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庙的建筑布局

作者&投稿:糜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佛教寺庙布局常识
佛教寺庙布局常识 1.佛教寺庙的布局形式
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

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

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只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两位最先施造了只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2.佛教寺庙的布局是怎样的
寺庙的第一道门叫三门,一般都是三 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以象 征“三解脱门”,即空门、天相门、天作门,也 有写做“山门”的。

庙门内左右有钟鼓楼,早晨敲钟,傍晚 击鼓,这就是“晨钟暮鼓”,目的是为了警醒 尘世间的痴愚之人。山门后是天王殿,内供弥勒佛,殿的两厢是四大天王,民间称“四 大金刚”。

弥勒佛背面,是护法神韦驮。他面 对如来佛,手拿金刚宝杵。

过天王殿,中道 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威 德至上的意思。

殿内供迦叶佛、如来佛和弥 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有的殿中供阿弥陀佛、如来佛和药 师佛,也称“三世佛”。

阿弥陀佛为西方 “极乐世界”教主,药师佛为东方“琉璃世 界”教主,如来佛前立着两个弟子——阿难 和迦叶,左右两边是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后有七佛殿,“七佛”是如来 佛以前的六代先佛加起来的合称。

佛教供 七佛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历史源远流长。此外,还有菩萨殿,内供观音、文殊、普 贤、地藏四位菩萨。

有的寺庙中还有五百罗 汉堂。寺庙最后是存放经书的藏经阁。

有的 藏经阁中,还有“转轮藏”。转轮藏上设有存 放经书的格子,可以转动。

殿中有“法轮”,| 轮上刻有佛教的六字真言,转一圈代表念 一次经。僧人和信徒为了表示自己虔诚,经 念得多,就去转“法轮”,法轮转动象征着 “法轮常转,自动不息”的意思。
3.我国佛教寺院的布局一般是怎样的
佛教寺院的布局一般都是按修道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来 划分的。

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七堂伽蓝”,即七 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佛教各宗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一般 认为是: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厕 所)。

如果加以细分,修道区又分为两类:一是用于安置佛、菩萨像和祖师像的大雄宝殿、弥勒殿、药师殿、观音殿、地 藏殿、天王殿、伽蓝殿、罗汉堂、祖师堂、宝塔等;二是提 供讲经 *** 及修道用的法堂、衣钵寮、丈室、禅堂> 念佛堂、藏经楼、云水堂、钟鼓楼等。 而生活区的建筑则有五观堂、香积厨、库房、客堂、寝堂、茶堂、延寿堂、寮房等。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一般都是建于寺院的南北 中轴线上,而将附属设施安置在东西两侧,从而组成完整的 建筑体系。通常南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所设的殿堂依次为山 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等,而其余如斋堂、禅堂、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一般都是作为 配殿建于正殿的两侧,也有将毗卢殿、观音殿、药师殿建于中轴线上的。

近代汉传佛教寺院基本部分是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 为一组,合称为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是主体建筑。作为 佛教寺院,有此二者方可称为“寺”或丛林。

另外,有的寺 院限于条件,常将山门与天王殿合并,并且没有钟楼和鼓楼。 大的丛林则应该是全部齐备。

其他的建筑则是根据各寺的不 同情况而定。
4.谁能告诉我关于寺庙的布局的一些知识
上图是门牌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称为三门殿古来寺院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寮,自宋崇宁二年(1103)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院称堂寮之外,其主体部分也称某某殿。

佛寺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像,此即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其主要者名‘密迹金刚’。

天王殿这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最标准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寺庙可以参考辽南同益普明禅寺。
5.佛教寺院的典型布局是怎样的
相传位于洛阳,也就是东汉国都的白马 寺是我国的第一座佛寺建筑。

据说在东汉永 平七年(64),汉明帝遣使赴西域求法,当 西域高僧与他们带着佛经同回长安时,西域 高僧先是被安排住在鸿胪寺,第二年才另建 住所,也就是白马寺。从此之后,原来称呼 官署衙门的“寺”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的称 呼了。

佛教刚刚传入之时,专门的寺院数量还 非常少。于是,一些官吏、富商就将自己的 宅院捐献出来,作为寺院。

在这种合院建筑 中,前厅用于供奉佛像,后堂作为学习佛经 的经堂,厢房等辅助用房就成了僧人居住之所。佛事活动很巧妙地融入中式合院建 筑,后者也成为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了。

随着佛教的发展,佛事活动的内容日渐增多,佛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格局越 发成熟起来,不过,都没有突破合院式的发展模式。典型的布局仍以轴线作为线索, 白马寺 中轴线上从大门进入寺院,第 一栋建筑为供奉天王的天王 殿,其后为供奉佛像的大雄宝 殿,一*般为寺院内的核心建 筑,再后为诵经修行的法堂和 经楼。

一般寺院在天王殿前的 院落中,还左右对称布置有钟 楼、鼓楼,以及一些记录寺院 发展、修缮历史的石碑。其后 的院落四周多布置为待客、存物、僧人居住的生活用房,有时也在中轴线两边加建 观音殿、舭卢殿等殿堂。

早期的寺院保存下来的有河北正定隆兴寺、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五台山的佛 光寺、浙江宁波的保国寺等。 从这些寺院实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布局模式。
6.简述佛教寺院建筑的基本格局
浅谈我国汉地佛教寺院格局 我国是东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璀璨,其中古代建筑文化也是一大特色。

我国古代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象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只有中国古代建筑同欧洲建筑和 *** 建筑一直延伸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

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

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

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

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

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

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

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

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而在众多建筑类型中,我国的佛教建筑是一大瑰宝。佛教兴起公元前5-6世纪,起源地在今尼泊尔,创始人释迦牟尼。

大概在公元前后开始在中国流传,所谓佛法东传,白马西来。现存最早的佛教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

此外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都有大量的佛教建筑群。当然还有中岳的少林寺,也是威名赫赫。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建筑而言,刚开始只是带来了“塔”的概念。

当时又叫浮屠,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用七级高的塔比喻其人的功德之高。不过那时的“塔”其实就是佛教徒的坟冢,常埋的是他们的骨灰。

因为佛祖火化成的舍利子就是工蜂在八座塔里,后阿育王为推广佛教,就取出舍利子再分成许多份派使者到各处建塔供奉。因此,塔就成为教徒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建筑。

受印度佛教建筑的影响,中国佛教建筑最初的寺庙也把塔放在中心位置。据说,白马寺的中。
7.佛教寺庙的布局形式
佛教传入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以汉代官署的格局建造的,以后又有不少官僚和富家施舍现成的府邸和私宅为佛寺。

所以,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继承了中国的建筑传统,以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即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串连而成。 汉地佛寺的另一特点,就是有一条南北中轴线。

主要建筑建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 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天王殿前的东西有钟楼、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前的左右是伽蓝堂和祖师殿相对。

法堂前左右为斋堂和禅堂。法堂后或藏经阁左右是方丈室。

另有库房、厨房、客房、浴室等分布四周。大寺名刹,还另辟有五百罗汉堂。

有的著名大寺院在寺院的左后侧或右后测设立戒坛,自成格局,另为一院。还有的附有塔院(又称塔林)。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 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 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

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只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两位最先施造了只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8.佛寺的寺庙布局
中国佛寺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精舍”式寺庙。下面着重介绍的此布局、结构和功能。

中国初期的“精舍”式佛寺,初期受印度影响,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舍利、佛像。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移于寺外或另建塔院。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寺庙建筑、佛塔和园林。


佛教建筑主要有哪三类
1. 佛教建筑的种类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这些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并迅速中国化。2. 明、清时期的佛寺布局以主房、配房组成的多进院落形式为主,严格对称。山门是整个寺院的入口,内部左右有钟、鼓楼。穿过山门和天王殿,是第二个院落,其中正殿(大雄宝殿)是中心建筑,体积和质量都超过其他单体...

寺庙大殿朝哪个方向?为什么(注意是大殿,不是寺庙门)
二、寺庙大概布局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zà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山门 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

佛教建筑与道教建筑的区别
2、道教建筑布局 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

寺庙设计的的风格有哪几种?
特点:1. 主要使用木材和砖瓦作为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木构架为骨架,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并形成优美的建筑风格。2. 保持构架制原则,创造斗拱结构形式。3. 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4. 灵活安排空间布局,运用色彩装饰手段。5. 从传统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寺院建筑很少...

从建筑角度讲 道观和寺庙有不同?
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手法;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傍设灵官...

佛教建筑的特点
特点:1、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2、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殿后一进院落,常...

阐述汉帝佛教寺院的基本构成、结构和布局特点
二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一些王公、贵族、富商、甚至皇帝,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往往“舍宅为寺”,这些宅第都以大殿为主体建筑,改成寺院后,对佛教寺院建筑布局和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汉地佛寺的建筑布局,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了中国古代官署和传统院落的形式,以坐北向南为中轴线...

普济寺的建筑布局
主殿两旁有钟楼、鼓楼、配殿、客房等。普济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在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是中国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和浙江清代官式建筑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观世音菩萨应化处普陀山位于东海之上,相传为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四大...

泰安寺的寺庙布局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

南少林寺中的建筑有哪些特点?
1. 布局严谨:南少林寺的建筑布局严谨,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规则,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等,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僧舍等辅助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寺庙建筑群。2. 结构独特:南少林寺的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木结构...

迎江区18220649478: 中国佛教寺庙布局 -
直侦嘉比: 中国古代寺庙的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迎江区18220649478: 寺院的建筑布局 -
直侦嘉比: 一般以塔为主体的寺院: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出现的这种寺院布局,一直流传到公元10世纪以后的一些辽代寺院,例如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便是以释迦塔为主体的寺院,塔内塑佛像,塔后建佛殿.建于辽重熙十...

迎江区18220649478: 佛寺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
直侦嘉比: 从北魏开始,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但是,印度神庙和佛寺建筑的模式并没有被接受.寺,在中国原来就是汉代官署的名称.相传中国第一座古寺,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的白马寺,就是用接待外国宾客的官署枣鸿胪寺改建的.中国人从一开始...

迎江区18220649478: 佛寺的寺庙布局 -
直侦嘉比: 中国佛寺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精舍”式寺庙.下面着重介绍的此布局、结构和功能.中国初期的“精舍”式佛寺,初期受印度影响,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舍利、佛像.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佛塔移于寺外或另建塔院.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寺庙建筑、佛塔和园林.

迎江区18220649478: 求禅宗的佛教寺院建筑的详细布局 -
直侦嘉比: 首先是山门,也就是寺庙的大门,为三间殿,并开三门,中间是正门,两旁是便门,殿内供两尊金刚,要是你说的禅宗的,那就叫哼哈二将了,密宗的话就叫密执金刚和那罗延金刚了,山门前的话要有个旗杆和广场;山门内进的两侧是钟鼓二楼...

迎江区18220649478: 寺庙佛教佛像是如何布局的 -
直侦嘉比: 北传佛教寺院大雄宝殿一般供奉三世佛,分横竖三世佛.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左有普贤菩萨;另有一种供法左右两侧是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右边是阿弥陀佛,两旁是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药师佛,两旁是日光和月光菩萨. 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如来,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

迎江区18220649478: 佛教建筑的建筑规范是怎样的 -
直侦嘉比: 首选必须明确:释迦牟尼从事的是教育事业,,教育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最初的佛陀教育并不是宗教.释迦佛过的是苦行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存在所谓的宗教建筑,释迦佛讲法的园林,是大富翁们捐建的,并没有一定的规制;第二,流传于后来的佛教道场,有了比较成形的建筑,但北传、南传、藏传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是地域特色与佛教经典描术中佛国的形象结合的产物.第三,如果一定要得出一个规范来,是违背佛经意旨的,属于住相.如果方便说,非找一定的形式不可,那么佛教建筑的形式应该像经书中描术的佛国形象元素,结合本地特色,布局一番即可,追求一种庄严感,慈悲感即可.

迎江区18220649478: 简述中国汉地寺庙的布局 -
直侦嘉比: 中国汉地佛寺的平面布局非常灵活,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单体布局、组群布局和园林布局三类. 一、单体布局 单体式布局除了在佛教圣地中的茅庵、精舍、精室之中可以找到范例之外,中国汉传佛教寺院一般没有此种形制. 二、组群布局 历史上...

迎江区18220649478: 以下哪些是寺庙建筑的布局所遵循的基本方式 -
直侦嘉比: 寺庙建筑的布局所遵循的基本方式有: 1. 采用中轴线均衡对称的布置 方法,主要建筑于轴线上; 2.由于采用中轴线,寺的地基多呈东西狭窄, 北纵长的形式,座北朝南,或背山面水,不拘朝向; 3.寺庙常建于风景优 美,深山幽谷之中,便于信...

迎江区18220649478: 阐述佛教房屋的建造结构
直侦嘉比: 谈论中国佛教建筑和娥眉山佛教建筑的区别,比如,色彩,装饰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