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论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穰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求苏轼的《诸葛亮论》全文翻译

苏轼高才如海水不可斗量,但在下妄自菲薄不得不指指戳戳几下。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目的是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苏轼文章正是下笔落在实处,贵在以意为先,宛如行云流水,意尽则止。意为总纲领,实据服务于主旨,所以,几乎相同的例子用在不同文章便有不同的解法。更甚处,可以想当然假设。相传苏轼科举《刑赏忠厚之至论》: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考官梅圣俞问出自何典,苏轼一“想当然耳”语惊四座。类似地,曹操攻下冀州,曹丕取甄氏,孔融说武王伐纣,妲己赐周公。曹操没有衍圣公学问大,当时就没吱声,事后请教,孔融回答:“你现在这么做,那时候想当然也差不多。”讽喻是臣属说话的学问,纳谏是主子的度量。东方朔也属此类滑稽,而反过来现在连续剧中的刘墉、纪昀在我眼里的表现,却是媚主的庸俗弄臣,就是立意低,和赵本山嘲笑农民和残疾为美国不接受一样,没意思。

虽然赵匡胤立下不杀文臣的恩赐规定,但是文人相轻,朋党间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不惜大兴文字狱罗织罪状。一代文宗欧阳修“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的观点,给真正的小人披上伪君子的外衣。不仅欧阳修赏识苏轼的才华,宋仁宗也赞叹“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包括苏辙)”。可惜命运戏弄了才子,或者是性格的悲剧,才名大,招人忌。同样,文章也是气势迫人,锋芒毕露。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好的,措施是正确的,但是毛病出在了执行环节上。司马光守旧,也是为了江山、黎民,废除新法良莠不分。苏轼对新旧两派的过激做法都有微词,坚持正确的立场,势必是要有代价的。对当政者,提意见现在看是要讲求时机和方式的,否则不但达不到最初目的,还有可能惹火烧身。这里,不禁对春秋齐相晏婴肃然起敬,其处于政治漩涡中,从容不迫,力挽狂澜。而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苏轼落下“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外放,“双规”。

后周柴荣病死,继位恭帝年幼,殿前都点检陈桥兵变,众将士为其黄袍加身,赵匡胤推辞再三,众人以死相胁,然后是禅让。忙忙碌碌,曹丕从受禅台下来的感受是:“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强势臣子,欺负主上孤儿寡母,这在历史上不稀奇,杀之何妨。但是,经历上古禅让仪式,这就算名正言顺的正统。欧阳修,也许就是因循《三国志》魏文帝曹丕的思想,作《魏论》来例证宋的合法,其弟子苏轼也持此说。有了中原的“大魏”天朝,那大理、吐蕃、西夏和契丹就算诸侯了。

但是,在下还想到了另外一面,就是说,苏轼此文有没有把当政的宰相暗喻为诸葛亮的可能呢?不论新党、旧党,对黎民百姓仁义也好,诈力也罢,最终目的是江山固若金汤,千秋万代。那么,由此可见,文章也许处于谏议变法或者废除新法,要通盘考虑,把握时机的深刻用意。换言之,苏轼心目中的丞相,应该更完美,考虑问题更全面些。

民间比之文曲星,而看从政无疑苏轼是失败的。年轻就自上而下公认大才,政坛驾驭局面能力比他在文中批驳的诸葛亮相去甚远。假如刘备遇到苏东坡,乱世中或许更糟糕些。当然,基层锻炼时,苏轼也做了很多具体工作,苏堤春晓的美景存今。从人格讲,诸葛亮与苏轼都是伟大的,诸葛亮没有实现复兴汉室一时为苏轼所难,而苏轼官场命运坎坷,实在不能说比孔明成功。

我们读书,假如认为苏轼站着说话不腰疼,眼高手低地认为诸葛亮不如自己,这是误解。当局者迷,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也是为了读史明知,可是宋朝并没有因此比其他朝代更英明。苏轼其文纵横恣肆“有为而作”的鼎鼎大名,决不会流于肤浅,“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倒可以加冕到持此论者头上。文天祥诗云: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Ⅴ 结语

苏轼人品才华如金秋明月,昭昭若璧,群星黯淡。诸葛亮我有一比,如红日当空,即便西偏,日暮将近,也没有星曜敢露头。当然,两人代表中国文化不同范畴的形象,割裂局部从其经历说都是悲剧色彩的人物,但在历史长河中,永远是难以泯灭的灿烂浪花。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从来不是靠打打杀杀的强权武力支撑。文化的积淀,感情的升华,是另外一种境界,全新的境界。

2. 诸葛亮的《诫子书》阅读答案 (原文略)

1C,夫是举手发语词,不翻译

2 1)以平静来修养身性,用勤俭来培养品德

2)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3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4对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5同意 网上曾经看过这个问题,用来回答你也正合适

少年读到诸葛孔明“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总觉得虚伪,对于鲁迅评价三国“状诸葛机智而近妖。”一句颇为赞赏。年近30,品味此句,忽而觉得是至理良言。

之所以从前觉得诸葛虚伪,是以为他在走终南捷径,假装归隐,所谓“卧龙”,实则包含抱负和野心,比如他时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如此一个有才能的人,如何甘心在襄阳隆中种地?是因为时机未到,未逢明主。所谓时势造人,在不适合的时候,做事情不顺利,在不适合自己的环境里,做什么都要失败。所以唯有淡泊,淡泊是一种潇洒和洒脱,是一种看清了的欲走还留,是微微地笑。在艰难的乱世里,谁能说老于林老泉下不是一种理想的人生,诸如陶潜的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洒脱,去种菊南山下,难道一味的是消极的?

宁静是和谐,宁静是找到自己的过程。真正的明白自己是什么,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这样的状态是安静的自足的也是自在的。是几于道和真人的。也是找到了自己的佛。

唯有淡泊和舍弃,才能得到和超脱。唯有宁静和沉默,才能明白道理和自己。等到自我修炼成熟和时机成熟了,就是另外的样子了。所谓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

大隐有自我,就无所谓自我人间,所以明志。不会被别人左右,只会以自己的志向和魅力、机智去折服影响别人,实现目标。唯有宁静过后,才能走入喧嚣,去面对杂音和干扰,这个时候的态度是济世的,是改变苍生的,是积极地面对世界,求解,是以坚实和坚韧的自我去影响世界。

中国文人的情怀多是外儒内道的,对立统一的。只有多一点淡泊才能明白些自己,只有多一些宁静才能知道远方。

~~~~~~~加油

3. 帮我找找关于诸葛亮的古文题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方针。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译文 :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欲信大义于天。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成霸业,兴汉室。

《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战略方针。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凡三往,乃见。

还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鲁肃盗书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 歇后语:孔明借箭,有借无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译文: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信大义于天下。

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的战略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从《隆中对》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故事:1)赤壁之战 2)桃园结义 成语:1)如鱼得水 2)一举两得 歇后语:1)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孔明借箭,有借无还;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第11—14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3分)“愿陛下亲之信之”一句中“之”指代 ? “亲之信之”的原因: “亲之信之”的结果将是: 12、最后一句中的“报先帝”是照应上文写的什么事件而说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3分) 答: 答案:11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原因: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结果: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课外文言文阅读诸葛亮上后主表(晋)陈寿臣初奉先帝①,资仰于官

(1)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均句意完整,结构清晰.故句子断为: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外”,外边.句子译文是:至于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入.A:翻译错误;B:翻译错误;C:翻译错误;D:翻译正确.故选:D.(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廉洁奉公,不谋一已之私.答案:(1)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2)故选:D.(3)忠心耿耿,品德高尚,廉洁奉公,不谋一已之私.。

5. 谁有关于 诸葛亮 的文言文资料

诫子篇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6.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

5.C 6.B 7.D 5.表:上表,上奏章。

动词6.B且:暂且,姑且。A为:作为/是。

C乃:于是/是,就是。D于:在,表处所/比,表比较7.作者没有“规劝”和“吸取历史教训”的意思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琅琊国阳都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都有不赞同,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与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实如此。当时先主屯兵新野。

徐庶会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这人,是一条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先主说:“您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此人只登门求见,不可委屈招来。

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于是先主到诸葛亮家拜访,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

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托付给他。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丞相府,设置官属,以处理政事。

政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南中几郡同时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新遭国丧,所以还不便发兵征讨,而是姑且先遣使访问吴国,并缔结和亲。于是蜀与吴成为盟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乱。大量军用物资都由南中供给,国家因而富饶。

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北伐。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真是天下奇才!”根据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利用山作坟,墓坑刚够容纳棺材,以平时穿的衣服放殓,不须陪葬器物。

起初,诸葛亮自己上表给后主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亩顷,子弟的衣食,自有富余。至于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

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他死之后,的确正象他所说的那样。

评语:诸葛亮作丞相的时候,安抚百姓,明示法度,精简官职,因进制宜,以诚待人,秉公办事。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虽仇必赏;违犯法令,怠慢职事的人虽亲必罚。

……善再小也无不奖赏,恶再细也无不贬斥。全国的人都既畏惧他而又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这是由于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真可说是精通政治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箫何匹敌了。不过连年兴师动众,未能成功,大概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特长吧。




诸葛亮请求兴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答案
当他第一次与刘备论天下形势时,便拟定了:占领荆益二州,安抚益州西部诸戎、南部夷越,整顿内政,外与孙权 结好,等候北方有变,两路出兵进攻魏国,从而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虽然几经挫折,特别是关羽失荆州,致使诸 葛亮两路出兵进击中原的计划为之流产之后,他仍然矢志不 渝。致使邓芝受诸葛亮派遣;使吴修盟,当...

空城计的阅读题答案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 故事 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空城计的阅读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司马光救友》文言文课文朗读
1. 文言文< > (1)如:像 之:它 退:回家 了:了解 自是:从此 释:放下 没:没入 皆:都 去:离开 持:拿 (2)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 自是手不释书.(3)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

文言文translation!!!(2)
更新1: 还有小小问题 请问在文言文中的以 之 也的意思是什么?译 文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 2011-02-04 17:15:30 补充: 之:代词\/的\/主谓之间不译 以:因为,由于\/而\/拿,把,将\/...

出师表课后题
评1 葛亮是千里马。 刘备自然是伯乐,慧眼识珠,认出了这匹千里马。可千里马毕竟只是千里马。它起不到一个伯乐的作用。于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独自一人力保蜀汉,支撑了整整14个年头;然人力犹有尽时,武侯六出祁山时,天象已经预警,于是五丈原上帝星陨落,国失相父,千里马力竭而死。 诗人不禁感叹:“出世未捷身先死,常...

初三上册语文《隆中对》课件【三篇】
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课文重的人物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难点: 1、理解本文是怎样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的。 2、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变化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为: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扩展阅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自文言文《前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

155诸葛亮空城计文言文原文
1. 文言文"诸葛亮空城计"的翻译 蜀国的将军马谡违反了命令,街亭失守,魏国的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士兵逼近西城。 这时西城中蜀国的士兵只剩二千多人,将士们都失了神色,诸葛亮走上城楼查看司马懿大军。果然看见敌军像蚂蚁一样聚拢,立即命令说:旗帜都藏起来,所有军士都各自守住城中的岗位,如果有不听命令的以及大声说话...

诸葛亮简介文言文100
1. 用文言文简介诸葛亮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晋?陈寿撰,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

魏元忠文言文
1.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文言文阅读 魏元忠是唐朝复国的重要人物,按照当时政治集团划分,他是属于太子集团的,朝中除了武则天集团外,皇太子、相王、太平公主都有自己的政治势力,武则天晚年罢免魏元忠和李峤是引发政变的起因,相王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有相王长史豆卢钦望、姚崇、司马袁恕己,而魏元忠在相王担任并州元帅时,...

靖西县15129614566: 诸葛亮论 - 搜狗百科
鄞辰感冒:[答案]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先帝的感激(忠心耿耿);阅读乙文,可知南夷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答案: (1)D (2)①在战事失败...

靖西县15129614566: 求作业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 -
鄞辰感冒:[答案] 1.D 2.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3.(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

靖西县15129614566: 文言文阅读——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 -
鄞辰感冒:[答案] 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依靠、依赖;多余的 廉洁,公私分明 多智近乎妖——鲁迅

靖西县15129614566: 三国志 诸葛亮传 文言文答案 -
鄞辰感冒: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 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 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 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 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

靖西县15129614566: 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巨论此事,未尝不叹... -
鄞辰感冒:[答案] 1.①亲自,自身 ②地位低下,身份低微;低微鄙陋或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感动,感激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正反论证 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北定中原...

靖西县1512961456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诸葛亮传    ①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乐毅①,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 -
鄞辰感冒:[答案]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

靖西县151296145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 -
鄞辰感冒: 小题1:D 小题1: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小题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小题1: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小题1:A...

靖西县151296145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何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 -
鄞辰感冒:[答案] (1)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

靖西县15129614566: 题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
鄞辰感冒: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臧否:善恶,好坏.阙:通“缺”,缺点.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小题2】C【小题3】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些不恰当的话,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