是不能贯通的,请您多多指教。”
  老子道:“坐吧,我来说给你们听。礼制的作用大得很哪!天下可以依礼而正,所以明主都是秉礼在位,治道隆盛;幽王和厉王反其道而行之,以致遭殃。可见,礼制关系国家的治乱兴衰,决不能等闲视之。你们首先要知道,古圣王顺承天道而治人情,奉鬼神之意而立教化,因此制定出各种礼制。”
  孔子听到这里,问:“那鲁国为什么不行天子祭天地的郊礼?”
  老子答:“鲁国是周公后裔,郊社礼是周公修订的,专属天子的祭礼。鲁国奉周公遗制,按照先例冬至不举行郊祭礼。”
  孔子便说:“郊社的古义是什么?”
  老子答道:“总的来说是郊祭天,社祭地。详细解释这两种祭礼很复杂。古帝王的郊祭,是祀祖的。万物之本是天,众人之本是祖。郊祭就是报本反始,所以祭上帝,它必须在冬至一阳生日举行,主要是迎长日的。郊祭始自周,用冬至月,上辛日。社祭行于惊蛰日,是祈祷农事,称大郊祭。百姓在南郊建了一个坛,名叫园丘,也叫天坛、泰坛等。再说牲器,郊祭用的牛,要预先养三个月;社祭用的牛,要临时准备。它们分别用来祀天神与人鬼,颜色都须是红色。祭祀前要把园丘打扫洁净。祭器用陶匏,郊礼用的象天数,社礼用的象地数。以上这些都是天子的祭礼,诸侯不能僭用的。”
  孔子又问:“天子郊天时的礼仪是怎样的?”
  老子答道:“天子郊祭,要先占卜,选定日期;然后到祖庙祝告受命,到父庙告已备好卜筮用的龟,这些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卜筮那天,天子亲临,接受卜官缮正的祭天誓命。卜礼既毕,供献誓命于库门,让百官们先行斋戒。郊祭那天,百姓们穿丧服的不能入国门,遇丧事的不能哭,道路要清洁,行人要止步。天子披衣裘,乘素车,队伍最前面的是十二面绣着龙纹日月的旌旗,代表天。天子到泰坛下车,换上祭天衮服,戴上十二旒的平天冠。接下来的献爵、上香、燔柴、读祝等,郊与社都一样。总而言之,郊社礼,是敬祀神灵的。谛礼、尝礼,是敬祀昭穆祖先的;此外还有民间通行的各种礼制,比如说馈奠礼,是敬死丧的;射飨礼,是敬乡党的;食飨礼,是敬宾客的。”
  孔子说道:“我曾听郯子说,居家有礼则长幼分,闺门有礼则三族和,朝廷有礼则官爵尊,田猎有礼则戎事闲,军旅有礼则武功成。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又会遇到怎样的灾难和祸害呢?”
  老子答道:“要是那样的话,就会像瞎子走路,突然失去了搀扶的人;又像是整晚都坐在没有蜡烛的黑屋子中,什么都看不见,手脚不敢乱动,连进退都为难了。”
  说到这里,刚好苌弘来拜访老子。老子起身迎接,说道:“我们还想去拜访你,你却不请自来,省了我们许多脚步啊。”接着把孔子、敬叔介绍给他。
  苌弘微笑道:“一客不烦二主,不用问我这个才疏学浅的人。如果你们有问而我无答,岂不要当众出丑!”
  敬叔插言:“久慕大名,不必客气。乐府浩如渊海,博大精深,没有谁能博通无遗。先生如果将您所知的教给我们,我们会获益很多。”
  孔子走上前来,鞠了个躬,严肃地问道:“武乐深奥,我经常觉得不能明知其理。请问,‘武之备戒之已久’是什么意思?”
  苌弘答:“武王恐怕士众不能长久敬服他,于是作此乐歌来警众。”
  孔子又问:“‘发扬蹈厉之已蚤’又是什么意思?”
  苌弘又答:“这是说很多事不能做得太早,也不能太晚。该做的时候再做。”
  孔子接着问:“‘迟矣而又,久立于缀’又怎么解释?”
  苌弘想了想,答道:“这个就有些复杂了。总的来说是形容成功的,即表彰周朝灭商纣的功绩。‘迟矣而又’是说灭纣成功的迟缓。‘久立于缀’,是说久立着等待诸侯来会。所以武乐说,‘总干而山立’,即武王统领大军会合诸侯于孟津,那气势就像山一样,立在那儿。武乐有六成,俗称六节:一成出兵伐纣,二成灭商,三成开国,四成南国诸侯归附,五成分陕而治,六成颂天子,这是武乐的大成。”
  孔子说道:“我能听到这番教导,了解武乐的底蕴,真是有幸。但不知武乐和韶乐,究竟哪一种好?”
  苌弘说:“韶是虞、舜的乐名,武是武王的乐名。论他们的功业,舜继尧治国,武伐纣救民,分不出个轻重。可要是就乐论乐的话,韶乐就显得气势宏盛,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完美一些。武乐呢,音声虽美,但歌调晦涩,不如韶乐。”
  又讨论了一会儿,苌弘有事,就先行告辞了。
  孔子在京城观光了几天后,准备行装打算回去了。他去向老子辞行,老子诚意款待,并嘱咐孔子道:“有钱人用财物来送行,仁人君子只会送以言辞。我既不富裕,又枉背着君子的盛名。但我还是要送你几句话:现在有知识的人,太聪明深察,不易活得长久,因为他们喜欢议论他人长短;太博学善辩的,又难保身家,因为他们喜欢揭发他人的罪恶。做人呢,在家就应该修养身心,孝敬双亲;在朝就要听取别人的良言,忘掉自我,一心念着君王。”
  “您的教诲我会谨记于心,终身不忘。”说完,孔子便与敬叔上车,回鲁国去了。
  2.小气的晏婴
  齐大夫高昭子曾和晏婴一起出使鲁国。晏婴是当世闻名的贤士,与孔子早就相识。当初晏婴和昭子到达鲁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孔子。
  孔子赴齐之前,先给晏婴、昭子写了封信。所以,等孔子一行人走到临淄郊外,昭子早就命族人高庭在城门口迎接。孔子和高庭是初次见面,还以为他是相国晏婴的使者。
  孔子见了高庭,下车拱手说道:“承蒙相国盛情,劳您亲迎,我实在担当不起!”
  高庭说道:“我是奉高大夫的差遣来迎候夫子的。想必高大夫在家都等急了。”孔子就随高庭去见高昭子,见面寒暄后,分宾主坐定。
  孔子道:“我投奔贵国,一来探望老友,二来问候鲁君。不知昭公现在在哪里?”
  昭子答:“我们君主让他住在堂阜,离这里约有半日路程。”
  孔子请昭子派人带子贡到堂阜去见昭公。
  不到半日,子贡就从堂阜回来向孔子报告:“昭公得了小病正卧床休息,他身体好后会亲自来与您相见。”
  晚上,昭子设盛宴替孔子洗尘,还邀请晏婴陪坐。
  晏婴身材矮小,却很有名气。当初齐景公任用他为大夫,曾派他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想羞辱他,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狗洞,故意把城门紧闭,让他从狗门进去。
  晏婴从容地说:“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我肯定会从狗门进去,可今天我来的是楚国,就应该从城门进。”弄得楚王自取其辱,只好下令将城门打开。等他回到齐国复命时,景公提拔他作了相国。
  按理,晏婴和孔子既是老朋友,就应该为国荐贤,与孔子同掌国政,像鲍叔荐管仲那样。谁知,晏婴见孔子的才学胜他十倍,就想:如果我们共同效力于齐国,景公必然要重用孔丘,轻视自己。那么靠着狗门得来的这把交椅,就得拱手让与孔子了。由于晏婴存着这个私心,所以在宴席上,昭子力劝孔子在齐国从政的时候,晏婴假装没听见,只和子贡在一边高谈阔论。
  昭子对孔子说:“您说鲁国是您的生养之地,应当辅佐鲁君尊周室、攘夷狄,大则王天下、小则霸诸侯。您的政见实在很伟大,不过就鲁国目前的形势,实在是难成霸业。鲁君出逃,国乱开始,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争权夺地,政落权门,公室一天不如一天。现在由季氏拥戴的新君定公,在权臣的威逼下,只管些祭礼杂事,连国政尚且不能过问,还说什么争王图霸!若要辅佐季氏,去干大逆不道的事业,您肯定誓死也不愿意。本来,论您的先世,应该先考虑去宋国。不过自襄公以来,宋国国势比鲁国还弱,您去那里肯定不会有所作为!所以,您要想有一番大的事业,齐国应为首选。自从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以来,齐国国境日渐扩大,国民日渐增多,国库充足。您要是肯留在这里,实现宏图大志将是易如反掌的事!”
  昭子苦口婆心地劝说孔子留在齐国,晏婴却只顾与子贡口若悬河地长谈。孔子是何等聪明之人,晏婴的心思,他早就猜出一二。他对昭子说:“管仲是君子,他肯定也赞成我尊奉周室,赶走夷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不用战计就帮助桓公征服诸侯,统领天下。如果老天不生管仲,或是管仲没遇到鲍叔,或者桓公不用管仲,夷狄早已夺取衰周的天下。我们也只能做夷狄的百姓了!所以我说管仲是个君子。”接着又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谈留在齐国的事。
  昭子也看出了孔子和晏婴的心事,就知趣地和孔子谈今论古了。
  晏婴这时才主动向孔子说:“你我分别不到三年,你门下都人才济济了。仅一个子贡的学问和口才,就堪称国士无双了。等再过几年,天下英才就全归你门下,这是何等荣幸之事啊!将来恐怕连我也要拜投到你的门下啦。”
  孔子微笑道:“我怎么敢收您这名闻天下的贤相国为弟子呢!只希望大家能够矢志不渝,永远做至交。这样我就觉得无上光荣了!”
  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此时晏婴的胸口像压了一块千斤巨石,浑身不舒服。齐景公素来爱才若命,晏婴便想:“景公一旦和孔子见面交谈,肯定会任以官职,其职位必然和我不相上下。孔子是有大本领之人,而我只是口才好。他要是留下的话,我的位置就要动摇了。”想到这里,便如坐针毡,不等宴席结束就先告辞了。
  昭子与孔子兴尽才散席。昭子再三挽留,孔子和弟子便在高宅留宿。
  第二天,晏婴派人给昭子带来一封信,说:孔子是天下贤才,如果你执意要举荐他,我只好辞官。希望昭子还是不要在景公面前说起孔子。昭子虽然怪他嫉贤,但想到晏婴毕竟是相国,又深得景公倚重,便没有与他作对,只好答应下来。
  晏婴一面向卿大夫一一叮嘱,一面和孔子同车出游,只是瞒着齐景公。
  这一天,景公在朝廷内看见一只一足鸟。那鸟飞到殿前,展翅而跳。景公很奇怪,就问晏婴:“我有生以来,从没见过这样的鸟,一只脚还能展翅跳跃,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晏婴答:“我不知道,也不敢随便捏造。”
  景公又问群臣,群臣谁也不知。
  此时,鲁昭公入朝感谢厚待,见到这种情况,就说:“孔丘是我国的博学之士。他现在在贵国大夫高昭子家作客,您何不派人过去问问。”
  景公就让昭子去问孔子。
  孔子问:“齐侯怎么知道我在你府上呢?”
  昭子答道:“是鲁侯说的,还说夫子是博物君子,肯定知道这鸟的名字。”
  弄明白原因后,孔子想了想,便说:“那鸟应该叫商羊,是预示水灾的。以前的孩童屈一足,张两手,唱这样的童谣:‘天快下大雨的时候,商羊鸟就会翩翩起舞。’如今,你们齐国在朝廷上看见此鸟,可能是水灾来临的征兆。快去通知百姓,让他们开沟渠,修堤防。”
  昭子把孔子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景公。景公深信不疑,命昭子通知百姓,修葺堤防,预防水灾,并让昭子亲自监工。
  晏婴冷笑道:“不过是一首童谣罢了,不可就此轻信。要是没有水灾,我们这样兴师动众的,岂不要失信于百姓,还是再等等吧。”
  景公向来信任晏婴,便对昭子说:“相国言之有理,就先听他的。”
  3.季札与孔子
  吴国的季札奉命出使来到齐国,他是吴国的知礼大夫,有贤德之名。孔子得知此事,很想与他见上一面。
  季札到昭子这里谢礼时,昭子便说:“鲁国的孔丘,现在屈居寒舍。他久慕大夫贤名,很想一见。”
  季札答:“我久慕他无书不读,无所不知,是个上知天、下知地的大圣人。本打算亲自去鲁国请教的,现在他既在府上,正巧一见。”
  昭子就请孔子与季札相见。两人一见如旧,谈话很投机。孔子请求季札暂住高府,与自己论乐。季札有问即答,比起京城的苌弘更加详尽。季札与苌弘二人都认为韶乐优于武乐。
  孔子问:“韶乐在前,武乐在后。武王为什么不效仿韶乐,而偏要去制作那种声容不大,歌意晦涩的武乐呢?”
  季札答:“这是因为舜、武两人处境不同。舜处顺境,尧将两个爱女嫁给他,又把帝位让给他。虽是以臣继君,但也在禅让的范围之内,合情合理,没有人批评他的不是。舜志得意满,便发五弦琴,著南风歌。歌云:‘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声容何等宏大,诗歌中洋溢着欢乐与满足,让人一听就可想见他盛德化民的情形,王公、大人至今还津津乐道呢。相反,武王所处的却是逆境。当年他出兵东征伐纣,遇着伯夷、叔齐进谏:‘以臣伐君,万万不可!’后来,武王虽得了商朝的天下,却逃不了以臣伐君的公论。因此,他在作乐时,不便全是显扬功德、形容旧君罪恶的论调。于是就有了吞吞吐吐、寓意曲折难解的武乐。”
  孔子说道:“大夫说得对。我以前只简单地以为武乐才是当世士人应该学习的,直到去洛邑观礼遇到苌弘指教,他的看法与你如出一辙。我很早就想学韶乐,还望大夫多多指教。”
  季札笑着说道:“夫子喜欢韶乐,我很愿意为你正拍。不过,我想要长子毅留下来向夫子讨学,请你不要推辞!”
  4.入卫不成——孔子与文子
  卫将军文子,自从听了子贡的一番评述后,更加敬重孔子,立即入宫奏明卫灵公。灵公素来爱贤礼士,闻知孔子到此,想亲自将孔子迎入朝中,委以国政。
  文子奏道:“待臣先去请见孔子,传达君命,迎他入朝相见。如果他不应召,必要主公亲自前去迎接,便是傲慢。一旦委以国政,恐怕会专权误国,不可不审慎。”灵公同意了。文子退下。
  第二天,文子穿戴好衣帽,命赶车人备车,准备前往颜宅拜见孔子,正好遇到孔子命子贡为向导,先来拜访。文子降阶相迎,请入室中。众人行完礼,分宾主落座。
  文子说:“昨天子贡来此,告诉我夫子大驾光临敝都,我真是欣喜若狂,立即入宫奏明君主。奉君命代为迎接夫子,正要驾车造访,不想夫子大驾已至,不及恭迎,还望夫子不要见怪!”
  孔子笑道:“我有何德何能,敢劳将军远迎。我居阙里,每遇贵国士人问道,谈及贵国政治,总是称赞将军文武兼备,是卫国的中流砥柱,卫侯也是当世首屈一指的贤君,所以专诚到此观览贵国的盛德光辉。我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朝问政,才相信人言非虚,怎能不令我折服。”文子谦虚了几句,又谈了诸国时政,特设盛宴为孔子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文子想起一件家事,问孔子说:“先君安葬多年,尚无祭祀之地,如今我打算找一块园林空地为先君立庙,不知与庙制是否相符?”
  孔子说:“公庙设于私家,这是古礼所没有的,而当世的惯例,我不知道。”
  文子问:“立庙的尊卑上下,古制是怎样的?”
  孔子说道:“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庙奉祀祖宗,乃分亲疏、贵贱、多少之数。所以天子立七庙,即三昭、三穆与太祖。近庙为高祖,按月拈香祭拜;远庙为祧,高祖之父母及祖父母称为二祧,按四时祭拜。
  “诸侯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祖考庙四时祭拜。大夫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四时祭拜。士立一庙,称考庙。王考(即已故的祖父)无庙,合于考庙,四时祭于寝。庶人无庙,时祭于寝。
  “这从虞舜起至周代就一成不变。凡是虞、夏、商、周四代帝王的郊祭,都是配天大典。禘,五年大祭所及,唯太祖庙不毁;古制,祖有功,宗有德,立庙不毁。周代有功之祖,是周文王的庙;有德之宗,是周武王的庙。配食明堂,至今庙貌常新。”
  文子又问道:“祭典云:‘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这四祖四宗,有的处在异代,有的是有功德的祖先,当然立庙不毁。至于有虞宗尧,夏祖颛顼,都是属于异代而有功德的,也可以保存其庙吗?”
  孔子说:“是啊!殷周的血系祖宗,有庙可以不毁;异代的祖宗,有大功德于国家,虽是在异代,也可以不毁。《诗经》云:‘蔽夷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憩。’意思是周人追念邵伯的德政,不忍砍伐他所憩之树;何况异代祖宗功德昭示,怎可不遵奉其庙呢?”
  文子拱手说:“夫子不愧为天下名师,授业弟子达三千人。我听了您的教导,顿时长了不少见识;也想拜在您的门下,请您不要拒绝。”
  孔子笑着推辞道:“我怎敢收将军为弟子,只是朋友之间互相学习,本属古今惯例。将军如有下问,我定会知无不言。”
  文子恭敬地从命,此后常以“夫子”称呼孔子。宴席散后,他们约定第二天朝见灵公,孔子道谢。
  5.子贡救鲁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子贡立即驾车去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据我愚见,你率军攻打鲁国,想取得成功实在太难,但征讨吴国而建功立业却比较容易。”
  田常问:“怎见得征讨吴国比较容易?”
  子贡说:“我听说忧在内的宜攻强,忧在外的宜攻弱。将军三次请封不成,是大臣不听令;鲍、晏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将军无功可言。君恩日疏,却欲与大臣相争,将军不觉得危险吗?”
  田常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先派去的兵车已经快到鲁境了,不能改道,这该怎么办?”
  子贡答:“这也不难,将军可下令缓进,我去向吴国求救,请吴军攻齐以救鲁,将军可移兵与吴军交战。”田常答应了。
  6.急中生智退秦师——弦高
  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商人,以贩牛为业。公元前627 年,秦穆公任命孟明视为主帅,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悄悄地向郑国进发,不久便踏入了南接郑国的滑国境内。弦高得知秦师将偷袭郑国,不禁心焦如焚。他急中生智,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一面派人日夜兼程回郑国报告敌情,一面直接迎上秦军,向孟明视奉上熟牛皮四张,肥牛12 头,假托是奉了郑国国君之命前来犒劳秦军的郑国使臣。并友善地说:“敝国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远道而来,因时间匆促,不及修书,恐迟了有失迎接。特派小臣赶来在此敬候,先赠薄礼一份犒劳贵军,物轻义重,务请赏光。”孟明视听后大吃一惊,只得随机应变,顺水推舟地收下礼物后搪塞说:“听说贵国国君新丧,吾君为防止晋国乘机进犯,故派我来协助防卫。”弦高镇静地说:“郑国处于秦晋大国之间,不得不日夜警戒,不怕有来犯者,请将军放心。”秦军本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与杞子里应外合进行偷袭。如今大军才入滑国,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迎接,又听说郑国早有戒备,估计难以强攻,又怕久围不下,后继无援,陷大军于困境。孟明视便又虚与回应道:“如此说来,郑国不用我们援助了吧!”弦高答道:“敝国虽然实力单薄,为贵军的到来早已经作好了准备,若你们想在郑国驻扎,我们就准备住房和粮草;只是路过,那就负责一夜的警卫。”孟明视只好说:“我们这次
  来是为帮你们防止晋国侵犯的,既然你们早有防备,我们就班师回国了,你们不必费心,就请回吧!”于是秦军灭滑国西还,半道上却被设伏的晋国军队以全部歼灭。
  7.文才横溢 爱国情真——韩愈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生于768 年,卒于824 年。长庆元年(821 年),53 岁的韩愈重返京都。韩愈回京后,政治地位渐升,曾任吏部侍郎。这时,他在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为统一国家出力。韩愈宣抚镇州(今河北正定)兵变,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勇夺三军之帅”。长庆二年秋,韩愈被升任兵部侍郎。这之前,成德兵马使王庭凑叛乱,朝廷派韩愈前往宣抚。韩愈直入叛军大营。王庭凑威胁韩愈,授意士兵责问说:“我们承德军先太史曾替朝廷击败宋谄,血衣至今还在,有什么对不起朝廷的?为什么现在把我们当成叛军讨伐?”韩愈镇定地说:“我还认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史的事情了呢,原来大家都还记得,这就太好了!究意是忠顺好不是叛乱好,不必讲远,就拿大宝以来这几十年的例子说吧,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朱谣、吴元济、李师古这些叛臣,现在还有子孙在世吗?还有做官的后代吗?”士兵回答:“没有了。”“你们的先太史王武俊归顺朝廷后,就封他为节度使,一直到中书令。子孙都封了官,个个富贵荣耀,这些都听说过吧?”士兵们答道:“都听说了。不过田宏正太苛刻,所以才反他。”韩愈说:“就算如此,你们不是已经杀害了他,连他的全家都杀光了吗?你们还有什么说的呢?”众士兵都认为韩愈说得有道理,王庭凑也想到淮西吴元济的下场,心里也怕了,便对韩愈说:“你这次来,到底要我怎么样呢?”韩愈反问:“你们把牛元翼围困这么久到底想干什么?”王庭凑说:“我马上就撤除包围。”韩愈一看此行目的已达到,便说:“真要这样,你也就没事了。”后来牛元翼果然得到解脱。韩愈的镇州之行表现得有胆有略,更证明了他并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写文章的书生。


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并写出...
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此时晏婴的胸口像压了一块千斤巨石,浑身不舒服。齐景公素来爱才若命,晏婴便想:“景公一旦和孔子见面交谈,肯定会任以官职,其职位必然和我不相上下。孔子是有大本领之人,而我只是口才好。他要是留下的话,我的位置就要动摇了。”想到这里,便如坐针毡,不等宴席结束就先告辞了。 昭子...

宋朝人见面,相互之间会怎么行礼?
1、君臣见面之礼 在私下的场合,宋朝官员与皇帝见面,当行何礼,我倾向于认为,是行揖拜礼,而非跪拜礼。南宋人胡铨在《经筵玉音问答》中记录了他与宋孝宗内廷花园彻夜长谈的情景,其中写道:上握手谓予曰:‘昨夕之乐,愿卿勿忘。’予答曰:‘小臣当图报陛下,且尚有侍宴之日。’于是侍上入内,...

中国古代“君臣礼仪”,有着怎样的变迁?
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拟免跪拜诏》),此时宋朝的官员不再像五代前那样是皇帝与臣子共坐议政,而是变成了君主高坐于御座之上,臣子站在下面共同议政的形式,可以说此时君臣之间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高下之分。

君臣是什么意思
君臣是指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的两个核心角色,即君主和臣子的合称。以下是对君臣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君主的含义 在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常是世袭的,负责决策国家的重大事务,如战争、和平、法律制定等。君主的位置通常被称为龙椅,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君臣反目是什么意思?
君臣反目是指国家的统治者和他的臣民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和矛盾,导致了两者的关系破裂并且互相对立。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社会的动荡和混乱。君臣反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权力斗争和对利益的争夺。当国家的统治者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翻译
“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翻译为:诸侯见齐国士卒疲敝,君臣不和睦。出自《战国策·秦三·范睢至秦》,原段为:诸侯见齐之罢露,君臣之不亲,举兵而伐之,主辱军破,为天下笑。所以然者,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藉贼兵而赍盗食者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

史记选读荆轲全文翻译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北有甘泉谷口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注释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

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译
1. 管仲夷吾者的译文 一、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节选自《史记...

三水区17769849237: 使者和各国君臣见面并互送礼物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要长) -
朱叛丽珠:[答案] 互换礼物,先是对对方的到来表示欢迎 然后就是找个话题开始谈.以前见过面,这次就可以说,啊又见面了,我的老朋友.比如,中国吧俄罗斯称为“苏联老大哥”. 要是第一次见面嘛,就互相夸夸对方.要比想象中的更精神更.总之见面不能没话说,显...

三水区17769849237: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生动一幕再文中指什么? -
朱叛丽珠: 中国使者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

三水区17769849237: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的翻译? -
朱叛丽珠: 译文: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

三水区17769849237: 渑池之会和完璧归赵故事概括 -
朱叛丽珠: 完璧归赵: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

三水区17769849237: 渑池之会的故事简介(150~200字) -
朱叛丽珠: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上当,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为了祖国荣誉,不怕牺牲,决定亲自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宴会上,他与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泰国群臣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寸步不让,提出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条件,使秦王理屈词穷,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

三水区17769849237: 蔺相如的故事 -
朱叛丽珠: 完壁归赵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

三水区17769849237: 张骞是怎么死的? -
朱叛丽珠: 病死骞还到,拜为大行,列於九卿.岁馀,卒---史记· 大宛列传

三水区17769849237: 蔺相如是谁 -
朱叛丽珠: 简单回答:赵国大臣.著名事件完毕归赵.将相和.逼秦王击缶.详细回答: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

三水区17769849237: 苏武牧羊的故事 作文400字 -
朱叛丽珠: 《苏武牧羊》吗? 我们老师也是留了作文 400-450我们是这么留的 你在哪个学校啊?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

三水区17769849237: 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 最好能少一点...不然手断了也抄不完啊...谢谢.... -
朱叛丽珠: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